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非易,李 良,王淑云
(湖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規劃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07)
2023 年5 月,水利部在云南召開了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現場會,李國英部長強調,要把握水價形成機制、精準補貼機制、用水權交易機制等關鍵環節,分類別、分對象精準實施政策供給,逐步形成穩定的灌溉增效、用水付費、精準補貼、節水有利的農業水價政策體系。而農業水價改革與政策制定必須考慮農戶承受能力這一重要因素。農戶對農業水價承受能力是指,農戶在經濟條件上具有支付水費的能力,在支付水費后對農戶仍能具有維持自身生活的條件,且心理上能夠接受(或有支付意愿)的農業灌溉用水價格范圍。因此,本文將以湖南省韶山灌區為例開展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相結合的農戶農業水價承受能力研究。
采用擴展線性支出系統(Extended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以下簡稱ELES)模型來研究農戶對農業水價的支付能力(Ability to pay,以下簡稱ATP),是由經濟學家Lluch 提出的一種需求函數模型,其基本形式為:
式中 piqi——消費者對第i 類商品(或服務)的實際消費總支出;
piγi——消費者對第i 類商品(或服務)的基本消費支出;
βi——消費者對第i 類商品(或服務)的邊際消費傾向;
I——消費者的收入水平;
∑piγi——各種商品(或服務)基本需求量的和。
根據此模型,消費者會優先滿足某種商品(或服務)的基本需求piγi后,再將剩余的收入,按照邊際消費傾向βi的比例,分配到各類非基本消費支出。
對于截面數據,piγi與∑piγi均為常數,對上式進行變換得:
利用農戶消費支出調查資料,采用最小二乘法可求得αi和βi的估計值,從而確定出模型參數。由于食品消費是農戶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條件,其收入首先應滿足食品的需求,然后再按照輕重緩急程度分配到其他的用途。
采用條件價值評估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以下簡稱CVM)研究農戶對農業水價的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以下簡稱WTP)。CVM 是一種典型的陳述偏好法,通過調查、問卷、投標等方式咨詢人們對環境改善的支付意愿或忍受環境損失的受償意愿來推導環境物品或服務的經濟價值。
CVM 的基本研究步驟通常包含:確定研究課題,并進行基本假設和理論準備;設計調研方案,并確定調查對象和調查區域;精心設計調查問卷,并通過預調查進行修改和完善;實地進行CVM 的問卷調查;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與處理,及其有效性檢驗。
韶山灌區位于湖南中部偏東的湘江下游地區,東經112.21°~112.97°北緯27.57°~28.09°,處于湘西雪峰山脈東緣的丘陵地區,沿漣水流域并跨涓水、靳江、紫云河流域展開,止于湘江西岸,灌區呈葫蘆形,灌區總面積為2 500 km2,涉及湘潭市雨湖區、湘鄉市、韶山市、湘潭縣,長沙市岳麓區、寧鄉市及婁底市雙峰縣,共3 市7 縣(市、區),灌區內國土面積為2 500 km2,灌區內地形起伏,丘崗與平地相間,地面高差(10~30)m。灌區以農業灌溉為主,兼具工業供水、發電、航運、防洪排澇、養殖等綜合利用功能,是湖南省最大的引水灌溉工程。灌區內耕地面積為106.26 萬畝,設計灌溉面積為100 萬畝,現狀灌溉面積為94.27 萬畝。
韶山灌區農業水費收取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00 年以前,管理所每年向鄉鎮收取農業水費25 萬元。第二階段是2000—2012 年,按自流13 kg 稻谷/畝、一級提灌6.5 kg 稻谷/畝、二級提灌3.25 kg 稻谷/畝、三級提灌1.63 kg 稻谷/畝的標準計提水費,所征收的農業水費按韶山灌區工程管理局、縣(市)區水利局、渠系管理站以35∶25∶40 的比例進行分配,各受益縣市區財政代收上繳韶山灌區工程管理局的農業水費為118 余萬元。第三階段為2012 年以后,2012 年湘潭市為減輕農戶負擔,決定農業水費由財政轉移支付,不再向農戶收取,同年因糧食收購價調整,經湘潭市政府常務會議決定上繳韶山灌區農業水費調增為244.5 萬元,并建立每隔3 年對灌區農業水費進行調增的機制。2012 年244.5 萬元農業水費全額到位;2018 年湘潭市財政確定轉移支付農業水費267.5 萬元,寧鄉市轉移支付農業水費46.5 萬元,共收取的農業水費為314 萬元。
通過收集2013—2021 年間韶山地區農戶收支情況數據,包括人均可支配性收入及八類消費支出情況,可得到韶山地區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1 082 元,消費支出為13 905 元。從表1 可以看出,食品煙酒、居住消費支出所占比例較大,分別占生活總消費支出為30.7%、21.6%,可以初步確定農戶首要消費目標是食品和居住方面上的消費。

表1 ELES 模型參數估計
使用ELES 模型對韶山灌區農戶的人均收入以及七項消費數據進行分析,采用模型中的公式,以韶山灌區農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解釋變量(I),分別以食品消費、衣著消費、居住消費、生活用品消費、交通消費、教育消費、醫療保健消費和其他消費支出為被解釋變量(Xi),結合韶山灌區農戶日常生活中各項消費支出與收入的相關數據,用Eviews 軟件和最小二乘法進行回歸分析,進行參數估計,求出參數估計值Ci和βi,得出如下結果,見表1。
其中Ci表示回歸常數項,βi表示邊際消費傾向。從結果來看,除醫療保健消費支出與其他用品和服務消費支出,各項消費對應的P 值均小于0.05,說明擬合度較好。
通過上述中測算出的每一項消費的邊際消費傾向值βi代入公式即δi=βi·I/C,可以求得出農戶每一項消費的消費需求的收入彈性。當收入彈性系數大于1,表示消費者對某一類項目需求量的增長速度大于消費者收入增長速度,并且此類項目在消費總支出中的所占的比重將有所提高;當需求的收入彈性系數處于0~1之間時,表示消費者對某種消費項目需求量所增加的速度不會超過收入增加的速度;如果需求的收入彈性系數小于0,則隨著人們收入的上升需求量反而會下降。基本需求支出是消費者維持基本生活的最低消費需求,通過各消費支出的Ci和βi利用公式即Prri=Ci+βi可求出農戶的基本消費需求,結果見表2。

