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思
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產業發展探索
張靜思
(平鄉縣農業農村局河北邢臺054500)
農村產業發展作為國民經濟增長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必須堅定不移地走鄉村振興戰略。文章結合農村產業發展現狀,分析了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產業發展的重要價值,提出了促進農村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以期提升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
鄉村振興戰略;農村;產業發展;現狀;發展模式;對策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我國一直以來存在的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必須堅定不移地將解決“三農”問題作為開展各項工作的重點,對農村經濟產業發展工作進行全面部署,解決現存各種農民工問題,進一步鞏固與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確保有效解決農村經濟產業發展期間潛在的問題,提升農民經濟收入,促進各項社會權利的落實。文章著重分析當前我國農村經濟產業發展狀況,并對如何提高其工作效益這一根本問題,展開全方位、全過程、多方面的探討。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農村地區長久發展的工作重點與核心任務,相關部門工作人員需立足于實際,制定科學長遠的工作規劃,使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首先,重視重塑城鄉關系這一工作內容,積極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進一步縮小城鄉地區的差距,提升鄉村發展水平,鞏固并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帶領村民走共同富裕之路,全面調動農民的工作積極性;其次,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鄉村地區發展的新動能,為打造興農之路奠定堅實基礎,以不同的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并吸引專業人才到農村地區就業,使農業農村發展重煥新機。與此同時,加強對農村治理體系的再創新、再完善、再優化,走鄉村善治之路,確保農村發展、農村建設、農村治理工作有序開展,這不僅可以促進農村工作的統一性、整體性、秩序性,還可以有效凸顯工作重點,使鄉村振興工作取得全新進展,并向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方向邁進;最后,為了能夠有效彰顯鄉村地區的核心特色,需要傳承并發展農耕文明,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細化多項不同的工作決策,確保能夠在2025年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完成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工作預想[1]。合力推動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的圓滿完成。
利用現代化大數據平臺對當前我國各地區農村經濟產業的發展情況進行全面信息調研與總體性數據分析發現,在鄉村振興工作的推動下,已初步實現生態、生產、生活三位一體的空間布局模式。以農村經濟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加強對各項鄉村資源的利用,不斷挖掘農業新功能、新價值、新優勢,構建多主體參與、多業態打造、多模式創新的鄉村產業發展格局,不僅能有效推動各主體間的融合互補,還能加強各要素間的緊密連接,實現各項產業要素的共同發展,成為鄉村產業發展的驅動力量。采用特色化的產業管理模式,推動農業、工業、商旅、信息等各項現代產業要素的融合,促使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趨于多元化、豐富化、系統化。不再只是依靠單一化的產業,而是通過推動區域整體發展的方式,在為農村地區的人們提供便捷化生活服務的同時,積極開發并拓展農業產品經濟功能,有效體現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推動性作用,不斷消除各產業間隱形的邊界。據調查顯示,截至2021年,我國農村地區的就業創業工作取得了全新進展,入鄉創業人員高達1 120萬人,農村創業主體呈現多元化,產業業態日益豐富,46%的主體從事現代規模養殖業,24.3%的主體從事鄉土特色種植業,10.5%的主體從事農產品加工流通業,6.9%的主體從事休閑農業和文化創意產業。全面摒棄了早期農村經濟產業發展不均衡的弊端,各項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在鄉村振興工作中蓬勃興起,并取得較大成就。
