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航
婚后生育的子女是婚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夫妻雙方需對子女承擔基本的撫養、養育責任?;橐鲭p方可以根據自己主觀意愿選擇婚姻狀態,當前離婚率不斷升高,很多夫妻雙方在離婚過程中忽視了對子女身心健康的考慮。通過對大量離婚案件的分析,發現離婚后子女的撫養問題若處理不好,會給子女的身心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害,影響子女的健康發展。夫妻雙方離婚后,子女的權益和福祉需得到法律的保障。離婚后子女撫養問題也是全球性問題,《兒童權利公約》等國際條約中明確指出要以尊重兒童最大利益的原則確定離婚后子女的撫養問題判定標準,因此,加強我國相關法律問題的優化至關重要。
一、我國離婚后子女撫養問題的立法現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關于離婚后子女撫養問題的法律規定,我國目前的離婚后子女撫養制度包括直接撫養制度、撫養費制度、探望權制度。
(一)直接撫養制度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離婚后子女的直接撫養制度根據子女的年齡進行區分,并以此確定撫養方。首先,如果子女處于哺乳期,也就是兩周歲以內的子女,撫養方一般情況下應判定為母親;如果在離婚協議中指出撫養方為父親,也可以在子女哺乳期將撫養方判定為父親;如果哺乳期的母親患有較為嚴重的疾病,或母親雖然有能力撫養子女,卻拒絕撫養,父親要求撫養等,也可以將哺乳期的子女判定由父親撫養。
其次,子女處于兩周歲以上情況時,判定標準則是根據我國法律中關于子女撫養意見的規定判定撫養方。影響撫養方判定的因素包括多方面。第一,父母雙方中一方喪失生育能力;第二,子女跟隨某一方生活的時間較長,如果改變撫養方可能會對子女的身心健康帶來影響;第三,父母雙方中,一方有其他子女,另一方沒有其他子女;第四,父母雙方中某一方患有較為嚴重的疾病;第五,子女的祖父母、外祖父母要求撫養,且有長期撫養的能力和長期撫養的經歷等,從而判定子女的撫養方。
最后,對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子女,因這個階段的子女已經具有基本的判斷、表達等能力,能夠準確表達自身的意愿,可以在判定時參考子女的意見。但,子女的意愿不能作為唯一的判定標準,要綜合各項條件判定撫養方。
(二)撫養費給付制度
離婚后,子女的撫養問題還涉及撫養費給付、執行等問題,撫養費用于子女的教育、生活、醫療等。根據我國法律的規定,離婚后,子女撫養費的計算和支付金額需根據子女的實際需求、父母的給付能力、父母生活地的實際經濟水平等確定。根據撫養費支付者的工作狀態分為有固定收入、無固定收入的計算方式,有固定收入的支付者需支付其收入的20%-30%,并根據負擔子女的數量增加撫養費,但要低于其收入的50%,在特殊情況下也可以適當調整撫養費;無固定收入的支付者則根據其年收入或平均收入進行計算。撫養費的支付方式可以是現金、物質等,父母雙方也可以根據協商進行撫養費支付的確定,可以采取一次性支付的方式,也可以減除撫養費。一般情況下,夫妻離婚后,子女的撫養費需支付到子女18周歲,特殊情況下可支付到子女16周歲,如果父母的條件允許或子女的收入不足以生活,如無法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等,子女撫養費也可以支付到子女18周歲以上。
除撫養費支付外,撫養費也可以變更。比如,原本的撫養費無法維持子女在生活地的正常生活,需要增加撫養費,或者撫養費支付者出現嚴重的疾病等原因而失去勞動能力,無法繼續承擔撫養費,撫養者沒有能力撫養子女的,可以減少或免除撫養費,或者撫養費支付者出現犯罪、勞動改造等問題時,無法支付撫養費。也可以減少或減免撫養費。但對拒不支付撫養費者,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強制的方式要求其支付,嚴重的情況下還可以追究不執行者的刑事責任。
(三)探望權的行使制度
