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立云
(河南理工大學,河南焦作 454000)
在社會主義社會,勞動是創造美好生活,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新時代中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擔負著民族復興的大任,要讓他們認識到勞動的重要性不能只是通過一兩節勞動教育的課程,而是要把勞動教育融入各門課程體系中。高中思政課核心就是培養學生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如何做人,與勞動教育息息相關,所以把勞動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課教學中具有重大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明確提出把勞動教育納入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關注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著眼于學生的真實生活和長遠發展,使理論觀點與生活經驗、勞動經歷有機結合,讓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的歷練中、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滲透勞動教育有利于落實高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
當前,我國在勞動教育中存在著一定的薄弱環節和問題,學生勞動機會減少、勞動意識缺乏,出現了一些學生不會勞動、輕視勞動、不珍惜勞動成果的現象。這種狀況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思想政治教育本就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環節,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課中滲透勞動教育,有利于高中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告訴學生自己美好的未來,人生理想、人生目標的實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依靠自己的雙手創造的,是靠自己的不斷勞動得來的,從而擺脫現階段大多數學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狀態。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課是一門增強學生精神,培養學生能力的綜合性課程。但是,傳統的思政課教學大多注重書本知識的講授,學生只要背過書本的知識就完成了教學工作。所以要把勞動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課,不僅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和應用能力。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擔當著民族復興的大任,所以要不斷增強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為未來中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當前,我國在勞動教育中存在著一定的薄弱環節和問題,學生勞動機會少、勞動意識缺乏,出現了一些學生不會勞動、輕視勞動、不珍惜勞動成果的現象。這種情況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與此同時在學校老師和家庭面前仍然存在著分數大于天的觀念,這些都導致了勞動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課還面臨著很大的問題。
高中學生大多數不愛勞動或者勞動素質較低,由于現代網絡信息的迅速發展,學生過早地接觸網絡,網絡信息參差不齊,再加上這些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由于受一些網絡不良思想的影響,很多學生好逸惡勞。另外,由于同伴群體的影響,學生之間一些攀比心理,導致高中生普遍不愛勞動。最后高中生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認為學生只要好好學習就夠了,大多不讓自己的孩子勞動,這也是導致高中生勞動素質低的重要原因。以蘇州楓華學校為例,該校學生有一部分國際部學生,學生之間的攀比現象、浪費現象非常嚴重。不珍惜糧食,甚至有些高中生不尊重勞動者,這些都需要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提高自己的勞動素養。
部分高中教師忽視學生勞動教育的重要性。高中學生最終要面對的還是三年之后的高考,而高中思政課正好是學生高考科目中的一種,所以目前大多數高中思政課教師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更加偏重于理論知識的教學,這也是目前思政課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
近年來,國家大力發展勞動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在各種場合多次強調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大多數高中思政課教師應該也認識到了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把勞動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中。但是,受傳統高考模式的影響,雖然思政課教師認識到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性,他們仍然要為了學生的高考,為了學生的分數不得不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仍然以傳授傳統知識為主,并沒有真正地進行勞動教育的教學及實踐。
對于勞動教育,教育部有明確的規定,中學生每周至少要有一個小時的勞動教育課程,但是,針對目前高中學生以高考為主的教育現狀來說,大多數學校為了留住學生不得不提高學校的升學率,所以大多數高中學校雖然設置了勞動教育課程,但是這僅僅是為了應付上級主管部門的檢查,真正把勞動教育融入日常教學中不多。
