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笑梅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豐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這一重要論述延續了黨的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等重要主張,并將對精神文明建設、文化建設的內在要求提升到了與中國式現代化整體系統相協調,與人類文明新形態內在精神相統一的更高層面。
任何一個民族國家或文明形態的現代化進程都有其內在的靈魂與方向。中國式現代化生發于中國具體國情,始終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為指導,借鑒世界現代化文明成果,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探索與建構過程中形成的,當代世界范圍內獨立與獨特的現代化模式與道路。豐富人民精神世界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中國式現代化一個不可或缺的本質要求,必然內涵著自身發展的根本原則
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面對當前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顯現復雜風險的全球發展態勢,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承載著偉大使命,也承受著前所未有的艱難險阻與巨大壓力。文化是一個國家發展進步的靈魂與命脈。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文化發展中更存在各種難以預料的思潮涌動和風險浮動的可能,更需要不為浮云遮望眼的高瞻遠矚和堅強領導。風雨來襲時黨始終是全體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是確保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穩步發展的方向坐標,是全體人民為國家現代化團結奮斗的政治凝聚力與發展自信心的根源所在。人民精神世界的建構與豐富同樣需要牢牢把握堅持黨的領導這一根本原則。
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強調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為指導,是黨之所以能夠帶領全體人民堅定信仰信念、在任何時期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馬克思主義不朽的魅力,在于對人的全面發展以及全人類進步與解放的深切關照,在于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光輝。文化的發展與進步,真理的呈現與把握,是一個永無止境的超越過程。豐富人民精神世界的實踐歷程,更需要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信仰為坐標和燈塔,引領民族精神與價值體系的不斷超越。
堅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國共產黨基于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深刻理解,基于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全面把握,以卓越的理論和實踐勇氣,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研究和解決各種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在中國國家現代化建設的第二個百年進程中,在豐富人民精神世界的新的廣闊實踐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是一切文化培育與發展、一切文化創新與探索的核心指南。
中國的文化發展始終是為人民服務的,人民性是文化建設的核心價值取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人民服務是文藝工作者的天職。在中國式現代化的第二個百年進程中,“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將使文化發展在更寬廣的境域和更高層面,實現服務于人民的價值使命。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內涵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新時代文化的廣域深耕與經濟、科技的發展相協同相融合,使國家及社會文化資源更加充裕富足,為全體人民廣泛共享,人民精神生活整體文明健康,精神境界普遍趨向高尚美雅。人民的文化主體性以更多元的角色呈現,個體擁有文化生產者與創造者、文化消費者與傳播者的多重身份和能力,社會文化生活展示出極大活力。在國家文化治理框架的有序運行中,人民擁有文化參與與創造的全過程民主,人民的文化創造力得以充分釋放。
人的現代化與全面發展。馬克思主義理想的終極目標是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未來共產主義社會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聯合體,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成為全人類自由發展的條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強調人在本質上是文化的人,而非物化的人,是能動和全面的人,而非僵化和單向度的人。中國式現代化高度注重規避西方現代化進程中所出現的人的物化和異化等現代性問題?!柏S富人民精神世界”的發展目標,在深層指向人的現代化和人的全面自由發展。人民自由創造并享有一切精神與文化福利。超越和揚棄資本主義現代化模式中“交換價值”所驅動的交往關系,人真正在社會交往意義上成為人,達成個體在精神生活中的自我建構、自我治理、自我超越,在本質上成為精神優雅和具有現代精神人格的人。
堅持系統觀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方法論?!柏S富人民精神世界”的展開同樣須遵循這些寶貴的思維方式與行動模式。
文化多樣態系統發展。新時代十年,一系列文化產業供給側改革迅速深入推進,現代文化產業及文化市場、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物與文化遺產保護、全民健身、中外文化交流等諸多方面,與文化發展戰略、文化體制改革及新的制度建設、文化生產與供給模式創新等相關的文化政策連續密集出臺,文化發展日益注重全局規劃和全方位行動,在整體上呈現出更為系統和協調的文化發展格局。也正是在此意義上,“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在新的百年征程中,將進一步描繪和引領更高境界的中國式現代化圖景。
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均衡發展。馬克思主義認為精神世界以物質世界為客觀基礎,歷史與當下社會條件決定了其客觀性。精神世界超越現實物質基礎的潛能決定了其能動性。精神世界客觀性與能動性的統一,決定了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需要相互協調,均衡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始終重視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共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國各族人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順利向前推進。“豐富人民精神世界”需要物質文明的深厚積累,也需要精神文明的豐厚潤澤,兩者不斷在更高層次形成均衡發展態勢,才能保障有效推進“豐富人民精神世界”達到更高境界。
文化在“五位一體”中協調發展。“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中國國家現代化的重大發展戰略,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內容?!拔逦灰惑w”總體布局決定了文化建設與其他方面國家現代化建設彼此協調、彼此協同的內在關系。人是歷史、社會及文化的產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在深層決定和映射著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國家、人與世界、人與自然、人與自我的關系。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與多維度因素協調發展的文化,才能創造現代的人、和諧的社會、文明的國家,才能真正在現代意義上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培育合和與融通的精神世界生態,使中國式現代化超越以往人類文明形態。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世界,是其人民的精神家園。當今充滿風險和變幻的世界格局與時代之中,人更需要現代精神家園的建構?!柏S富人民精神世界”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擔當著進一步塑造中國精神和時代精神的歷史使命。
塑造中國精神。中國式現代化所塑造的中國精神,是馬克思主義信仰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有機結合與融合。它在一切文化樣態中閃耀中國文化獨特的精神光輝,呈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人為本、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呈現中國共產黨偉大的建黨精神,呈現中華民族的共同體意識,呈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坐標指向。它融會中國歷史與當下的優秀文化精神,鑄就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使中國式現代化在更高層面具備獨特和高遠的精神境界。
塑造時代精神。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呼喚人類共同探索時代精神的轉換與超越。中國共產黨秉持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理想,中國式現代化選擇了和平發展之路,在植根于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與中華文化及文明的基礎上,在中西文明交流互鑒的基礎上,倡導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探索人類命運共同體、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海洋命運共同體,探索人類共同問題的解決之道,尋求人類精神與時代精神的超越與升華,進而使中國式現代化邁向新的通達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