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鳳
2019年4 月30 日,在紀念五四運動一百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1]。這句話道出了新時代愛國主義的深刻內涵,明確了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任務,即要引導大學生且實做到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現今,高校許多大學生都有投身國防,參軍入伍的想法,包括未來他們也有很多從事國防相關事業。因此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讓大學生認識到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堅定愛國主義情感,對于增強我國國防實力有重要意義。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明確指出要堅持黨全面領導,同時強調了要繼續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因此新時代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講清楚為什么要堅持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關于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三個角度進行剖析。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而在這之后中國各個階級都提出了各自的救國方案,也進行了救國探索,希望能夠改變中國落后挨打的局面。19 世紀60 年代到90年代,封建統治者為了自救,在洋務派曾國藩、李鴻章這些人主導下發起了洋務運動,希望通過師夷長技以制夷來實現自強求富的目標,但甲午戰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標志著清朝海軍實力的完全喪失,也標志洋務運動徹底宣告破產。農民階級洪秀全領導了太平天國運動,發起了反對清朝封建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農民起義戰爭,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堅持了14 年的時間,最后在中外勢力的聯合絞殺下也歸于失敗。封建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都失敗了,資產階級粉墨登場,先是資產階級改良派,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發起了維新變法,最后支持他們變法的光緒皇帝被軟禁,主導變法戊戌六君子被推向菜市口斬首示眾。改良不行,那就革命,資產階級革命派孫中山先生等人領導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起了共和政體,取得了重大的歷史成就,但是最后的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當上總統之后,卻要倒行逆施,想要復辟當皇帝,雖然在孫中山先生眾人的聲討和反對下,沒有成功,袁世凱抑郁而終,但隨后中國就陷入軍閥割據的狀態,也沒有帶領中國走向獨立和解放。
縱觀中國近代歷史,中國各個階級都進行了救國探索,都希望以自己的方式改變中國落后挨打的局面,但是最后都由于種種原因失敗了。而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帶領中國人民進行新民民主義革命,建立了新中國,隨后進行了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從此中華民族才真正走向了獨立自主富國強兵的道路。
縱觀中國近代歷史,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人民的選擇,也是歷史的選擇,中國走社會主義這條道路也是人民的選擇和歷史的選擇,事實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所以新時代我們愛國,就要愛黨愛社會主義。
近代中國由于受到帝國主義列強的殘酷剝削,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可謂是滿目瘡痍,百廢待興。當時中國人民的生活過得非常的艱苦,國家各個方面的實力也是大不如西方國家。
但是經過這么多年勵精圖治的發展,中國已經讓世界刮目相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沿著這條道路發展,中國已然實現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中國神舟系列航天飛船的發展,讓中國在實現航天事業上有了一席之地;航母“三胎”,蛟龍下海,嫦娥奔月,太空授課,國產大飛機、全面小康,北京冬奧、中國空間站,港珠澳大橋,人工智能發展等等。
如今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人民生活等各個方面都實現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這些生動事實證明了現如今我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的提升,國家總體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而這一切得益于我們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發展的現代化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又告訴我們另一個道理,那就是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就必須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黨領導下,堅持并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2020 年武漢疫情爆發以后,就開始緊急籌建火神山醫院,從接到任務到完成交付,一所3.4 萬平方米的建筑,中國只用了十天的時間。這樣的中國速度讓許多國家都望塵莫及,這樣的中國速度充分反映了中國在處理突發群體性危機上的強大能力,也凸顯了我們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集中力量辦大事。
武漢疫情爆發以后,為了防止疫情擴散,我們迅速封鎖了一座擁有1100萬人口的大城市,這是為一國暫封一座城;但是我們也做得了為了一座城傾盡一國的力量。武漢封城之后,武漢和湖北生產生活物資告急,但是武漢和湖北的每一次隔空求助,都換來一呼百應的馳援。在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全國各地醫療生活物資源源不斷的奔赴武漢。在黨中央的統一調度下全國29 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派的三百多支醫療隊、共計四萬多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全力支援湖北的抗疫工作。2020年的武漢,大家齊心協力一起援鄂,共筑抗疫防線;而2022年的上海,我們又一起守“滬”,湖北、江西、江蘇、浙江、山東、陜西等十幾個省市派出醫療隊伍馳援上海,同心戰役。
