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瑩
(河南工業(yè)貿易職業(yè)學院 河南 鄭州 450012)
動畫是電影的一種特殊形式,動畫影片也同真人電影一樣擁有演員,只不過,動畫中的演員是畫出來的或計算機制作出來的,原畫設計師在設計角色動作時,為了使角色動作的力量及情緒表達更加鮮明,會夸大動作的幅度,強化角色的姿態(tài),從而在視覺上展現(xiàn)出劇烈的變形形態(tài),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夸張是一種運用語言時的修辭手法,人們通常運用豐富的想象來夸大、強調或者縮小、減弱事物的某個特征,以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鋸埵莿赢嬎囆g的重要特點,它不只表現(xiàn)在動畫角色的造型和美術形式上,更表現(xiàn)在對動作風格的追求上?!秳赢嬎囆g概論》中寫道:“使用‘夸張’的手法來表現(xiàn)動畫的‘假定性’,在動作與視覺兩方面的效果最為突出?!币虼?,動畫角色夸張的表演動作可以更加生動地表現(xiàn)角色的特點,更好地塑造角色的性格特征,凸顯角色的生命力,獲得更好的視覺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夸張的動作表演更多強調視覺方面的失實和感覺方面的客觀。

圖1 動畫系列片《貓和老鼠》
夸張在動畫角色表演動作中的主要表現(xiàn)方式是將客觀真實動作的一部分進行加強,使動作效果更加明顯,具備靈巧感與喜劇感。例如,動畫系列片《貓和老鼠》中,湯姆貓被重物砸中之后就變成一個木板厚度的形象,接著又像被吹了氣一樣恢復正常;被杰瑞用平底鍋砸中臉部之后,湯姆貓的臉部變成了平底鍋的形狀。這些夸張的動作表演在迪士尼的很多動畫片中都能看到,這些表演豐富了影片的喜劇效果,時而讓觀眾捧腹大笑。
下面分別以慣性動作的夸張、彈性動作的夸張、預備動作的夸張和跟隨動作的夸張為例,進行具體分析。
《動畫運動規(guī)律》中這樣定義慣性:“如果一個物體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它將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慣性定律。這一定律還表明:任何物體都具有一種保持它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的性質,這種性質就是慣性。一切物體都有慣性?!眲赢嬘捌?,慣性動作的夸張主要是為了突出運動的特點,凸顯動作的效果。比如,較為常見的是汽車急剎車時的慣性動作,日常生活中,外殼堅硬的汽車不會因為剎車而彎曲變形,但是,在動畫影片中,會將此動作加以夸張,以增添視覺效果,起到強調的目的。

圖2 杰瑞停止奔跑時的慣性運動
突然停止奔跑的夸張慣性動作在《貓和老鼠》中時常見到,基本上,每一集都會用到這種夸張的慣性動作,第一集,這一動作就出現(xiàn)在了杰瑞身上,更夸張的是,杰瑞停下之后身體直立并前后反復晃動之后才真正停止,為影片增加了趣味性。
這里所說的預備動作即:角色朝某一特定方向運動以前,先表現(xiàn)出相反方向的動作。預備動作就像條件反射一樣:欲前則后、欲后則前、欲上則下、欲下則上。而且,預備動作的幅度常常比后來的正式動作的幅度小一點。如果一個角色接下來要做的動作涉及全身,并且,在做動作之前有一個預備動作,那么,他的預備動作會潛藏著爆發(fā)力,以為后面動作的力度作準備。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在做一個動作前先做預備動作。比如,我們準備用力吹一口氣,這時,我們就會在用力吸氣的同時把身體向后傾斜,然后,在吹出那一口氣時猛地向前用力,用力吸氣時身體向后傾斜的動作就是預備動作。在動畫影片里,這種夸張的預備動作很常見。在動畫影片里,預備動作的主要作用是使角色的動態(tài)特征看起來更加明了,并有喜劇性和幽默的意味。極速奔跑是動畫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動作,這種極速奔跑動作經(jīng)常被夸張地運用在動物角色身上,而這種奔跑的預備動作也非常夸張。
美國的系列動畫片《貓和老鼠》中,這種奔跑前的預備動作更是夸張到了極點,下圖中,杰瑞看到湯姆手中拿有面包,它非常想吃,但是,它需要極速飛奔,才能在湯姆反應過來之前吃掉面包,所以,原畫設計師在杰瑞奔跑前的預備動作的設計上做了充滿卡通韻味的夸張。(見圖3)

圖3 杰瑞奔跑前的預備動作
夸張的預備動作有時也運用在需要非常用力的動作上,比如砍樹、搬重物、拉鋸等。以拉鋸的動作為例,根據(jù)日常生活中的經(jīng)驗,用鋸齒切割東西的時候一般都是比較費力的,圖中的這個角色在拉鋸時先往后撤,表現(xiàn)出發(fā)力前的準備動作。(見圖4)

