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鑫 侯玉潔 陳紫琪 潘昭蓉 李婷婷 張燁
摘?要:近年來,網絡文學IP的改編是人們所談論的熱點話題之一,目前國內關于網絡文學IP熱潮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針對網絡文學IP改編熱潮的現象、原因、現狀進行了分析;針對網絡文學本身、改編行為獲得成功等重要因素的探究;IP跨媒介敘事中出現的問題;中國影視IP產業開發策略的思考等。論文以此為背景,通過統計和分析熱門網絡文學IP的發展現狀、孵化過程與其他影響因素,找到網絡文學IP能夠成功運營的模式,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網絡文學;IP商業化發展;IP運營方法
中圖分類號:F626.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3)09-0184-03
DOI:10.13939/j.cnki.zgsc.2023.09.184
1?引言
1.1?網絡文學IP定義
IP即Intellectual Property,意思是“知識產權”。網絡文學IP則是以網絡文學的文字內容為核心,以具有較強的開發價值、一定的粉絲基礎和粉絲黏度為特點,并且可以通過多種媒體渠道進行傳播的優質內容版權,這里的渠道包括但不限于影視、動漫、游戲、音樂和周邊。
1.2?網絡文學及其IP的研究現狀
雖然網絡文學的發展與其IP市場規模逐漸壯大,但國內外已有的網絡文學研究論著數量卻不多。這些論著系統地分析了網絡文學的美學特性或是現象級IP改編影視作品成功的因素,但大多的論著是從本國網絡文學的創作出發,側重從某一特定視角進行考察,而對IP孵化過程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在知網等網站僅有10篇相關文章。
2?網絡文學IP孵化的現狀分析
2.1?網絡文學作者分析
根據人民日報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年底,我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便達到了4.67億。網絡文學用戶之所以能夠形成這樣一個龐大的群體,網絡寫手是一個極其關鍵的因素。如今網絡文學寫作的門檻并不高,各大網絡文學網站對新人寫手的扶持政策日漸完善。人人都可以是網文作者,但是想要取得一定的成績并不容易。網絡文學內容的質量始終在網絡文學市場中占據核心地位。好的內容自然會受到讀者廣泛的喜愛,而這就取決于作者的文筆水平、對于全文框架的把握和細節的描寫。
網絡文學IP題材的作用就顯得尤為突出,一個優秀且富有創意的題材可以吸引更多讀者的關注。雖然多數網文作者更加偏向于創作自己擅長的題材,但自己的喜好、題材熱度、編輯的推薦、收入的壓力等都會對作者題材的選擇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網絡文學經營的平臺也是重要的影響網絡文學IP孵化的因素之一。這些平臺可分為專業和非專業平臺,專業網站例如起點中文網、晉江小說閱讀網等,非專業網站包括門戶網站的閱讀頻道,例如論壇博客等。正確地選擇合適的網站平臺也是網絡文學作品取得一定成績的助力因素。同樣一本小說,想要在一個競爭力強的網站中嶄露頭角并非易事,但是在其他的競爭力并不激烈的網站可能就會獲得平臺的大力推薦,從而取得更多的流量。
隨著粉絲化時代的來臨,現如今網絡文學也逐漸出現“粉絲化”現象。在連載過程中,他們的追更熱捧會使作者更加有動力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并且為“IP化”打下良好的粉絲基礎,同時粉絲的建議也可以使作品內容更加優質、細節更加飽滿,進一步推動從作品向IP的孵化。
2.2?網絡文學讀者分析
文學是人類情感最豐富的表達。一方面,創作者通過寫作來抒發自身復雜情感;另一方面,讀者通過閱讀來尋找精神世界的燈塔。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興起和普及,截至2020年年底,我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4.67億。網絡文學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由作品、作者、平臺網站、讀者等要素構成的網絡文學市場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
