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指出:“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和多層次文明對話,創新推進國際傳播,利用網上網下,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促進民心相通。”自2014年短視頻平臺應用以來,截至2020年4月,抖音及其海外版TikTok在全球的總下載量超過20億次,在印度、日本、美國等國登頂免費榜的總榜首,是全球下載量最高的短視頻應用程序之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華社、湖南廣播電視臺國際頻道、鳳凰衛視等多家媒體機構多在Facebook、YouTube、Twitter等國外平臺上打造全媒體矩陣,發布短視頻,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然而民間力量近年來也展現出了強大的傳播力。《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數據顯示,約51%的國外受眾更熱衷于通過新媒體了解中國文化,特別是國外年輕受眾更愿意通過新媒體獲取有關中國的信息。可見,運用短視頻對中華優秀語言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中華優秀語言文化國際傳播的新生態。
2022年是中國與馬爾代夫正式建交五十周年,中國和馬爾代夫互免簽證協定已正式生效。馬爾代夫旅游部長毛素姆表示馬中兩國關系穩固,中國曾連續多年是馬爾代夫最大的外國游客來源國,歡迎中國伙伴繼續前往馬爾代夫旅游和投資。自1972年以來,中馬關系發展迅速,在政治、經濟、旅游等多方面都有較深入的合作。2014年,馬爾代夫加入“一帶一路”倡議,成為第一批響應倡議的國家之一。馬爾代夫外交部長阿卜杜拉·沙希德(Abdulla Shahid)在接受新華社書面專訪時表示,馬爾代夫和中國的平等互利關系是世界舞臺上小國和大國友好交往的典范,馬中友好關系更是在日益頻繁的人文交流中不斷加強。
作為一個位于印度洋中的群島之國,馬爾代夫的氣候屬于熱帶海洋性氣候,長年溫暖潮濕,終年陽光充足,成為眾多人心中的旅游勝地。旅游業是馬爾代夫的經濟支柱產業,而中國是馬爾代夫旅游業最大的客源國,約占游客總數的近30%。中國在馬爾代夫的援建項目,如中馬友誼大橋、馬爾代夫機場擴建項目以及馬爾代夫維拉納國際機場新貨運航站樓等,都對馬爾代夫的社會、經濟、旅游等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由此可見,在此過程中中華優秀語言文化也會在馬爾代夫得到一定的傳播,但是傳播現狀如何?
兩國文化差異影響中華優秀語言文化傳播。馬爾代夫全民信仰伊斯蘭教,公民必須為穆斯林。伊斯蘭教的信仰、歷史和實踐是全國教育的必修課,伊斯蘭的生活方式也貫穿了整個馬爾代夫人的一生。受文化差異的影響,馬爾代夫人在接觸其他文化時相對保守,馬爾代夫漢學家拉希德·默罕默德(Rashid Mohammed)曾指出,由于當地文化較為保守,馬爾代夫的學者幾乎不會主動研究其他國家的文化和語言。調查發現,馬爾代夫人對中國文化的接受度低于對漢語的接受度。此外,一些馬爾代夫人對中國還存在一些誤解,這對漢語教學和中國文化的傳播都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當地漢語教學基礎制約中華優秀語言文化傳播。相對于泰國、越南、韓國、美國等國,馬爾代夫的漢語教學起步較晚,教學模式仍處于探索階段。馬爾代夫的漢語教學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中小學、教育機構、私人教學,相比其他三類而言,中小學漢語教學的規模較大且更為系統。2019年,馬爾代夫僅有7所中小學開設漢語課,其中公立學校2所,私立學校5所,6所位于馬爾代夫首都馬累市。漢語教師人數僅8人,且均為中國教師,無本土漢語教師。此外,2016年以來,馬爾代夫還有另外11所學校曾經在六年級開設過漢語選修課,后均被取消。雖然開設漢語課的學校數量減少,但學習漢語的中小學生數由2015年的240人增加到2019年的1750人。2019年,馬爾代夫維拉學院漢語中心(Chinese Language Center of Villa College,Maldives)在中國長沙舉辦的國際漢語教育大會上獲得授牌。2020年,原孔子學院總部批準長安大學、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為馬爾代夫維拉學院漢語中心的中方承辦院校。該漢語中心是馬爾代夫當地漢語愛好者學習漢語、感知中華文化的重要平臺,但受全球新冠疫情的影響,該中心直至2022年8月中方承辦院校才派出首任中方院長和一名漢語教師,9月正式揭牌,相關教學工作還剛剛起步。總體來看,馬爾代夫開設漢語課的教育機構還需增加,覆蓋范圍仍需擴大,師資力量亟待進一步加強。
短視頻有著自身文本和傳播特點,以短視頻為載體對中華優秀語言文化進行創新與傳播,需遵循短視頻規律,對其進行細化,可從語言文字和文化通識兩個方面進行挖掘。
