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盼
(安徽科技學院 安徽蚌埠 233000)
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其主要任務是培養服務社會的應用型人才。為了培養更多的應用型人才,黨建作為統領至關重要。文化育人作為高校育人的重要平臺,通過“黨建+文化”把黨建工作與校園文化進行深度融合,形成以黨建為核心的文化育人體系,使黨建與文化育人互融互促、協同共進、相得益彰[1]。
“文化育人”的本質目標是以文化感染人、以文化影響人、從精神層面上教育人、培養有文化內涵、文化底蘊的人[2]。通過將傳統文化、先進文化、專業文化、紅色文化等融入課程建設,積極發揮文化育人的成效,最終實現教育的根本目標。
“黨建+文化”育人工程,緊扣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和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依托實習實訓基地和學院優勢學科與專業平臺,面向建筑學、城鄉規劃、風景園林、土木工程專業學生,開展學科特色鮮明、專業特點突出、符合青年特征的建筑文化教育活動,旨在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近年來,安徽科技學院建筑學院黨委按照這一指導方向,將思想政治工作與人才培養各環節結合起來,契合學生工作實際,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建筑文化育人”工程,在實踐中探索文化育人新模式,構建形成了“黨建+文化陣地”“黨建+文化主題”“黨建+文化載體”“黨建+文化典型”四大育人模式,培養高質量人才[3]。
紅色場館是黨建文化育人的重要陣地。學院依托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學生黨員自發走進紅色陣地,如藕塘烈士紀念館、王稼祥紀念館、鳳陽小崗村大包干紀念館,通過紅色陣地場景再現、先進事跡感悟等,補足精神之鈣,形成大學生可持續的強大學習動力[4]。
教室、實驗室是黨建文化育人的重要陣地。學院黨委用高質量黨建工作促進學院學風建設,以黨建促學風,用榜樣樹學風,以活動育學風。教工黨員通過開設美術、設計構成、建筑藝術表現基礎等核心課程,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與審美能力。以學風建設為主線,開展優秀學生作品展,加強學院文化建設和提升學生專業認同感,強化學生專業素質教育。開展古建筑科普活動,帶領學生深入學習古建類別、基本構建及其原理、作用,陶冶學生情操。
鄉村社區是黨建文化育人的另一重要陣地。學院通過舉辦安徽省高校大學生鄉村規劃實踐及學術交流活動、安徽省第五屆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依托橫向課題與社會實踐助推文化育人。“同心振鄉”國家級鄉村振興促進團前往蚌埠市長青鄉涂山村開展“擔青年使命,助鄉村振興”社會實踐;古建保護小隊前往黃山市黟縣宏村進行調研,研究旅游業快速發展帶動經濟進步對傳統村落古建筑保護的影響。發揮學科優勢和智力資源,在服務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方面主動對接、主動作為,讓黨旗在一線飄揚。
“黨建+文化主題”育人模式的開展是把紅色文化、專業文化、勞動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優秀傳統文化、法治教育等作為“黨建+文化主題”育人的重要內容,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全面發展[5]。
建筑學院堅持入學教育“早啟動、早落實”,在新生入學教育中,開展普查心理,用“心”守護健康活動,組織新生學習《學生手冊》,樹立行為規范、開展實現中國夢,青春勇擔當主題教育、“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開展“學憲法 講憲法”等主題教育活動,凝聚育人合力,全方位、多角度幫助新生邁好大學第一步。
紅色主題文化育人,通過組織黨員集中觀看紅色影視“黨課開講啦”之《黨的光輝歷程》等形式,激發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改革創新精神,2019年,在“喜迎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學院組織“我愛我的祖國”主題畫展,學生用心中最美的畫,回顧新中國光輝發展歷程,謳歌黨的事業發展成就。為進一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厚植家國情懷,結合學生專業特長,組織入黨積極分子圍繞“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時代”主題進行繪畫創作,同學們用自己獨有的創造力和別樣的心意,表達對黨和國家的愛黨之心、報國之志,將思想教育和專業學習有機結合,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傳。