目前來看,網絡文學市場主要面向的群體是“90后”與“00后”,根據人民網數據顯示,30歲以下的讀者占整個網絡文學讀者群的77%。其中的“Z世代”群體更加重視精神需求,審美也更具多元化色彩。網絡技術所創造的虛擬世界,為新時代的年輕群體提供了一個更加開放的空間;網絡文學的多樣化特點則契合了青年一代追求獨特的精神需求。讀者作為網絡文學市場的另一主體,他們是網絡文學作品的品鑒人。隨著人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思想認知的完善,讀者不再滿足于淺顯易懂、只關乎情愛、不問世事的消遣性質的作品,而更加傾向于尋找能與他們心靈產生共鳴的優質作品。
在一定意義上,網絡文學實現了讀者的集體再創作。網絡文學的創作多為連載式創作,在連載過程中,創作不再是作者的專利,作者不斷接受來自讀者專業或非專業的意見,從而改變劇情的原本走向,創作出滿足大多數讀者審美需求的作品。創作者利用用戶進行二次生產內容的模式被稱為UGC模式,即調動網民的積極性去參與創作的熱情,以此來將作品推至創作的頂峰。
2.3?網絡文學IP改編現狀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網絡文學IP被改編為影視劇、動漫、廣播劇等。通過這些形式出現在大眾的視野里,收獲了許多觀眾的喜愛。網絡文學IP具有大量的粉絲基礎,其本身又有劇本的“骨架”和部分“血肉”,投資小回報大,且有成功案例在前,受到眾多制作方的追捧。不可否認,一些網絡文學IP改編確實為廣大觀眾帶來了視覺和心靈上的盛宴,但網絡文學IP改編目前還處于發展初期,其市場和利潤引得制作方前仆后繼,七八年前,幾乎每上映一部武俠、仙俠類別的電視劇就會上線一部與之對應的網絡游戲,利用粉絲效應迅速獲取大量用戶,但游戲質量普遍較差,電視劇結局后熱度下降,用戶又快速流失,游戲隨之停運,制作公司如此獲取利益的行為引得大眾的不滿。而現在這種現象較以往有所改善,位于IP改編上游的影視劇制作與位于中下游的游戲、周邊等產品研發分開,交給各專業領域的公司分別管理,提高了不同產品的質量,但也同樣出現了“上下游”溝通不及時、宣傳滯后等問題。
總而言之,一個文學作品是否能成為IP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如果設定與情節不能自洽,就會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問題,一是需要重新審視此作品的內容是否優質,二是創作者在對作品進行二次加工后所呈現出的文本是否符合作者的心理預期;例如網站對版權掌控的程度,這一點就與它的內容、刪改以及后續、周邊等相掛鉤,如果網站對其版權掌控較強的話,甚至作品能否出爐都是一個問題;最后則是作品的創意問題,現在市面上大部分作品其內容和題材多少都存在同質化的問題,可能會令消費者產生審美疲勞,這就需要創作者打破僵局,樹立獨特的風格。IP改編人員也需要在內容和題材的選擇上進行創新和重新整合,例如《微微一笑很傾城》選擇將現代的愛情故事和電競相結合,《傳說中的陳芊芊》《慶余年》則是以一個新的視角對這個故事進行重新敘述和整理,這些都是很好的融合角度。
3?網絡文學IP孵化方法
3.1?網絡文學IP產品的制作
一條成熟的網絡文學IP產業鏈需要將文本寫作與IP開發連接起來,進行多業態的開發與發展,形成產業鏈上下游的統一。換言之,影視、動漫、游戲、音樂、周邊產品等都可以是產業鏈中的一環,其中影視化和動漫化更是眾多網絡文學IP走出文本、面向大眾和打出知名度的重要環節。為了給觀眾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IP影視化的過程中從改編劇本、尋找資本投入,到設計服飾、妝容、道具,以及后期的拍攝剪輯,每一步都至關重要。
3.1.1?劇本改編
一部優秀的改編劇本會尊重原著讀者的喜好與作者建議,保留較完整的主線故事情節,同時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精簡原著內容或對不合理的情節進行改編,使得人物更加適合演繹,故事情節更加適合熒幕。
《慶余年》作為網絡文學影視化的一個成功案例,從中不難發現它的成功離不開邏輯嚴密又精彩的故事情節。編劇王倦在改編時充分理解了原著的內核,保留原著的核心內容,同時將主角穿越的情節改編成為“畫中畫”,采用“草蛇灰線”敘述方法使原本帶有玄幻色彩的內容變得科學合理。如此一波三折的劇情不僅吸引了一大批觀眾,更是使得“挑剔”的原著讀者如此充滿期待。《慶余年》在播出時采用輕喜劇的方式進行演繹,在輕松活潑的氛圍里進入主線,劇作的觀賞性更強,更得觀眾喜愛。
3.1.2?產品制作
能夠進行改編的網絡小說一般擁有龐大的粉絲群體。他們從制作之初就對此充滿熱情,但并非每部作品都能獲得粉絲的認可與支持,如果改編后的作品遭到粉絲們的抵制,那么這部作品很可能無法激起水花,最終慘淡收場。因此網絡文學改編而成的影視和動漫不僅要有貼切原著的改編劇本,其制作也需發揮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從前期尋找投資到后期拍攝每一步都要細細考究。
