■天津市第八十二中學 李盼盼
《義務教育英語新課程標準(2022 年版)》中指出,現代外語教育注重語言學習的過程,強調語言學習的實踐性,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語言,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和運用語言。英語課程提倡采用既強調語言學習過程,又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成效的語言教學途徑和方法,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言的機會。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體驗、實踐、參與、探究、合作等方式,發現語言規律,逐步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能力。
閱讀是提高學生閱讀素養和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但由于部分教師思想陳舊、教學方式古板單一以及唯分數論的觀念導致閱讀課堂教學以教師對語篇的分析為主,學生缺乏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言的機會,同時缺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難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及積極性,從而限制了學生的語篇意識及學習探究能力的發展。為了改善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筆者在課內外閱讀的教學中都嘗試了“閱讀圈”這一新型的閱讀教學模式,探索如何運用閱讀圈這一閱讀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及自主探究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策略及閱讀素養。
“閱讀圈”,又稱為文字圈,主要是指學生通過小組分工的形式,對課文進行自主探討的過程。閱讀圈的功能就是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喜好完成不同的閱讀任務。可以一邊閱讀,一邊思考,一邊討論,不僅可以進行中西方文化的比較,而且可以結合實際生活更好地理解文本。
閱讀圈教學模式是把學生進行分組,每組5至6個學生。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及英語語言基礎挑選適合的角色,并且按照角色任務完成閱讀要求。閱讀圈的主要角色包括閱讀組長(Discussion leader)、總結概括者(Summarizer)、文化連接者(Culture connector)、實際生活聯結者(Life connector)、單詞大師(Word master)以及篇章解讀者(Passage person)。六個角色負責的任務分別為:一是閱讀組長:負責就所讀閱讀材料對小組成員進行提問,并組織小組成員對所提問題進行討論;二是總結概括者:負責對所讀材料進行概括總結并繪制思維導圖;三是文化連接者:負責尋找并對比閱讀材料中出現的與中國文化的異同之處進而對英語文化有正確的認識與理解;四是實際生活聯結者:負責從閱讀材料中探尋與實際生活或自身生活相關的現象,通過思考培養批判性及創新性思維能力;五是單詞大師:負責找出并解釋閱讀材料中出現的重難點或具有重要意義的單詞和短語,為更好地理解閱讀材料掃清障礙;六是篇章解讀者:負責整理和分析閱讀材料中具有重要意義或寫得漂亮的段落,為后期寫作作好鋪墊。閱讀圈的角色也可以根據閱讀文本需要進行適當調整。
在閱讀圈教學模式下,教師根據學生的語言基礎,在聽取學生建議的前提下選擇適合學生并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閱讀文本。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英語水平及個人特長選擇任務角色并完成相應任務。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后,學生的閱讀興趣得到激發,從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閱讀中去,進而閱讀教學效果能夠得到有效改善。
閱讀圈教學模式打破了以往以教師分析講解語篇、學生被動接受的模式,學生可以根據角色任務從不同側面深入地理解挖掘思想內涵,與文本真切互動,產生共情并引發思考。
閱讀圈教學模式是以小組為學習單位,小組成員相互合作,為了更好地完成閱讀任務從不同維度、不同方向進行更深層次更完整的挖掘探索。通過組內討論、組間交流,課后展示能夠提升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同時學生的交流與分享能力可以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選取合適的閱讀文本是開展閱讀圈教學模式的前提,尤其在實施閱讀圈教學模式的初期,教師應根據學生閱讀水平、認知特點選取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閱讀素材,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組建小組初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分組,每組5 至6 個學生,保證每個學生都有屬于自己的角色,然后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微調,確保每一個小組成員的水平、愛好有一定的差異,同時使各個小組之間學生的學習水平盡量保持在一個水平。
閱讀圈的角色分配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要在課前根據文本內容及學生特點合理設計角色,使每個學生都能根據自身喜好及英語水平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角色,為閱讀圈模式的實施打下良好基礎。同時,教師應對角色任務作出清晰的說明,提出具體要求。在最初階段,教師可以親自示范,確保每個學生能夠很好地完成角色任務。
角色日志的填寫是為了使學生了解自己的角色任務,從而有目的地進行閱讀。小組中每個角色要在自主閱讀后,填寫自讀日志。在與其他小組成員進行討論后對自讀日志進行補充完善,最終完成其角色任務,達到對文本的深入理解。
閱讀圈中的討論,主要指的是小組成員通過自主閱讀對文本有了一定的了解后進行的。小組成員討論的效果直接影響著閱讀圈活動的質量和效果。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有效討論,這樣能夠幫助小組成員解決在自主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從而更好地理解文本。
在閱讀圈評價中包括:自我評價、組內評價、組間評價和教師評價。自我評價指的是學生在活動中對自己的表現進行的反思,在評價的過程中能夠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及時改正與調整,同時可以發現自己的優勢,進而提升英語閱讀的信心。組內評價主要指的是一個小組內的成員之間進行相互評價。同伴的評價會讓學生在與同伴的磨合中,提高自己,發展自己。組間評價指的是小組之間的評價,這種評價是對小組的整體表現進行評價。通過組間的評價,學生不僅能夠發現自己組成員在協同合作過程中出現的不足,而且可以使學生不斷增強合作意識與責任意識,更好地調動學生參與小組活動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教師評價指的是教師通過學生的課堂表現對學生作出的客觀評價,教師的評價對學生了解自我、發現自我起到了一定的幫助,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參與課堂活動。
在閱讀圈教學模式下,學生成為了課堂真正的主人,學生按照角色分配完成不同任務,并通過組內討論與合作、組間分享與評價等方式,提高了聽、說、讀、寫等語言能力。
閱讀圈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的自主探究為主的閱讀模式,在這個模式下學生是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實施者以及評價者。在完成閱讀任務的過程中,學生自主探究、分工協作、分享互動,學生的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都得到了培養。
閱讀過程中,學生通過完成不同的角色任務,如通過角色分析者、品德塑造者與實際生活聯結者等角色的相關任務,使他們能夠在關注閱讀素材所講述的故事的同時能夠思考故事背后作者所要傳達的思想內涵,引發思想上的共情與思考。閱讀后,組織學生參與形式多樣的展示與評價活動,可以使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通過模仿、遷移、創造性地表達對作品的理解;通過展示分享與評價,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得以鍛煉,溝通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及創新能力等高階思維品質都得到了提升。
通過閱讀不同題材的英語文本,學生對于英語國家的風俗文化、生活方式以及思維方式都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與視野,而且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學生的文化意識及文化品格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