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秀娟,張晶,蘇紅,何穎,劉兆熙
(大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黑龍江 大慶 163312)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 年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深入挖掘專業課中所蘊含的家國情懷、科學家精神、創新思維和理想信念等思政元素,構建以專業知識為載體的思政體系,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1-2]。
藥物化學是藥學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在專業學習過程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該門課程可為新藥研發提供方法與途徑,可為化學藥物的生產提供經濟合理的方法和工藝,還可為有效利用現有化學藥物提供理論基礎。而這恰好呼應藥物的研發、生產和使用等過程,每個環節都關系著人們的生命健康,藥學專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除需掌握專業知識與操作技能,還應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和較高的專業精神,因此,我們須將愛國、創新、合作、法制、誠信、安全和生態等思政教育融入課程,多方面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
科學家精神的主要內涵是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公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育人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3],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鞭策之力。
屠呦呦,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榮譽勛章獲得者,她所研制的創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是其收集2 000 余方藥,經歷380 多次失敗,不斷創新、持續改進才貢獻于世界的“禮物”,它們的出現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也使得諾貝爾獎中首次出現了中國女性的名字,這展現了老一輩科學家胸懷大愛、銳意創新的精神,也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耿美玉團隊,歷經22 年的艱苦卓絕的工作,研發了自2003 年來全球第一個被批準用于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甘露特鈉,2019 年在國內上市,列于2021 年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之中。耿美玉團隊的潛心研究,執著與堅持才貼出了“自主研發”“中國原創”“填補17 年無新藥空白”的醒目標簽。
王振義,從醫八十載,致力于癌癥領域,淡泊名利、不計得失,放棄了其發現的可誘導分化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性白血病的全反式維甲酸的專利申請,目的是想要實現“能夠有更多的病人得救,我只想病人能好”的愿望。身為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的王老,已至耄耋,榮冠加身,但仍堅守崗位,視查房為“開卷考試”,言傳身教,培養了數十位碩、博士,反復修改論文,放棄文章署名,退位讓賢,王老對青年后輩無私的奉獻,也造就了“一門四院士”的佳話。
陳薇,“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從抗擊非典、抗震救災,到援非抗埃、抗擊新冠,陳薇院士始終沖鋒在沒有硝煙的生物安全戰場上,從重組人干擾素ω,到2014 基因型埃博拉疫苗,再到新冠病毒疫苗,陳薇院士始終戰斗在抗擊病毒的第一線上。當國家和人民需要時,她聞令而動,以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和報國之行實現著自己的價值。
