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美
“重做”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開展獨立學習、積極學習、深度學習;“抑講”是指教師教學要少講,重在啟迪、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為此,在初中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利用“重做抑講”這一教學方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構建高效的閱讀學習環境,強化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夯實學生的語文學習基礎。
教師要改變固有的教學觀念,基于學生的學習基礎、認知水平等,為實現學生與教師的有效互動創造機會。
以《馬說》教學為例。為了讓學生了解作者與文體的特點,理解文章所蘊含的深刻道理,教師可以為學生精心設計自主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閱讀查找工具書,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其次,根據課后注釋,并結合自己掌握的文言文知識,自行翻譯課文并總結概括中心思想。然后,教師再向學生提出思考探究問題,激活學生的表達欲望,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與感悟,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學片段:
師(為了考察學生的“多做”效果,了解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程度,為學生精心設計問題)誰能說一說,《馬說》這一課講述了什么內容?
生1我通過了解作者韓愈及其寫作背景,分析寫作內容,文章講述了千里馬的遭遇,千里馬難以遇到伯樂,暗指賢才遇不到明主。
師你們覺得這篇課文,表達了作者什么情感呢?
生2表達了作者對當時封建統治者無法識別人才、重用人才、埋沒人才的不滿之情。
師根據同學們對這篇課文的理解,你們認為伯樂重要?還是千里馬重要?說明原因?
生1我覺得伯樂比較重要,要是沒有伯樂,有千千萬萬個千里馬也于事無補啊,千里馬還是不得志!
生2我認為千里馬比較重要,千里馬就像我們今天所說的人才一樣,如果沒有千里馬,只有伯樂,伯樂也無法識別千里馬呀!
在初中閱讀教學中,教師發揮“重做抑講”的優勢,為學生精心布置自學任務,讓學生在任務的引導下,投身于自主學習之中,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初中閱讀教學中,教師使用“重做抑講”教學方法,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特點入手,尊重與理解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并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以《藤野先生》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學習。教師需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遵循學生的個體差異,實現科學分組優化,基于分層教學的思路,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展開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加深學生對《藤野先生》課文內容的理解。
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請以小組為單位,在課文中找出作者描寫藤野先生的語句,總結概括出作者初到仙臺時,目睹耳聞藤野先生的怎樣的人?
(學生根據教師的指導,積極參與到小組合作討論之中,有的小組認為找出問題的答案需要深入閱讀課文,所以小組成員采取共同閱讀的方式,并將與藤野先生有關的描寫標記出來;還有的小組利用跳讀的方式,標記好藤野先生的事跡內容。每個小組都形成良好的討論氛圍,達到深層探究的效果,并有效鍛煉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師請同學們回想一下,過去我們采用的總結概括方法是什么?
生1就是從課文中找到相應的內容,并把握住內容的關鍵詞,可利用簡單的詞語進行概括,以此突出課文的重點內容,簡潔明了。
師看來同學們還沒有忘記,那請你們以小組的方式概括一下,作者初到仙臺時,目睹耳聞藤野先生的怎樣的人?
小組1我們通過閱讀課文,可以將課文分成兩個部分,就是親眼目睹與親耳所聞,我們從課文中總結凝練出“目睹印象——治學謹慎”,由此可見,藤野先生對于治學的態度非常謹慎。
在“重做抑講”的閱讀教學中,教師積極發揮自身的導向作用,使學生有組織、有目的將課文內容進行總結與歸納,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強化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使學生的學習效率進一步提升。
為了在初中閱讀教學中有效運用“重做抑講”的方法,教師需要發揮自身的能動性,找到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以此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深入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基于此,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理解與尊重,支持與鼓勵學生對自己喜愛的文章類型展開有效閱讀,針對學生的學習短板或不喜愛的課文載體,教師需發揮正向引導作用。
以《紫藤蘿瀑布》一課教學例。為了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應“少說”,學生需“多做”。教師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思考空間,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展開自由學習,并向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考察學生自由學習效果,彌補學生存在的不足,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效率,使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學習方法。
教學片段:
師請同學們根據你自己的喜好,我們展開自由閱讀,閱讀后,請同學們思考一下,課文圍繞紫藤蘿花寫了哪些內容?
(學生根據教師的指示自由閱讀課文內容,有的學生喜歡默讀課文,所以將課文進行默讀,并根據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在教材上進行特殊標注;還有的學生喜歡有感情朗讀課文,所以在課堂上進行有感情朗讀,同時根據問題,在教材課本上做出標記;還有的學生習慣先標注課文自然段,帶著教師的問題,展開略讀,并對重點段落進行詳細閱讀。)
師接下來考察同學們的閱讀情況,請同學們說說看課文圍繞紫藤羅花寫了些什么呢?
生1課文分別從色、形、態三個方面描寫紫藤羅花。
師這位同學給了我們思考的新方向,我們可以按照他所說的,分析一下紫藤蘿的特點嗎?
生(異口同聲)當然沒有問題!
生2我們先分析“色”,課文中對于紫藤蘿的描述是這樣的“一片輝光的淡紫色,深深淺淺的紫,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由此可見,紫藤羅花十分的美麗。
在“重做抑講”思想引領下,教師為學生提供學習與發展空間,讓學生充分根據自己喜好進行課文閱讀,有的學生喜歡默讀課文,還有的學生喜歡大聲朗讀,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使學生掌握作者的寫作手法,以此向學生提出相應的學習問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