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佳
網絡新聞傳播在當前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具有方便快捷、及時快速、互動性強等特點。從廣義上講,網絡娛樂新聞就是以網絡為載體的,能夠使人輕松、供人消遣的新聞。而狹義的網絡娛樂新聞,是指以網絡為載體的,關于影、視、歌等大眾文化的娛樂作品或明星人物的、新近發生或正在發生的、對各種具有娛樂意義的事實的報道。[1]時下,鋪天蓋地的娛樂新聞出現在報紙、雜志、電視、網絡等媒介中,特別是網絡娛樂新聞以圖片、視頻、文字相結合的方式,受到廣大網民青睞,在一定程度上占據了公眾的絕對注意力。網絡娛樂新聞在極大滿足受眾的使用與滿足心理之余,人們也會發現,關于明星藝人的各種謠言炒作以及假新聞的報道層出不窮,網絡娛樂新聞的可信度和真實性令人擔憂。本文從近些年來的一些網絡娛樂新聞入手,以不同主體傳播虛假娛樂新聞的現象來分析娛樂新聞缺乏真實性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建議與對策。
娛樂記者和媒體慣用謠言或假新聞蹭熱度。現如今是一個流量稱王的時代,娛樂記者和媒體掌握住了流量密碼,為了獲得第一手新聞,都想在第一時間爆出具有轟動性的娛樂新聞,就經常做出摒棄職業道德操守,一味追求轟動效果和點擊量的事情,往往不會仔細審核新聞的真實性,讓許多關于明星的假新聞和謠言進入公眾視野。
藝人身體狀況、情感緋聞等是最容易出現謠言的話題,網絡媒體通常習慣于在網頁顯著位置發布所謂的“驚天大頭條”,至于消息來源則用“網友爆”“據知情人爆料”等詞來作說明。這種爆料式消息一旦發布就會迅速且廣泛地傳播,甚至一些知名平臺或者微博大V也會進行轉載,等當事人得知消息后,此類不屬實消息已傳遍整個網絡,當事人只能被迫澄清這一波荒謬謠言,隨即各大網站再對發布的謠言進行澄清報道。那些只圖一時熱度而跟風轉載的傳播者則不需作任何回應,更別說承擔相應的責任。而今,部分網絡受眾對娛樂記者或媒體以謠言或炒作來蹭熱度的做法感到麻木,也不會再花過多的心思去關注。
娛樂圈中有不少讓人羨慕的夫妻明星,但隨著文章與馬伊琍、楊冪與劉愷威、黃曉明與楊穎等人的接連離婚,讓一些人很難再相信愛情了。在前段時間,又有所謂的“業內知情人士”和“知情人”爆料稱陳曉和陳妍希的感情也亮起了紅燈,關于對兩個人感情的質疑還登上了熱搜。如男方目前對于婚姻很失望,只是女方在努力維持,可對于這樣的爆料,很多網民表示不相信。因為在爆料前,有媒體拍到陳妍希還去探班陳曉,兩人甜蜜互動,不僅如此,陳妍希在某場活動結束后接受媒體采訪時也大方秀恩愛,“回到家,抱著孩子入睡,和媽媽在一起,和老公聊天”,看得出來二人感情依舊甜蜜,以實際行動破了離婚傳聞。而且在2021年,網易新聞也有一則文章是關于“陳曉陳妍希離婚?”的話題,現如今卻顯示文章不存在或已刪除。
個人傳播未經核實的娛樂新聞。當下,大眾能夠以匿名的方式在許多新興的社交媒體平臺任意發表言論和信息,這就經常會看到“據神秘人透露”“爆料”等靠捕風捉影來編造的娛樂消息。網民匿名發帖的做法,一方面掩蓋了信源不明的事實,另一方面也免于承擔責任,畢竟消息的發布者是“莫須有”的網民。
不管是沒有署名的素人網民還是粉絲量大的網絡大V,一旦上傳或轉發爆炸性的消息,就會在短時間內吸引大量受眾,產生可觀的瀏覽量。由此,發布者還會增長一定的粉絲量,這也算是“空手套白狼”了。在2021年4月,有網民用小號發文稱黃曉明與Angela baby已經離婚,目前黃曉明正在追求網紅周子然,包下飛機去武漢請她和她的媽媽吃飯。但時隔一天,有網民發現2021年4月用小號發文的人與周子然是同一個,兩個用戶的注冊手機號都是一樣的,也就是說這是網紅周子然自導自演的一出鬧劇。她本人用微博小號造謠與黃曉明的關系,然后在黃曉明官宣離婚這一天出來澄清,既不會被罵又收獲了一波熱度,如今在社交平臺上已擁有百萬粉絲,并憑借熱度開設了自己的網店。
明星提高知名度刻意炒作。當今有一些明星藝人,他們似乎忘記了自己的本職工作,沒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鉆研業務上,反而喜歡耍小聰明,通過炒作緋聞或編造故事的方式來提高個人知名度。大家都熟悉的歌手阿寶早年通過參加《星光大道》一舉成名,那時阿寶對外宣稱自己生活在農村,沒有接受過專業培訓,好嗓子是放羊的時候練出來的,就這樣他憑借一副“天生”好嗓子以草根身份迅速走紅,但好景不長,后來竟被扒出他的人設是包裝出來的。其實阿寶在出道前就簽約了經紀公司,因為公司里只有他沒火起來,所以公司就給他包裝了這個人設出道,阿寶也欣然同意公司的做法,當真相浮出水面觀眾只有失望。
