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云鵬
(貴州省湄潭縣農業農村局,貴州 湄潭 564100)
湄潭縣位于貴州高原北部,是黔北東部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全縣總面積1 864 km2,轄12鎮、3個街道辦事處,133個村(居、社區),總人口50 萬。平均海拔972 m,年平均氣溫15.1℃,年均降雨量1 111 mm,森林覆蓋率63.9%,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率達100%。湄潭縣目前種植紅肉蜜柚面積3 667 hm2,主要分布在地處烏江河谷的石蓮鎮范圍內。該鎮海拔630 m,常年平均氣溫17.5℃,積溫4 400℃以上,實有耕地面積5 333 hm2,適應各類果蔬作物生長,特別是精品水果紅肉蜜柚,現有紅肉蜜柚種植面積3 333 hm2,其中投產面積2 533 hm2,年產量4.9萬t,產值9 500萬元。產業覆蓋農戶4 081戶14 120人,占全鎮人口的51%,人均增收726元。湄潭縣紅肉蜜柚一般在11月中旬以后成熟上市,春節期間正是湄潭縣紅肉蜜柚大量上市的高峰期,相對福建、廣西等主產區具有錯峰上市的優勢,但果農栽培管理技術普遍不高,種植規模化、標準化程度不夠,紅肉蜜柚產業效益未得到充分發揮。為提升高湄潭縣紅肉蜜柚栽培管理水平,提高產業效益,增加果農收入,介紹湄潭縣紅肉蜜柚栽培管理技術。
紅肉蜜柚因果實脆甜化渣、酸甜適中、清香濃郁、藥食兼用等深受消費者喜愛。紅肉蜜柚屬于蕓香科柑橘屬植物,與橙類、橘、柑、檸檬等柑橘屬植物相比,其果實較大,樹勢較強健,樹冠圓頭型,葉片大,果皮與果肉難以剝離[1]。紅肉蜜柚幼樹較直立,成年樹半開張,樹冠半圓頭形,其花多為總狀花序或穗狀花序,花序帶葉或不帶葉,以無葉花序居多,亦有少數著生于結果母枝葉腋或頂端的單花。每花序的花量一般1~20朵。果形倒卵圓形,縱徑橫徑比為15.5∶16;單果重1 200~2 350 g,平均1 680 g;皮色黃綠色;果肩圓尖,偏斜一邊;果頂廣平、微凹、環狀圓印不夠明顯與完整;果面因油胞較突,手感較粗;皮薄,平均厚0.7~0.9 cm。囊瓣數13~17瓣,有裂瓣現象,裂瓣率54%,囊皮粉紅色;汁胞紅色,果汁豐富,風味酸甜,品質上等[2]。果肉為淡紫紅色,果實內的各物質含量為總糖8.76%、總酸0.74%、維生素C 37.85 mg/100g、可溶性固形物11.55%、果汁率59%,汁胞呈色色素為番茄紅素和β 胡蘿卜素,分別為(55.45±1.13)μg/g·dw和(41.10±2.24)μg/g·dw,是管溪蜜柚的55倍和46.8倍[3]。紅肉蜜柚果實耐儲運,可衍生加工的產品主要有果茶、果汁、果脯、果酒、蜜餞等[4]。
幼樹期施肥主要是為形成良好的樹形,為以后開花結果打下堅實基礎。幼樹施肥以氮肥為主,配合磷肥和鉀肥。施肥時期選擇新梢抽發時期,5—6月夏梢生長期及7—8月秋梢生長期[5]。堅持薄肥勤施的原則,每年約4~6 次,全年平均每株幼樹施尿素0.4~0.5 kg。在每年2月中下旬每株施用氮磷鉀(15-15-15)復合肥1 kg,具體根據樹體情況定,在每年5月上中旬每株施用氮磷鉀(15-15-15)復合肥0.75 kg,在雨季,結合降雨適量在樹盤撒尿素,在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每株施用腐熟農家肥或有機肥10 kg,復合肥2 kg。為使果園常年保持排水通暢,注意開好排水溝,如遇干旱季節,在放梢前灌1 次透水,同時用稻草等做好樹盤覆蓋,保持樹盤濕潤,若柚園條件允許,可利用好夏秋間種綠肥,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壤保水能力[6]。