當前,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雖然把勞動教育納入思想政治課的評價體系,但是應該怎么評價學生的勞動教育,新課標并未給出具體的評價標準,這就需要教師自己摸索。因此,勞動教育的評價標準就因人而異,具體表現在:有的老師認為勞動教育就是讓學生勞動,并未把勞動教育和思政課教學聯系在一起,忽視了對學生傳授具體的勞動教育知識。此外,還有很多教師把勞動作為懲戒學生的某種手段,有的老師在學生考試沒考好的時候會懲罰學生,要求學生打掃教室衛生等。這些都是由于勞動教育的評價體系不夠健全,導致很多教師不知道勞動教育該如何與思政課教學相聯系,這種較為模糊性的評價導致對勞動教育的評價彈性過大,長此以往,容易降低學生勞動的熱情,降低學生勞動的積極性。在教學實踐中的多種現象表明,高中教師對勞動教育融入思政課的評價機制認識不夠深刻,導致勞動教育不能落到實處,影響了勞動教育與思政教育的協同育人效果。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思政課是落實學校立德樹人任務的關鍵性課程,思政課與勞動教育課都擔負著培養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重要任務。任務應該積極尋找勞動教育與高中思政課融合的路徑,把勞動教育與高中思政課有機結合,推動高中勞動教育不斷向前發展。
“理論是行動的先導”,想要在思政課中融入勞動教育首先要學生了解勞動相關的理論知識:什么是勞動、我們為什么要勞動、我們怎么去勞動等問題。高中四本必修教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與社會》《政治與法治》《哲學與文化》都包含著勞動教育的相關知識,但是這些知識非常地晦澀難懂,需要教師自挖掘教材中勞動教育的相關知識,將教材中與勞動有關的基礎理論知識給學生解釋清楚,這樣可以為后面進行勞動教育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以《哲學與文化》第五課“尋覓社會的真諦”為例,在講解這一課理論知識的時候,教師不能干巴巴地講解這些枯燥的理論知識,可以結合一些實際的案例比,如圖片、視頻、發生在學生 身邊的小例子講解,讓學生能更直觀地感受到勞動的相關理論知識,而不是讓學生認為勞動離我們很遠,通過這樣的授課,使學生更能理解馬克思主義的勞動觀點,讓學生明白“勞動不僅創造了人的物質生活,而且充盈著人的精神世界;幸福不是單純地享受,也意味著通過勞動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勞動不僅能為個人創造美好生活,也能給社會創造更多財富和價值”。社會歷史的主體是人、社會歷史是在人民群眾的辛勤勞動中前進的,中華民族也是在人民群眾的辛勤勞動中一步步走向富強的,所以學生要弘揚勞動精神,尊重勞動者,努力學習,用自己的辛勤勞動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網絡媒體飛速發展,甚至已經沒有時間和地點的局限性,隨時隨地就可以把信息發送出去,讓其他人分享。尤其是疫情突發以來,線上網絡教學正在成為學校教學的新方式,各種信息傳播軟件使人們對信息知曉的速度越來越快。高中思政課教學完全可以利用飛速發展的網絡,在網絡上尋找一些與本節課息息相關的圖片、視頻等放在教師的PPT中,使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勞動教育的相關知識。
以必修四《哲學與文化》第九課第三框“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為例,教師可以從網絡上下載中華文化形成的相關視頻制作精美的PPT。教師以“怎樣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為議題,學生通過認真觀看老師提供的各種多媒體素材明白中華文化是我們的祖先不斷勞動創造的。教師通過多媒體等手段彌補了課堂單純的理論教學不足,運用學生常見的視頻等方式更容易引發學生情感的共鳴。通過教師尋找的網絡視頻資源,學生尊重勞動、渴望勞動、主動勞動和珍惜勞動成果,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取向。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以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目的,是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增強社會理解和參與能力的綜合性、活動型學科課程。”[1]傳統的教學模式大多為老師講學生聽,并未真地展現出學生參與課堂活動,而議題式教學則是讓學生的思想實現碰撞,在解決障礙、溝通理念的過程中汲取知識相較于學生單方面被動汲取知識,是有其優勢的。學生身臨其境地思考,不僅對議題的認識更深刻,還會對社會、輿論熱點有更加迅捷的反應與思考速度。
以《哲學與文化》第六課“實現人生價值”為例,教師以“如何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主議題創設有吸引力的議學情境,做到議學材料豐富。以勞動之星、社會之星、自強之星為三個子議題完成本節課教學。以“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的勞模精神”作為開篇,在結合時政的基礎上,增強教育意義。同時,小組成員互相協作,合作探究,在分享過程中增進理解,在思維碰撞中加深對課本基本理論的認識,讓學生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明白人生價值的實現是通過自己的不斷勞動得來的,更加明白勞動的重要性。在當下各種“躺平”思想的影響之下,學生能夠正確看待社會中出現的各種錯誤思想,能夠通過自己的勞動創造自己人生的價值。
“勞動就是生活”,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就是為了讓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實踐中生活得更好,所以思政課教師在學生完成有關勞動的理論知識教學后,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教師可以通過布置實踐項目的方式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感悟勞動的魅力。
仍然以《哲學與文化》第六課“實現人生價值”為例,教師在完成本節課的講解之后可以給學生布置“作為一個中學生我們可以怎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呢?”的相關實踐活動,讓學生去思考、去做,老師要求學生幾個人為一個小組,設計這次活動的全過程并全程記錄活動要求。在實踐活動結束以后思政課教師要及時地開展活動的總結課程,在這節課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彼此分享自己實踐活動的過程、活動的結果以及這次活動給他們帶來的體會。通過實踐活動學生更能明白勞動的重要意義,更加可以體會到“幸福是靠奮斗出來的”。
勞動教育是一個長久的工程,高中的思政課教學更是面臨著改革的困境。高中要高度重視,成立相關管理機制,制定制度文件,營造融入氛圍,促進教學創新,形成追、趕、比、超的教育環境。思政課教師可以抓住這次改革的機會,把勞動教育融入自己的思政課教學中,把理論教育與教學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思政課中學習到勞動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積極參與勞動,不斷提高自己的個人素質,投身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