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思怡(福建:廈門市科技幼兒園)
隨著當今信息化的快速發展,計算機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教育的重要部分。STEM 教育起源于20 世紀80年代的美國,著重于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四個方面的教學,STEM 教育對促進幼兒計算機能力的發展有重要作用。幼小銜接是指幼兒園與小學之間的一種銜接,可以讓幼兒更好地適應小學的學習環境,讓幼兒盡快融入小學學習環境當中去,促進學習水平的提高。
積極幫助幼兒更快地接受小學生活,快速地完成從幼兒到學生的轉變,助力幼兒發展。幼兒園到小學是幼兒教育路上第一個轉折點,幼兒剛開始進入小學的時候,可能會因為新奇的環境產生好奇的心理,對小學生活充滿希望。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有的幼兒就開始對小學學習生活感到吃力。例如,對于小學教師留的作業,幼兒因為年紀原因,回家后難以向家長復述。幼兒園階段只重視幼兒的心理發育,忽視了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有的幼兒升到小學后,不會與人交際,不知道怎么和同學相處,造成孤僻的心理。且幼兒園時期沒有注重對知識的練習,幼兒升到小學后,一時難以跟上教師的教學內容,逐漸對知識產生不會、難理解的恐懼心理,不利于后續學習。所以開展幼小銜接活動是極為有必要的,可以幫助幼兒提前體驗小學生活模式,提前適應各種習慣,對打好小學入門基礎有一定促進作用。
幼小銜接可以讓幼兒更好地適應小學的學習狀態,讓幼兒盡快地融入小學學習環境,促進學習水平的提高。我國為培養創新型人才開始重視對幼兒的STEM 教育,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注重趣味性,注重將所有學科進行聯系。我國也對3~6 歲幼兒的發展提出了要求:“科學領域的發展包括了傳統數學科學領域,以科學為探究的核心,數學為解決的方式,將數學和科學建立聯系,幫助幼兒建立起真實的認知活動。”我國對幼兒發展提出的要求與STEM 教育理念相契合。STEM 教育倡導一邊科學地解決面臨的問題,一邊將科學與其他領域整合,推動教育的開放性發展。將STEM 教育在幼小銜接過程中開展,有利于培養幼兒的探究精神,因為大班幼兒正處于思維快速發展階段,在想象力和智力方面蘊含著非常強大的待發掘的能量。這種能量需要正確引導和開發,而STEM 教育恰好可以做到對幼兒正確引導和開發,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能力。所以將STEM 教育與幼小銜接主題活動相結合,更貼近小學生活,幫助幼兒提高處理事情的水平和人際交往能力,促進幼兒向學生轉變。
STEM 教學模式包括引入、探究、解釋、擴展和評價。幼兒教師可以根據幼小銜接主題活動,以《會跳的彈簧》為例,將STEM 教育模式潛移默化地融入幼兒教學活動中。首先引起幼兒對彈簧的好奇:為什么彈簧會跳?讓幼兒進入思考階段,鍛煉幼兒的思維反應能力。接著幼兒教師教幼兒制作彈簧,培養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最后檢驗制作好的彈簧會不會跳。幼兒教師可以接著詢問幼兒是否知道哪里有彈簧。幼兒教師可以準備彈簧筆,當著幼兒的面拆卸展示,再將彈簧按回去,將筆復原,并為幼兒解釋其中的道理,培養幼兒的科學創新能力。幼兒教師也可設置“我可以”“如何交朋友”等主題活動,使幼小銜接的主題活動更貼近小學生活,也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一點點在主題活動中給幼兒滲透小學生的行為習慣,幫助幼兒完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有些幼兒教師認為,多教幼兒認識生字和計算,能幫助幼兒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其實不然,幼兒還處于在玩樂中學習的階段,突然加大幼兒的任務量,不利于主題活動的后續開展,還會讓幼兒對小學的課程產生厭學心理。因為幼兒會對突然加重的任務量產生抵觸心理,不利于幼兒后續的發展。