在講授擬腎上腺素藥麻黃堿時,引入中國版“絕命毒師”劉招華制毒販毒的案例及感冒藥制毒的事件,增強學生責任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同時可進一步拓展出其他藥物與毒品的關系,如莫達非尼,主要用于注意缺陷多動癥、嗜睡癥等疾病治療,但搖身一變成為新型毒品“聰明藥”;網紅減肥藥“藍胖子”內含藥物安非拉酮,可抑制食欲,有減肥的功能,但長期濫用容易成癮,會出現認知、精神障礙。通過讓學生了解國家對麻醉藥品、精神藥品和易制毒化學品等的管理規定,告誡其應嚴格遵守相應法律法規,保證用藥安全。
2021 年央臺3·15 晚會“又見瘦肉精”,為β-受體激動劑的鹽酸克倫特羅、沙丁胺醇等,因能提高動物的瘦肉率被稱為瘦肉精,但因代謝慢殘留量大,進入人體后可導致出現嘔吐、眩暈等中毒癥狀而禁用于獸藥和飼料添加劑。通過這個案例告誡學生,身為藥學工作者應以人民的生命健康為己任,合理用藥,遵守法律法規,防止藥物的違法使用。
“反應停”藥害事件以萬名海豹畸形兒的誕生這一慘痛代價為新藥研究的醫學倫理道德敲響了警鐘,也促進了手性藥物的發展,通過這個案例教育學生在藥物研發過程中要注重科研的嚴謹性,要具有良好的職業操守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顧方舟,“糖丸爺爺”,44 年的披荊斬棘,踏平了中國脊髓灰質炎的崎嶇道路。脊髓灰質炎肆虐時,他臨危受命;技術路線選擇時,他果斷、擔當;疫苗試驗時,他舍己為人,以身試藥、以子試藥。一顆糖丸,“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卻護佑著億萬兒童的健康。
藥物化學也是一門實驗性學科,藥物的研發和合成制造就是在實驗過程中完成的,但這就勢必會經歷化學反應、遇到實驗試劑,加之操作標準程度,使得安全尤為重要。“注意安全”是每堂實驗課的口頭禪,操作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必須堂堂說明,次次強調。利用圖片、視頻或新聞報道展示實驗室安全事故實例,對師生都有震懾力及警示作用,讓安全意識及操作標準化態度固化于心。如2021 年7 月27日,中山大學藥學院通報一博士生在清理前畢業生遺留燒瓶內未知固體時發生炸裂,造成手臂動脈血管被玻璃碎片刺破;2018 年北京交通大學因違規實驗造成“12·26”事故,3 名學生死亡;清華大學化學系和中國礦業大學化工學院在2015 年分別發生了爆炸火災實驗事故,造成人員傷亡。通過真實案例,進行安全教育,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實驗基本操作,提高操作標準。“紅線意識”不僅是生產行業重視的焦點,更應該在專業學習中生根發芽。
生態文明建設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征。生態文明意識要入腦入心,生態文明素養要增強,這也需要授課教師根據專業特點,將生態文明教育進課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4]。藥物化學實驗無論是藥物的性質鑒定還是合成制備,都會消耗試劑和藥品,產生廢液廢渣。為避免造成環境污染,教師首先從實驗項目的設定、試劑的選擇和設備的使用要“綠色化”,更重要的是要學生樹立“綠色”意識和付之行動。在內容講授過程中可以引用如陜西鳳翔血鉛事件、日本水俁病事件和痛痛病事件,還有解熱鎮痛藥布洛芬的合成綠色優化的前后對比,北京冬奧會上紛呈的生態環保亮點,奧運歷史首次實現全部使用100%綠色清潔能源、CO2臨界制冰技術和永不凋零的手捧花,來增強學生環保的意識;在操作過程中通過課前熟悉實驗內容、課中標準操作流程來預防因操作不當而出現浪費試劑的現象,課后認真進行廢液廢渣的處理、溶劑的回收和水電的開關檢查等,以實際行動踐行生態文明的責任。
實驗過程中團結協作的合作精神和實事求是、堅持不懈的科學態度也是學生必備的。尤其藥物合成制備是連續的化學反應、持續的后續處理,這就需要在講解過程中除介紹標準操作,還要提示實驗小組時間、人員的安排,這就需要同學之間團結協作,告知學生每一個藥物的研發并不是一個人的成就,而是身后整個團隊的協同攻關、思維融合。在實驗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導致實驗失敗,也無須抱怨,而應重新開始,任何一個藥物的出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科研人員經歷成千上萬次的實驗才結出的果實,這就需要有堅持不懈的科學態度。除了藥物的研發背景可以給予學生精神食糧,像女排精神、女足精神等體育精神也能相輔相成,如中國女排的“五連冠”“十冠王”,又如2022 年女足亞洲杯朱鈺的神撲、王曉雪的封堵讓人振奮;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男子1 000 米決賽中李文龍的拼命護航、武大靖的碰手相讓讓人破防,無不體現著運動員們團結協作、堅持不懈的精神,也展現了他們迎難而上、默默奉獻和報效祖國的愛國情懷。另外,可以引用學術造假的案例,如翟天臨事件告誡學生對于實驗的過程和結果要秉著事實就是、嚴謹治學的態度。
