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遵義市第四初級中學 曹 雪
中華歷史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經過長期歷史沉淀的傳統文化不勝枚舉,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傳統文化教學的內容豐富性、方法創新性和策略有效性已經成為素質教育改革的關鍵部分。
首先,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蘊含著中國歷史上歷代文人志士根據自身經歷總結出的思想精髓,例如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思想之所以被世代傳頌,一定是因為其具有不可替代的思想價值。初中生正處于身心共同發展的關鍵階段,對身邊的事情還不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需要外界對其進行正面影響和啟發。初中語文作為培養初中生思想文化素質的核心學科,要能夠在日常教學中充分利用傳統文化,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世界觀。通過引導學生汲取傳統文化中的思想智慧,開闊眼界,助推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和對事物客觀的認知態度,強化學生發散思維能力。
其次,中華傳統文化中有許多歌頌家國情懷和發揚民族精神的作品,是國家和社會進步的動力。將其結合到語文教學中,能夠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激發學生學習民族文化的興趣,形成文化信念感。
最后,將傳統文化滲透到語文教學中,能夠充分發揚中華傳統美德。許多傳統文化故事都能體現對美德的贊頌,通過學習不但可以提升青少年的道德素養和集體意識,還可以培養他們的美好品質。
初中作為學生學習生涯的重要時期,需要學習大量的知識來為今后的學習打好基礎。眾所周知,語文是一切學科的基石,其具有人文文化特有的魅力和價值。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學仍存在著忽視方法、一味“填鴨”的錯誤教學方式。文字是枯燥無味的,文化是豐富有趣的。老師一味講授知識點和考點,忽略課文中文化的精神價值,學生在課堂環節感受不到文化的魅力,進而影響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和效率,甚至產生對語文學科的抵觸心理。因此,探究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措施顯得尤為重要。
語文教師在傳統文化滲透過程中占有主導地位,需要通過講授環節向學生傳播傳統文化。但如果教師自身對傳統文化理解不深刻,無法針對傳統文化制定一個高效、合理的教學計劃,則會產生負面效果。教師在授課時喜歡圍繞考試的題型一味講解枯燥的知識點,沒有章法,沒有揣摩傳統文化背后的深刻含義,這在學生看來就是一些文字的排列組合,只會越學越枯燥,進而對傳統文化的興趣逐漸消失。此外,課堂上缺乏師生間的思想互動,只是教師單方面講授,學生對課文的疑問和想法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長此以往會影響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傳統文化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常常注重對文字釋義的講授,文章蘊含的傳統文化精神和思想無法體現出來,導致學生缺乏對傳統文化的深入理解。即使有些教師已經開始意識到拓展教學方式,但在實際應用層面還是缺乏行動力。同時,學校方面也未采取相應措施對教師的傳統文化教學方式進行引導和監督。
預習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第一環節,是學生后續提升學習效率的關鍵,特別是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而言。學生通過預習可以發現學習的重點和難點,進而帶著目的去進行課堂學習。教師要向學生強調課前預習的重要性,并布置相應的預習任務,有引導性的預習可以提高學生的預習效率。為了深刻體會傳統文化,教師可以在預習環節讓學生尋找一些與課文有關的傳統文化內容,提前對課文有一個大致了解,以便在新課的學習過程中相對輕松一些。同時,強調預習過程中對文章的感悟和作者的思想體會,這個體會的過程最終會形成學生自主思考的結果。由于經歷過思想的探索,學生會提前對預習內容進行整理,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提高后續課堂教學效率。
文化是多元、多層次的。要想做好傳統文化的滲透,可以將傳統文化與學生實際生活進行聯系。教師要轉變固有的課堂教學觀念,建立開放式教學思想,將書本與現實結合起來完成語文教學環節,不斷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讓學生多層面感受文化的魅力,引導學生對文化自主探索。另外,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后社會實踐,引導學生進行文化溯源,在實踐過程中感受傳統文化的精髓,提高學習效率,加深對傳統文化的思想認知。學生只有在思想上對傳統文化的領悟越加深刻,在實際行動中才會貫徹實施,從而使傳統文化對學生的生活起到一定的思想指導作用。
語文在本質上屬于一門語言學科,所以在開展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充分考慮文字的基礎地位和深遠影響。要想讓學生在傳統文化的學習過程中更加輕松,收獲更多的精神價值,體會到漢語的魅力和文化底蘊,那么提前關注漢字則是至關重要的一環。識字作為傳統文化學習過程中枯燥但最關鍵的部分,教師可以通過古漢字書法、識字比賽等趣味性形式對學生開展漢字訓練。通過不同的形式,學生往往會對漢字的起源產生疑問,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古典書籍、互聯網查詢的方式了解漢字的起源,并通過小組作業或個人匯報的方式,讓學生講述漢字的發展歷程、相關故事、趣聞資料等。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明白了漢字及其偏旁部首的含義,還能體會到漢字背后豐富的故事和蘊藏的中華傳統文化,進而為后期的古文學習奠定良好的漢字認知基礎。
