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煥森
(??趶V播電視臺,海南 海口 570100)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始終處于高速發展狀態,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廣播媒體想要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新型技術手段的引進和應用顯得十分重要。現階段,廣播節目依舊是重要的文化產品,在制作上依靠科技與藝術的結合,讓受眾生活更加豐富。在廣播節目傳遞的過程中,自身錄制質量將會對受眾的感受產生直接影響。為此,在音頻制作時,各廣播媒體應制定具體的內容要求,避免廣播節目流暢程度受到影響。
廣播節目錄制之中,相關部門需要重點優化音頻處理技術,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節目的播出質量。現階段,我國科學技術發展速度極快,很多廣播媒體部門開始開始嘗試應用數字技術,為音頻技術應用水平提升創造新的途徑。從傳統音頻技術應用角度來說,其很難滿足當前廣播節目發展需求。因此,在具體廣播節目制作領域,應注重先進的合成與廣播音頻制作技術應用,在解決各種技術性問題的同時,呈現出更好的工作成效。從這里也能夠看出,廣播音頻技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相關部門應提升對該項技術應用的重視程度,通過采取具體措施,呈現出更好的廣播節目效果[1]。
執行廣播音頻合成制作任務時,相關工作人員首先要做的就是聲音拾取,收集和整理能夠利用的聲音信息。一般情況下,廣播音頻工作人員可以借助于聲音傳感器來收集廣播主持人的聲音,將主持人的聲音信號轉變成電信號,在該項操作的幫助下,廣播主持人的聲音能夠做到長期保存,為后續應用提供有利條件。除此之外,為了更好地維護廣播主持人的聲音拾取效果,相關工作人員應按照具體的工作需求,確定最佳的聲音頻率,并確定相應的傳感器靈敏度和信噪比,發揮出傳感器的聲音優化作用。在上述操作的幫助下,其他廣播主持人聲音也能在廣播節目中得到協調,收集效果也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廣播音頻技術合成制作時,相關工作人員的首要任務就是聲音信息的收集,為后續信息傳輸工作的開展創造有利條件。大多數情況下,廣播音頻技術工作人員要根據聲音信息內容和具體情況,保證聲音傳輸設備電流和電壓處于合理狀態,提升聲音傳輸設備的工作效率,避免傳輸中聲音信息受到干擾,讓廣播音頻聲音質量處于最佳狀態。同時,為了保證廣播音頻傳輸質量,相關人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傳輸路線進行合理更改,重點規避聲音傳輸路線中的各種干擾信號,增強音頻聲音傳輸時的抗干擾能力,使得整個廣播音頻聲音質量能夠長期保持穩定[2]。
實際廣播音頻技術合成制作任務開展前,工作人員應提升對信息錄制工作的重視程度,為后續廣播音頻合成制作創造良好條件。大多數情況下,廣播音頻技術人員在執行聲音錄制任務時,周圍環境中往往會存在一些噪音,導致廣播音頻中的聲音質量大幅下滑,后期合成制作效果同樣無法處于最佳狀態。為了解決該類問題,廣播音頻技術人員可以將噪聲處理技術引入其中,使聲音錄制具備“純粹性”特點。