當授課與“節日”重疊時,可從“節日”的背景由來、主題意義著手,在溝通交流中將思政教育融入課堂之中。如4 月30 日為“全國交通安全反思日”,旨在尊重生命,摒棄交通陋習,通過列舉交通事故傷亡、經濟損失數據,以及典型校園安全事故案例,提高學生遵守交通安全法規的意識,增強自我保護能力。5 月10 日為“中國品牌日”,通過與學生互動列舉我國知名自主品牌,讓學生感受到我國品牌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引用企業為災捐款捐物的案例,讓學生感受到企業的社會責任感,體會我國品牌的正能量。5 月17 日為“世界電信日”,可以從網絡兼職刷單、冒充客服、冒充熟人、網絡購物、網絡貸款和冒充公檢法等常見電信詐騙手段列舉案例[5],如2016 年以申請貧困生助學金為由詐騙學費致受騙人死亡的徐玉玉案,又如北京冬奧會期間出現的以“‘魅力冬奧’冬奧知識傳播助力大使活動”為名的詐騙案,非法獲得全國大中專院校在校學生個人信息百萬條,詐騙金額千萬元,另外由于不良校園貸所引發的墮落、自殺案件也層出不窮,以此向學生強調要提高防范意識,樹立理性的消費觀,學會自我保護。6 月21 日為“世界漸凍人日”,漸凍癥為罕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英國理論物理學家霍金,與漸凍癥抗爭半個多世紀,幾近癱瘓、言語喪失,但他的拼搏精神掙脫了疾病的束縛,讓其暢游于神秘的宇宙領域。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同為漸凍癥患者,卻始終可以看到跛行的他穿梭在抗疫第一線上,疾病凍不住他恪盡職守的敬業精神和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部分課程思政元素示例見表1。

表1 部分課程思政元素
積極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采用混合教學等多種教學模式,擺脫時空約束,如通過QQ 群發布學生預習任務及接收討論或學習心得,智慧職教云課堂學習平臺引入藥物的發現發展、使用現狀和熱點問題等相關視頻或文獻報道,增加和調動與學生的互動性及其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感官認識基礎上進行理性分析,再通過深入討論,能夠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和較高的專業精神。以抗腫瘤藥章節為例(思政教育元素應用步驟見表2)。

表2 思政教育元素應用步驟——以抗腫瘤藥章節為例
課前:學生完成QQ 學習群中老師下發的預習內容。①觀看國產電影《我不是藥神》。②結合電影試分析進口抗癌藥“天價”的原因。③試查找EGFR 陽性肺癌靶向藥達克替尼2022 年前后在我國的售價。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首先形成了感官認識。
課中:截取《我不是藥神》電影中白血病老太太向曹警官哭訴的經典片段做導入,結合學生的討論,依據新藥研發歷程,講述進口抗癌藥高昂價格之原因——知識產權(專利)問題,通過對比達克替尼前后價格,向學生拋出為何可以在我國購買到某些正規低價的進口抗癌藥的問題。再通過引入2021 年底爆紅網絡的國家醫保局談判代表張勁妮連砍8 輪的“靈魂砍價”的實例及介紹政府出臺的相應政策,告訴學生國家在人民用藥方面作出的巨大努力和解決“看病難、看病貴”、保障人民生命質量和安全的堅定決心,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同時提出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也是解決進口藥價貴的方法,而新藥研發是藥物化學的主要任務,這既再一次強調了該課程的重要性,也加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認識到我國的新藥研究任重而道遠。
課后:利用學習平臺向學生推送醫保談判相應科普和現場談判視頻,以及我國研發抗癌藥(如鹽酸埃克替尼、西達苯胺和艾博韋泰等)的歷程、成就的文章,以此也可激發學生的專業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藥物化學課程知識體系復雜、專業性強,需要深入挖掘在藥物研發、生產、質檢、運輸、銷售、使用及監管過程中涌現的名人、名事和名藥里所蘊含的德育元素,正面激勵、反面警示相結合,有效地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良好道德品質和專業素養[6]。作為“守渠種田”的“主力軍”,需要在自己的“主戰場”上提高思想認識,充分挖掘思政資源,突破思政教育的“孤島化”困境,守好渠種好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