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雄平
現階段,特殊教育事業不斷完善、發展,意在保障特殊學生接受教育的權利。雖然實踐中取得一定效果,但與社會實際需要仍存在一定距離,影響了特殊學生融入社會,進行自我成長和發展。而數學教學無論在常規教育,還是在特殊教育中,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特殊學生而言,學好數學知識,有利于學生提高思考能力,增強基本生活能力,進一步發展抽象思維,因此,需要在特殊教育過程中,融入個性化教學理念,制定符合特殊學生數學學習需求的教學模式,切實增強特殊學生綜合能力。對此,文章主要以數學教學研究為基礎,進一步探究如何在特殊教育數學課堂中運用個性化教學方法,最終提升特殊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助力其健康成長。
個性化教學,主要是結合特殊學生具體情況,為其量身定做相應的教學內容與方法。借助不同的途徑,凸顯特殊學生個體特點,最終實現相應的教學目標。分析個性化教學特點可知,主要是圍繞尊重個性、發展個性開展相關教學活動。將這種教學方法融入特殊學校數學課堂教學中,由于面對的是特殊學生,而且不同學生的個性、喜好情況不同,需要教師投入較多精力、花費較多時間教學。而數學學科本身具備一定抽象性,對普通學生學習具有一定難度,更何況是一些特殊學生,因此,特殊學校數學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教學,用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在個性化教學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明確學習目標,使學生主動學習,不斷增強學生自身能力,這對特殊學生日后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將個性化教學在特殊教育數學課程中的作用總結為以下幾點:
①借助個性化教學,進一步推動特殊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發展,使得每一位學生可以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做到學有所成,幫助特殊學生可以形成健康、自由的人格;②在特殊教學中融入個性化培養,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學會尊重學生個體,并發展其個性,有效落實了新課程改革中,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重視;③教師在實際個性化教學過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數學教師個性發展,幫助教師從備課、講課、實踐等各個環節能夠立足特殊學生視角思考問題,進而設計出更加適宜的數學課程,踐行數學教學個性化發展。總的來說,數學作為特殊學校教育重要組成部分,數學內容表現形式豐富、多樣,也涉及較多領域的知識,對特殊學生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其中融入個性化教學,不僅豐富了特殊學校數學教學的策略與方式,同時,也可以通過個性化教學的實施,幫助學生獲得終身受益,進而健康快樂地成長。
數學學科本身極具抽象性的內容,增加了學生學習困難程度,與正常學生相比,特殊學生在學習抽象數學過程中存在較大困難,接受知識難度明顯增加。在特殊教育過程中,教師面對一些特殊群體,并且這類學生本身基礎能力較為薄弱,為保證和普通學生達到相同的學習效果,教師往往付出更多精力。考慮到特殊學生的個性、數學學習能力等情況,數學教師應當注重優化現有教學方式。從當前小學特殊教育數學教學方式看,非常單一固化,并未重視學生的個性化體驗,部分特殊學校直接將不同年齡層次學生安排在同一教室上課。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更新了特殊教學方式,但也無法真正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很難提升整體教學質量。事實上,對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來說,其心理創傷遠大于身體,所以很難快速接受、理解教師講解的數學內容,與其自身學習需求不相適應。
近年來,特殊教育得到高度重視和發展,也一直強調教師要關注、重視特殊學生的不同特點,提高現有課程設計水平,及時優化、調整教學方案。但從具體實踐情況看,仍有部分數學教師采用“一刀切”方式,采用統一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而這與不同情況的特殊學生顯然是不適應的,直接降低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比如,部分特殊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在表達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學習能力等方面都表現出極為明顯的差異,如果運用這種統一教學方式,只會增加學生間的差距,反而會對部分特殊學生心理帶來不良影響,產生更大傷害。雖然在“一生一案”個性化教育方式不斷推廣,但立足當前集體教學背景下,很難有效提高個性化教學效率,真正意義上發揮出個性化教學作用,滿足不同特殊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
對于小學特殊學生而言,在數學學習中同樣會根據自身興趣學習,對自己感興趣的知識會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中,而不感興趣的內容缺乏關心。這對特殊教育數學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提出較高要求,應當積極靈活地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由于知識本身的抽象性,會增加學生學習約束性,無法滿足學生想玩的需求,使得學生降低了學習興趣,無法有效理解數學知識。再加上教師缺乏靈活的教學方法,難以正確引導特殊學生,激發其學習興趣,直接影響了學生數學學習效果。
基于當前特殊教育改革日漸深入,社會各界開始高度關注特殊學生的身心發展。為有效提升特殊學校教育水平,必須高度重視小學特殊學生實際情況,根據需求制定出完善、科學的教學策略,切實提高小學特殊學生的學習效率。對此,文章主要以沛鴻小學特教班及隨班就讀的特殊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獲取到小學特殊學生的數學學習現狀,并針對如何在小學特殊教育中融入個性化教學方法進行探討和分析,以期可以進一步強化特殊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提高小學特殊教育數學教學質量。
與普通學生相比,對特殊學校的學生而言,教師存在更大的教育難度,特別是一些情況非常特殊的學生,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更大難度。即便是一些簡單的問題也存在很大理解難度,短時間內無法理解數學知識,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對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保證數學教學效果,教師應當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合理設定相應的教學目標、課程目標。教師設計的其他情況學生的教學方法不能運用此類學生教學中,而是要因人而異,提高教學針對性。
在講解同一數學知識點時,對于部分特殊學生而言,既要掌握基礎數學概念,還要理解概念中的字詞含義;而對其他特殊學生,教師在講解數學知識點時,應當學會運用手語、口語、書面語等相互結合的方式,多方面地將知識點演示給特殊學生。比如,講到“克與千克”時,為了幫助特殊學生更好地感受兩種計量單位的大小,可以分給學生不同數量的雞蛋,感受其質量,也可以引入多媒體教學手段,將不同事物的質量演示出來,將數學知識動態化展現給特殊學生,幫助其提供學習效率;對特殊學生的數學教學,數學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好與數學知識相關的錄音文件,借助有聲讀物降低學生受教育難度。
對于特殊學校的學生而言,由于特殊學生程度不同,會增加教學困難,所以,數學教師除了設置目的性的教育目標,還要積極提高教學趣味性,充分調動特殊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主動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中,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提高特殊學生學習效果。在此過程中,教師必須考慮特殊學生的心理問題,如封閉、敏感、自卑等,在數學知識講解中充分考慮特殊學生的感受,給予適當的鼓勵和幫助,使特殊學生提升自信心。
