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芳 王鵬
(泰山學院體育學院 山東泰安 271000)
課程思政是新時代我國高校課程建設發展的新要求,是對以往課程教學的變革。2016 年12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等思想政治工作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的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這就要求要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充分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力求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貫穿到課程教學的過程中,使教書育人內涵真正落地,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技術技能的同時,提升思想認知。
排舞課程是一門塑造美的藝術課程,兼具體、藝、美教育內容,在排舞課堂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內容是一種新的嘗試,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使其與思想教育目標同向同行。體育課程思政并不是“體育課程+思政課程”,或是在原有體育課程內容的基礎上簡單增加一些思政話語[2]。思政教育內容如何在排舞課程教學中自然融入,實現立德樹人的潤物無聲[3],是排舞課程教育工作者應該考慮的問題。
排舞是一種參與者排成排跳的舞蹈,是在音樂伴奏下通過重復固定的舞步動作來愉悅身心的一項國際性體育運動項目。排舞實質上是將舞蹈、音樂、體育、文化等有機結合在一起,通過運動來展現風格各異的舞蹈形式和音樂元素,從而實現娛樂身心和陶冶情操目的的一種表現形式,它是全球化健身運動類別的一個分支。多元化的舞步動作加上多元化的舞蹈風格展現了排舞多元化的文化魅力。曲風多樣、內容豐富的排舞目前已經成為風靡全球的健身運動,成為健身時尚的代名詞。在中國,“陽光排舞進校園”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排舞不但可以有效促進校園文化的開展,對于弘揚我國民族文化也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排舞課程的概念是基于排舞概念而提出,排舞課程是教師根據教育目標為學生設置的,以排舞舞曲為教學內容,有目的、有計劃開展教學活動的教學組織形式。排舞作為一門課程,有區別于其他體育運動項目課程的獨特魅力。
第一,舞曲音樂的豐富、多樣化是排舞課程獨特魅力的重要體現。豐富、多樣的音樂題材是排舞舞曲形成的根基。排舞舞曲融合了美國西部鄉村音樂、歐洲宮廷音樂、世界名曲、流行音樂、中國各民族音樂等優秀音樂元素,形成了今天豐富多樣的排舞曲目,全世界最好聽、最流行的音樂都被編成排舞。目前,國際官方網站(http://www.copperknob.co.uk/)認證的排舞曲目已超過10 萬個,并每天更新世界流行排舞的前100 名排名[4]。世界各地的排舞專家、教育工作者都在積極創編最新的排舞曲目以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排舞曲目風格多樣、難易程度不同,排舞課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性別、年齡特征、教學目標以及課程思政教學思想的要求,選擇適合學生跳的排舞,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排舞舞曲的豐富多彩,為排舞課程曲目的選擇提供了便利,彰顯出了排舞課程的獨特魅力。
第二,多元的動作元素讓排舞課程內容變得豐富多彩。排舞舞步動作多樣,有難有易、有簡有繁,節奏有快有慢。創編排舞動作組合時,可選擇的舞步動作多樣且選擇的自由度比較大。每一套完整的排舞動作組合都蘊含了豐富的舞步動作,即使相同的舞步動作也可以通過動作方向的改變,來實現整個組合動作的完美演繹,課程內容變得豐富多彩不乏味,不再單調、枯燥。豐富多彩的舞步動作使學生愿學、樂學,進而起到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的積極作用,符合健與美項群類課程有關健身效果的要求。
第三,規范舞步與自由展示的共存性,讓排舞課程變得生動活潑。排舞運動具有國際性、統一性、唯一性的特點,凡是在國際官方網站認證的排舞曲目腳步動作的跳法都必須統一,也就是說,同一支排舞曲目,全世界的舞步動作是一致的,不容許改變,但對手臂及身體動作的演繹并沒有做統一的要求,練習者可以根據自己對舞曲的理解隨意發揮,用上肢動作和身體詮釋屬于自己的舞蹈。規范舞步動作標準的同時,又充分體現了動作演繹風格的多元性,使得排舞動作學習不枯燥,排舞風格演繹不拘束,增加了排舞動作學習的趣味性,彰顯了排舞課程的獨特魅力,同時讓排舞課程變得生動活潑。
第四,獨特的創編形式彰顯課程育人的獨特魅力。排舞通過不同的舞蹈動作和不同的音樂相互結合、互相融匯而表現出來,舞蹈的編排和設計需要不斷通過重復舞蹈動作來更好地詮釋舞蹈的精神和舞蹈設計者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讓練習者更好地了解作品所要表達的重點內容,讓舞蹈本身變得更加生動和形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不斷練習領悟排舞所詮釋和表達的精神以及文化內涵,從精神層面實現育人的目的。每一個排舞曲目的創編都不是隨意產生的,都蘊含了極其豐富的文化和思想內涵,詮釋了時代精神和價值理念,這也是排舞所宣揚和追求的核心本質。