開展“強國有我新征程 獻禮黨的二十大”主題黨日及團日活動,觀盛會、話感悟 建筑學院團員青年暢談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體會,舉辦學黨史 青年說“青年心向黨,百年正輝煌”主題宣講活動,引導同學們以此次主題教育為契機,牢記歷史使命,勇擔時代重任,爭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創新者、奉獻者。
開展“快樂勞動,幸福成長”主題繪畫創作、“我勞動、我快樂”主題班會暨勞動實踐,將專業學習和勞動教育充分結合,在繪畫創作中樹立“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的價值追求,引導學生養成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相結合的良好習慣,學會主動勞動、堅持勞動。
開展優秀傳統文化主題文化育人,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黃梅盛綻藝心向黨 戲訴衷腸禮贊百年;“弘揚傳統文化,賞析古建風采”——建筑學專業學生黨支部開展古建筑賞析主題黨日活動,提升了同學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傳承意識。通過開展以上主題文化活動,在實踐中探索與實踐主題文化育人,從根本上踐行“三全育人”。
“建筑文化節”是學院文化育人的重要載體。自2016年以來,“建筑文化節”已舉辦七屆。活動包括建筑模型制作、BIM設計競賽、建筑結構大賽等20項活動,每屆近1000人次參加。“建筑文化節”深受師生歡迎,廣受社會關注,被安青網、安徽教育網、中國高校之窗等主流媒體報道30多次。
一是開設“匠魂”版塊,濃厚學習氛圍。開展學習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團史推文大賽、百年團史大比拼、初心向黨星火路、向上向善青年說等活動,依據各班級青年大學習開展情況,學院評定星火團支部10個,星火團支部書記5人。城鄉規劃183團支部榮獲“安徽省高校百優團支部”榮譽稱號。
二是開設“匠技”版塊,開展建筑文化教育競賽。開展建筑文化知識競賽、龍湖校區圖書館文化環境創意設計大賽等建筑文化教育活動。2021年學院舉辦安徽省高校大學生鄉村規劃實踐及學術交流活動和安徽省第五屆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擴大了辦學影響力,提升了學院美譽度。
三是感受建筑魅力,體驗建筑之美。學院古建筑測繪實習團隊赴黃山市南屏村開展古建筑測繪實習,并且被CCTV-9央視紀錄片《中國傳統建筑的智慧》報道,大大增強了學生對地域特色建筑的感官認知和對建筑藝術的鑒賞能力,提高了學生藝術鑒賞和建筑設計水平。
通過建筑文化節“以賽代練,以練促學”培養,近年來,學生在學科競賽中表現突出。榮獲省級BIM大賽9項,省級GIS技能大賽6項,省級結構大賽16項,省級鄉村規劃設計競賽12項,省級建筑建造節三等獎1項。學院有4名學生在ICAD國際當代青年美術設計大賽中獲獎,6名學生在國際大學生手繪藝術與設計大賽中獲獎,8名學生在第六屆安徽省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中獲獎。
一是學院推出“匠藝之星”百人報道工程,宣傳學生中先進典型,大多是國家獎學金、全國城鄉規劃設計競賽、省級結構設計大賽、省級BIM競賽等獲得者。目前,已在我校官網首頁“校園動態”欄目推出23人,宣傳他們在勤奮學習、專業素養、學科競賽、個人成長方面的特色專長。
二是挖掘“思政元素”,選樹先進典型。學院建立“委員講給書記聽、書記講給黨員聽、黨員講給青年聽”的宣講圈層,依托“課程思政專題課堂”“青年宣講團”,層層宣講,實現先進理論思想入心入腦入魂。
三是推進“黨建+”,感悟榜樣力量。學院舉辦“聽身邊黨員講奮斗故事”主題教育,邀請不同專業黨員講述他們的入黨心路,分享在追夢路上拼搏、進取的故事,讓更多青年感受青春正能量,學習身邊榜樣堅定信念的政治品格。
建筑學院以落實“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項目“黨建+文化”為抓手,將在完善現有工作模式基礎上,統籌文化育人工作的長遠發展規劃,在深度廣度角度上挖潛,豐富活動內涵,提高層次水平,擴大受眾群體,增強育人功能。將契合學科專業特點,進一步拓展活動版塊,創新現有活動載體,豐富活動傳播媒介,加強文化研究,健全規章制度,優化運行流程,強化文化育人工作的長效機制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