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爽爽
摘要:隨著社會發展,社會用電量快速增加,電網項目規模逐漸擴大,電網投資建設的需求也日益提高。本文主要基于“能力—需求”二元評價模型,從投資能力、投資需求入手,優化電網項目投資模式,通過模型測算出單位投資能力以及投資分配,滿足投資需求、提升投資效益、確保用戶投資,以供參考。
關鍵詞:“能力—需求”;二元評價模型;電網投資
DOI:10.12433/zgkjtz.20233142
在電網公司進行投資分配時,既要滿足社會對電網的需求,又要根據當地實際發展情況,提高經濟、社會效益,投資滿足不同地區的需求。由于不同地區的電網投資需求和投資能力不同,需要基于“能力—需求”二元評價模型,分析電網投資,預測電網投資的能力與需求,并通過多種方法進行協調和優化,以此提升電網投資效率。
一、“能力—需求”二元評價模型中電網投資分配模型
(一)投資分配模型設計
電網投資能力是投資效益的保障,只有投資需求和投資能力匹配時,才能實現空間的均衡發展以及較好的綜合效益。要想保證電網投資的效益,就要確保供給能力和電網需求均衡發展,構建“能力—需求”二元評價模型,體現各個電網公司的投資行為和投資收益。在這一評價模型中,如果投資能力比需求的強度高,就說明可以更好地完成電網項目,充分發揮其投資能力。如果電網企業的需求比投資能力高,會導致企業投資分配比例不均衡,超過投資最大能力,投資計劃浪費,投資計劃的使用效率降低。設計“能力—需求”二元評價模型后,能讓投資需求和投資能力相匹配,提升投資資源的配置效率,并充分利用電網資源,實現平衡發展。基于此,本文利用這一模型,分析電網公司的投資決策、能力,并分解投資計劃,優化投資結構,讓各地區電網分配額更加科學和均衡,促使投資分配更合理和有效以及電力行業快速的發展。
(二)單位投資能力評價
在進行電網項目投資時,根據“能力—需求”二元評價模型,評價電網公司的投資能力,主要從效益、安全、清潔、經營等指標中分析電網項目投資的具體情況,并基于可操作性、科學性的原則,分析電網項目中“投入—產出—效益”之間的關系。在評價時,效益、經營這兩個指標主要考察電網項目中“投入—產出”之間的關系,而安全、清潔這兩項指標評價了電網公司中的“效益”情況,在對指標進行評價后,可以了解具體的投資能力。例如,在評價國網陜西省電力有限公司漢中供電公司效益情況時,主要評價增收電量、變電容量等指標,在評價安全情況時,主要包括供電可靠率、電壓合格率等指標,以此了解供電公司的電網投資情況。在計算指標時,結合評價指標的多元化特點,如果只采用單一歸化的方法,不能體現出每個地區中指標的差異,如果采用歸一化的方法,會導致指標得分和實際情況差距較大。基于此,采用三種歸一化的方法,讓指標的得分分布反映真實的實際情況,確保投資能力的評價更加高效。
二、基于“能力—需求”二元評價模型的電網項目投資模式優化
(一)電網投資需求與投資能力的協調優化
1.電網投資需求與投資能力
電網投資需求的本質是指為穩步推進具有高效戰略意義的電網工程項目,由省級電力公司結合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從而為安全可靠的電網建設提供投資。而電網投資能力的內涵是建立在企業經營以及正常融資的基礎上,為滿足省級電力公司創建電網投資提供現金流的能力。根據我國當前的電力發展實際情況,在進入輸配電價的改革階段后,省級電力公司根據國際上通行的價格核算方法完成相應的收入監管工作,并充分展現出更嚴格的成本約束,促使電力企業輸配電業務活動發生變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盈利模式,最終影響電網的實際投資能力。
2.確定協調系數
通過協調電網的實際投資需求以及投資能力,促使電網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為了進一步衡量電網投資能力以及投資需求之間存在的關系,判斷其協調性表現及議案情況,需要通過對投資需求以及投資能力之間的差值比對實際投資能力,從而根據計算所得的參數值對其加以評價分析。
