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亞哲

摘 要:國家教育部門對于美育教學工作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頒布了美育教學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學校對美育教學改革進行深化,從更加科學的視角看待美育教學。美育在““三全育人””中占據重要位置,屬于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關鍵組成部分。“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美育工作暴露出一系列的問題,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要重視美育工作的標準化。本文以“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美育教師開展美育工作標準化的實踐路徑作為研究對象,在查閱大量相關文獻和結合以往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對“三全育人”理念價值以及美育工作的內在聯系進行簡單介紹,然后探討了“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美育教師開展美育工作現狀及主要問題,最后提出“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美育教師開展美育工作標準化的實踐路徑,期望可以為高校美育工作的進一步優化提供理論參考和更多思路。
關鍵詞:“三全育人”,高校,美育,標準化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20.040
“三全育人”主要是指將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在教育全過程滲透思想政治工作,構建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全新教育格局。而美育工作則主要旨在塑造學生的美好品德,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引導祖國青年一代身心健康成長[1]。面對“三全育人”提出的全新教育要求,高校美育工作同樣需要積極實現美育的全員性、全程性以及全方位性,而美育教師應當主動探索美育工作標準化的實踐路徑,以此來全面提升學生整體藝術修養。
1 “三全育人”和美育工作的內在聯系
“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為高校美育工作的開展以及創新奠定了堅實基礎。美育屬于對人的全面教育,與藝術教育具有明顯差別,美育理論主要涉及美術學、教育學、哲學以及心理學等諸多學科,其主要的育人環節則包括教學、管理以及文化等。另外,“三全育人”和美育工作的中心任務相同,都為立德樹人。其中前者主要強調了育人主體的全員、育人時間的全過程以及育人空間的全方位,總體來說需要對育人全要素進行整合[2]。高校美育工作的開展,重點在于培養學生認識美、發現美以及創造美的能力,因此無論是“三全育人”還是美育工作都回答了“培養什么人”的問題。除此之外,“三全育人”和美育工作在標準化的實踐性方面都比較強。如今,高校育人工作已經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其中最為核心的問題便是全面育人機制的形成,這一過程要求高校內全部參與教學、管理美育工作的人員形成合力,因此其實踐性極強。
2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美育教師開展美育工作現狀及主要問題
根據高校實際的美育工作可知,部分人員將美育簡單地理解為美術教育或者藝術教育。其實,美育工作實質上并非學校簡單地開設相關藝術類課程或者組織學生進行藝術技能訓練,而是運用更加直觀形象的標準化方式激發學生情感、陶冶學生心靈以及培養學生情操等,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很多高校即便已經設置了藝術類公共選修課,但是并沒有有效挖掘課程藝術教育當中的美育功能,大部分的藝術選修課并不能為學生從內心接受美育本質精神提供支撐,再加上藝術選修課程覆蓋面相對較窄,更難以取得理想的美育教育效果。這些問題的產生都是因為不夠重視美育工作的開展。部分高校由于沒有全面理解美育概念和不夠重視美育工作,再加上美育師資力量相對薄弱,所以在設計美育通識課程時也存在明顯的缺失。高校美育工作中依舊普遍存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學生對于美育課程的認識也不足,明顯加重了教與學環節的脫節情況,嚴重降低美育教學效率。
3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美育教師開展美育工作標準化的實踐路徑
3.1 運用“三全育人”理念為美育工作提供指導
高校內的教學部門以及行政部門應當將思政教育融入實際工作標準,通過不同部門的分工合作形成整體聯動的美育效果,挖掘和發揮日常工作中蘊含的育人價值。結合“三全育人”教育要求可知,高校內的全體工作人員都應當將立德樹人作為使命,因此需要全面發揮“三全育人”的指導作用,促進道德教育范圍的進一步拓寬,將思政教育作為美育教育載體,實現多維度的美育育人。以“三全育人”理念作為指引開展系統化的美育工作,促進學生盡快形成活躍思維,更加深刻地思考事物,充分發揮美育的調節功能以及移情作用。
3.2 運用“三全育人”觀念為美育目標設定提供指引
美育教師應當重視對學生思想的培養塑造,通過美育工作引導學生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且在實際生活和學習過程中主動踐行[3]。在這一過程,高校美育工作者應當充分發揮時事素材的教育價值。比如:篩選英雄人物培養學生的奉獻意識以及責任感,使每一位學生明晰實現個人價值的具體途徑。高校美育工作目標應當緊緊圍繞提升學生審美能力、人文素養以及綜合素質等要求,實現以美化人和以美育人,在這一過程中對美育內容供給進行強化,將與美育相關的不同元素進行分類、挖掘及整合,構建全新的美育課程體系。一方面,應當以學生更易接受的藝術表現形式為依據,開設面向所有學生的“音樂作品賞析”以及“基礎藝術史論”等基礎課程;另一方面還需要分層分類進行藝術類美育及通識教育。
3.3 運用“三全育人”理念為美育文化培育提供保障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美育教師開展美育工作可以有機融合校園文化。譬如:針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美育工作,可以根據學校育人文化以及地域特色等提升美育工作的特色化程度,也就是將地域文化浸染到校園文化當中,以此來對學生進行文化熏陶。可以將學校品牌文化建設工作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展現主人翁精神,對于學校組織的經典誦讀等活動做到積極參與,在樹立文化品牌的同時,積極展現正能量。另外,還可以針對不同專業特點,舉辦對應的校園活動,對教育成效進行有效檢驗。邀請大師走入校園進行學術交流同樣有利于學生的美育培養,為美育工作的實施起到輔助作用。美育教師應當從不同層次以及不同方位為學生活動的開展提供指導,以便在標準化的實踐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完成育人銜接工作,充分結合美育理論和實踐,在校園各個角落培育美育文化,引導學生積極發現美、欣賞美以及創造美。在這一過程,還應當對人才培養評價機制進行完善,重視學生日常美育活動中的正向反饋以及獎勵機制等,以免學生在美育實踐中存在走過場和不重視的行為,逐步增強學生對于美的理解。
4 結 語
綜上所述,“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和高校美育工作在中心任務和標準化的實踐性方面具有較高的相似性,“三全育人”可以為美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基礎。面對“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美育工作所暴露出的一系列問題,應當將“三全育人”有機嵌入到高校美育工作當中,更好地指引美育工作的開展、指引美育目標的設定以及保障美育文化的培育,對美育人才培養路徑進行持續完善,充分發揮美育工作在人才培養體系中的平衡作用,進一步拓展美育工作外延及內涵,為高校美育工作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更好承擔起培養中華民族未來接班人的重要教育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