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馮光志,何立超,張軒
武漢設計工程學院,食品與生物科技學院(武漢 430205)
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是大學生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以學生個體興趣為導向,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指導相結合的方式,在課外從事學習、研究、實踐與創造的活動。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在培養創新人才中起著重要作用[1-3]。但當下推動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深入開展,還面臨許多挑戰與困難。
近些年,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國務院先后推動和引導一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發展。應用技術型高校以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為主要任務,形成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主動服務區域發展、產業振興和技術進步。由此可見,應用技術型高校更加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4]。雖然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目標是將我國本科畢業生培養成為應用創新型人才,以適應國家經濟發展的需求,但實際取得的效果卻不很明顯。
以應用技術型高校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活動為例,詳細分析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結合應用技術型高校的特點,給出以應用創新型人才為培養目標的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改革方案。
應用技術型高校多為教學型學校,與研究型高校相比,科研經費投入有限,而且應用技術型高校學生的文化底子也相對較薄,但是,應用技術型高校也有自身的優勢。
現階段,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的本科院校主要是省屬三本院校及部分二本院校[5]。這些學校多屬于教學型學校,教學型的普通高校通常由于軟硬件條件的限制,學生參與教師科研活動相對較少。但是,由于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要,應用技術型高校又特別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活動就成為這些高校十分重視的環節。
應用技術型高校學生文化知識儲備相對薄弱,但是他們開放性思維很好,感知能力很強,對新事物的接受也比較快,喜歡在“做中學,學中做”,具有很強的參與意識和團隊合作能力。
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教育廳、學科協會以及高校對于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活動都十分重視,并努力為大學生搭建平臺。伴隨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在高校的發展,各校都建立了一系列科技創新的獎勵政策,激勵和鼓勵在校大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政府和協會組織大量科技創新活動,科技創新競賽從參賽的層次上主要包含3個層次的競賽。第一層次是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學科競賽;第二層次指由省教育廳或高校聯合以及學科協會組織的學科競賽;第三層次是由學校主辦、各個學院組織的各類競賽[6]。
在政府和協會組織大量科技創新活動的同時,我國各類高校也都為大學生積極搭建科技創新平臺,主動組織并開展各類科技創新活動[7]。以武漢設計工程學院食品與生物科技學院為例,以培養產業轉型升級和公共服務發展需要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以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主要路徑,針對學生的創新興趣,完善科技創新活動體系,形成了多層次、多方位的體系框架,積極探索校企聯合、產學研結合,努力培養應用型、創新型人才。一方面,學院以大學生科技競賽為載體,積極引導學生申報國家級、省市級各類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激發大學生科技創新熱情,提高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形成長效機制;另一方面,積極與企業加強合作,讓師生共同參加合作企業的生產、設計、改造、研發等環節,為企業提供人才和技術服務,增加科技創新課題,解決企業生產中的實際難題,提高師生的實踐能力。另外,學校每年都撥劃專項資金,用于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的申報,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體系。
伴隨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在高校的發展成熟,我國高校也都建立一系列科技創新的獎勵政策,激勵和鼓勵在校大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有的高校進行考試加分、優先取得保研資格或者“破格”免試推薦為碩士研究生,有的高校則給予適當的物質獎勵。以武漢設計工程學院食品與生物科技學院為例,學校一方面大力宣傳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鼓勵動員學生參與科技創新,另一方面出臺相關制度予以保障,對取得科技創新成果的優秀學生表彰獎勵,同時與學生的綜合測評和獎學金評定掛鉤等,激發學生科技創新的熱情,調動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積極性,擴大學生科技創新的參與度,提高分析解決問題和動手實踐操作等科技創新能力等。所取得的激勵效果顯著,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熱情很高,科技創新課題數量逐年增加,在學科競賽上也呈現百花齊放的景象。在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項目申報上,食品與生物科技學院由原來的每年獲批幾項,發展到目前的每年獲批20余項;在學科競賽方面,呈現遍地開花,一方面,原先已經參加過的學科競賽都有較大的突破,如2021年湖北省高校聯合舉辦的大學生生物實驗技能競賽,食品與生物科技學院一舉拿下十余項獎項,并獲得優秀組織獎,在互聯網+和挑戰杯等賽事上金獎和銀獎也都有所突破,另一方面,食品與生物科技學院也積極增加新的學科競賽,擴大學生參加科技創新的渠道和領域,并在這些新的賽事上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活動經過不斷摸索,而漸趨成熟,但在發展過程中也顯現出一些問題,主要有選題質量低、教師指導的積極性不高以及成果轉化困難等問題。
部分高校對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重視程度不足,組織相對松散,有的只是為迎接某項比賽而組織臨時性團隊,常態化不足,研究基礎薄弱,因而導致一些高校的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存在“應賽化”、“公式化”、質量低等現象。
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項目來源一般有2個途徑,一是教師的科研項目,二是大學生自主研發項目。大學生自主研發的項目,多數是根據學生興趣愛好而定,缺乏市場調查和社會需求分析,研究深度也相對膚淺,在選題時也往往沒有經過相應的查新,常常是對別人研究的簡單重復。而教師的科研項目,相比而言,雖然在研究深度上有了保障,但也只是對教師課題的復制,并沒有對教師課題進行擴展和延伸,缺乏新意和創造性。
