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恒
(遼陽市市場監管事務服務中心/遼陽市農產品質量監測檢驗中心,遼寧?遼陽?111000)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對畜禽相關產品質量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想要使畜牧業緊跟時代發展,提高行業整體競爭力,就必須加強養殖管理工作,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完善和規范畜禽養殖檔案。畜禽養殖檔案是反映養殖場日常生產管理的憑證,是傳遞信息的重要介質,是養殖場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工具。同時畜禽養殖檔案也是畜牧獸醫主管部門規范畜牧業生產經營的行為,加強畜牧標識和養殖檔案管理。畜禽養殖當時是養殖場(戶)統計獲益的基礎,可以為各大養殖場(戶)做出的重大決定提高強有力證據,使得養殖場持續健康發展。
目前,大多數地區的養殖戶不重視畜禽養殖檔案的建立,認為養殖經濟效益與畜禽養殖檔案管理無根本聯系,始終無法意識到建立畜禽養殖檔案的必要性,對養殖檔案的存在始終保持一種無所謂的態度,再加上養殖戶整體文化水平偏低,填寫畜禽養殖檔案就成為負擔,使得畜禽檔案無法起到實質性作用。通過對某鎮全部養殖場(戶)進行調查發現,其中只有30%左右的養殖場(戶)認為有必要建立畜禽養殖檔案。
政府需要協同相關畜禽養殖檔案部門的工作,讓他們可以互相合作、共同配合、監督、指導養殖戶做好養殖檔案。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各部門直接無法做到相互協作,只是對各自部門的工作重點進行監督和指導,沒有設立一個專門人員進行審核,偶爾上級部門檢查出了問題,也沒有記錄,更沒有人督促管理,所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老問題沒有解決,新問題又層出不窮的出現,導致畜禽養殖管理的問題越積越多,始終無法得到解決。
在實踐過程中,一方面,根本沒有真正依據《畜牧法》的規定對違反者給予行政處罰,所以養殖戶根本不重視養殖檔案的建立和完善,也不配合執法人員進行養殖檔案的檢查工作。養殖檔案就成為基層執法人員的工作,沒有起到任何監督作用。另一方面,受到基層執法人員工作人數限制,無法對上千戶養殖場檔案進行逐一監管和指導。
一些養殖戶認為日常填寫檔案屬于浪費時間、精力的事情,并且有些養殖戶整體文化水平不高,經常出現找人代寫的情況,導致畜禽養殖場檔案內容無法實時更新,也不能完整嚴謹的展示相關數據,失去參考價值。
《畜禽標識和養殖檔案管理辦法》規定,新畜禽在出生30天后需要佩戴畜禽標識,但是該項規定在現實操作中難度較大。一是家禽出生30天內佩戴標識會產生較為強烈的應激反應,容易誘發病菌感染,導致存活率降低,影響養殖收益。二是長時間佩戴耳標,標識會出現嚴重磨損,掉標率較高,出欄檢疫時根本無法準確分辨。養殖戶對該項規定抵觸心理較大,大部分養殖戶都是在家禽出欄時佩戴。

各地政府和有關部門應定期舉行科技下鄉活動,深入指導養殖檔案的正確填寫樣式,使其日常填寫時可以更加規范,確保填寫內容的科學性和真實性,并加強對養殖人員的相關培訓和教育,普及相關的法律規定和制度,通過多種方式(電視機、廣播及宣傳資料等形式)灌輸相關知識,促使養殖人員提高建檔意識,明白建立畜禽養殖檔案的意義,充分發揮建立畜禽檔案管理的作用。
應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明確畜禽養殖檔案管理的責任主體,完善相關制度規律,將制度落實到實處。
第一,設立與動物檢疫相聯系的監管機制。動物檢疫出證的前提條件是具有完整規范的養殖檔案記錄。
第二,統一規范化管理檔案。提高養殖戶專業組織化程度,由其他(公司/合作社)統一管理養殖檔案,實行“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規范畜禽養殖檔案管理工作。
第三,實行包場責任制。確保各養殖區域均有一名監管員,責任到人,明確劃分出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的監管責任。
第四,建立養殖區域幫扶機制。在一定區域內挑選出規范書寫養殖檔案的中心模范,實行區域幫扶機制,帶動周邊養殖戶的積極性。
加強養殖檔案的宣傳和培訓工作,在專項整治和日常執法檢查中應當檢查使用品的采買和使用記錄、免疫記錄、產品無害化處理記錄和疫病檢測記錄等12項,針對當時的檢查情況,直接現場提出養殖場的不足之處,隨即提出合理的整改意見,填寫到《日常執法監督檢查表》。到達整改時限后,基層執法機構負責人對整改情況進行監督,執法人員檢查整改情況,對于未及時整改或整改不合格的單位通報到上級,在網站上予以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單位,可根據《畜牧法》等進行查處。

就當前來看,我國已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移動通信網絡,進入蓬勃發展的數字時代,移動支付、共享經濟、高速物流和高速信息流已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現如今,移動互聯、大數據及5G網絡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在農業生產當中,應抓住推進養殖檔案數字化時機,加快基礎建設的前期投入工作,推進電子化、數字化的養殖檔案,加快無紙化進程。可通過采用手機軟件的形式,建立數據信息互通平臺(養殖場與管理部門之間),采集、上傳和歸納養殖檔案,開發數字化檔案管理系統。
根據不同的畜禽種類區別對待耳標佩戴的時間和方式。由村級防疫員在小型畜禽散養戶執行強制免疫時登記耳標信息,在畜禽出欄時加施耳標;對于類似肉牛、奶牛及種畜等單體價值高、養殖時間長的畜種鼓勵佩戴電子耳標,逐只佩戴,確保“一畜一標”;對于類似豬、羊等單體價值低、養殖周期短的畜種可佩戴最小單位的耳標,在出欄前錄入防疫用藥信息,加施標識即可,可防止掉落,方便識讀。盡量保證耳標的加施時間、形式和承載內容與實際的養殖情況相吻合,將牲畜飼養管理標識與品種登記標識相統一,做到一個標識多種功能。
畜禽養殖檔案管理工作具有復雜和長期的特點,存在歷史已久,屬于“老大難”問題。為了規范建立養殖檔案管理,養殖戶應履行主體責任,提高認識,加強重視,確保養殖檔案的真實和完整,全面反映養殖場的真實生產管理情況,體現價值。從養殖環節來說,監管的重點是畜禽養殖場,難度卻是成千上萬的散養戶,各大養殖場在一定區域內具有養殖帶動作用。可首先從大型養殖場實施養殖檔案管理制度,全面實施養殖監管,加強動物衛生、動物防疫和養殖業安全監管等措施,摸索經驗。而對于畜禽養殖場而言,必須全面增強法律意識,各部門相互協調,全面高效推進普及工作,規范化養殖檔案管理工作,實現畜禽養殖業的持續、穩定發展。畜牧監管部門也應常抓不懈,迎難而上,盡職盡責,積極處理在畜禽養殖檔案管理中遇到的問題,確保真實、準確的書寫畜禽養殖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