在拍攝過程中,導演和演員的選擇,以及服裝、妝容、道具的制作都需要認真對待。導演的拍攝風格應盡量貼近作品風格;演員形象不僅要與作品的人物相似,在拍攝時更要與角色有共鳴;“服化道”要精致,更要考究,無論是道具置景還是各種禮儀文化細節都應與所處時代相呼應。只有演員演繹精彩、制作用心,與優秀的劇本、正確的價值取向結合,才能制作出有情懷、有思想、有格局的作品。
而游戲、音樂、周邊等衍生產品從IP中誕生,依靠受眾對原著、影視劇、動漫等前期作品的喜愛,吸引其下載游戲,購買音樂、周邊、手辦等后期產品。前期能否成功對后續影響巨大,但是同時不能忽略相關產品本身質量。IP本身只能吸引用戶,游戲可玩性高、內容足夠吸引用戶群才能真正地留下用戶。音樂和周邊手辦也要立足于本身,音樂動聽、周邊質量上乘,再與IP結合,二次創作,才能贏得大眾的認可。
3.2?網絡文學IP的發行
發行是一部文學作品面向市場的最終環節,與之對接的主要是網絡文學IP產品的各大生產制作商。從發行的角度來說,網絡文學IP的作用有兩點:一是把自己的產品與服務推向社會;二是能夠通過自身產品的發行把市場最新的信息收集并反饋回來。
而針對網絡文學IP相關作品來說,它的發行是對該產品宣傳的一種實踐,是消費者對作品發行者的一種檢驗。如果該作品宣傳的效果與發行時的作品不相符合,即不滿足消費者的心理預期時,那么就應該按照消費者的預期對該產品進行一定程度地修補,如果通過宣傳預熱吸引了大量觀眾,但在具體播出后無法滿足觀眾的期望,最終只能以失敗而告終。當然,當宣傳效果滿足消費者的心理預期時,則需要保持這種態勢,做好引導以及相關售后。比如:2021年大火的《長歌行》,獲得讀者認同的同時做好IP服務的售后保障,像劇中的幾位主演會在各大網絡平臺聯合參加活動和宣傳劇目,各個平臺的官方賬號也會發布相關的劇集信息來擴大知名度,以達到全民追劇的效果,名聲大噪并且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最終以30.6億總播放量的好成績收尾。
3.3?網絡文學IP宣傳與發行的反思
雖然,網絡文學IP的宣傳與發行的過程中的確會存在刻意迎合大眾的嫌疑,但不可否認在這一過程中,網絡文學IP會相應地得到一定的成長,它的內核也會被越來越多的人看到。除此之外,它在帶動網絡文學周圍用戶規模擴大的同時,也會讓有關網絡文學的一些小眾作者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注意,從而帶動這一行業的繁榮與發展。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在弘揚社會價值的同時,向社會宣傳一種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更好地讓相關企業履行屬于他們自己的社會責任。
3.4?網絡文學IP的成果變現
最常見的網絡文學IP的成果變現的過程一般是由網絡文學小說開始,經歷影視化后,進行受眾的二次積累,在影視化取得了一定的播出效果之后,衍生周邊產品陸續被推出進行IP成果的二次變現。之后根據影視化播出效果和受眾的反饋對原本的網絡文學IP再進行二次影視化,根據《2019—2020年度網絡文學IP影視化改編潛力評估報告》基于用戶評論中與原著貼合度比較滿意的內容進行了網絡文學IP改編影視劇用戶評論滿意度排名,其中《慶余年》名列榜首。基于此種情況,《慶余年》系列IP成果的二次變現,不僅推出了范閑、言冰云的玩偶禮盒,還開始了二次改編,并宣布推出原班人馬的《慶余年2》,這一系列便是典型的IP成果變現過程。
3.5?未來變現發展道路
網絡文學IP如何進行成果轉化是面臨的一大問題,騰訊影業副總經理申少峰認為,以國內行業目前的情況來看,每年能夠進行影視化開發的有1500部以上,但真正能進行開發的卻很少。這就需要打通上下游,形成IP產業發展的產業鏈,需要網文創作影視動漫、版權交易、教育研發等產業鏈資源集于一體,進行全產業鏈的開發,才能推進網絡文學IP成果的轉化,真正使網絡文學IP發揮優勢,創造一個健康繁榮的綠色IP文化圈。
參考文獻:
[1]湯俏.網絡文學“IP熱”研究[J].當代文壇,2018(5).
[2]李華成.網絡文學IP改編的“亂”與“治”[J].科技與出版,2017(3).
[3]張迪.爆紅的IP電影能走多遠[J].西部廣播電視,2015(15).
[4]許航,丁澎桂.“她時代”的粉絲消費與網文IP改編[J].文學與文化,2020(4).
[基金項目]文章為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省級指導項目,項目名稱為網絡文學IP孵化策略研究(項目編號:S202110240096)。
[作者簡介]田鑫(2001—),女,漢族,天津人,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通訊作者:張燁(1988—),男,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