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宇夢(江蘇:盱眙縣五墩實驗小學)
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由來已久,各種現代化的教學設施設備、便捷的教學軟件有效推動了傳統口耳相傳、單調乏味的教學局面。我們要彰顯英語學科本身所蘊含的畫面感、社會性、生活化等特點,給學生打造一個豐富多彩的教學時空。在教育發展的新時代,更需要小學英語教師加強對信息技術的研究,實現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全面融合,助力高質量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
信息技術發展到今天,不僅應用水平越來越高,而且設備設施的種類越來越多,功能也越來越強大,不斷推動著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創新與發展。
新課導入是實現高效率課堂教學的關鍵之舉,是快速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思維緊跟教師步伐的重要手段。多媒體的有效利用,能讓學生的注意力被集聲、光、電于一體的知識呈現方式深深吸引,進而對新知識充滿了學習的欲望,以此可以實現高效的新課導入效果。應用多媒體技術導入新課的主要思路包括創設有趣的情境、設計啟發性的問題、播放相關的視頻等,從而更好地體現出多媒體新課導入形式的價值。
創設教學情境是現代信息技術的最顯著價值,也是實現高效教學的關鍵之舉。小學英語學科,屬于典型的人文類學科,其中有很多描述自然風景、風土人情、動植物、社會活動等方面的作品,這些作品具有很強的情境性,所以小學英語教師只有立足于這些作品的情境才能教好書。同時,借助信息技術來創設教學情境,可以帶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不僅使教學過程變得豐富起來,而且在情境中更有利于學生理解作品內容。
僅依靠課本中的教學資源無法滿足小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需求,且英語屬于語言類學科,本身知識含量就非常大,教材編排的內容僅僅是九牛一毛。為此,就需要小學英語教師能利用網絡技術為學生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學資源,教會學生利用網絡技術去搜集自己感興趣的英語知識,包括英語作品、影視資料、圖片等。只有教學資源變豐富了,尤其是能多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英語學習資源,才能不斷充實教學內容,高質量地建立英語知識體系。為更有效地應用網絡技術拓展教學資源,還需要小學英語教師能控制學生上網的頻率與時間、范圍,保證網絡技術發揮出正面的作用。
翻轉課堂是當下流行的一種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以學定教、以生為本的教學要求,是實現高質量教學的關鍵之舉,而微課是實現翻轉課堂教學的關鍵支撐。小學英語教師可以設計預習課件,引導學生在課前能借助微課去完成預習,并將自己難以掌握的知識點及時反饋給教師,作為教師優化教學內容的基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教學重難點知識設計微課,在授課時及時利用微課幫助學生高效地理解這些知識。在課后,教師可以將整個的授課視頻剪輯成微課,上傳到班級學習交流群,這樣學生在課后復習鞏固的時候,就能針對自己還不能有效理解的部分進行“回頭看”,實現以微課資源為基礎,打造高效率翻轉課堂的目的。
線上教學是學校教學的延伸與拓展,是實現可持續教育的關鍵之舉,尤其是在特殊時期,在線技術可以實現“停課不停學”的目標。小學英語教師借助在線技術可以在學生放學回家之后,及時便捷地與學生進行交流,為他們答疑解惑,引導他們用好用足寶貴的課后時間。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要積極應用在線技術,如用移動智能終端布置線上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合適的作業,教師還可以利用在線技術來評估學生作業完成情況,保證評價的全面性。
“聽”是小學英語學科教學的重要內容,只有能聽懂,才能準確表達、積極互動,并理解教師講解的重點內容,進而繼續下一階段的學習。同時聽力題目也是整個英語學科考試的重點。為此,小學英語教師要學會應用信息技術,針對不同的聽力類型采取差異化的聽力訓練,讓學生逐步掌握不同類型的聽力需要從什么方向和角度去聽和理解。教師可以多搜集不同音色的課件錄音,以帶給學生新鮮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聽力情境,讓學生在情境氛圍中產生更好的語感,降低聽力訓練的難度。例如,對于“Seasons”這一篇作品,可以作為學生聽力訓練的內容。教師在開展聽力教學的時候,可以應用信息技術將每一個季節中特有的自然界聲音作為聽力練習背景,如“冬天”,教師可以在聽力課件中融入冰雪消融的聲音,“春天”,可以在聽力課件中融入春暖花開的大自然聲音,從而讓聽力訓練更有意境、更富情趣,也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的思緒帶入大自然中去傾聽對話,提高聽力訓練成效。
