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超
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視察工作當中指出要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要將紅色資源作為堅定黨員理想信念、加強黨員黨性修養的生動教材,要講好黨的故事,講好革命故事,利用好各種英烈的故事,加強革命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實現紅色基因的更好傳承,確保中國永葆紅色青春。紅色文獻是紅色文化的外在表現,是中國共產黨人在踐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所形成的各種原始記錄,包含了豐富的革命價值、研究價值和文化價值,主要體現在物質和非物質兩種形式。紅色文化所形成的紅色文獻是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結晶。新時代背景之下,紅色文化形成了紅色基因,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支撐,是黨和國家的精神財富,更是每一代圖書館工作人員傳承的精神內涵。
對于公共圖書館來講,加強紅色文獻的傳播發揚,是紅色文化在社會大眾群體當中傳承的重要途徑,更是公共圖書館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方法,開展社會大眾教育的重要手段。公共圖書館作為一個地區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承擔著傳播紅色文化、傳承紅色文獻、弘揚紅色文化、培育紅色人才的重要使命。公共圖書館應該充分發揮好自身的優勢,進一步承擔起弘揚社會主義文化的重任,要開展多樣化的紅色文化建設,實現優秀紅色文獻資源的高效傳播高效利用。
當前在學術界已經充分認識到紅色文獻的重要價值,并開展了一系列的文化研究,引導基層地區的公共圖書館不斷加強紅色文獻的收藏和服務。但當前公共圖書館的紅色文獻傳播利用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需要我們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構建針對性的發展策略,更好地促進紅色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增強新時代的文化自信。
中國共產黨帶領各族人民群眾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大量的紅色文獻資源,這些珍貴的文獻史料內容豐富,包含了日記、信札、手稿、圖書、報刊、連環畫以及多種檔案資料,從各個層次各個方面反映了當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奮斗歷程,記錄了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發展脈絡和新中國誕生的歷史足跡。作為紅色文化的重要載體,紅色文獻由于時代特殊,發行量相對較少,再加上分布較為廣泛,長時間沒有得到有效的保存,普遍存在損毀和遺棄的現象,注重做好紅色文獻資源的收集、整理、傳承和發揚,對弘揚中國紅色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如何更好地創新愛國主義教育形式和方法,講好黨的故事、革命故事,樹立英雄典型,培養愛國愛社會的責任情感,在人民群眾當中撒播愛國的種子,使之更好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讓紅色基因能夠得以永續,已經成為新時期公共圖書館的重要命題。對于公共圖書館來講,充分收集和利用承載著我黨和革命先烈光輝歷史的紅色文獻資源,激發當代青年人的愛國情懷,點燃青年人的奮斗激情,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把握新時代發展脈絡,是公共圖書館的神圣職責。對此,就要求圖書館進一步挖掘和收藏特色紅色文獻資源,并加強對紅色文獻資源的有效挖掘和利用,打造紅色文獻品牌,從百年奮斗史當中汲取發展的智慧和精神力量。
近年來,隨著社會大眾對紅色文獻和紅色文化需求量的逐漸增大,公共圖書館紅色文獻資源建設不足、收藏不到位的現象日益明顯。從近些年公共圖書館的紅色文獻服務現狀來看,大眾對紙質紅色文獻資源的借閱需求量逐漸增加,造成了紅色文獻資源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公共圖書館在文獻資源建設和館藏資源配置過程中,普遍存在著紅色文獻資源建設不到位,配置效率相對較低,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并沒有應用其中,無法實現對網絡當中的各種紅色文獻資源的有效挖掘和深度收藏、整理,紅色文獻數據庫數量相對較少,紅色文化數據庫主題缺乏鮮明性。不同公共圖書館之間的文化專題數據庫建設存在較大的同質性,數據庫當中的很多紅色文獻資源不能夠反映出本地區的特色紅色文化。另外在開展紅色文獻資源服務過程中,不能夠深入掌握讀者的實際需求,不能夠開展針對性的專題文化研究,向社會大眾提供深層次的紅色文化信息服務。公共圖書館作為一個地區的重要文獻服務機構,承擔著紅色文獻的收集、保存、利用、開發等諸多職能作用,有義務對館藏的紅色文獻資源進行深度的專題研究和開發利用,應該將館藏當中的紅色文獻資源按照不同時間、不同類型進行系統化的梳理,深入挖掘紅色文獻當中所蘊含的精神價值,特別是應該加強反映當前地方特色文化、歷史的紅色文獻研究,以便能夠形成地方紅色文獻專題數據庫。但現階段公共圖書館在紅色文獻專題研究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不能夠向社會大眾提供深層次的紅色文獻服務。