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推動了鄉村旅游行業的快速發展,采用極富創意性的工作布局,全面融合鄉村地區的自然美、人文美、鄉土美,將鄉村打造為“網紅村”,吸引各個地區的游客進行參觀打卡,打造“休閑+旅游”的全新產業模式,有效激發鄉村振興的新活力[2]。如當前有許多農村地區通過設置葡萄、草莓、荔枝采摘園,快速吸引外地游客驅車到農村開展自摘果體驗活動,帶領外地的游客走進鄉村田野,釋放工作的壓力,品嘗特色水果和地道農家食材,怡然自得的休閑方式成為當代城市人們的假期新選擇。全面優化農村環境及特色農業資源,開發不同功能的農業新產業模式,深度挖掘鄉村的多元價值并廣泛宣傳,構建業態類型豐富的休閑產業,實現休閑旅游、田園生活、產業觀光等多項要素的融合,提升農村地區農民的收入水平,為開展新農村建設工作創造較好的經濟基礎,營造全新的文明鄉風,實現優秀農村文化的傳承、發展及利用。將良好的生態環境與鄉村民俗文化相融合,緊跟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與日益變化的市場相接軌。以河北邢臺為例,實施改革創新的舉措,逐步解決鄉村經濟發展的難題,開創邢臺旅游產業發展新局面。圍繞建設中國北方生態旅游名城的戰略目標,以改革創新作為主線,將全域旅游發展作為工作方向,以融合發展為核心手段,以重大的項目建設為工作的突破口,不斷加快發展旅游產業[3]。提升金銀花園藝小鎮、柳洼風清小鎮、紅色教育小鎮的建設水平和接待能力,全面了解不同類型人群的需求,將農村旅游業做細做精。最后,清河縣主動適應鄉村振興戰略新形勢,通過借助清河萬畝山楂園品牌,發展平原生態農業和休閑農業旅游,積極實施“旅游+”戰略,推動更多新型業態互通互融,為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提供發揮平臺。
聯結機制作為拉動農民與企業共同交流的橋梁,不僅可以強化雙方之間的溝通力度,還可以實現互惠共贏的發展局面,但其中所潛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首先,聯結方式過于松散,缺乏相應的激勵作用,導致部分企業不愿意讓利于農民,而農民也缺乏與企業共同承擔風險的意識,長此以往,在增加雙方隔閡的同時,聯結機制逐步趨于形式化、表面化、敷衍化。其次,聯結機制本身的契約關系穩定性不強,利益分配成為企業和農民雙方考慮的首要問題,導致利益保障機制相對滯后,直接忽視了聯結機制的制衡作用。
自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后,為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要求鄉村地區的管理人員要將產業振興作為鄉村發展的重中之重,找準工作開展的切入點,進一步彰顯區域本身的特色價值,對市場的實際需求引以為重,發展農村極具代表性的產業,切實做到惠農。據數據調研顯示,在“十三五”期間,河北省的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呈現快速發展態勢,且農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幅度較高,呈現出穩中向上的發展態勢,全面鞏固并拓寬我國脫貧攻堅戰的成果,不僅可以從根本上實現人民增收,還可以全面增強農民的獲得感,最大限度地體現農村地區發展的核心價值。與此同時,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普及,有效改進了早期農村產業發展的短板,實現農業的良性循環,促進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增加農村的就業機會[4]。采用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工作方式,推動農村地區經濟產業抓細抓常抓長,始終堅持定點扶貧的工作方向不動搖。積極主動地發展農村地區的特色產業,致力于打造現代化農產品產業發展基地,提高各項農村產業的扶持力度,保障農村經濟產業管理的精確性,穩步推動各項管理工作,實現多種舉措有機結合,強化支撐保障體系。推動農村經濟產業向規?;I化、標準化的方向發展,實現農村產業工作的優化升級,促進農村產業功能的融合,拓寬農業產業發展的多種功能,有效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趨勢。
為了有效解決農村經濟產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需要明確劃分各部門人員的工作職責,確保工作方向的一致性和工作內容的明確性,有效規避盲目工作的錯誤方式。首先,各個地區的政府部門要充分發揮自身作用,為農民普及新思想、新理念、新內容爭取更多的優惠政策,為社會群體的生活提供相應服務,倡導農民不斷加入鄉村經濟發展的隊伍中[5]。這不僅可以有效加強政府與農民之間的交流,拉近雙方之間的關系,潛移默化地改變農民的思想,以此進一步提升農村經濟產業的層次,更大力度、更高質量、更深層次地開展農村經濟產業建設工作,以實際行動彰顯出農村地區的特色,還能保證各項優質農業資源的合理布局、均衡發展、協同建設;其次,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可以鼓勵有長期穩定務農意愿的農戶,適度擴大經營規模,并予以其資金和政策扶持保障;最后,主動為農民承接周邊各鎮村的農事業務,有效提高農村集體經濟收益,加強各項要素之間的協調,全面提高農民的工作積極性,以加快構建主體多元、功能互補、運行協調的現代農業產業組織體系。
