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民樂縣民聯鎮龍山小學 馬森林
小學數學是一項實用性學科。體驗互動教學理念與方法在數學教學中的深化應用,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為學生數學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體驗互動教學更注重學生在數學學習期間的感受,充分滿足小學階段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需求,優化數學教學氛圍與環境。
在以往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有些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注意力非常容易分散,與課堂無關的小動作較多,學生的學習狀態、行為與教學節奏存在較大偏差,注意力不集中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有不良影響。而教師課堂教學面對的學生數量比較多,教師維護課堂秩序精力有限,也會耽誤課堂進度。體驗互動教學方法的應用,能夠增加與學生的互動內容,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期間集中注意力,降低教師課堂把控的難度,讓學生能夠時刻跟著教師引導與教學活動開展數學學習,讓學生的思維一直放在課堂學習方面。
體驗互動教學理念完全將學生放在數學教學的主體位置,所有數學教學內容與方式設計都將學生數學學習特征與興趣作為依據,完全打破了傳統數學教學中的學生被動式學習狀態,更注重學生數學思維、知識理解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含義,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動”起來,對數學知識進行分析、探究和應用。通過互動教學,讓學生能夠積極與教師交流,教師能夠對學生學習狀態、知識掌握情況進行了解,從而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幫助,促進學生知識掌握水平提升以及學習思維能力的提高。綜合作用下,小學數學教學質量與效率能夠得到顯著提升。
體驗互動教學模式會豐富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形式,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更充分地利用現代化數學教學資源,讓整體數學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在課堂中能夠有更多的交流空間與互動行為,讓課堂氛圍變得更加活躍和輕松,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喜愛程度能夠大幅度提升,師生距離得以拉近。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期間,會積極主動地與教師交流,提出自己的理解和問題,學生之間可以交流討論,各取所長互相幫助,以此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表達能力、溝通協作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
在以往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模式固化,教學方法沒有新意,導致數學課堂教學的氛圍比較枯燥,學生數學學習環境也比較壓抑,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被動地跟著教師講解、提問進行反應,學習的狀態并不積極,對于知識的理解也沒有達到理想效果。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是主要輸出,對于學生知識的接受沒有充分把握,思考空間不足,對知識的印象與理解都比較淺顯,教學效果也會打折扣。因此,實施體驗互動教學,需要構建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提升數學教學的靈活性,構建更加生動、豐富的教學環境,打破數學教學程式化思維,讓數學教與學之間能夠緊密關聯,為學生創設更優質的教學模式。
通常,小學生對于抽象知識吸收較慢。數學知識教學若是單純地以教師講解的方式傳授,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而且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實施體驗互動教學,要以教材內容為基礎,對教學資源進行拓展處理。同時,教師要充分了解小學生數學學習特征與需求,結合新時期小學數學教育目標和任務,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規劃,將數學知識轉換成直觀、立體的形象。數學教學內容變得豐富多彩的情況下,學生探究欲望能夠更充分地被激發出來,潛移默化地對學生數學思維和學習能力進行強化培養。
在體驗互動教學方法的應用過程中,教師要格外注重教學互動環節的科學設計,在課堂教學時要積極與學生進行互動,并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教師要減少知識的直接講解、灌輸,讓學生對知識進行主動探究,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這樣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才能更加深入和深刻,學生數學學習能力與效果才能得到更快、更好的提升。在教學任務或者問題的提出時,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功能,讓學生自主思考,尋找問題解決的方法,根據學生思考思路情況進行正確引導,幫助學生自己找到問題解決方法獲得答案,這樣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數學學習的信心,逐漸掌握數學知識運用方法。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提問與學生進行互動,是常規且有效的方法。提問能幫助學生快速回歸課堂學習狀態,讓學生進行主動思考。而提問中的問題設計,是互動和課堂教學氛圍創設效果的決定性影響因素。教師要設置互動性問題,保持靈活性,設置的問題要能夠創設生動的情境,并可以運用趣味性元素,更好地吸引學生關注,積極對問題進行思考與回答。舉例來說,開展《小數乘法》教學活動期間,教材案例是計算家庭用電,單純地計算無法充分調動學生思考積極性,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家中的哪些地方需要用電?”這樣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能夠回答:“電視機、冰箱、手機等都需要用電。”這時,學生已經被吸引,教師可以準備一個卡通形象或者手偶,介紹這是“電寶寶”,繼續提出問題:“教室中都有哪些部位用到電?讓我們跟電寶寶一起尋找好嗎?”學生可能回答:“燈、多媒體屏幕、飲水機等。”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可以讓學生拿著“電寶寶”到用電位置指出。這樣與學生進行充分互動,“電寶寶”形象參與也能夠增強趣味性,課堂氛圍就會活躍起來,從而引入家庭用電計算的任務,組織學生開展電費計算方法,讓學生能夠更積極地對知識進行探究與學習。
情景感知體驗互動教學,能夠將數學知識轉換成生動、立體的形象,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師要立足于課本教材內容,圍繞數學知識創設更加真實的情境。舉例來說,開展《對稱、平移和旋轉》教學時,學生對概念性知識理解的難度會比較大,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生活經驗和興趣喜好創設情境,將概念性內容進行直觀化轉換,比如游樂場情境,教師可以展示游樂場與對稱、平移和旋轉有關的設施圖片,這樣學生能夠很快被吸引。教師可以播放旋轉木馬動畫,讓學生觀察旋轉木馬是怎樣動態運行的,然后引出旋轉的概念,還可以播放小火車直線行走視頻,讓學生觀察小火車移動特征,引出平移的概念。在學生觀察時,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然后與教師一起總結特征,從而幫助學生對概念知識進行正確理解。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更充分的自主思考與探究空間,組織開展小組討論活動,讓學生之間圍繞數學知識、問題進行交流討論。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走進各個小組,對討論情況進行了解,適時引導,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思路。在小組討論方面,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進行合理規劃,讓小組內的成員能夠協調配合,相互幫助。在小組學生完成討論交流之后,教師要讓小組成員共同總結討論結果,然后派代表進行表達,在代表選取方面教師要兼顧到所有學生,讓所有學生的表達能力都得到鍛煉。根據討論交流結果,教師能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了解,為針對性教學方案實施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