第五,排舞輕松愉悅的鍛煉形式能夠激發學生形成積極樂觀的生命狀態。排舞自身蘊含健體、健心、健腦、健美價值。“排排跳”的舞蹈形式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以增進健康,減肥塑體,增加交往,學習技能為目的,積極參與學習、鍛煉,逐漸養成健康、文明、積極的體育鍛煉行為,進而產生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每一個排舞曲目本身就是一個精神文化產品,它不僅能夠強身健體,緩解壓力,放松心情,更能夠培養學習者的自信心。排舞課程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排舞的過程中改善人際關系,擴大交際范圍,讓學生逐漸呈現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激發學生形成積極樂觀的生命狀態。
排舞曲目的創編從來都不是隨意的。創編者從音樂的選擇到動作的編排都經過仔細思考和認真推敲,創編出的每一個曲目都有其獨特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內涵。新時代我國大量優秀的排舞作品應時而生,每一個排舞曲目都自帶光芒,無不滲透著濃郁的健康中國、家國情懷、體育精神和創新實踐教育的內容[5],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深刻領悟其中的蘊意和內涵。
針對上述問題,本文提出一種轉化的方法,把計算剛體位移量的問題轉化為計算投影質心的偏移量的問題。依據質心的偏移量信息,對投影數據作反向平移調整。記質心序列ξi,具體步驟如下:
無論是2015 開始全國共跳的《舞動中國》,還是社會、企業、校園三版《厲害了,我的國》,抑或是建黨100周年推出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等,這些曲目都對中國及中國共產黨的弘揚,能夠讓學生深刻理解中國,熱愛中國,擁護中國共產黨,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增強民族自信心,增加社會責任感;《來吧,冠軍》《讓世界聽我的》無不滲透著拼搏和永不服輸的霸氣,讓學生感受拼搏帶來的勇氣和力量,鼓舞學生士氣、增強斗志,學會永不言敗;《健康動起來》倡導的健康第一理念,讓學生懂得健康的意義,懂得生命在于運動的內涵,養成鍛煉身體的良好行為習慣;《聽我說,謝謝你》的感恩教育,讓學生學會感恩,在生活中懂得感恩、懂得付出;根據冬奧會主題曲《一起向未來》創編的排舞曲目,讓學生暢想未來,為自己的理想、抱負付諸實踐,實現夢想。
排舞曲目的光環效應,為排舞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的實施提供了便利條件,這是其他課程所不能比擬和超越的。
排舞作為一項國際性的體育運動項目,自身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與價值觀念有著潛移默化的正向作用[5]。
2.2.1 富含德育教育內容
高校排舞課程教學的重要意義在于寓教于樂,對大學生的高尚品德的實現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6]。排舞課程是通過學習完整的排舞曲目來實現課堂教學的,任何套路動作的熟練掌握都需要學生刻苦、反復地練習才能習得,在學習和練習過程中,自立自強、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積極進取、頑強拼搏等意志品質均能得到體現。排舞曲目動作的自我展示,反映了學生自信與勇氣,體現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排舞教學考核展示的是實力,不可投機取巧,反映的是誠實守信、正直、遵守規則等方面的價值觀念,所有這些都是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對學生意志的磨煉與品德的砥礪。
2.2.2 自帶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道德教育的重點在于對人的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道德教育的根本是促進健康心理的養成。排舞課程中的學習是通過學生的身體運動實現的,身體運動能夠放松精神,使大腦的疲勞程度得到緩解。許多學生因為學習壓力過重,而造成精神緊張、不安等焦慮情緒。排舞動作的練習可以優化學生的心理狀態,讓學生將平時因學習壓力過大造成的心理壓力轉移到身體運動上來,配合舒緩、動聽、優美的音樂,讓學生的精神更加愉悅,不良心理狀態得以改善。排舞曲目無論從身體動作的練習,還是從音樂傾聽的角度,都能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積極的治愈作用,排舞課程自帶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2.2.3 美育教育不缺失
排舞曲目是由風格多樣的舞步動作和優美動聽的音樂相互融合共同構成的,對于學生審美觀念的提升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排舞課程中,學生通過學習排舞曲目,能夠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塑造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養,有效提升學生對美的感受。排舞課程教學擁有多種舞蹈的美感,通過學習和反復的練習,培養學生敏捷的反應能力以及較為迅捷的速度和嫻熟的技巧,通過動作展示出姿態之美,提升學生創造美的能力。排舞課程對于學生的審美有著很好的提升作用,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美的感受,增強對美的興趣,美化其人生。
排舞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的融入不能只選擇單調的、統一的、灌輸式的傳統方法[7],而應靈活、靈巧,悄無聲息地滲入課堂教學內容中。
