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向軍
(中電科電子裝備集團有限公司 北京 100176)
科技創新是第一生產力,當前,科技創新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成為時代潮流,并已在全社會蓬勃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綱要明確了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科技創新成為北京市重要的城市功能之一。這一戰略定位為軌道交通產業、戰略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帶來新的發展空間。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京津冀三地之間交通、環保、產業轉移、科技合作等協同發展。軌道交通產業作為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新興產業,已然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先行領域。
展望2035年,豐臺軌道交通產業發展實現重大飛躍,成為全國軌道交通產業發展的示范區、全球知名的軌道交通產業發展高地。立足北京豐臺打造國家級軌道交通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軌道交通科技創新城,加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符合首都城市的戰略定位,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需要,也是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要求。
全球制造業格局面臨重新調整,各國都在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正在引發影響深遠的產業變革,形成新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和經濟增長點。為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迎來了重大機遇。
國家鼓勵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發展。政策明確提出要“加強頂層設計,加快建立以創新中心為核心載體、以公共服務平臺和工程數據中心為重要支撐的制造業創新網絡”。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是國家的戰略重點,要引導社會各類資源集聚,推動優勢和戰略產業快速發展,研發新一代綠色智能、高速重載軌道交通裝備系統,圍繞系統全壽命周期,給用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建立世界領先的現代軌道交通產業體系。
“一帶一路”給軌道交通產業創造了更多合作發展的機會。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未來幾年中國軌道交通產業將處于黃金時代,軌道交通產業科技創新技術將成為我國技術輸出的重要內容之一,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全面輸出的時代即將來臨。在此時期,國家級軌道交通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必將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符合國家戰略需求,為“一帶一路”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2015年中國中車合并成立,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的產業優勢凸顯。借助國家實施“中國制造2025”和“一帶一路”的重大戰略機遇,立足配置全球資源,融入國際產能合作,大力推進經營模式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全面建設全球領先、跨國經營的高端裝備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助推中國高端裝備走向世界。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國家總體發展戰略,也是產業升級、科技創新、區域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習近平總書記就京津冀協同發展提出明確要求:調整優化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加快推進產業對接協作;加大對協同發展的推動;加強頂層設計;構建現代化交通網絡系統;加快推進市場一體化進程;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
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京津冀協同發展從頂層設計開始,已逐漸實施產業升級轉移、企業科技創新。按照中央制定的規劃綱要,京津冀協同發展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決北京“大城市”病為基本出發點,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構建現代化交通網絡系統,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推進產業升級轉移,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加快市場一體化進程,加快打造現代化新型首都圈,形成京津冀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協同發展新格局,打造中國經濟發展新的支撐點。
根據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要求,北京確定了新的城市功能定位: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北京正在實施新的城市功能定位,為京津冀企業轉型升級、深耕專業化功能、技術創新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發展空間,也必然要求企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實施科技創新戰略。
北京市擁有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即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這里是中國高科技產業中心,集聚著大量的創新人才。
豐臺區以中關村豐臺園為依托,以現有的軌道交通產業布局為基礎,著力打造軌道交通產業園區。豐臺軌道交通企業具備全國領先的科技研發能力,軌道交通作為豐臺的特色主導產業,涵蓋了從科技研發、規劃設計、工程建設、裝備制造到運營維護的全產業鏈條。目前,豐臺擁有軌道交通企業180余家,其中,總收入億元級以上54家,十億元級以上22家,百億元級以上4家。“十三五”期間,豐臺區形成了國家級“一個集群、一個試點、兩個基地”和市級“兩個基地”的品牌,即國家軌道交通創新型產業集群(培育)、國家高端裝備制造業(軌道交通裝備)標準化試點、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軌道交通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北京市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北京市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傳統軌道交通制造類企業結構進行調整升級,在原址上打造企業自主創新科技園,為軌道交通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提供了充足空間。二七機車、二七車輛成功納入中關村豐臺園,享有中關村相關政策。原企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實施戰略轉型,在原址上建設軌道交通科技創新城符合北京市城市功能定位。
