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雙林 張旭 羅文斕 葉婷婷(重慶市中醫院腦病科)
腦卒中是當代我國最主要的致殘致死的疾病之一,常常導致患者產生不同程度的運動功能障礙。上肢運動功能恢復具有周期長、難度大的特點,往往留有比較大的后遺癥。下肢運動功能的恢復相對簡單容易,恢復后能夠讓患者進行上下床、行走、如廁等重要的日常生活活動,大大改善腦卒中偏癱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患者回歸日常生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所以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的下肢訓練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為了驗證加入健側臥位下骨盆控制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下肢運動功能的治療效果,現結果如下:
包括早期良肢位、關節活動度訓練,被動、輔助、主動訓練,床上、坐位、站立位訓練,坐-站訓練,平衡功能訓練,平地步行訓練,上下樓梯訓練等,訓練總時間至少50 分鐘,每日1 次。
采用北京金豪商貿有限公司制造的J48A 型全日康電腦中頻(透熱)治療儀,選用處方五,即神經肌肉電刺激,采用大號電極片,棉墊用溫水浸濕,以不滴水為宜。治療部位:患側下肢股四頭肌、股二頭肌、腓骨長肌、腓腸肌。劑量以肌肉抖動、患者承受為度。每日1 次,1 次20 分鐘。
采用2 寸毫針,穴位選擇:下肢環跳、風市、梁丘、血海、足三里、豐隆、丘墟、俠溪等。電針選用英迪牌KWD-808I 型脈沖針灸治療儀,采用以上穴位,順著經絡方向連接三組電極,波形選連續波,強度以肌肉抖動、患者耐受酌情加減。每日1 次,1 次30分鐘。
在這些基礎上加入健側臥位下的骨盆控制訓練方法也很重要。具體方法如下:患者健側臥位,健側下,患側上,肩90°,雙上肢伸直,雙手十指交叉,健側下肢伸直,患側下肢屈髖屈膝置于健側下肢上,骨盆向后傾斜并過度旋后。治療師手指置于患側髂前上棘處給予向后感覺刺激,誘導患者主動調整骨盆向側臥中立位及旋前移動,過程中確保骨盆不是軀干帶動,訓練患者主動控制能力;根據患者訓練情況增減骨盆的傾斜角度,通過循序漸進不斷增強其核心控制、軀干旋轉、骨盆旋前的控制能力;刺激點的不斷下移,誘導患側下肢屈髖屈膝,達到邁步動作。以上動作每天1 次,1 次訓練兩組,每組20 個,根據患者耐受適量加減。
經過治療后,Fugl-Meyer 下肢運動功能評分均有提升。根據人體神經系統恢復規律來說,通常近端肢體運動功能恢復要先于遠端肢體,從而優先對骨盆的控制訓練是符合人體發展規律的。骨盆不僅對軀干有支撐作用,也對下肢有驅動功能,在人體運動中起到承上啟下的重要意義。訓練過程中刺激點不斷下移,誘導下肢屈髖屈膝,促進其屈曲功能產生。側臥位下骨盆及下肢運動處于水平方向,阻力單一,先骨盆再髖再膝最后踝、趾,符合先易后難的一般規律。因此,在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常規康復訓練過程中加入對骨盆的控制訓練非常重要。總體來說治療效果明顯,值得臨床治療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