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 陳獨立
家在福建省莆田市的甘阿姨,今年52歲,因尿毒癥10年來一直在做血液透析治療。日前,甘阿姨血液透析時發現動靜脈內瘺閉塞,失去功能無法治療。
在莆田九十五醫院血液凈化中心,主治醫師陳金新對甘阿姨進行了詳細的體格及血管檢查。完善相關術前檢查后,迅速對甘阿姨手術清除血栓,并進行血管多處吻合重建。術后動靜脈內瘺立即可觸及明顯震顫感,第二天,甘阿姨順利地完成了血液透析。
目前腎臟病發病率約10.8%,慢性腎臟病人逐年增多。發展到終末期腎臟病的患者,需尋求腎臟替代治療,其中以血液透析最常見;而血液透析的前提是需要建立血管通路。血管通路指將血液從體內引出,經過血液凈化治療后,再返回體內的通道。動靜脈內瘺是目前首選的血管通路方式,通過外科手術的方式將外周動脈和淺表靜脈吻合,使得動脈血液流至淺表靜脈。因此,動靜脈內瘺被稱為尿毒癥維持性透析患者的“生命線”。
該中心陳志忠副主任醫師建議,患者應勤于觀察,需每天晨起、中午、睡前至少檢查內瘺是否通暢各一次,對比內瘺震顫強弱、搏動范圍、血管雜音是否有變化。腹瀉、疼痛、低血壓、低血糖時應及時查看內瘺,避免脫水過多,引起內瘺堵塞。每次透析前,用肥皂水和清水洗凈內瘺側的肢體,透析結束用止血帶局部壓迫止血,一般壓迫10分鐘左右。
臨床上,內瘺術后一周到兩周,傷口無滲血、無感染、愈合好的情況下,做一些健瘺操,比如用術側手捏橡皮球或橡皮圈數次,每次3~5分鐘,每天2~3次,輔助熱敷等,均有助于內瘺成熟。即使透析后內瘺血管已經形成,也要注意日常的持續鍛煉。
生活中,這類患者應保證足夠的營養,以攝入低鹽低脂、優質蛋白食物為主,適量補充水溶性維生素,可以使血管新陳代謝正常,內瘺通暢。禁止內瘺側手臂受壓、負重、佩戴飾品。不要在內瘺側手臂測血壓、非血液透析時穿刺、靜脈輸注藥品,防止發生靜脈炎。同時,內瘺側手臂不要穿緊袖口上衣,注意保暖,避免出現外傷、感染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