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青
分娩是大多數女性需要經歷的一項重要生理過程,但與經產婦相比,初產婦由于未經歷過分娩,常存在著恐懼、害怕疼痛等負面情緒,心理及生理上均存在著更大的壓力[1,2]。臨床上常規通常采取心理疏導、藥物鎮痛等方案,但鎮痛藥物通常需進入產程活躍期才能發揮效果,且有一定的不良反應,臨床應用有局限性。近年來,中醫干預在初產婦分娩過程中的應用也備受學者重視,有研究顯示,人體雙足具有穴位較多,通過足浴方式有助于提高初產婦順產率[3]。并有研究顯示,配合中醫穴位按摩可調節產婦疼痛知覺,發揮減輕分娩鎮痛的效果,從而幫助產婦順產[4]。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益母順產方足浴聯合穴位按摩在初產婦中的應用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本院進行分娩的150 例初產婦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單胎頭位,足月生產的初產婦;②經檢查骨盆外側正常,B 超檢查預估可經陰道分娩;③羊水、胎盤、臍帶均正常;④年齡18~35 歲;⑤產婦及家屬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壓等妊娠期合并癥;②巨大兒;③合并會陰疾病及靜脈曲張、血腫等;④合并其余重要器官功能障礙、系統疾病等;⑤合并心理問題、精神疾病等。將產婦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5 例。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已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
表1 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n(%)]

表1 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n(%)]
注:兩組比較,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產婦采用常規干預,主要包含全程護士悉心陪同、講解分娩知識、安撫心理等,并在助產士陪同下指導分娩。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益母順產方足浴聯合穴位按摩進行干預,具體如下。①益母順產方足浴:產婦產程進入潛伏期時開始足浴,藥方組成:益母草、黃芪各30 g,當歸、川牛膝各15 g,川芎、紅花、枳殼、白芷各10 g,煎煮成湯汁約2500~3000 ml,放入足療桶中,水溫維持在37~39℃,讓產婦浸泡至腳踝上方10 cm 的位置,直至宮口全開,足浴次數2~3 次,時間15~20 min/次。②穴位按摩:足浴期間同時進行穴位按摩,每次在宮縮來臨前進行按摩,按摩力度需平穩、柔和,讓產婦感覺到酸脹疼痛且可耐受為宜,按摩主穴包括合谷穴、三陰交穴,配穴包括太沖穴、內關穴、阿是穴,每個穴位按摩3 s,之后放松1 s,按摩5 組/次,期間可根據產婦宮縮、疼痛情況反復按摩。兩組均持續干預至產婦分娩。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3.1 宮縮疼痛程度 分為0、1、2、3 級。其中0 級表示無明顯疼痛及不適感,可安靜、合作的配合分娩;1 級表示有輕微疼痛,但產婦自訴在可承受范圍內,可配合分娩;2 級表示有中度疼痛,且合并呼吸急促等表現;3 級表示重度疼痛,產婦出現喊叫、掙扎等情況。
1.3.2 產程時間 包括第一產程(子宮開始有規律收縮至宮口全開)、第二產程(宮口全開至胎兒娩出)、第三產程(胎兒娩出至胎盤娩出)時間。
1.3.3 負面情緒 采用SDS、SAS 估產婦干預前及干預后(分娩結束后)[5]的情緒變化,分值越高則表示產婦分娩期間的抑郁、焦慮情緒越嚴重。
1.3.4 母嬰結局 主要包括順產、剖宮產、鉗產、新生兒窒息。
1.3.5 新生兒1 min Apgar 評分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宮縮疼痛程度比較 觀察組產婦宮縮疼痛程度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宮縮疼痛程度比較[n(%)]
2.2 兩組產婦產程時間比較 觀察組產婦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產婦產程時間比較()

表3 兩組產婦產程時間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 兩組產婦負面情緒比較 干預前,兩組產婦SDS、SA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產婦SDS、SAS 評分均明顯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產婦SDS、SAS 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產婦負面情緒比較(,分)