表2 需求收入彈性與基本需求支出
通過以上研究,當農戶的年人均純收入大于6 677.229 元時,說明該農戶對灌溉水價具有經濟承受能力,此部分人群占總人數的比例為89.7%;當農戶的年人均純收入處于(2 407.497~6 677.229)元之間時,說明該農戶對灌溉水價具有一定的經濟承受能力,總人數中有8.5%的農戶是具有一定的經濟承受能力;如果農戶年人均純收入小于2 407.497 元,可以說該農戶對灌溉水價不具有經濟承受能力,雖然絕大部分農戶對灌溉水價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經濟承受能力,僅有1.8%的農戶不具有經濟承受能力,其收入水平不足以支付當前灌區水費。
對韶山灌區農戶關于水價承受能力問卷調查的樣本數據進行整理,本次共調查灌區8 個村,對農戶的調查問卷總數為110 份,去除掉無效問卷,有效問卷為102 份,占問卷總數的92.7%。調查樣本中,年齡段主要集中在40~50 歲之間,占比為47%,其次集中在50~60歲之間,占比為26.5%,說明農村主要青壯年都外出務工;男性參與調查問卷的比例為67.6%,女性為32.4%,說明男性仍為在鄉務農家庭的主要勞動力;教育程度主要為高中/中專以下,占比為43%。從收入情況來看,農戶家庭主要經濟來源多數為外出打工和家庭種植業,所占比例為66.7%,家庭收入多數集中在(5~10)萬元,所占比例為60.8%。
問卷的核心是探究農戶對于灌區灌溉水價的承受能力及影響因素,根據問卷調查中的問題:您對目前灌區水價的態度,所調查農戶中認為當前水價過低的為4 人,占總樣本數量的3.9%;認為當前水價適宜的為79 人,占總樣本數量的77.4%;認為當前水價過高的為19 人,占總樣本數量的18.6%。通過問卷中的問題:您認為目前最合理的灌溉水價,您認為目前所能承受的最高灌溉水價,統計各投標值的選擇人數和百分比,根據農戶在投標卡上的選擇,得出表3 和表4。

表3 合理水價投標頻數分布表

表4 最高承受水價投標頻數分布表
根據數學期望公式,計算出被調查者合理支付意愿、最高支付意愿、期望值為:
式中 i——投標點個數;
Ai——各投標點的支付意愿數額;
Pi——各投標點人數的分布頻率;
WTPsuitable——支付意愿下限;
WTPmax——支付意愿上限;
E(WTPsuitable)——支付意愿下限期望值;
E(WTPmax)——支付意愿上限期望值。
基于CVM 問卷數據,開展最大支付意愿的影響因素分析,以Y(農戶的支付意愿)為因變量,X1(年齡)、X2(性別)、X3(教育程度)、X5(是否除種植業以外的其他收入來源)、X6(家庭總收入水平)、X7(總耕地面積)、X8(種植結構)、X9(田塊所在位置)、X10(灌溉次數)為自變量,運用經濟學軟件Eviews 對102 位農戶的10 個數據特征進行logistic 多元有序回歸,分析農戶對水價承受能力的影響因素。表5 為支付意愿的模型估計結果。

表5 支付意愿的模型估計結果
從各項因素與WTP 的回歸分析(見表5)中可以得出:X3(教育程度)、X5(是否除種植業以外的其他收入來源)、X6(家庭總收入水平)、X10(灌溉次數)均在一定水平上具有顯著性,說明這幾項對于農戶的心理承受能力具有一定的影響。根據回歸結果,影響農戶對水價心理承受能力的主要因素如下:
1)農戶個人特征。X3(教育程度)的估計系數通過了5%的顯著性水平檢驗,說明農戶教育程度越高對水價的WTP 越高,可能是教育程度高的農戶思想也相對開放,對水價政策理解較為深刻。
2)家庭特征。X5(是否除種植業以外的其他收入來源)、X6(家庭總收入水平)與WTP 在1%的水平上正向顯著,意味著在承受能力上,家庭收入來源多、收入越高的農戶具有更高的支付意愿,說明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對某種商品的支付能力越高。
3)耕地情況。X10(灌溉次數)在5%水平上顯著,說被調查農戶一年灌溉次數越多,對灌區灌水服務需求迫切,其水價支付意愿較高。
應用ELES 模型和CVM 提出了農戶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的定量分析方法,并通過實例驗證了方法的可行性。研究表明:
1)研究區域對灌溉水價“無支付能力”的農戶占1.8%,“有一定支付能力”的農戶占8.5%,“有支付能力”的農戶占89.7%,不同支付能力組農戶的水稻生產投入和產出構成具有一定的差異;
2)通過最大支付意愿的相關統計及計算,研究區域內農戶對灌溉水價的平均支付意愿為(15.3~20)元/畝;
3)通過對最大支付意愿的影響因素分析,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水平、灌溉次數等均對農戶的心理承受能力具有一定的影響,但支付意愿的影響因素較為復雜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4)根據各區域作物類別和農業用水量,適時推行分類水價或分檔水價,有助于提高農戶農業水價承受能力,可有力地推進農業水價改革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