從廣播節目質量角度來說,原始音頻具備重要意義,想要進一步提升原始音頻質量,話筒的正確應用必不可少,這也是話筒性能展示的基本環節。同時,在執行現場錄制任務時,工作人員需根據具體音頻錄制要求,設定最佳的話筒位置,降低失真與噪音等問題出現的可能性,在確保原始聲源質量的同時,簡化后期聲源加工處理步驟,提升后期聲源處理效率。在聲源應用階段,話筒的正確使用同樣重要,這也是避免音頻質量受到影響的重要措施之一。首先,相關工作人員在工作時,應找準話筒的具體方向,在保證其靈敏度的同時,根據實際應用需求制定管理對策,選擇最佳的話筒裝置。例如,在一對一采訪中,對話筒清晰度要求較高,只有這樣,才能讓節目效果得到更好的呈現。其次,話筒使用時,最為常見的問題當屬“噴口”,倘若話筒與使用者嘴部距離較近,發音時容易將氣流沖擊、話筒振膜等聲音擴大,進而出現雜音,降低錄音質量。為了規避上述問題,在采訪工作開展時,工作人員應保證話筒與口部之間的距離在15—20cm 范圍內,聲音氣流與話筒之間也要保持一定夾角,一般在15°左右。同時,工作人員也可以在話筒上涂抹少許泡沫物質,降低“噴口”問題出現的幾率,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工作人員收集到更好的原始聲音,讓廣播音頻節目呈現出更大的感染力[3]。
實際廣播節目錄制與合成工作的開展,相關廣播媒體應提前明確自身節目制作需求所在,選擇合適的聲音設備,讓聲音素材處理工作的開展更加深入,只有這樣,才能讓聲音素材處于美化狀態,進一步提升錄音質量。例如,具體工作任務開展方面,工作人員可通過聲音均衡器等設備,保證采訪聲音得到深度美化,起到修飾效果,如此一來,廣播節目聲音感染效果才能夠得到優化。尤其是在執行室外采訪工作時,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根據具體場景以及采訪對象,制訂相應的錄音計劃。由于條件不同,所產生的聲音頻率、音色等差異性十分明顯。為了確保聲音的音色和頻率處于最佳狀態,工作人員可以借助調音臺等設備,開展聲音調節操作,以音質優化為根本,突出廣播音頻技術的合成制作優勢。同時,制作者還要了解不同頻率下聲音的特性。例如,應用4kHz 高頻率時,聲音表現力能夠得到優化。在具體節目制作時,工作人員應時刻了解音量表變化情況,依靠音量表現實內容,確定音頻調節計劃。在此過程中,倘若音量表指標處于紅色區域,證明聲音處于失真狀態。從這里也能夠看出,錄音設備本身具備明顯的輔助效果,能夠在廣播節目質量提升上展示出自身的價值。
從目前廣播音頻錄制合成制作技術應用中能夠了解到,數字化錄音技術十分常見,其先進性和廣泛性特點明顯。數字錄音技術在發展中,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屬于是目前廣播音頻合成制作技術中的一個主要發展方向。也正是在數字錄音技術的幫助下,能夠彌補傳統錄音技術的缺陷,提升音質的清晰程度,讓廣播音頻制作技術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一直以來,數字錄音制作技術在各種電子音樂制作軟件以及數字調音臺等領域得到應用,在該技術的幫助下,不僅能夠幫助廣播媒體節省一部分發展資金,還能有效緩解工作人員的壓力。也正是由于上述優勢的存在,才讓數字錄音制作技術成為整個廣播錄音工作中的核心內容[4]。
廣播音頻合成中,拾音傳聲器屬于不可或缺的工具。應用時,拾音傳聲器可根據實際距離,確定不同角度的調節模式,常見的有近、中、遠三種類型。更為重要的是,拾音傳聲器還能根據具體的調節方向,獲得相應的錄音合成制作效果,該形式在目前廣播錄音合成制作技術中十分常見。例如,在歌曲錄制時,相關人員可以選擇近距離和中距離拾音調節模式。由于歌曲風格不同,拾音調節方式同樣存在差異性。在流行歌曲調節方面,調節模式主要以近距離調節為主,一般來說,拾音調節器與聲源之間的距離應控制在5cm 左右,對應的調節角度不能超過30°。如果是美聲歌曲調節,最佳調節模式為中距離調節,具體拾音調節器與聲源之間的距離不能超過20cm,針對調節角度控制,應保持在15°以內。
現階段,廣播音頻錄音合成技術中存在的問題依舊十分明顯,尤其是在錄音素材自然過度方面,如果原始音頻素材內的電平較高,廣播節目質量自然也就無法保持在最佳狀態,甚至還會出現聲源信號失真等現象。在音頻復接技術的幫助下,工作人員可以及時確定原始素材的切入點,在相關技術操作的幫助下,確保原始素材與合成音質處于對應狀態,保證廣播節目錄音制作質量不受影響,為聽眾帶來更好的聽覺享受[5]。
廣播節目音頻制作屬于整個廣播節目成功播出的重要環節,同時還能將廣播媒體的具體制作技術水平反映出來。截至目前,部分廣播節目制作團隊針對音頻設備的認知不夠深入。相比之下,廣播節目音頻制作過程十分復雜,需要相關部門培養專門的音頻制作團隊,在提升工作人員專業能力的同時,理解廣播音頻技術合成制作與應用注意事項,強化工作隊伍的協調能力。