表4 兩組產婦負面情緒比較(,分)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bP<0.05
2.4 兩組母嬰結局比較 觀察組產婦順產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剖宮產率、鉗產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新生兒窒息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母嬰結局比較[n(%)]
2.5 兩組新生兒1 min Apgar 評分比較 觀察組新生 兒1 min Apgar 評分為(9.62±0.20) 分,與對照組的(9.60±0.23)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568,P=0.571>0.05)。
女性在分娩過程中子宮會發生持續性的收縮,導致下腹部出現明顯疼痛,加上初產婦大多數存在緊張、恐懼的心理,這種負面情緒也會增加機體疼痛敏感性,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嚴重者則會影響產婦的分娩信心,導致產程時間延遲,部分產婦不得不轉為剖宮產[6,7]。但剖宮產作為二次傷害,產后恢復較慢,對產婦的身體損傷較大,因此,如何提高初產婦順產率顯得十分重要。
中醫認為,產婦在臨產前可出現氣血逆亂、不通則痛,或產婦素體虛弱、正氣不足,加上臨產前損氣耗力,致氣血不足、筋脈失之所養,不榮則痛[8]。隨著中醫學的不斷進步,中藥足浴在產婦分娩中也得到了開展,有研究顯示,該方式可發揮鎮靜、鎮痛效果,且可促進子宮舒緩,適用于初產婦分娩中[9]。穴位按摩屬于一種物理療法,主要機制為“外呼內應”,主要是通過一定的按摩手法刺激穴位,由此發揮疏通經絡、平衡陰陽、調節肺腑機能的作用,近年來該方式也在產科中得到了廣泛應用[10]。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宮縮疼痛程度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兩組產婦SDS、SA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產婦SDS、SAS 評分均明顯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產婦SDS、SAS 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順產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剖宮產率、鉗產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證明使用益母順產方足浴聯合穴位按摩的產婦分娩情況更令人滿意。分析原因:①益母順產方中,益母草、當歸、紅花均具有活血化瘀功效,黃芪益氣固表、滋補氣血,川牛膝逐瘀通經,川芎行氣活血、祛風止痛,枳殼理氣止痛,白芷止痛活血,全方共奏活血行氣、止痛化瘀的功效;現代藥理學顯示,益母草對子宮具有多種作用,可提高子宮收縮的強度、張力、頻率及活動力等,促進子宮興奮,為產婦順產提供有利條件[11-14];而當歸、川芎、白芷等有效成分均具有良好的鎮痛效果[15];且進行足浴通過熱力、藥力相互結合,可促進毛細血管舒張,便于藥液直接進入皮膚直至血液循環[16],從而加強藥物效果;②在穴位按摩中,合谷穴、三陰交穴可宣通氣血,兩者屬于催產穴,按摩合谷學有助于緩解疼痛、補氣下胎,而三陰交穴和腹部相互聯通,按摩此處可提高機體疼痛閾值[17];太沖穴屬于肝經之原穴,可緩解疼痛,內關穴可促使氣血運行通暢,同樣刺激阿是穴也具有鎮痛效果。有研究指出,穴位按摩有助于促進周圍血液循環,加強肌肉耐力、松弛產道肌肉,并刺激催促物質分泌,促使產婦宮頸口擴張,從而縮短產程、提高順產率[18-20];③益母順產方足浴聯合穴位按摩,兩種方式相互協同,共同緩解產婦宮縮疼痛,而當疼痛感得到緩解后產婦的負面情緒也會隨之改善,有助于縮短產程,提高順產率[21]。本研究結果也顯示,兩組產婦新生兒窒息率、新生兒1 min Apgar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證明益母順產方足浴聯合穴位按摩對新生兒結局無明顯影響,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安全性。
綜上所述,益母順產方足浴聯合穴位按摩應用于初產婦中可明顯提高順產率,緩解宮縮疼痛及負面情緒,縮短產程時間,值得臨床推廣。但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例如樣本量較少、未觀察產婦產后恢復情況等,今后也將針對此部分不足開展更高質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