疫情期間,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全國上下形成了一盤棋,全力投入到抗擊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從黨中央到各基層黨組織再到每一位普通的黨員都是身先士卒,帶頭防控疫情;從科研人員到醫務工作者到志愿者都是義無反顧,不計報酬,不計生死扎根抗疫一線;從交通運輸、電力保障到市場供應等各個部門的職工,以及各個崗位的普通勞動者都是履職盡責、攜手共筑抗疫。
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曾這樣說道:“中方行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世所罕見,展現出中國速度、中國規模、中國效率,我們對此表示高度贊賞。這是中國制度的優勢。”由此可見,此次疫情,在黨中央集中統一的正確領導下,充分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正是因為我們社會主義制度有著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我們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控制疫情。
現如今中國已經多次成功阻擊新冠病毒的傳播,打贏了一次又一次的疫情防控阻擊戰,而且在這過程中,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科學決策、精準施策、統一部署,上下同心,我們已經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疫情防控策略。而反觀一些西方國家,由于找不到控制疫情的理想策略,加上經濟下行和抗疫疲勞心態等復雜因素,陸續取消了口罩令、隔離感染者等嚴格管控措施,除加強疫苗接種外基本不采取其他防控措施,也就是選擇了與新冠共存或者躺平策略。而這樣的躺平后果就是導致感染人數激增,死亡人數也隨之不但攀升。
疫情防控也凸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特色是人民性。疫情發生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親自指揮,反復強調“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2]“各級黨政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要堅守崗位、靠前指揮,在防控疫情斗爭中經受考驗,深入防控疫情第一線,及時發聲指導,及時掌握疫情,及時采取行動,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3]。在抗擊疫情當中,黨和國家也真正做到了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切實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死亡率。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從出生僅30多個小時的嬰兒到100 多歲的老人,從在華外國留學生到來華外國人員,每一個生命都得到全力護佑,人的生命、人的價值、人的尊嚴得到悉心呵護。在2022 年上海新一輪疫情當中有一位叫做葉鳴的老人,已經108 歲高齡,不幸感染了新冠病毒,而且是重癥患者,但是經過多方合力搶救,悉心照顧,108 歲的葉老先生最終從上海新冠定點醫院治愈出院,創造了重癥新冠患者治愈年齡的最高紀錄。疫情中,有多位像葉老先生一樣年逾百歲新冠患者,對于這些高齡患者,我們堅持始終 “一人一策”救治方針,全力維護每一個人的生命健康。而據英國媒體報道,英國多地養老院及診所向老人發放“放棄急救同意書”,以此要求老人承諾,如果感染了新冠病毒,病情惡化時不會叫救護車,也就相當于讓這些老人自己給自己判了死刑。
通過中西方疫情防控理念、防控成效的對比,我們更加真切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勢,也能真切的感受到黨和國家真正是堅持一切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堅持人民至上。而這樣有著深厚人民色彩的政黨和社會制度,也值得人民去信任,去擁護。
2014 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總體國家安全觀既要維護國家傳統安全,也要維護非傳統安全,比如科技安全、網絡安全、生態安全、生物安全等等。相比過去傳統的國家安全,新時期對維護國家安全提出了更多的挑戰,對全方位提升國家國防實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遭美國NSA 網絡攻擊,西北工業大學的學生們立馬組織反攻,全力維護國家網絡安全。這一事件即說明了當前維護國家非傳統安全的重要性,也說明了大學生在維護國家安全,增強我國國防實力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們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積極引導大學生切實做到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以實際行動維護國家安全,筑牢國家安全防線。
要讓大學生認識到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取得偉大歷史成就,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從而引導大學生堅定不移的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促使大學生能夠更加自覺擁護黨的領導,擁護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堅決同一切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作斗爭。
要讓大學生深入了解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讓學生明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從而從內心真正堅定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切實維護好國家文化安全,意識形態安全。
要讓學生意識到只有國家強大、民族振興,個人才能更有價值和尊嚴;反之國家羸弱,民族離散,個人就可能會失去賴以生存的家園。維護國家安全不僅僅是人民軍隊的責任,也是每個中國人的責任,更是當代大學生所要肩負起的責任。積極鼓勵大學生投筆從戎,參軍入伍,亦或者投身有益于國防的事業當中去,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