相較于傳統技術類型,現代化數字聲音信號處理技術的優勢比較明顯,讓信號處理時間大幅縮短,同時還能實現對聲音信號的自動化和智能化處理,在提升信號處理效率的同時,維護廣播節目音頻制作水準始終處于較高狀態。從實際工作角度來說,部分音頻制作團隊沒有對音頻技術更新提高重視程度,最終影響到整個廣播節目的播出質量。
具體廣播音頻合成與制作任務的執行,工作人員應提前了解復接技術的注意事項。在大多數情況下,原有采訪聲音中會存在一些噪音。為了解決該問題,工作需要根據具體要求,保證母帶切斷復接操作處于良好狀態,為受眾提供好的廣播音頻收聽環境。想要發揮出復接技術效果,工作人員除了平時工作開展外,還要盡可能多地了解新的技術內容,明確母帶音頻與其他音頻之間的差異性,將復接技術的先進性特點呈現出來,提升廣播音頻聲音質量的同時,讓整個廣播音頻節目處于高水平狀態[6]。
廣播音頻合成和制作中,音頻工作站應用具有重要意義。在具體工作中,廣播音頻技術人員要提前明確音頻工作站的使用注意事項,嚴格遵循音頻工作站的應用要求,收集相應的聲音信息,讓廣播音頻聲音處理效果始終處于較高狀態,這也是音頻聲音質量提升的前提所在。具體音頻工作站應用時,相關工作人員要做好聲音信息的剪輯和修改操作,使得整個廣播音頻聲音滿足具體工作需求,只有這樣,受眾才能通過廣播聽到更加優美的聲音。更為重要的是,音頻工作站的使用,能夠幫助工作人員進行信息深度加工,尤其是在聲音素材處理上,避免廣播音頻聲音合成制作效率受到影響。
為了確保廣播音頻聲音質量不受任何影響,工作人員應提升對廣播音頻聲音審核工作的重視程度,做好音頻優化處理操作。審核時,廣播音頻技術工作者應清楚自身的責任所在,嚴格審查廣播音頻聲音內容,突出音頻聲音合成中存在哪些不足之處。倘若在審核中發現問題,技術人員需要及時制定解決方案。另外,廣播音頻聲音審核內容有很多,除了廣播音頻聲音的連貫性檢查外,還要降低信息缺失等問題出現的可能性,為廣播節目傳播創造前提條件。
廣播節目播放時,解說詞與對白的錄制同樣在錄音棚中完成。該錄制形式具備明顯優勢,能夠將外界環境所帶來的干擾徹底規避,確保聲音錄制時達到最佳效果。另外,在錄音棚中執行文字錄制操作,解說人員能夠清楚地接收上級領導的命令,讓聲音與文字之間呈現出更好的契合度。倘若工作環境中并沒有設置專業錄音棚,聲音錄制時盡可能選擇安靜度較高的空間,依靠海綿等物質將話筒包裹起來,避免外部噪音對主體工作開展帶來影響,保證聲音錄制后的清晰程度。如果廣播節目制作時應用到數字編輯系統,在執行聲音處理任務時,同樣可以通過相關技術軟件來實現,增強整個廣播音頻節目的感染力[7]。
廣播節目播放過程中,為了呈現更好的廣播效果,往往會在音頻內容中增加一段音樂,該操作的重點主要集中在音頻制作后期階段。針對背景音樂的選擇,以及廣播音頻技術的選擇,能夠讓最終節目播出效果發生巨大變化。廣播音頻技術工作人員應提升自身的音樂應用熟練度,針對具體的廣播節目內容,確定合適的音樂類型,只有這樣,才能讓背景音樂呈現出更高的氣氛烘托價值。另外,技術人員還需要了解音樂插入和截取方式,通過對音樂素材的適當引入,讓音樂內容與廣播節目融為一體,讓更多人愿意通過廣播節目獲得信息,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為廣播媒體塑造新的發展優勢。
現階段,隨著媒體技術的深入發展,廣播音頻節目受到了很多受眾的認可,同時人們對廣播音頻節目聲音質量要求隨之提升。廣播音頻技術工作者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提升廣播音頻節目的質量,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廣大受眾的收聽需求。具體廣播音頻節目制作時,技術人員應做好母帶聲音合成制作等工作,提升廣播音頻聲音的流暢度,營造更好的廣播聽覺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