語言文字。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載體,能反映文化。漢字本身蘊藏著中華民族的諸多文化因子,既有價值觀念又有思維方式,可以借助識字、解字、說字、成語、詩詞、書法、碑刻、燈謎等對語言文字進行短視頻創作。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制作的《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經典詠流傳》,湖南衛視制作的《“漢語橋”世界大學生漢語比賽》《神奇的漢字》,河南衛視制作的《漢字英雄》等節目,精彩片段都可以再次剪輯,以短視頻的方式在社交軟件上進行傳播。如《“漢語橋”世界大學生漢語比賽》中的漢字題、聽力題等賽題以短視頻形式在國內外社交平臺上轉發,《經典詠流傳》中來自貴州山區的小學生用天籟之音傾情演繹的詩歌《苔》制作成短視頻在Facebook上傳播,都吸引了眾多海外受眾,激發了他們學習漢語的興趣。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畫蛇添足、拔苗助長、掩耳盜鈴等成語故事結合動畫、文字制成短視頻也在網上傳播,滿足了眾多國內外的漢語學習者和愛好者的各種需求。
文化通識。文化通識指各種文化知識,包括中國名勝古跡、中國飲食、中國節日、中國服裝服飾、中國書法、中國茶藝、中國國畫、中國器樂、中國武術、中國民間藝術以及中國習俗等。傳統習俗和節日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蘊含著獨特的歷史文化內涵。大英博物館曾在Facebook上發布了我國明代項圣謨《秋林讀書圖軸》的立體模擬圖短視頻,借助3D技術使觀眾走進了畫中世界,回到了400多年前的古代山水之中,身臨其境地感受中華傳統文化。搜狐新聞移動工坊用現代技術繪制的《清明上河圖》以短視頻的形式在網絡上傳播,獲得很大成功。民間網紅李子柒創作的以傳統美食為題材的短視頻以中式田園生活場景展現中華美食文化,同時還融入古樸精致的手工服飾、獨具魅力的古風音樂等中華傳統文化元素,不僅有中華文化的田園詩意,又蘊藏著山水之間人與自然共生的理念,在YouTube上深受國外受眾的熱捧。此外,文化通識類內容還應多呈現當代中國的文化,如中國的高科技發展、新媒體、共享經濟、電子商務、網購和電子支付、當代電影、當代文學和藝術、城市和鄉村新貌等。
黑格爾曾說:“藝術的任務在于用感性形象來表現理念,所以藝術在符合藝術概念的實際作品中所達到的高度和優點,就要取決于理念與形象能互相融合而成為統一體的程度。”中華優秀語言文化短視頻要展現中華優秀語言文化內涵,弘揚中華文化,成為向世界傳播中華優秀語言文化的全新載體,但中華優秀語言文化短視頻在馬爾代夫的傳播中也面臨著一定的現實困境,主要體現為中外文化差異、中外語言阻隔及內容單一等,因此需積極尋求對策,助力中華優秀語言文化在馬爾代夫順利傳播。
尊重馬爾代夫的地域特性,探索漢語與當地語言的對應關系,增強中華優秀語言文化短視頻的親和力。中華優秀語言文化要想在馬爾代夫得到有效傳播,就必須做到以“他”為主,才能實現與“我”相通。在制作中華優秀語言文化短視頻過程中,要意識到漢語與迪維希語(馬爾代夫的官方語言)的差異性,充分挖掘、尊重、融合馬爾代夫在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方面的地域特性,在漢語與迪維希語之間建立對應關系,以迪維希語的特性為引子,以中華優秀語言文化為內核,創作既有當地地域特性又有中華優秀語言文化的短視頻,以此增強短視頻的親和力,增強短視頻的傳播效果。
選取馬爾代夫的典型代表,運用漢語與當地語言闡述解釋,增強中華優秀語言文化短視頻的感染力。在中華優秀語言文化短視頻制作中,要選取歷史、文化、經濟、民俗、地理等方面的典型代表,兼顧兩國交流的典型事件,采用漢語與迪維希語制作雙語短視頻,有效增強短視頻的感染力,讓馬爾代夫人能聽懂、聽進、聽明白。當然,在制作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中華優秀語言文化中詩詞豐富、成語較多、聲調變化等特點,采用一個典型代表、一個短視頻、一個知識點的對照關系,讓當地漢語愛好者能夠在觀看雙語短視頻的過程中更好地了解中華優秀語言文化,感受中華優秀語言文化的魅力。
結合馬爾代夫出現的熱門話題,聯合當地愛華人士,增強中華優秀語言文化短視頻的吸引力。制作中華優秀語言文化短視頻,應結合馬爾代夫出現的熱門話題,如依托當地新媒體熱點話題排行榜,挑選適合傳播的話題內容,結合中華優秀語言文化,邀請馬爾代夫知華、友華、愛華人士,包括當地漢語中心的本土漢語教師和學生,參與創作并出任短視頻節目主持人或者配音演員,可更加符合馬爾代夫人的語言、興趣、認知、習慣等,有效降低跨文化傳播中存在的文化折扣,提高中華優秀語言文化短視頻的吸引力。在制作周期上,可以從每月一期逐漸過渡到每周一期,利用當地熱門話題的熱度以及地方人士的熱情,持續提升短視頻的吸引力。不可否認,馬爾代夫人對中國依舊存在著一些刻板印象甚至是誤解,因此消除他們對中國的刻板印象,提升他們對中國的認知度,也是中華優秀語言文化短視頻的重要作用。
了解馬爾代夫的語言環境,對比漢語傳播與其他外來語言傳播,增強中華優秀語言文化短視頻的競爭力。迪維希語是馬爾代夫的官方語言,屬于印歐語系。迪維希文字是一種奇特的拼音文字,采用類似阿拉伯語的發音符號,書寫和閱讀采用自右至左的方式,這與中國古代的習慣相同。現在當地學校普遍使用英語和當地語雙語教學,官方和上層社會通用英語。那么,在制作中華優秀語言文化短視頻的時候,不論是在內容的選擇還是形式的編排上,就可以參考我國古代的書寫和閱讀方式,借鑒英語文化在馬爾代夫的傳播經驗,創作出更有競爭力的短視頻。
作為新時代的一種信息載體,短視頻是中華優秀語言文化進行國際傳播的有效途徑之一,能對碎片化的中華優秀語言文化內容進行有效傳播,在遵守國際傳播基本原則的基礎上,要結合當地的地域特性、當地的典型代表和熱門話題并考慮當地的語言環境,以滿足當地漢語和中國文化愛好者對中華優秀語言文化的需求,擔負起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的責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