軌道交通龍頭企業在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方面的科技創新優勢是打造軌道交通科技創新中心的有力保證,軌道交通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也將助力軌道交通科技創新龍頭企業全球戰略的實施。未來軌道交通科技創新中心可以引領軌道交通行業科技力量匯集,吸引世界軌道交通產業高端人才聚集,促進軌道交通產業可持續發展,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充實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內涵,使科技創新城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軌道交通科技創新中心,最終引領企業向現代高端裝備制造業與科技服務業轉型升級,這完全符合國家政策、北京城市功能定位及豐臺區戰略發展要求。
整合京津冀三地各自軌道交通產業資源,借助豐臺軌道交通產業集群優勢,發揮軌道交通裝備領域龍頭企業作用,用好國家及中關村豐臺園的政策支持,建設軌道交通科技創新城,打造國家級軌道交通科技創新中心符合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要求。
依據京津冀協同發展要求,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夯實基礎、滾動發展”的原則,以領軍企業為龍頭帶領,發揮軌道交通產業集群創新優勢,以軌道交通科技創新城為平臺,以軌道交通科技創新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為主題,以快速高效發展為目標,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口,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優化軌道交通科技創新城總體規劃,嚴格按照規劃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高標準推進園區基礎設施及智慧園區信息建設,推進產業升級轉型,帶動周邊市政建設和棚戶區改造,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軌道交通科技創新城以軌道交通產業領軍企業為龍頭帶領,以創新研發為核心動力,以低碳生態為主要依托,以歷史文化為內核,以構筑科技服務為區域引力,以代表高效節能貫穿科技城的有軌電車為產業特色符號,充分發揮軌道交通行業集群創新優勢,重點發展軌道交通研發設計、工程測試、科技創新、科技服務、文化創意、企業孵化等,創新服務體系,營造創新環境。
軌道交通科技創新城是研發創新基地和文化交流基地,是軌道交通研發設計、科技創新、科技服務的中心,也是歷史文化交流展示平臺。吸引產業鏈相關科研院所、實驗室、科技創新型企業匯聚,形成軌道交通產業創新集群。
“十四五”規劃要收到實質性開發效果,實現預期收益。通盤考慮科技創新城周邊區域定位,進行頂層設計,聘請全球頂級策劃公司參與整體規劃布局,實施分步開發戰略,實現園區與周邊區域互動;利用園區區位優勢,實施軌道交通科技創新中心、歷史文化中心建設,提升配套、完善投資環境,展現園區文化特色,打造全球獨一無二的引領國際軌道交通行業科技創新和文化交流基地。
以二七廠原址為核心,以“兩軸、兩帶、五中心”為布局結構開發建設軌道交通科技創新城。“兩軸”即以貫穿核心區南北向道路交通流線為功能軸,以東西向延展自然與歷史文化特色資源為生態軸。“兩帶”是指以體現二七特色、具有百年歷史風貌的廠房建筑為依托,延續創新城歷史文脈延續的歷史文化帶,與規劃中的綠地連接成的生態景觀帶。“五中心”分別是研發中心、創新中心、歷史文化中心、綜合商務中心和配套居住中心。
研發中心,主要匯聚軌道交通領域研發機構,對軌道交通裝備領域的技術創新產生巨大的引領、示范和孵化作用。
創新中心,定位為軌道交通產業鏈相關科技創新型企業及科技服務業集聚的功能區,是軌道交通相關企業戰略管理、營銷中心和資本或資源的聚合創新場所。
歷史文化中心,規劃保留百年歷史風貌的廠房建筑,結合歷史遺址與機車軌道等特色元素,形成科技創新城特色的文化亮點。
綜合商務服務中心,作為科技創新城的中樞,為科技創新城及整個河西地區提供綜合商業和商務服務功能支持的核心。
配套居住中心,定位為科技創新城企業員工與專家生活需求的配套住宅,為企業員工解決生活居住等實際問題。
2.3.1 建設軌道交通科技創新中心
加強頂層設計,立足豐臺建設軌道交通科技創新中心,形成以科技創新中心為核心載體,以公共服務平臺和工程數據中心為重要支撐的創新網絡。建設軌道交通科技企業孵化器,設立眾創空間,成立新產品研發孵化和成果轉化中心,孵化科技創新項目,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成為國家級創新中心示范基地。
建設協同創新的公共服務平臺,規范服務標準,開展技術研發、檢驗檢測、技術評價、技術交易、質量認證、人才培訓等專業化服務,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建設工程數據中心,為企業提供創新知識和工程數據的開放共享服務。面向關鍵共性技術,建設一批重大科學研究和實驗設施,提高企業的系統集成能力,促進企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
營造創新環境,為創新型企業和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務。打造智慧園區,融通政產學研,搭建科技、創新、金融平臺,為企業提供科技金融等服務,支持企業研發設計、創新創造、市場銷售等環節。建設企業創新聚集區,行業龍頭示范區,發揮創新聚集效應,激發創新活力,服務軌道交通產業發展,服務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有效提升整體競爭力。搭建創新平臺,為創新型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務,讓人才的創新創造能力全面迸發,從而為軌道交通產業科技創新提供不竭動力。
依托京津冀協同發展,借助軌道交通科技創新中心整合京津冀軌道交通產業資源。在北京發揮中關村科技園創新優勢,重點發展研發設計、科技創新等;在天津、河北重點發展科研成果轉化,集聚產業鏈相關高端制造企業,建設產品制造基地和區域倉儲物流中心。
2.3.2 打造特色的軌道交通文化交流中心
保護好二七革命遺址和文物古跡,保留好二七文化積淀,傳承好二七革命精神。協同長辛店老鎮同步發展,集成機車產業的歷史、文化、科技、教育、旅游、休閑等,為科技創新城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搭建企業文化交流、展示、傳播的平臺,集中展現中國機車產業的發展歷史與中國工人運動史。
結合二七百年歷史,打造歷史教育基地、教學實踐基地。打造現代產業歷史發展展示中心、現代高科技體驗館,建設智慧軌道交通博物館,建立國際一流的行業圖書資料中心。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城南是北京未來發展的重要空間和京津冀區域合作的門戶通道。軌道交通科技創新中心的建成,將成為北京南部地區新興產業科技創新聚集的前沿。有利于吸引國際機構和高端人才聚集,提升軌道交通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形成高端要素的集聚平臺,從而占據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高端。
建設軌道交通科技創新城,打造軌道交通科技城創新中心將助推區域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帶動區域品質提升和經濟發展。拉動周邊區域整體城市面貌、舊城改造、產業布局、產業鏈發展。依托二七廠深厚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內涵,提煉軌道交通科技文化亮點,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進而提升區域人文素質。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立足豐臺建設軌道交通科技創新城,打造國家級軌道交通科技創新中心是軌道交通產業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需要,是展示對外形象的平臺,是走向海外的窗口,是實現國際交往、文化交流、對外貿易的有益補充。軌道交通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必將有助于傳統制造業加速轉型升級,發揮軌道交通產業集群效應,提升創新能力,助推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立足北京,面向全國,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