“說”是小學英語學科教學的根本目標,是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主要目的。“說”也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是教學的難點,很多學生雖然能高效率做題,但是無法實現有效表達,“啞巴英語”是常見現象。這顯然與小學英語學科設置的初衷不相適應。為此,小學英語教師要加強口語教學,尤其是能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口語訓練與表達創造無限可能。首先,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說英語創設情境。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以及需要練習的英語作品,為學生創設相應的表達情境,尤其是生活化情境。一方面可以放松學生的心情,讓學生更愿意去表達;另一方面在生活化情境中學生更有“說”的熱情,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暢所欲言。其次,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創造線上交流契機,一些比較內向的學生在面對面交流的時候存在心理障礙,但是在線上交流的時候,沒有局促感,更愿意去交流。通過以線上交流訓練為基礎,久而久之就能培養學生“說”的勇氣。例如,“How much”這一篇課文,可以作為學生“說”的訓練素材,為了實現更好的表達訓練成效,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生活中陪著爸爸媽媽買菜的視頻,其中有很多詢問價格、討價還價、付款找零的場面。因為這是學生最習以為常的生活情境,一旦與表達交流內容結合起來,學生有了更好的畫面感,想敘說的話自然而然就能講出來。這樣,就能有效鍛煉學生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素養。
“讀”是小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關鍵所在,也是教師課堂教學的重點。以往,小學生英語閱讀的范圍局限于教材,教師偶爾會為學生提供一些課外讀物,但是整個閱讀面都非常狹窄,不利于學生閱讀量的提高、知識面的拓展、知識體系的建立、文學修養的培養。而在信息技術的助力下,閱讀范圍被有效拓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到網絡上搜集自己喜歡的閱讀作品,也可以同小伙伴在線上開展共讀一本書活動,還可以線上交流閱讀心得體會,更可以學習名家學者的閱讀經驗。小學英語教師要借助信息技術,讓小學生閱讀更容易,能充分利用移動智能終端,讓學生在多種情境下閱讀相關的作品。一方面,學生通過閱讀能對作品內容有更深的理解;另一方面,讓情境成為推動學生深度閱讀的重要媒介。所以,在信息技術的助力下,閱讀的范圍拓展了,閱讀也變得輕松了,閱讀的收獲更多了。例如,教師在講解“Chinese festivals”這一篇課文時,教材中的知識量非常少,而我國的傳統節日又比較多,僅依靠教材中的內容還難以實現學生閱讀量的提高、傳統文學修養的培養、學科綜合能力的增強。為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網絡上搜集與傳統節日有關的英文作品,并且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去閱讀,充分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內涵,不斷提高英語知識儲備量,增強閱讀理解能力。
“寫”是小學英語學科教學的難點,也是全面檢驗學生英語學習綜合情況的手段。小學英語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時,要避免單純的寫作訓練、要求學生記憶寫作的套路,而應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優化寫作方法、創新寫作思路,進而不斷提高寫作水平,保證作品的深度與質量。在具體的寫作教學中,教師應利用信息技術啟發學生的創作思維,可以通過看圖寫作、視頻展示、創作思維導圖等方式,讓學生對寫作產生興趣,形成英語寫作習慣,從而真正提升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這樣,學生不僅有了寫作的熱情,而且有了寫作的方法。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建立線上寫作資源庫,將有利于小學生英語寫作的素材、技巧等存儲在學習交流群中,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可以及時學習。例如,“Protect the Earth”這一篇課文,教師在講解后,可以給學生布置一篇寫作作業。要求學生從個體的角度出發,從一件保護環境的小事說起,思考如何成為一名保護地球的小衛士。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完成寫作作業的過程中,多查閱這方面的資料,學習寫作技巧與思路;還可以借助網絡了解曾經發生的重大環境污染事件,積累寫作素材。從而通過信息技術,讓學生有素材可用,并且能對素材進行有效的加工創作。
綜上所述,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給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帶來了深刻變革。小學英語教師也要結合學科教學需要,不斷創新信息化教學模式,推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小學英語教師要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用好信息技術,幫助學生提高聽力素質、學會交流互動、增強閱讀能力、培養寫作綜合素質,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體會到英語學科的魅力,進而不斷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培養學科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