公共圖書館是開展紅色文獻傳播和利用的主體,圖書館在開展紅色文獻服務過程中,是否能夠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對促進紅色文獻的弘揚和培養紅色人才起到較大的影響。當前公共圖書館在紅色氛圍營造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一方面建有紅色專題圖書館或者書房的公共圖書館的比例相對較低[1],另一方面設置有專題書架或者專區的公共圖書館少之又少。公共圖書館在館藏資源建設過程中比較注重紅色專題文獻的有效收集整理,但不注重做好對文獻資源的深度開發和利用,并沒有形成專題或者專架,不能夠在專有的區域進行集中展示。圖書館所收藏的各種紅色專刊往往分布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及地理、歷史、文化等各種書類當中,導致了公共圖書館的紅色文化服務氛圍不足、不突出,讀者不能夠直接便利的獲取自己想要的紅色文獻資源。
當前公共圖書館在開展紅色文獻服務和紅色文獻傳播過程中并沒有將其納入到閱讀推廣體系當中,公共圖書館缺乏常態化的紅色文化宣傳活動,在紅色文獻傳播和利用過程中,局限于建黨、建軍節、國慶節等慶祝節日[2]。在一些節日能夠圍繞紅色文獻主題開展多元化的紅色文化活動,缺乏常態化的紅色文化活動品牌。同時公共圖書館現有的紅色文獻品牌影響能力不足,活動從形式到內容不能夠緊貼青年群體的需求,缺乏新意,無法吸引青年群體全面參與其中,更沒有凸顯地方紅色文化的特點。公共圖書館在開展青少年群體的紅色文獻傳播和社會教育活動過程中,不能夠注重少年兒童的實際需求,內容比較單一,無法激發青少年群體全面參與其中,紅色文獻育人作用有待進一步加強。
新媒體視角下公共圖書館紅色文獻傳播服務過程中,應該將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充分應用其中,加快構建線上線下紅色文獻傳播服務體系。而要想實現這一要求,一方面應該注重做好紅色文獻數據庫的有效建設;另一方面應該綜合利用新媒體技術,加強對紅色文獻傳播服務的宣傳教育,最終實現線上和線下的有機結合,將紅色文獻傳播服務和宣傳教育工作向著縱深化方向推進;再一方面要注重加強紅色資源數據庫的有效建設。當前公共圖書館在進行紅色文獻資源收集過程中,大多集中在較早出版的一些珍貴的紙質文獻資料,這些文獻即容易遭受到破壞,并且在長時間的保存過程中已經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壞,一旦利用方式不合理,將會造成嚴重的損失,并且很多紙質文獻珍貴類的文本數量相對稀少,讀者難以隨時隨地的借閱和利用。隨著數字化技術、大數據庫技術的成熟應用和普及,公共圖書館應該積極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進一步完成對紅色文獻資源,尤其是珍貴紅色文獻資源的數字化轉化,加快構建特色化的紅色資源數據庫,并依托該數據庫搭建紅色資源共享平臺和文獻學習平臺。讀者登錄這個平臺,可以隨時隨地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切實提高了紅色文獻資源的利用效率,為線上傳播紅色文獻奠定堅實基礎[3]。另一方面應該注重利用新媒體加強對紅色文獻傳播的宣傳推廣力度。公共圖書館在紅色文選傳播服務過程中,應該將其納入到閱讀推廣體系當中,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多種交互平臺,開展線上紅色文獻的宣傳交流和有效推廣,進一步拓展讀者群體,提升紅色文獻的傳播范圍和傳播效果。例如公共圖書館可以根據不同的新媒體平臺發布不同的紅色資源推薦信息,并對平臺所涉及的相關數據進行進一步的分析,掌握不同年齡群體讀者的實際需求,以此來幫助公共圖書館根據不同讀者的需求開展針對性的特色紅色文獻推送,滿足不同人群的閱讀需求,更好的積累閱讀群體,為更好地開展線上紅色文獻傳播奠定堅實的讀者基礎。
一方面要注重對紅色文獻資源的征集和有效甄別。很多價值相對較高的紅色資源出版時間相對較早,散落在民間,不利于公共圖書館進行進一步的收集和利用。對此就要求公共圖書館要深入基層地區開展廣泛性的紅色文獻資源的調查,要向社會大眾積極征集紅色文獻資源,對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做出進一步的優化。此外在紅色文獻資源征集過程中,也需要做好文獻資源的有效甄別,要保證館藏內容的真實性可靠性,并以此為基礎加強對征集文獻資源的有效整理、加工和科學編目,保障存放得當[4]。另一方面應該注重做好紅色文獻資源的開發利用工作。通過將文創開發與紅色文獻資源的傳播有效結合,能夠實現紅色文獻價值的提升,同時也能夠更好的吸引社會大眾,尤其是年輕人的關注度,保證年輕群體能夠全面參與到紅色文獻資源傳播當中。最后一個方面應該注重加強對破損紅色文獻的有效修復,建立完善的紅色文獻資源庫,加強紅色文獻修復技術的有效研究,強化部門協調和溝通。
公共圖書館在開展紅色文獻資源傳播過程中,應該通過新建、改建、擴建圖書館等多種形式,在公共圖書館內部和各個市級縣級圖書館建立紅色文化閱讀空間。通過紅色文化閱讀空間的高效建設,能夠對紅色文獻資源進行進一步的匯總,為社會大眾提供一個紅色的文化體驗,打造一個面向全體受眾的紅色文化借閱場所、文化體驗場所、閱讀交流場所,營造良好的紅色文化氛圍,為紅色文獻資源的傳播弘揚提供有效的空間。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環境之下,現代互聯網技術改變了我們的信息獲取渠道,信息傳播渠道更加多樣,信息獲取更加簡便。公共圖書館在新媒體環境之下,要想實現紅色文獻的高效傳播,就需要結合新媒體技術的實際要求,更好的響應國家號召,履行社會教育的職責,要清楚的認識到挖掘紅色資源的現實意義,要注重開展線上和線下紅色文獻的有效傳播,注重加強圖書館紅色文獻資源的建設,創新服務形式和服務內容,擴大服務范圍,實現紅色文獻的高效傳播,高效利用,充分發揮公共圖書館繼承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的獨特作用,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培養更多高素質的人才,真正實現紅色文化基因的繼承和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