當下,是否上熱搜成為明星人氣較量的方式之一。有部分明星自掏腰包買熱搜,甚至有些明星還會專門找一些炒作高手替他們編造虛假謠言,從而搏取大眾眼球。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國家一級演員陳道明這樣談流量明星:“他們不是文藝界的,他們是流量界的,他們是被包裝炒作出來的塑料演員。從形態上,好像是在我們這一行里活動,但是我覺得他們確實對我們摧毀不小,影響了我們很多優秀創作者的名譽和聲譽。”
如果明星希望被觀眾記住,先要做好職業道德操守,畢竟只有憑借出色的業務能力和優秀的人品,并擁有正能量偶像應該具備的東西,才會得到大眾的認可。男歌手許嵩從來不炒作,但每當他的新歌發布時成績總在音樂榜單前列,他從來不給自己的演唱會做宣傳,但是每場演唱會都一票難求。為人低調的他基本將自己的大部分時間都獻給了音樂,除了開演唱會和出席公司安排的活動,他很少出現在公眾場合。盡管不愛炒作,但他的粉絲群一直很堅定且不斷壯大,憑借在音樂上的天分和努力深受大眾喜歡。
受眾的心理需求。當下由于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人們希望有一個排憂解悶的方式來緩解壓力,瀏覽娛樂新聞就成為人們的消遣方式之一。一方面,它滿足了人們的獵奇心理,充當了生活的調味劑,如果沒有生理障礙或者刻意克制是很難抵擋住這股沖擊力和吸引力的;另一方面,人們可能或多或少存在著“偷窺欲”。關于“偷窺欲”,南開大學社會心理學系教授李強在接受人民論壇采訪時表示:“在現實社會中,每個人既有向社會公開的一面,也有不愿為他人獲知的隱秘的一面,前者可稱為‘公我’,后者可稱為‘私我’。所謂偷窺行為,是指在當事人不知曉的情況下,通過某種手段獲得其‘私我’內容,即不愿對他人開放的個人隱私。”李強教授還對偷窺行為的原因做出解釋:“人類是社會性動物,人們需要從外部世界獲得適宜程度的刺激來維持正常的心理活動。”在競爭壓力和不確定性空前提高的社會環境和心理狀態下,一部分人還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憂郁、恐懼和沮喪等消極情緒反應。一部分人為了舒緩內心壓力、尋找行為參照依據、獲得有價值的信息,就會采取偷窺別人隱私的越軌行為。[2]而媒體就利用了受眾想要探求明星演藝事業外的私生活心理,編造出各種具有強烈“故事性”或“沖擊力”的新聞來迎合大眾口味。有些狂熱的追星族也是“偷窺”群體中的一部分,他們通過媒體的報道獲取明星的最近動態,從而滿足自己的追星情結。
可見,媒體為了極大地滿足受眾解壓、增趣的心理,會過度注重消息的娛樂性而忽視新聞的真實性,這讓媒體報道失范的行為好似變得順理成章。
商業利益的誘惑。網絡降低了媒體的門檻,導致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家媒體為了更好地穩固市場占有率,似乎更傾向于抓住市場的賣點,紛紛采用各種各樣的手段來獲取點擊率,他們的這種做法使虛假新聞在網絡上泛濫成災。眾多媒體不再堅持行業應具備的嚴肅和專業,反而紛紛表現出對明星情事、隱私瑣碎的出色“敏感力”和“執著力”,他們想盡辦法深挖明星的恩怨和風光、編造虛假新聞、詆毀藝人名譽、惡意夸大事實,甚至報道一些有違人倫的消息,在道德和法律的邊緣興風作浪。網絡娛樂新聞追求轟動、追求反常態本無可厚非,其目的是最大程度吸引受眾注意力,追求更高的商業利益,殊不知現階段的效益只是暫時的,能否堅守責任感、保持美譽度才是衡量媒體優劣的晴雨表。
相關部門監管缺失。層出不窮的虛假娛樂新聞,不僅影響到明星的正常生活,還擾亂了社會的正常秩序,但目前并沒有完整的相關法律法規來約束網絡媒體、保護明星隱私,這成為娛樂新聞報道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導致很多明星被網絡媒體騷擾和誹謗。正是由于監管體制不完善以及大眾對當今媒體興風作浪做法的縱容,導致娛樂新聞報道真實性缺失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因此,加強管理和監督才是整治媒體報道亂象的當務之急。