幼兒教師可以利用科學實踐活動,促進幼兒動手能力的發展,讓幼兒在實踐活動中交到朋友。幼兒教師可以聯合幼兒家長共同開展幼兒的主題活動,設計一個“我可以自己回家”的主題活動。幼兒家長先陪同幼兒從幼兒園到家走幾次,放學的時候,幼兒家長全程在后面跟隨,讓幼兒在前面獨立回家,給幼兒增加信心。幼兒教師在幼兒園時也要教導幼兒樹立安全保護意識,不和陌生人說話;遇到問題時,要沉著冷靜,向警察尋求幫助。幼兒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進行角色扮演,幫助幼兒厘清面對困難時的思維邏輯,更好地幫助幼兒成長。幼兒教師也可在STEM 教育理念下開展主題項目探究活動,如“造紙”的主題活動,幼兒教師可以將造紙的各個工序給幼兒講解清楚:先將廢紙撕成小塊,放在水里浸濕攪拌,再加入顏色,將碎紙撈出來鋪平晾干水分,最后等著自然風干,這樣一張紙就做好了。幼兒教師可以將幼兒分組,讓幼兒對制作流程進行分工合作。幼兒教師當好引導者,在幼兒遇到困難的時候進行指導,從多個方面對幼兒進行啟發,促進幼兒對一個問題從多個角度思考,給予幼兒充分的思考空間和探究空間。這一活動過程有利于促進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鍛煉幼兒的實踐能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幼兒園可以根據節日開展幼小銜接主題活動,例如,在端午節的時候,可以邀請幼兒家長共同來園參與制作小龍舟、包粽子等活動。一方面踐行了STEM 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促進了幼兒實踐能力的培養。幼兒教師可以為家長和幼兒講解龍舟的制作方法,引導幼兒和家長從龍舟的外形、結構和材料等方面進行觀察,然后一起動手制作。這不僅有利于增進幼兒和家長的情感,還有利于激發幼兒自主探究的興趣。幼兒教師一個人可能難以同時觀察每個幼兒的制作情況,有了幼兒家長的參與,就可以及時對幼兒不理解的地方進行講解,使幼兒的制作順利進行。同時,也讓家長了解幼兒發展情況,促進幼兒科學素養的發展。例如,在寒暑假的時候,幼兒教師可以給幼兒制訂相應的計劃,開展寒暑假主題活動。幼兒教師和幼兒家長配合,幼兒每完成一項計劃,幼兒家長在App上打卡,顯示幼兒已完成。這樣不僅做到家校聯合共同促進幼兒發展,還有利于豐富幼兒生活,增加幼兒的知識儲備。
幼小主題活動要貼近小學生活,比如,幼兒園可以開展“參觀小學生活”的主題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引導幼兒靜靜地進入課堂,體驗小學教學課堂的良好氛圍,讓幼兒知道小學和幼兒園教育方式不同,讓幼兒提前感受小學生活的樂趣,對小學生活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幼兒教師也要注意幼小銜接主題活動的科學性,在主題活動過程中,鍛煉幼兒自主能力,讓幼兒樹立“自己的被子自己疊、自己的盤子自己刷”的思想,對自己有個高標準。幼兒教師也要帶領幼兒認識小學的學習用品,如鉛筆、橡皮、書本等,讓幼兒對未見過的事物產生興趣,對小學生活產生向往。
幼兒教師可以設置評價體系激勵幼兒發展。評價在教學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幼兒教師可以根據評價結果對幼兒的發展進行判斷。幼兒教師在對幼兒進行評估時,可以根據幼兒參與主題活動的積極性、參與主題活動過程中幼兒的情緒、幼兒在主題活動中的成長路程、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等多方面進行評價。評價有利于激發幼兒的自信心,促進幼兒發展,也符合STEM 教育理念。幼兒園要對幼兒教師的專業能力進行評估,時刻督促幼兒教師提高自身水平。幼兒教師也可組織幼兒進行互評,在每次主題活動后,對其他幼兒在這次主題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評估,選出表現最好的幼兒,成為其他幼兒的榜樣,激發其他幼兒的好勝心理。最優秀的幼兒和其他幼兒分享在主題活動中得到的啟發,讓幼兒共同交流,共同成長。
我國STEM 教育目前的發展還不是很全面,還有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幼兒園教師對STEM 教育理念的認知不夠,不能在教學過程中完全遵循STEM 教育理念對幼兒進行教學,使幼兒對STEM 教育理念的攝取有限;第二,幼兒教師對STEM 教育培訓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對參與STEM 教育培訓的積極性不高,導致自身專業水平不足;第三,STEM 教育在發展過程中,只有較少的案例供幼兒教師參考,幼兒教師沒有很好的教育典范作為參考,可能在實施過程中存在技術不到位的情況,對教育過程中軟件和硬件措施的配置也不到位,不能很好地促進幼兒STEM 教育的發展。幼兒教師可以根據STEM教育理念開展STEM 科學區角活動,通過設計STEM 科學區角,打破幼兒教學的僵局,開拓新的教學模式。
總而言之,開展幼小銜接的主題活動是很有必要的,幼小銜接主題活動能幫助幼兒提前適應小學生活,更好地完成從幼兒到小學生的跨越。在STEM 教育理念下開展幼小銜接主題活動,有利于培養幼兒的科學精神和探究精神,促進幼兒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