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辛杰
山東大學教授
初識圣亮是經由中國社科院宗教美學博士后肖建軍老師的介紹,圣亮簡單質樸而略帶點憨厚,溫和的眼神中又透著力量;席間看到圣亮手機里的書法作品照片后被震撼到了,王羲之的尺牘臨摹得雅靜精到、纖毫畢現,書法功底甚深,不愧是書法專業科班出身。是為初印象。之后因為書法而與圣亮產生較為密切的來往,一起探討過書法審美,更近距離地欣賞到圣亮的書法、書心和書意。

翟圣亮 司空圖《廿四詩品·豪放》34cm×70cm2016
圣亮澄懷觀道,德藝雙修,成今日之大氣象,尤可貴者,他在這個喧囂的當下仍保持著一份清醒和覺醒,堅持在傳統中扎扎實實汲取營養,舉凡名家佳跡,修綆深汲,取其菁華。上溯石鼓,即便是行草也體現出十足的篆籀氣,下逮明清,守住法度的同時而能奔放跌宕、張力彌漫。書不通篆,難以高古,豐坊《書訣》云:“古大家之書,必通篆籀,然后結構淳古,使轉勁逸。”這只是揭露了表面現象,篆籀之意是生存之意,是生命力的智慧延伸。林散之論用筆有“筆從曲處還求直,意到圓時更覺方”語,能道盡篆法在行草中的美妙意蘊。圣亮在此方面有著足夠的清醒,他深知婉轉精妙之法是書法自然生存之理,其石鼓文已有了吳昌碩先生的格局,真正達到“婉而通”的境界。同時,常年堅持篆刻的修習也為圣亮書法能量的躍遷起到關鍵作用。
圣亮書法有著明顯的“書味”,這種氣味使人賞心悅目,既不是甜,也不是酸,而是一種意味、一種情調、一種趣味。這種書法的“味”是心與手、法與意、形與神、風韻與風骨、神采與風采的完美統一。觀圣亮的書法,聯絡有序、相承起伏、映帶呼應、韻律節奏、參差變化、違而不犯、和而不同,顯示出一種音樂美,猶如一曲交響曲,越聽越動聽,余音在耳,回味無窮。
圣亮的書法有靜氣。莊老哲學的“致虛極,守靜篤”,諸葛亮的“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志”,東坡的“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象”等,理學家普遍主張“靜”“敬”,都是視為修身養性、清心寡欲的手段。圣亮之書氣力縱橫,凝神靜慮,四面停勻,八邊具備。這樣的氣沉丹田、潛氣內轉,自然符合道家的養生之道。

翟圣亮 修守戰之具(附邊款)1.7cm×1.8cm2020

翟圣亮 放逸生奇(附邊款)1.4cm×1.4cm2020

翟圣亮 皮日休詩35cm×24cm2018

翟圣亮 觀千劍而后識器(附邊款)13.5cm×8.7cm2019

翟圣亮 思接千載(附邊款)1.5cm×2cm2020

翟圣亮 《龍文鞭影》選句180cm×97cm2022

翟圣亮 汲古得修綆(附邊款)3cm×3cm2019

翟圣亮 且飲墨沈一升(附邊款)3.4cm×3cm2019
初看圣亮之作品集也,細審又非僅作品集也,是為善學者也,正所謂:“道者,進乎技矣。”今之論書者,也多言“法”,法者,技也,小道也。此非圣亮所一心唯一追尋者。明代董其昌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清代楊守敬說:“學富,胸羅萬有,書卷之氣,自然溢于行間。”書法作品是書家淵博的知識、高深的修養、嫻熟的技法的結晶。學識深,意氣平和;學識高,胸懷豁達;學識廣,聯想豐富。
當今之世,傳統文化復興,敬畏漢字,崇尚文心,弘揚中華書藝,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此時代之大擔當也。

翟圣亮 大兵不寇(附邊款)1.4cm×1.4cm2020

翟圣亮 金農題畫詩兩首180cm×97cm2022

翟圣亮 無事有酒五言聯178cm×23cm×22018

翟圣亮 陽光舜城1.5cm×1.5cm2020

翟圣亮 白駒過隙(附邊款)2.5cm×2.5cm2021

翟圣亮 開甕逢陶謝(附邊款)3cm×3cm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