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貞虎
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的最基本成分,人的肌肉和器官就是由蛋白質組成的。若長期蛋白質攝人匱乏,除了存在肌肉流失的可能外,器官的部分蛋白質也可能被分解。
素食者本身就存在總體熱量減少情況,加上不吃肉蛋奶,更容易導致蛋白質營養不良,因此,素食者補充蛋白質非常必要。他們可以從另一個途徑來補充蛋白質,也就是從素食中獲取蛋白質。素食中的蛋白質雖然沒有肉蛋奶中蛋白質的含量高,但聊勝于無。以大家的主食之一饅頭來說,每100克饅頭里有8克左右的蛋白質;還有很多人喜歡的米飯,每100克米飯里也有3克左右的蛋白質;燕麥片的蛋白質含量較高,大約每100克有15克蛋白質;常見的植物性食物中大豆的蛋白質含量更高,每100克約有35克。
但是有一個問題不能忽視,素食的蛋白質質量比較低,而且品種比較單一。當然,這是和動物性蛋白相比來說的。什么叫“質量低”呢?我們可以用一個通俗的說法來理解,素食里的蛋白質跟人體的蛋白質長得不太像。我們需要蛋白質來構成身體,比如肌肉、皮膚、內臟器官、血液、激素、酶等等,某種程度來說,人就是蛋白質做的,我們需要蛋白質,所以要靠食物來獲取,但是不同食物里的蛋白質結構都不太一樣,因為這些蛋白質長得都不太一樣。我們可以這么簡單認為,跟人體的蛋白質長得越像,這種蛋白質的質量就越高。動物比植物跟我們在進化上關系更近,所以這些動物的蛋白質跟人體的蛋白質就更“像”。對我們來說,動物蛋白質的質量就要比植物蛋白質更高,利用率也比植物蛋白質高。
雖然植物蛋白的質量不如動物蛋白,但是素食者不愛吃肉蛋奶,如何僅靠植物也能獲得足夠的蛋白質,就需要一點技巧,即多種含植物蛋白質的食物搭配著吃。比如,我們單獨吃谷物或者單獨吃豆類,得到的蛋白質都很單一,質量也不高;但如果把谷物和豆類搭配著吃,谷物里的蛋白質和豆子里的蛋白質相互配合,這種混合蛋白質的質量就大大提高了。
所以,素食者減肥期間,為了保證蛋白質的攝人量和質量,應該搭配食用多種素食。比如豆制品配谷物、谷物配堅果、多種谷物混合著吃等等。不僅僅是素食者,普通的減肥人群,如果不太愛吃肉,僅靠蛋奶攝人的蛋白質如果不太足,也可以通過混合攝入各種植物蛋白來獲取相對高質量的蛋白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