在當代電網投資建設中,將投資需求分為兩種不同的類型:第一,柔性投資,主要是指建立在電網發展的基礎上實現自我性質的發展投資。第二,剛性投資,指基于促進電網建設的強制性以及政策性投資活動,根據相關公式獲得有關電網投資需求以及投資能力之間的協調評價指標。公式表示為:
(1)
(2)
(3)
在這一過程中,為了更好地統計當前電網投資需求以及能力之間創建的協調標準,需要進一步計算25個省市中的電力公司在歷史發展階段中形成的投資能力以及投資需求情況,結合正態分布理論,界定以往的協調標準。
通過上述公式可知,其中以電網投資能力以及實際投資需求之間的協調程度作為系數,表示為Co,代表二者之間的正相關關系表現;而電網的實際投資需求使用Id代表;投資能力以及投資需求之間的差值表示為Ix;剛性投資以及柔性投資分別用Ir以及If代替。
基于此,進一步研究測算電網實際投資需求以及投資能力之間的關系結構,根據本文中涉及的25家省市企業在理念的發展中有關電網投資建設的能力以及需求參數加以對比。經過實際調查以及樣本分析,相關協調關系呈現正態分布趨勢。通過計算,發現最終獲得的協調系數樣本處于[-0.25,0.25]區間,可以認定Co協調系數小于-0.25時,電網投資需求以及投資能力之間將會產生協調對應的關系表現。
3.協調優化模型
要保證模型的目標函數中投資能力和投資需求之間的差值最小,這一目標函數才是最優解,具體如下公式:
(4)
(5)
(6)
在上述公式中,Le_oe主要是指優化之后,電網企業的電網投資能力,而Pt_oe、Rob_oe、Fom_oe分別指協調優化時,電網企業的利潤總額、其他的業務收入以及運行維護的費用,Ltd是企業的整體輸電量,Ls_oe是再優化后的售電量。在調整優化后,可以確保電網投資需求和投資能力等協調發展。在求解協調公式時,主要采用粒子群優化算法,通過群體中存在的個體協作和信息共享,尋找最優解,此種算法具有參數簡單、搜索速度快等優勢,可以應用在電網投資的需求和能力協調優化中,計算投資能力,并判斷電網企業的投資需求和投資能力之間是否協調發展,如果最終的計算結果≥-0.25,就是協調發展的,如果不在這一范圍內,需要重新開始進行投資優化。此外,調整指標范圍,建立目標函數,考慮投資能力和投資需求中的最小差距,采用粒子群的優化算法求解這一目標,從而確定最優的投資方案,確保電網投資模式在“能力—需求”二元評價模型中得到優化,實施最終的投資方式,提升電網企業的經濟效益。
(二)單位投資能力以及投資分配模型測算
首先,通過分析電網企業投資能力評價指標,了解供電公司近年的單位投資能力,以供電公司在各地區內投資的平均數值表示投資能力,采用平均值的方法,體現出各地區供電公司的發展趨勢,避免出現投資評價異常的情況。例如,根據國網陜西省電力有限公司漢中供電公司近年的投資能力,通過每年的對比,依據指標體系的評價方法,了解能力評分情況并計算指標得分,最終獲得投資能力分數。
其次,了解完投資能力后,利用加權平均法計算每年的最終投資能力以及在投資中的占比,從而調整投資情況。在計算投資需求比例時,主要以漢中供電公司一年內的電力儲備值作為實際投資的需求,計算公司實際投資的需求占比。
最后,利用“能力—需求”二元評價模型,預測各地區漢中供電公司投資分配的情況。如果企業在某一地區的投資能力較差,那么在實際投資的過程中,就應調整投資能力較差地區的儲備比例;如果在某一地區的投資能力較好,在投資金額有限的情況下,可以優先滿足投資能力較好地區的投資需求,讓投資需求和投資能力呈正相關。
(三)完善電網建設信息共享,預測投資需求
在對供電能力、供電需求評價后,供電公司就可以對投資模式進行優化,主要完善電網的信息,利用新媒體等渠道,把電網投資的信息迅速傳遞,傳遞的信息包括電網投資規劃、投資目標以及投資收益等內容,使供求雙方可以實現電網投資信息共享,實現良好的互動機制,也保證電網投資模式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開展。此外,在進行電網投資模式優化中,要對供電公司的人員進行培訓,使其了解到電網投資、電力科技等知識,讓電網投資獲得更穩定的發展。在電網投資模式優化中,需要按照國網的統一要求,聯合各個相關政府部門,積極開展電網項目投資技術,從目前漢中供電公司的電網投資能力、投資需求的現狀,運用二元評價模型,對電力設備進行改造,使電網投資的需求和能力更加協調,通過有效的投資方式,使得電網結構達到理想的輸電狀態,并減少電能的損耗。在預測電網投資需求時,要把電網規劃和市政規劃進行銜接,把其規劃成果納入城市總體規劃中,確保電網項目的投資模式更符合實際情況,實現投資需求和能力的高效發展。