初中生處于活潑好動的時期,對一些未接觸過的抽象事物很難理解。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有效地對語文教學方法進行創新,采用具象化的方式將傳統文化滲透其中。首先,可以在備課環節準備一些趣味性的傳統文化相關內容,故事是更加生活化的,學生也會更容易理解,進而對課堂內容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趣味性的內容也會使學生更積極地融入課堂,激發學習熱情。其次,在古詩詞、文言文的課堂教學中,由于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生活經歷,往往會傳遞出不同的思想價值觀念。教師可以在預習環節讓學生主動了解與這首詩詞有關的資料,在課堂上介紹詩人的人生境遇,結合時代背景分析詩人的寫作意圖,以幫助學生建立起對這篇詩詞的大概印象。然后教師對詩詞進行詳細講解,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不同歷史年代背景下作者的價值觀念,進一步了解傳統文化。最后,可以創新多種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教學內容變換使用,不僅有助于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完成度,加深學生對課文背后傳統文化精神價值層面的理解。
隨著科技的發展,網絡已經成為學生學習和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語文教師可以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將課本上抽象的內容通過視頻、動畫、音樂等方式更直觀地呈現給學生,例如在教學《滿江紅》這首詞時,教師就可以事先通過播放相關音樂和視頻,使學生身臨其境地與作者產生共鳴,體會到岳飛寫下這首詞時心中的悲壯和憤懣。在教學環節融入媒體資源,能夠幫助學生深刻體會傳統文化,拓展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經典優秀的視頻資料,例如組織初中生觀看《中國詩詞大會》《漢字英雄》《國家寶藏》等電視節目,提高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真實感,使學生能夠多維度了解經典,體會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增強學生的優秀傳統文化繼承意識,激發學生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
在一門學科的學習過程中,倘若學生本身對其有濃厚的興趣,則會主動投入更多精力。為了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教師可以借助傳統經典故事或節日,逐步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比如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春節、中秋節等,或者傳統歷史故事《破釜沉舟》《草船借箭》《荊軻刺秦王》等,都具有鮮明的代表性。初中生多了解這些故事和節日,不僅可以增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興趣,還可以深入了解其背后蘊含的寶貴精神和價值觀念。對教師而言,可以在課堂上深入講述傳統歷史故事,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感悟。
首先,教師提前一周通知學生準備下周課堂上要進行的古漢字比賽,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課本內容去學習古漢字,了解漢字的起源、背后故事、常見用法和釋義等。教師則要準備好比賽的題目、環節和獎懲機制,比如設置看字猜義、組詞造句、詩詞比拼等環節。其次,比賽當天組織學生隨機組成六個小組進行比賽。教師提出比賽規則:“比賽問題以PPT 的形式在大屏幕上展示,對每個問題有30 秒的思考時間,時間內先舉手并且答對的同學所在小組進行加分,答錯的則會對其小組進行扣分。”以此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在看字猜義環節,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學生講出該字的起源及其背后的有趣故事,對成功講出來的同學可以為其所在小組翻倍計分。這個環節的設置可以讓全班學生在緊張的比賽中學習到與傳統文化相關的知識。最后,根據每個隊伍的累計分數公布比賽結果,并讓學生以這次比賽為主題寫一篇感悟,通過知識輸入并輸出的過程達到鞏固學習成果的目的。
教師可以安排一個戶外古詩詞比賽,利用周末空余時間組織學生到公園開展游園古詩詞比賽。首先,教師提前兩周通知學生,并給其一些比賽提示關鍵詞,激發學生課后學習古詩詞的熱情。其次,比賽當天,教師明確比賽內容:“在限定時間內,根據自己在公園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當場作出詩詞一首,內容不限,以文筆和思考深度為標準進行評選。我會挑選一些優秀作品,讓大家分別講出詩詞背后所蘊含的思考和感情。”最后,為了讓比賽內容更加豐富,教師可以安排更多環節,比如組織學生一起參觀一些小景點、玩一些小游戲,以激發學生的靈感??赡軙胁糠謱W生表示實在寫不出來,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對成績較差的學生,可以讓其從所學的詩詞中選擇一首適合此情此景的詩詞,講講為什么會采用這首詩詞,并介紹一下詩詞背后的故事及傳遞的思想感情。學生不斷主動內化知識,再經過自己的思考進行輸出,整個比賽過程能夠讓各層次的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從而對古詩詞的學習更加深入,達到傳統文化教學的目的。
總而言之,初中階段是每個學生學習語文和三觀構筑的重要時期。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鼓勵學生理解傳統文化精神及內涵,不僅可以使學生正確認識傳統文化,還可以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豐富學生的文化精神底蘊。初中語文教學作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領域,教師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采取合理高效的策略,結合課堂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不斷探索傳統文化滲透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幫助學生體悟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的文化信念感,從而將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揚下去,堅定不移地筑牢文化自信,讓傳統文化走出中國、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