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涼涼
在高中寫作教學中需要結合這一階段學生的學習基礎以及思維模式,側重于寫作方法的教學,在學生掌握方法的基礎之上結合自身的語言以及思維基礎能力進行創作。微寫作教學模式就是這樣一種側重過程指導以及方法教學的寫作教學模式。
微寫作的教學模式中,最為主要的展開形式是將傳統意義上的寫作模式進行簡化,提取其最為顯著的特征,讓簡短的課堂時間內能夠容納更多的寫作教學內容。同時在限定時間內的微寫作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激發學生的“急智”,啟發在寫作上的創新與突破。這也需要教師在進行微寫作教學之前經過精心的設計,讓課堂更加充實。
比如在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學生要學習的寫作體裁較多,詩歌,通訊,文學短評等。這些體裁都有較為鮮明的特點,學生學習這些體裁寫作的第一步就是首先需要了解這些體裁的特點,語言風格。因此,教師在教學當中,就可以通過微寫作的模式,讓學生通過短小精悍式的反復訓練來了解這些體裁的特點,掌握寫作要素。例如,在文學短評的寫作教學中,教師首先與學生一起總結文學短評的特點。文學短評的重點在于“短”與“評”。高中生進行文學短評的寫作時,首先要把握這種體裁的格式,盡管篇幅短小,但是包含的內容要較為全面,評價的角度主要是以賞析評價為主。一般在高中階段的文學短評寫作在300字左右,這種長度的寫作也較為適合作為微教學展開的體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分別從語言描述,寫作手法,細節描寫,人物心理描寫這幾個角度針對茹志鵬的《百合花》寫一則文學短評。通過這樣的分組讓學生了解在進行文學短評寫作的時候,如何從“小”處著手。之后,學生在教師規定時間之內完成寫作,教師在過程中針對學生的寫作實際狀況進行個別的指導。在學生完成寫作任務之后,教師指導不同組別的學生之間相互交換作品,這樣學生能夠了解如何從多個角度進行文學短評的撰寫。或者教師可以組織每組學生之間進行內部討論,評選出較為優秀的作品,并從寫作的完整度,語言描述的豐富性,格式的準確性這幾個角度進行評分。通過這樣的共同評價方式,學生對文學短評這種體裁的寫作會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同時展開同一主題的不同體裁形式的寫作,例如以茹志鵬的《百合花》為原型,分別進行通訊稿改寫,文學短評,讀后感等幾種形式的習作,或者進行開放性的習作,讓學生根據這個主題,進行任意體裁的創作。
微寫作教學模式下,教師就能夠針對過程進行更加有針對性的指導,而學生也能夠有更大的發揮空間,針對寫作形式進行創新。
高中階段的寫作中,學生所面的問題一般是“不知道如何寫”以及“不知道寫什么”。其中,“不知道如何寫”主要原因在于學生的語言基礎較為薄弱,反應的是基礎知識的問題。而“不知道寫什么”,則主要是欠缺素材積累,反應的主要是日常學習與生活中的觀察與積累問題。相對而言,“不知道寫什么”是高中階段寫作中遇到的主要問題。
在微寫作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在課堂中通過各種形式的微型寫作訓練,指導學生強化自身的觀察與思考能力,在日常的學習中學會累積素材,為寫作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微寫作的教學模式一般是在專門的寫作教學中展開,或者將這種短小精悍的寫作教學融入到日常的教學中。例如,在《諫太宗十思疏》的教學中,在講授完課文之后,請學生根據“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這兩句話展開議論文寫作。在課堂中,教師同樣可以限定時間限定字數讓學生展開寫作的訓練。這樣的寫作訓練不僅是考驗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了解,同時也是針對寫作進行訓練。在寫作中,學生根據自身對于這兩句古文的了解,可以將其聯想到日常生活,聯想到對于自身生活的啟發。這也是針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能夠啟發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養成觀察思考的習慣,為寫作累積更多的素材,提升寫作能力。而通過微寫作模式展開專門的寫作教學時,教師也能夠在課堂中組織更加豐富的形式,讓學生得到更加豐富的體驗,累積寫作素材。例如,在演講稿的寫作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組織“2 分鐘演講”活動,在課前提供主題,學生搜集材料,每位學生在課堂中進行2 分鐘的演講,這種節奏明快的演講活動給予學生實際的活動經驗,同時,在快節奏中也有助于啟發學生的思維。在演講活動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演講活動的實際狀況,針對自己原本準備的演講稿,或者針對演講活動的進行展開寫作。基于實際活動體驗之上的寫作也會讓學生更加言之有物,通過這樣的活動以及寫作經驗的累積,夯實學生的寫作素材,提升寫作能力。
微寫作教學模式不僅僅是一種教學形式,還可以是一種活動模式,讓學生從這些活動中累積經驗,提取經驗成為自身的寫作素材,夯實寫作基礎,提升寫作能力。
微寫作的教學模式下,針對寫作中重難點的突破也有良好的作用。教師通過微寫作教學模式的組織,可以讓學生針對重難點進行專門性的訓練,并且針對其寫作過程進行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了解重點,掌握難點,逐步的突破重難點,提升寫作能力。
比如,某班級的學生在人物的心理描寫上較弱,教師通過微寫作教學模式的組織,首先針對一些心理描寫較為優秀的片段進行賞析。例如《雷雨》中天氣的描寫,對于劇情場景的鋪墊作用;在普希金的《致大海》中作者所選擇的代表自身感情的各種意向。在進行賞析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進行仿寫。這是寫作訓練的第一步。仿寫主要是針對學生的重難點進行片段式的仿寫,篇幅不長,因此教師也能夠留下較多的時間針對學生的寫作進行指導。在指導的基礎上,學生再進行修改。同時,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之間進行相互的鑒賞修改,讓學生之間交換作品,相互探討,相互修改更好的表達方式,在反復修改的基礎上,學生對于人物心理描寫的表現手法會更加清楚,同時通過閱讀同學的寫作內容,也能夠突破自身的局限性思維,對于寫作手法,寫作形式等有更加深刻的體會。而在微寫作的教學模式下,也能夠滿足學生進行反復的修改,進行多個主題的寫作。當然,重難點的突破還是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在同一班級中,可能學生面對的難點是不同的,因此教師也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分組教學。這樣的分組教學形式需要教師有更加強大的組織能力,在課前進行更加精心的準備。
微寫作教學模式的組織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幫助學生通過微寫作訓練,來突破日常寫作中的重點與難點,從而提升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