一些高校對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不夠重視,也沒有形成相應的規章制度。教師指導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沒有相應的待遇,在科技創新過程中也得不到相關科研保障,致使教師缺乏積極性和熱情,很少甚至不愿投入精力和時間指導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另外,也有一部分教師對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認識不足,認為大學生科技創新只是學生練習實驗技能的平臺,稱不上科研,而不愿投入精力來指導,還有一些教師由于自身的科研壓力和教學任務重等客觀原因導致無法抽出時間進行系統有效的指導。
大學生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如果選題質量低,沒有創新性,即使取得成果也沒有太大意義;二是如果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影響面不夠,必將造成實際參與的學生不多,可能很多學生有參加科技創新活動的意愿,但卻對學校開展的科技創新活動知之甚少,有的甚至連參加的途徑都不清楚,體現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宣傳不到位,因而只有少數學生能夠實際參與,不能在校園內形成良好的創新氣氛,而造成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數量少;三是許多參加科技創新活動的學生,在科研過程中更多的是在執行老師的意圖,被動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很少去主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缺乏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另外,還有很多大學生參加科技創新活動并不是對科研具有興趣,而是出于功利性或從眾心理,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極富挑戰性,是一項持續時間長、工作任務重、困難度高的活動,部分大學生因受挫能力低和意志力薄弱,遇到困難就會出現畏難情緒甚至直接放棄,也是導致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成果少的間接原因。
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活動在培養創新人才中起著重要作用,而應用技術型高校更加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經過多年發展,高校創新創業平臺建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顯現出一些問題。武漢設計工程學院食品與生物科技學院非常重視大學生科技創新平臺的建設,也積累了一些經驗。
建立并形成行之有效的績效考評及獎勵制度體系,是提高大學生科技創新參與度,保障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蓬勃發展的重要手段[8]。對教師而言,可將教師的年終考核、職稱評定等與指導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結合。對學生而言,綜合測評成績的評定、獎學金評定和升學就業是在校大學生最關心的問題,可將參加科技創新活動與之結合,讓大學生看到參與科技創新給自己帶來的實際效益,使他們產生不斷追求的精神動力。同時,設立一定的獎勵政策,對參加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教師和學生進行物質獎勵,有效提高獎金額度,獲獎教師和學生的示范作用,有利于推動廣大教師和學生的參與熱情。
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在學校層面能否堅持開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高校的保障體系,如制度保障、激勵措施、活動場地、科技創新經費等。武漢設計工程學院食品與生物科技學院非常重視大學生科技創新平臺的建設,出臺一系列大學生科技創新管理文件,為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有效開展奠定政策基礎。依托食品與生物科技學院實驗教學中心、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和食品與生物科學技術研究所,下設食品貯藏加工技術研究室、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研究室、食品生物技術研究室等3間研究室,開放實驗教學資源,為大學生創新項目提供活動場所,對大學生在國家級、省級、校級各類競賽中取得優秀成績或突出成果者,可以授予相應的創新學分,學生參與科技活動的成果,如發表論文、專利等,可作為獎學金評定和綜合測評成績的加分項目。同時,學校每年為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設立專項經費,鼓勵學生申報各類科技項目。
許多企業面臨創新人才資源不足的形勢,而高校則擁有人才密集、資源豐富的優勢。作為應用技術型高校,要根據地方經濟發展的需求,培養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就必須開放實驗教學資源,加強與企業定點聯系、實行定向研發,努力搭建高校和企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合作平臺,一方面可使大學生走進企業,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解決企業技術難題中去。另一方面,企業得到技術攻關,收益增加,又可使用科技創新收益以資助高校的科技創新活動,增加科技創新的課題與經費。校企合作能夠有效促進產教融合,產教融合也是高校與社會連接的重要形式[9]。
大學生在專注于科技創新活動的同時,也需要注意保護自己的科研成果,對科技創新活動中的原創性成果要及時申請專利和強制保護,必要情況下,也可對階段性的研究成果申請知識產權保護,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實用技術。加強高校學生科技創新成果知識產權的保護,對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維護保障其合法權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活動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活動是應用技術型高校十分重視的環節。經過多年摸索和發展,我國各類高校在創新創業平臺建設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績,促進了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活動的健康發展,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基于這些現象,武漢設計工程學院設立科技創新專項資金,用于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的申報,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體系;以大學生科技競賽為載體,積極引導學生申報國家級、省市級各類學科競賽,形成長效機制;積極與企業加強合作,讓師生共同參加合作企業的生產、設計、改造、研發等環節,增加科技創新課題;建立并形成行之有效的績效考評及獎勵制度體系,以提高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參與度;武漢設計工程學院將繼續鞏固和發展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平臺建設,為培養創新型人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