圖4 男子拉鋸前先向后的預備動作
彈性運動是指,一個物體受到外力作用,導致形狀、體積產(chǎn)生變化,產(chǎn)生壓扁、拉長等變形狀態(tài)?!睹绹た怂箘赢嬰娪坝哪缹W研究》寫道:“雖然現(xiàn)實世界中物體發(fā)生形變的幅度很小,但在動畫中,這些變形卻被夸張,從而成為動畫的彈性動作。”這說明,由于藝術性與欣賞性的需求,在動畫片里,設計師通常把現(xiàn)實中物體的彈性運動進行夸張、放大,用更加明確的手段把變形現(xiàn)象展示出來,使動作富有趣味,使影片更具觀賞價值。
在彈性動作中,最經(jīng)典的要數(shù)動畫影片中皮球從空中落地再彈起的過程。皮球從空中拋出,在落地前,因為受力而被拉長,落地后,因受到擠壓發(fā)生形變而產(chǎn)生彈力,接著又從地上彈起,到達某一高度后,受地心引力影響二次落地,出現(xiàn)形變之后產(chǎn)生彈力再彈起?,F(xiàn)實中,皮球從空中落地再彈起也會發(fā)生形變,但幅度很小,而動畫影片中的彈性動作加入了夸張元素,才達到如下圖所示的效果。
動畫影片中,人或動物的彈跳也經(jīng)常被夸張、變形,以青蛙的彈跳為例,青蛙的彈跳與皮球的彈起是同樣的原理,落地時的擠壓與跳起時剛離地的拉伸都是在夸張地表現(xiàn)彈性運動,這種夸張使青蛙的角色形象特征更鮮明,加強了影片的視覺效果。(見圖5)

圖5 青蛙跳躍的彈性運動
跟隨動作是指在主要發(fā)起要素結束以后繼續(xù)進行的動作。進行原畫設計的過程中,不可忽視因主體動作牽動的角色身上不同附屬物體的跟隨運動的變化,跟隨運動同樣是動作設計的一部分。為了使動畫角色呈現(xiàn)出立體感與重量感,在原畫設計時,不要讓角色身體的各部位以同樣的速度運動。
例如,一個運動狀態(tài)中的人或動物只要一停止運動,身體的一些部位(例如手臂)或者各種松散的部位(例如頭發(fā)、尾巴)也會朝著運動方向繼續(xù)擺動,隨后,減速朝相反方向擺動,直至全部停止不動。以松鼠的尾巴的跟隨運動為例,松鼠完成跳躍動作之后,其尾巴還在繼續(xù)做跟隨運動,加入夸張的效果會使動作幅度更大,看起來更加生動。
在美國的動畫影片中,夸張的跟隨動作運用得更加廣泛。下圖中,一只肥嘟嘟的斗牛犬在轉頭的時候,下顎和耳朵發(fā)生了跟隨動作。動作分解為:轉頭時會將下顎拖拽過來,頭轉到一定位置之后,雖然動作停住,但它的下顎和耳朵繼續(xù)向前擺動,然后再擺動回來,恢復正常。(見圖6)

圖6 斗牛犬的面部跟隨運動
說起美國動畫,大部分人會聯(lián)想到第一部動畫電影就是迪士尼出品的,迪士尼動畫公司從1923 年建立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走過近百年的發(fā)展歷程。美國早期的動畫短片基本上都是以純粹的幽默搞笑題材為主,僅僅為了取悅觀眾。而在1928 年,迪士尼創(chuàng)始人華特先生已經(jīng)著手將動畫影片推向新的高度——不只是鬧劇式的喜劇幽默,而是加入“真正的表演”??鋸堄植煌耆撾x現(xiàn)實的動畫表演是迪士尼獨特的風格特征。早在1937 年,迪士尼公司就出品了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義的長篇劇情動畫電影《白雪公主》,獲得了空前熱烈的反響。這部影片的創(chuàng)作時間達三年之久,創(chuàng)作團隊在白雪公主的表演設計上下了很大功夫,迪士尼在影片上映之后總結說:“畫動物是非常容易的,觀眾對動物的運動不太熟悉,所以,我們只要給一個卡通片的動物形象以類似于動物的運動,觀眾就會很信服;人們對自己太熟悉了,如果我們不能準確地重復我們的運動,觀眾就不可能信服。所以,我們請來真的舞蹈演員進行表演,請動畫師進行盡可能逼真的記錄,之后再設計夸張化的效果。”
迪士尼資深動畫師弗蘭克·托馬斯和歐里·瓊斯頓在《The Illusion of life》一書中列舉了迪士尼動畫設計的基本原則:擠壓與拉伸、姿勢到姿勢、慢進慢出、時間、夸張等。所以,迪士尼動畫中角色的動作表演往往是夸張的、富有彈性的、流暢的,這些效果不僅廣泛運用在二維動畫影片中,也應用在三維動畫影片中。以三維動畫電影《超人總動員》為例,片中的女超人的四肢可以根據(jù)需要拉長,比如,在打掃衛(wèi)生時或者是在與敵人交戰(zhàn)時,其胳膊和腿都可以夸張地瞬間伸長。2022 年上映的《超人總動員2》更以彈性女超人為主角,其停下了失控的列車,這一過程就夸張地表現(xiàn)了她身體的彈性,女超人這種夸張的彈性動作表演給人們帶來極強的視覺沖擊。
迪士尼動畫受百老匯戲劇表演的影響,根據(jù)真人表演加入夸張的效果,很多角色的表演動作都或多或少具有曲線運動的特征,這一特征使迪士尼動畫電影超越了以往影片,其動作表演不再僵硬,畫面與視覺效果更加流暢,角色的生命也更加活潑、靈動,增強了影片的感染力。
角色表演的夸張是美國動畫藝術的特點,夸張幅度的大小、夸張的形式都必須服從動畫影片的具體內容和導演的藝術風格,在動畫角色的表演設計中應用適當?shù)目鋸埵址〞褂捌哂形εc感染力。當然,并不是所有的角色表演都要夸張,設計動作時不能為了夸張而夸張,要根據(jù)影片的風格、劇情和夸張動作的設計難度等因素綜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