不得不承認,小學特殊教育數學課程教學存在一定難度,即便是教師注重數學教材基礎性,但由于特殊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在實際學習過程中,仍存在一定困難。對此,教師可以將數學內容劃分為不同層次,幫助特殊學生逐層學習,進而提升學生個體學習效果。在實踐中,教師應當結合學生實際水平,為學生設定不同的目標進行學習,以此來達到個性化教學目的。在此過程中,教師必須關注特殊學生的差異化,引導其有目的地學習,進而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將數學課程價值最大化發揮。比如,講到“認識物體和圖形”時,數學教師可以分發給學生教具,并采用小組方式,設置不同的問題,引導特殊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一同討論問題。在討論過程中,不同特殊情況的學生相互之間可以幫助,并對問題不斷深入研究,發表個人意見,在思想上相互碰撞。特殊學生在相互幫助下,可以盡快了解本課知識點,發揮特殊學生自身具備的優勢,如幫助學生鍛煉聽力,也可以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在小組合作下,可以使得學生個體得到很好的訓練,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團隊合作意識,感受合作中發揮自身優勢的樂趣。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中,應當事前對特殊學生情況有一個充分了解,而后將不同能力的學生進行有效搭配,確保學生在小組內可以發揮自身優勢,使其提高數學學習自信心,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此外,數學教師要積極利用好課余時間,深入特殊學生群體,了解學生在自主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存在的差別,而后合理調整、優化個性化教育,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特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接受能力不同,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需要依照學生個性制定相應的學習任務,最終達到培養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目的。同時,對教學目標的選擇,必須激發特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互動中。例如,特殊學生在學習時存在較大困難,對學習任務的制定應當適當地降低學習難度。為實施個性化教育,教師應當事先將學生劃分成不同類別,即記憶力較好、理解力較強,但是聽力存在困難。對具有較好記憶力的特殊學生,教師可以適度加強其對數學概念的記憶,通過此方法幫助學生積累數學知識,逐步形成數學素養;而對理解能力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數學概念背后的意義。一般情況下,聽力不好的學生在識字認字上會存在一定欠缺,所以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當有意識地加強這部分指導。對于特殊學生而言,為進一步發揮個性化教學,教師應當幫助不同情況的學生了解自身所處的學習階段,及時評價學生情況,向學生真實反饋出其學習情況,幫助學生及時發現數學學習問題,找出不同,進行針對性的優化。在評價過程中,應當以正面、積極、鼓勵為主,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提高數學學習興趣。
特殊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過程中,會比普通學生遇到很多困惑,這就需要教師多與特殊學生溝通,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幫助解決。由于特殊學生的特殊情況,學生常常遇到數學理解問題,有些是詞匯量不足無法理解,也有部分學生是因為心理排斥不愿學習數學,并且每個學生本身數學基礎不同,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不一樣。對此,特殊教育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多與學生溝通,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想法,借此來發展學生個性,實施更好的教學與指導。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問題引導式,鼓勵學生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活躍學生思維,從而使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狀態。通過這種提問的方式,使得學生與教師融為一體,構建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進而提高課堂效率。
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時間,讓學生勇敢地提出問題,分享問題,而后教師引導其他學生一同思考,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通過問題的引導,調動特殊學生的數學思維,并且在相互幫助下,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數學學習興趣。學生在表達自己想法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記錄,并以此為依據,設計更好的個性化教學,了解學生真正需求,從而為特殊學生提供優質的數學教學。從本質上講,教師在與學生溝通的過程中,主要是調動學生積極性,創建一種包容性強的課堂,同時,依托集體教育更好地開展特殊學生的個性化教育活動,促使特殊學生感受教師的關愛和重視,進而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多數特殊教育學校相繼推行“一生一案”的教學方式,主要目的是結合每位學生特點,制定個性化的數學教學計劃,切實提高特殊學生某一方面的學習能力。而實施此種教學方式下,需要配備對應的數學個性化教學評價,依照不同學生不同情況,制定個性化評價方案,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身學習情況,進而針對性地調整優化,同時,在這種個性化評價下,也可以進一步優化教師個性化教學。考慮到特殊學校不同學生的特殊情況,無論是學習基礎還是學習能力,諸多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學生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同,因此,在個性化評價中,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以鼓勵為主。例如,教師可以設置個性化作業,在檢查作業過程中,督促學生學習的同時也幫助其樹立學習自信心。如部分記憶力好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其多背誦一些數學知識點,學生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后,教師可以進行表揚,樹立學習榜樣;而對學生理解能力好的,可以在講解知識點后,鼓勵學生進行理解,并提出自己的感受,根據學生的表達進行表揚,促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成就感,提高學習樂趣,進而發現自己擅長之處,樹立學習自信心。
綜上所述,在特殊教育數學教學中實施個性化教育,要求教師從學生特點出發,合理設定教學目標,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做好心理疏導,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提高數學個性化教學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