(四)強化投資平臺建設,提升投資效益
為了提升供電公司的電網投資項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需要管理項目投資,保證電網項目投資的質量,推動投資項目實現標準化發展。
首先,建設投資平臺。平臺主要以電網投資互動管理、信息資源共享、投資需求預測等內容為主,對電網投資的項目進行標準化設計和管理,實現投資雙方的在線交流,保證投資具有實時互動性的特點,提升電網投資的質量。在建立電網投資平臺中,主要包括電網信息管理平臺以及電網“能力—需求”評價管理,其中,基本信息管理主要公示投資的電網項目情況、項目開展的流程、電網信息等,確保人們清楚了解電網項目投資情況。
其次,電網“能力—需求”評價管理模塊。主要是計算和分析供電企業中項目的投資能力、投資需求,并整改投資中出現的能力需求不協調等問題,真正實現線上投資預測,確保電網項目的投資模式更優化。
再次,通過收集和分析項目投資的費用、貸款數額、收入、生產成本等一系列的數據,了解投資項目的投入與回報情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投資模式,確保投資能力、投資需求的占比更協調穩定。
最后,向客戶公示項目投資回報比情況,打造電網項目的品牌效應,在優化電網投資的同時,提升供電水平。
(五)盈利模式多元化,保證用戶投資
供電公司進行電網項目投資時,為了確保投資更加完善,需要投入充足的資金,而政府、企業、個人等多種投資主體的參與,能優化電網項目投資模式,在吸引社會投資的同時,發揮供電公司主體投資的地位,實現多種投資主體共同發展的模式。為了讓投資者的利益實現最大化發展,供電公司可以把電網投資作為招商引資的項目,確保電網投資者享受當前地區的投資優惠政策,例如,在國網陜西省電力有限公司漢中供電公司進行電網投資時,把陜西省在電網投資中存在的稅收、法律保障等優勢都使用在其他投資者身上,享有減免稅收費、監理費等優惠政策,為電網投資創造良好的環境。為了實現定點電力供給,在符合電網總體規劃的基礎上,要根據客戶的投資要求建設電力配電設施,從而確保用戶更好地使用電力資源,保證供電設備實現安全生產,減少電網損耗。此外,要基于“能力—需求”二元評價模型,以投資能力和投資需求為基礎,了解不同地區的投資情況,并嚴格控制支出,從多角度提升投資效益,借助政府、社會的支持,緩解供電公司的投資壓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能力—需求”二元評價模型,對電網項目的投資模式優化進行分析,可以提升電網投資效果,從而提升電網企業的經濟效益。在進行模式優化時,利用“能力—需求”模型對電網投資能力、能求進行預測,構建投資平臺,從而保證多元化的投資模式,優化投資結構。
參考文獻:
[1]譚彩霞,耿世平,譚忠富,等.電網公司參與增量配網投資模式優化模型[J].電網技術,2021,45(11):4375-4386.
[2]楊娜,劉敦楠,劉明光,等.考慮地市發展階段的省級電網差異化投資策略[J].電力系統自動化,2020,44(07):115-122.
[3]祝鳳文.基于“精準投資”理念的陜南山區電網投資差異化分析[J].價值工程,2020,39(07):31-32.
[4]鄒婉佳.不同商業投資模式下電池儲能技術的經濟性分析[D].北京:中國石油大學(北京),2019.
[5]王文國,李欣,蘇雅亨.輸配電價改革背景下電網企業綜合管廊投資模式研究[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19(06):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