各地區的政府部門需要將鄉村振興工作置于突出位置,增強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行動力量,通過不同的改革創新舉措,進一步拓寬農民致富空間,促進農村地區的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積極探索惠農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農民在共建共享的過程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首先,以農業龍頭企業為核心,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工作的紐帶,構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通過簽訂長期購銷合同的新形式,不僅可以保證農民的收益穩定,還可以提升生產集約化、組織化、系統化水平。由龍頭企業統一種植標準,并統一農戶供應農資,在降低農民經營風險和勞動強度的前提下,實現農民增收的工作預想,這樣不僅可以提高企業訂單的履約率,還可以使農戶穩定收益,為農戶創造更高的收益,帶動農村地區農民的共同富裕。與此同時,還可以實行以農業龍頭企業領辦或入股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的方式,建立企業與農戶之間的股份合作關系,推進規?;B片發展,實現全體社員的共同發展[6]。促進社員的增產增收,減少農民的體力勞動時間,吸引農戶加入全新的發展行列中。邢臺市作為傳統農業大省,是國家糧食生產及儲備重要基地之一,每年的糧食產量約為47.5億kg,農業在鄉村產業中占據主導地位,加快農業提質增效成為鄉村振興的基礎支撐。邢臺市通過持續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內調優,糧食生產功能區外調特”的思路,將“千斤糧,萬元錢”作為工作重點,推動品種的培優,品質的提升,打造標準化的生產,大力發展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和鄉村特色產業,推動農業向高質量發展。此外,為了補齊鄉村振興的短板,邢臺通過引導農民參與加工制造業強鏈補鏈延鏈的工作方式,帶動鄉村產業的全面發展。調查顯示,邢臺市每個縣都有自己獨屬的特色制造加工產業,并不斷在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上實現創新突破,將以農業農村資源為依托的二、三產業扎根鄉村,讓農民共享產業的增值收益,以此將農業產業聚集區建設成鄉村振興示范區。
隨著我國農產品電商進入全面轉型升級的新時期,不僅可以有效刺激廣大社會群體的線上消費,還可以推動農產品電商向新方向邁進。隨著全國大量電商服務網點的建立,農產品商貿流通渠道暢通,這為鄉村振興工作貢獻了衍生的力量。各區域的政府部門要放遠發展眼光,加強農產品電商發展的工作力度,樹立抓電商、抓產業、抓發展的工作思維,采用政策扶持的工作方式,保障各類電商新模式的健康發展、有序發展、科學發展,充分發揮電商滲透融合的促進作用,這不僅可以追趕時代的發展潮流,還可以延伸鄉村經濟產業管理服務,培育并壯大現代的流通企業,推動農產品電商的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高效益發展。
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需要加強對農村經濟產業發展模式的全面研究與綜合部署。為了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需要各方人員付諸行動,完成現階段的工作任務,并以高瞻遠矚的發展眼光,加強對各項新技術、新手段、新模式的運用。協調多項不同的管理要素,并將其整合成統一的產業發展機制,探索新發展路徑,力求為當前我國的秩序建設、長久建設、持續建設創造更多的社會效益。
[1]高啟迪.人才建設促進鄉村文化產業集聚區經濟發展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1(11):275-276.
[2]邢韻齡.鄉村振興背景下當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辨析-基于區域差異的分析視角[J].山西農經,2021(13):36-38,76.
[3]安慧瑤.新時期發展鄉村旅游的有效路徑分析[J].山西農經,2021(14):95-96.
[4]漆文明.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促進農村經濟健康發展[J].商展經濟,2021(15):124-126.
[5]王婧,蘭杰,李文驊.推進林業經濟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J].基層農技推廣,2021(7):39-41.
[6]薛超.淺談農業產業體系下農村經濟發展路徑[J].廣東蠶業,2019,53(6):44-45.
10.3969/j.issn.2095-1205.2023.01.23
F323
A
2095-1205(2023)01-79-03
張靜思(1985— ),女,漢族,河北平鄉人,本科,農經師,研究方向為農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