紅肉蜜柚幼樹適宜的土壤含水量為65%~80%。以保濕、抗旱、防澇為主做好水分管理,以春濕、夏排、秋灌、冬控為原則。在湄潭縣,4—7月,降雨過多,若果園土壤表層積水超過3 d 以上,會導致幼齡果樹根系因缺氧而腐爛,更甚者會導致植株死亡[7]。土壤含水量過低,肥料不易溶解,樹體難以吸收,嚴重影響幼樹正常生長;在建園前同步將果園灌溉水源或蓄水池、管網建設好,有條件的可建設滴管系統或拖灌系統[8];常年保持排灌溝渠疏通,同時做好樹盤覆蓋,確保排水溝與排澇溝暢通,排澇溝的溝底寬0.9~1.0 m、溝面寬1.2~1.5 m、溝深1.2~1.5 m,梯田臺面內側開挖排水溝,寬0.5 m、深0.3 m;確保果園澇能排、旱能灌、冷熱有覆蓋,科學做好果園水分管理,有利于幼樹正常生長[9]。
幼樹期是指從幼苗定植到有少量結果的時期。幼樹期整形修剪主要是促進樹冠迅速擴大,并形成樹形骨架。幼樹定植后1~3年及時定干,定干高度60 cm左右為宜。選擇生長勢和角度較好的3~4 個枝梢作為主枝培養。夏梢抽發后,每主枝各選留5~6 個壯嫩梢作分枝,不再留副主枝,形成自然開張的豐產樹冠[10]。
在湄潭地區,一般在每年3月中旬施促花肥,以保證開花質量。在6—7月不可大量施速效氮肥,以防止大量抽發夏梢影響果實產量和品質。在采果后(12月至翌年1月),為盡快恢復樹勢,及時補充樹體營養,避免大量消耗樹體養分[11]。以腐熟農家肥、有機肥為主施1次肥,每株施用量為20~25 kg,復合肥為輔,每株施用氮磷鉀復合肥(15-15-15)3 kg。在每年2月中下旬施1 次促花肥,每株復合肥1 kg,在5月中旬施1次保花保果肥,每株施氮磷鉀復合肥(15-15-15)0.5 kg,在每年7月中下旬施1 次壯果肥,每株施氮磷鉀復合肥(8-11-23)1.5 kg,結合根外追肥進行噴施0.2%~0.3%磷酸二氫鉀液[12]。
豐產期果園樹冠較大,園內不再適合套種以收獲為目的的其他作物,可進行生草栽培,主要選擇耐陰性強的草種,達到降溫、保濕、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13]。春季鏟除惡性雜草,保留果園原有良性雜草,全年不除草,用割草機割草3~4 次[14]。擴穴改土,熟化土壤與深翻培土,可于行間種植矮稈且與柚無競爭營養的作物,如豆科綠肥、花生、蔬菜等,既控制雜草生長,又熟化土壤,作物秸稈通過開挖平行溝埋入樹盤,增加土壤肥力。紅肉蜜柚喜新土壤,培土還可增加土壤微量元素含量,起到維持樹體營養平衡的作用[15]。
一般初結果樹和樹勢較旺的結果樹壯樹需采取促花措施。目前常用的主要促花技術措施有秋季噴施多效唑、11月中旬對樹干環剝、秋季以后控制水分和施用氮肥等手段。湄潭地區一般選擇在秋末10—12月進行噴施促花劑,樹冠噴施15%多效唑150~200 倍液1次;8—11月將生長旺盛的直立枝、徒長枝進行拉枝扭枝;10—12月適度保持土壤干燥,增施磷,減少氮肥施用量。一般情況下,旺樹每株留果50~100 個,中等樹留果30~50 個,弱勢樹留果20~30個[16]。
成年樹整形修剪的目的是繼續維持豐產優質的樹形,此時主體樹形已經形成,對已衰老或郁閉的枝組進行疏除或回縮后重新長出新枝[17]。對過于延伸超過主側枝的枝梢,可將其回縮至分枝外。紅肉蜜柚結果枝與其他柑橘稍有差異,一般是樹冠內堂的短、弱枝梢結果,修剪時需要保留。紅肉蜜柚的整形修剪方式較多,但柚樹的整形修剪應盡量簡化,省力化修剪是目前主推的管理方式之一,既節約成本又省工省力。疏除嚴重避光、衰老的樹枝,采用大枝修剪,多用鋸子,少用枝剪,多用疏除,少用短截。修剪時間:結果柚樹一般分3 次修剪,即春剪、夏剪和冬剪,春剪在3—4月進行,夏剪在7—8月進行,冬剪在采果后12月底至翌年1月下旬進行[18]。
使用生物防治技術,保護好害蟲天敵,合理利用微生物農藥。采取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技術措施,結合果園增施腐熟農家肥,深翻改土,以增強蜜柚樹體抗逆性。科學使用低農殘、低毒化學農藥[19]。
3.5.1 炭疽病 增施有機肥和含鉀量較高的復合肥,每年11月上中旬及時剪除病枝、殘枝、清除園內雜草、落葉并在晴天集中燒毀,保持園內清潔、通風透氣,清園完成后,應使用石硫合劑噴施封園,劑量為1波美度。每年春梢抽發1 cm 左右時,噴施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預防炭疽病;已發病果園可噴施45%咪鮮胺微乳劑1 000 倍液,每15 d噴施1 次,連續2~3 次;幼果期和秋梢抽發期可噴施25%咪鮮胺乳油800 倍液或炭特靈8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等藥劑防治[20]。