排舞舞曲自身都帶有很好的思政教育內容,如《厲害了我的國》《舞動中國》,從舞曲名稱上就能體現它所帶有的家國情懷及愛國精神,在學習這類排舞曲目時,要把舞蹈的創編背景以及健康中國發展戰略相關知識內容自然引入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來吧,冠軍》《加油,AMIGO》等曲目明顯帶有努力拼搏、永不言敗的色彩,在教授這類舞曲時,引導學生不怕挫折、不怕失敗,生活并非一帆風順,唯有積極進取、越挫越勇,才能收獲成功。《健康動起來》《一起來運動》這類舞曲宣揚運動的價值和意義,學習這類曲目時將健康的重要性自然引入,將健康中國理念滲透到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對體育健身價值的認同。《聽我說,謝謝你》自帶感恩,在教授這類曲目時將感恩教育內容順勢代入,毫不違和。排舞課程教學中要善于挖掘并利用排舞曲目自身的教育內涵,將其順勢引入課堂中,讓學生自然接受曲目的心靈熏陶。
排舞課程思政內容的融入,不是生硬地將思政教育內容注入、移植、楔入課程中讓學生被動接受,不是填鴨式的宣傳教育,而是通過啟發讓學生能動地將思政內容認知、認同并且內化。在排舞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利用故事,啟發學生進行思考。故事的選取要注重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可以是當前的社會環境和社會現象,可以是人物事跡,可以是名人名言,可以是時事要聞,也可以是歷史典故。比如,以2022 年在中國舉辦的冬奧會為主題,給學生講解冬奧會期間,中國在衣、食、住、行、用、看、防方面展現的高科技,讓學生重新認識中國,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激發學生的強國之心志。利用故事引領,將愛國主義精神引入學生思想意識,力求能夠讓學生將家國情懷內化于心,將愛國之心外化于行。好的故事可以給人以啟發,潤化人的心靈,排舞課程要善于運用好故事,將思政內容借勢導入,為學生思想品德的塑造加油助力。
課堂教學是排舞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課堂教學中要隨時滲入思政教育內容。比如,從體育史、排舞在中國的發展史,給學生講體育強國夢,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從排舞動作技術練習,講拼搏,培養學生堅韌不拔、吃苦耐勞、永不服輸、勇攀高峰、團結協作、積極進取的精神;從排舞的競賽規則,講公平、講公正,引導學生敬畏規則、遵守規則,依規行事;從排舞的編排,講創新、講合作,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從排舞舞蹈動作的展示,給學生講自信心的培養,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從動作表現力,給學生講審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和審美意識,提升個人品位。總之,要根據教學內容,隨時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滲入排舞課程教學過程中,做到無孔不入。
排舞課程教學過程通過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來實現,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完舞步動作后,采用分組練習的組織形式讓學生自主練習,學生小組成員間通過互幫互助的動作練習,潛移默化地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協作能力也逐步得到鍛煉和提高。小組間進行舞曲隊形的創編,無形間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了溝通能力和實踐能力;組織學生進行舞曲動作的展示,通過不斷的個人或集體展示,克服學生的膽怯心理,不斷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小組間的互相評分,培養了學生積極進取的競爭意識。所有教學組織形式的執行,無需教師語言的引導,卻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悄無聲息地實現思政教育目標。
教學方法是排舞課程教學任務得以完成的重要手段。在排舞課程教學中,運用講解、示范法授課時,要強調動作規范的重要性,以此培養學生的規范意識,激發學生將來從事體育教育事業的責任感和榮譽感,使學生具備規范從教的職業操守。運用提問法,如通過提問,啟發學生思考所學舞曲抒發的情感和表現的思想是什么以及應該怎么演繹,獨立思考能讓學生更準確地理解和把握動作,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運用評價法,對學生動作的完成質量進行口頭評價,使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成就感。運用重復練習法,培養學生養成吃苦耐勞、堅強勇敢、拼搏向上的進取精神。運用變換練習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培養學生敢于嘗試、勇于創新的進取精神。運用比賽法,激發學生的練習熱情,樹立堅定的必勝信念,培養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和頑強拼搏、奮發向上的進取精神,培養學生的競賽意識和競爭觀念。
排舞課程是一門以動作技術學習為主導的課程,思政內容融入課程除了通過直觀表象的語言傳遞外,更多的是教學實踐過程中各個細節的滲入。態度決定努力,方法決定質量。排舞教師要真正從思想上把思政教育的融入過程看作是為學生的發展服務,是為學生今后做人做事和未來職業生涯發展提供支持。要把思政教育看成是教師教書育人的分內事,專心研究提煉融入方法和技巧,努力塑造有溫度、有思考張力、有親和力的課堂氛圍,提升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學的內涵和水平,使排舞課程真正實現知識傳授、價值塑造和能力培養的有機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