網絡的一些特性。由于網絡的開放性、交互性等傳播特性,在自媒體時代的今天,個人也可以開通一個屬于自己的自媒體公眾號在上面發布消息,成為傳播新聞的主體。這也意味著一些非專業人員和缺乏法律意識的人也會進入到媒體行業中來,加上娛樂新聞門檻較低,只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就可以憑借報道明星八卦或隱私來制造一些噱頭吸引受眾,使一些真假難辨、魚龍混雜的娛樂信息有了泛濫的可能。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正是由于網絡的這些特性,使娛樂新聞缺乏真實性之風愈刮愈烈,導致當下娛樂新聞問題頻出。
提高受眾的媒介素養水平。受眾的媒介素養是衡量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標準之一,受眾以何種標準對媒介內容進行過濾與取舍,以及公眾對傳媒活動的介入、參與和監督,都可以成為校正傳媒行為的重要社會因素。[3]面對娛樂信息的狂轟亂炸,受眾很難了解全面真實的娛樂新聞,一定程度上受眾的審美導向也會受到影響。對于受眾來說,不管明星事件是真還是假,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明星藝人的作品,而不是他們的私生活。因此,要加強受眾媒介素養教育,提高受眾辨別是非的能力,鼓勵受眾自發抵制虛假信息,努力提高自身的網民素質和理性反思能力,以客觀的態度看待娛樂事件。當面對媒體杜撰的娛樂報道時,要自覺做到不信謠、不傳謠,對獲取的內容主動篩選,適度消遣和娛樂,與政府和網絡媒體共同努力,創建一個清朗的網絡環境。這樣一來,這些不真實消息就會失去市場,編撰這類消息的媒體數量也會隨之減少。
增強媒體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傳媒被視為“社會良知”的一種,即使報道輕松活潑的娛樂新聞,也要自覺擔負起網絡媒體的社會責任,做好新聞的“把關”工作,對于一些虛假信息和低俗新聞要進行及時剔除和懲罰,既要滿足受眾獲得輕松、娛樂的心理,也要做到傳播真實客觀、高品質的娛樂新聞,在不違背社會責任的前提下,充分發掘新聞的娛樂功能,關注娛樂的多元性,尊重被報道的對象和受眾的知情權,而不是一味迎合大眾口味報道不實信息。另外,媒體想要突破目前新聞報道真實性失范的困境,也需要加強娛樂新聞內容審核,從“以量取勝”向“以質取勝”轉變。明星作為公眾人物,他們的生活無可避免會受到公眾的關注,網絡媒體應該開辟新視角,在報道明星生活外也應反映人性的崇高、道德的高尚,在突出消遣功能的同時也要傳遞良好的道德價值,從而更好地保證新聞質量,為大眾營造一個良好的網絡環境。
相對寬松開放的管理環境讓部分媒體和從業人員降低了對自己的工作要求,以至于娛樂新聞報道在內容采寫和表達方式上的質量參差不齊,為此,網絡媒體要提高娛樂記者從業門檻和從業人員素質,加強娛樂記者的專業理論培訓,進行定期考核,并努力協調好媒體、受眾需求、新聞報道真實性三者之間的關系,為大眾帶來更多優質的娛樂新聞報道。唯有對自己加強嚴格規范和約束,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長久發展。
加強政府對娛樂新聞的檢查力度。我國媒體一向是黨和政府的耳目喉舌,是輿論宜傳的工具,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主流媒體,都受到黨和政府的嚴格約束,但對于娛樂新聞的監督卻是最薄弱的。雖有《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對新聞從業人員進行規范,但是效果甚微,很難起到法律效力。如果政府不對其進行嚴格規范的管制,各種低俗趣味的報道就會泛濫,進而還會給中國文化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要想改變當下娛樂新聞報道真實性失范的現狀,就必須加強對網絡媒體的管理和監督。政府可就此問題出臺相關法律,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建立誠信考評機制,落實網絡實名制,建設健康有序的娛樂新聞報道環境,進行嚴格把關,把虛假信息和垃圾信息扼殺在搖籃里。同時,相關部門也要做好監督媒體行業培訓的工作,對造謠者和傳謠者進行相應的處罰,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從源頭治理,更好地引導公共輿論向積極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