3.5.2 黃龍病 黃龍病是紅肉蜜柚的毀滅性病害及檢疫性病害。發病時樹冠頂端形成明顯的黃梢,出現斑駁黃花,花小、畸形、易脫落,果小、無光澤等。一旦感病,輕者影響產量和品質,重者會毀掉整個果園。主要防治措施:1)嚴格落實植物檢疫制度,避免從黃龍病疫區采購苗木、接穗等,切斷病源。2)一旦發現病株,及時清除,挖深坑撒生石灰集中燒毀。3)培育健壯的樹體,提高紅肉蜜柚樹體抗性。4)防治柑橘木虱發生。黃龍病在田間主要通過木虱進行傳播,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600 倍液或納米礦物油300 倍液噴施防治。5)加強田間栽培管理,秋冬季通過開挖深30~40 cm深的環形溝、條形溝等方式增施腐熟農家肥、有機肥,成年果樹平均施肥1 000kg/667m2,提高樹體抗病能力[21]。
3.5.3 紅蜘蛛 紅蜘蛛在湄潭縣紅肉蜜柚果園時有發生,一年發生16代左右,主要吸食嫩梢、葉片、果實、花,特別喜歡吸食嫩葉。危害初期,葉片表現為淡綠色,后期為灰白色斑點。防治方法:1)果園內根據情況適量投放天敵(瓢蟲)進行防治。2)在果園適當種植藿香薊等植物,以利于保護瓢蟲、捕食螨等天敵。3)藥劑防治。可采用50%石硫合劑200 倍液或螨危2 000 倍液噴施,在紅蜘蛛發生季節每7~10 d 噴施1 次,連續2~3 次。4)為減少越冬蟲數量,冬季清園工作,噴施石硫合劑封園。
3.5.4 柑桔小實蠅 柑橘小實蠅是植物檢疫對象,主要以幼蟲取食果瓤,造成腐爛,引起果實脫落。在湄潭縣紅肉蜜柚種植區時有發生,每年發生4 代,以蛹越冬。防治方法:1)誘殺,甲基丁香酚原液2 mL 加阿維菌素1.5 mL 或吡蟲啉2 mg 放入誘捕器,每0.67 hm2放置1 個誘捕器。誘捕器掛在果樹上,離地高度1 m 以上為宜。2)蟲害果及時摘除并集中藥液或糞水浸泡。3)噴藥防治。可用阿維菌素1 500倍液或溴氰菊酯2 000倍液噴施,間隔7~10 d 噴施1 次,連續噴施3 次。4)果實套袋防治。在柚果大小500 g左右時套袋,套袋規格選30 cm×33 cm 為宜。套袋前,全園噴施百泰1 000 倍液加阿維菌素1 500 倍液或啶蟲脒2 000 倍液,待藥液干后4 h進行套袋。果實成熟采收時摘袋。
紅肉蜜柚在種植過程中由于雨水分布不均勻、礦質元素缺乏、激素缺乏等原因出現裂果現象,不同品種也存在差異。可通過加強肥水管理,精準施肥,多施有機肥、生物肥,保持園內水分均勻,營養全面等措施防止紅肉蜜柚裂果。
紅肉蜜柚是抗寒性較弱的柑橘類型,在建園時應選擇北風向陽坡地,避開低洼的盆地。除在常規管理時通過合理施肥、剪除晚秋梢、加強病蟲害防治外,在凍前還可用稻草或塑料包包扎樹干,11月下旬樹干涂白,根頸部培土,果園熏煙,打落積雪等措施進行防凍處理。柚樹凍后,及時剪除或鋸除凍傷部位,裸露的樁口過大時,用殺菌劑涂抹或用薄膜包扎;輕微凍傷的樹用0.5%尿素追肥;加強病蟲害監測,病蟲害發生后及時防治。
為提高柚果品質,一般需對果實套袋,套袋后能夠保持果面干凈,減輕裂果、減少落果。一般選擇6—8月進行套袋,套袋前可選用48%樂斯本1 200 倍液、80%大生600 倍液、25%腈菌唑2 500 倍液對果園噴施1 次,晴天噴施,噴施后1 d 內完成套袋,如出現下雨,對未完成套袋的柚果不噴施。選擇果實狀況良好的進行套袋,于采收前20~30 d摘袋。
采收前20 d 左右,全樹噴施70%甲基托布津1 000 倍液或40%百可得2 000 倍液,以減少儲藏期間病蟲害。儲藏果一般選擇九成熟時采收,選擇晴天采果,背篼、竹筐內壁用柔軟的布包裹,戴好手套利用采果剪,剪平果蒂,輕拿輕放以防果面擦傷。剔除病果、傷果、蟲果。采收后的果實放置在通風的陰涼處預冷0.5 d 后儲藏銷售。一般儲藏2~3 個月為宜,儲藏時間太長,失水嚴重,果皮干癟,果肉易出現干水、粒化、異味、苦味、風味變淡,且易感染病蟲,影響食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