因離婚,父母中的一方需要撫養子女,而另一方無法與子女共同生活,可以根據法律的規定享有探望子女的權利,探望的時間、方式等可以通過父母的協商確定。但如果探望權的行使會損害子女的身心健康,則可以判定探望權的終止。申請終止探望權的主體可以是子女、監護人等,但目前我國法律中尚未對“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標準進行確定。探望權的支付規定與撫養費的相同,如果撫養方限制探望權的行使,人民法院也可以強制執行,并根據具體情況采取強制措施。
二、我國離婚后子女撫養問題立法中存在的問題
(一)撫養制度方面
我國目前法律關于夫妻離婚后子女撫養問題的條款中,指出可以遵循10周歲以上子女的意見,忽視了年齡較低但卻具備表達能力子女意見的參考,導致判決的撫養方不符合子女的期望,出現心理上的傷害。目前,我國法律對離婚后子女撫養的責任界定較為模糊,法律規定父母應當共同承擔子女的撫養責任,但沒有具體明確各方的撫養義務和權益,導致在實際操作中容易發生爭議,父母雙方難以達成一致意見,給子女撫養帶來困擾。
(二)撫養費制度方面
我國現行法律規定,夫妻離婚后,撫養費的計算應綜合考慮雙方的經濟狀況和子女的實際需要等因素。然而,在實際操作中缺乏具體的計算方法和標準,導致撫養費的計算結果不確定,容易引發爭議;也可能導致撫養費的支付金額過高或過低,無法真正滿足子女的實際需要,甚至一方或雙方父母為了逃避支付撫養費,惡意更改自己的收入信息,出現消極支付撫養費等問題,無法滿足子女的正常生活、學習需要。
(三)探望權制度方面
雖然我國法律中明確規定了探望權的形式,但在很多離婚案件中,撫養方拒絕對方的探望,也因法律中在探望權的行使上給予了撫養方較大的決定權,導致非撫養方在探望子女的過程中缺乏主動權,容易遭到撫養方的限制和阻撓。這種規定可能影響子女與非撫養方的關系建立和發展,忽視了子女的情感需求。
三、完善離婚后子女撫養問題的建議
(一)在兒童最大利益的原則下進行撫養判決
兒童最大利益原則是國際公約中的明確規定,充分尊重了兒童的主體地位,要求離婚后子女的撫養問題需實現子女利益的最大化保護。無論是撫養方的判定,還是撫養費、探望權等的判定,都需要保護子女的最大利益。
1.充分尊重未成年子女的意見
目前,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可以遵循10周歲以上子女的意見,但大部分10周歲以下兒童也具備基本的判斷能力、表達能力,因此可以在條件允許、不會影響子女身心健康等的情況下,法院應充分考量子女的認知、理解能力等,適當聽取子女的意見。也可以設立專門的機構,由專門的兒童心理咨詢師或獨立的法律代表與子女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意見和感受,營造出輕松、和諧、溫馨的氛圍,避免給子女的身心帶來更大的損害。如果子女年齡過小、缺乏基本的表達和判斷能力,也可以通過觀察子女與父母雙方的生活狀態,比如在玩耍時和交流時的態度等,分析子女對父母雙方的態度,判定子女的撫養方。此外,建議相關機構在離婚過程中和離婚后為子女提供針對性的心理支持和輔導,幫助他們理解和應對離婚的影響,減少負面心理和情緒對子女成長帶來的影響。
2.明確離婚后父母的責任和義務
夫妻離婚后,必然需要他們繼續行使撫養和保護子女的責任和義務,保證子女身心的健康。法律應明確規定離婚后父母的撫養責任,包括提供子女居住、教育、醫療等方面的需要,父母應共同承擔撫養子女的責任。無論是單親撫養還是共同撫養,尤其要共同參與子女的生活,保證子女仍舊能夠在父母的參與中健康成長。撫養費要按時、按額支付,為了確保撫養費用的執行,法律應加強對拖欠撫養費用行為的打擊力度,并建立健全的執行機制,確保父母履行撫養費用義務。還要完善父母教育、培訓等機制,幫助父母學習如何更好地履行撫養責任,包括有效溝通、合理安排時間、處理沖突等方面的技能和知識,共同保護子女的健康成長。
(二)優化子女撫養費計算
1.增加財產報告的義務
目前,子女撫養費的計算主要以父母的收人為依據,但這個方法有時會導致計算結果不公平。建議在計算子女撫養費時綜合考慮父母的收入、財產和子女的實際需求等因素,確保計算結果更加公正合理,并要求離婚雙方都要履行提交財產報告的義務。財產報告應包括雙方的收入、財產、負債等信息,以便法院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撫養費的計算。為了確保撫養費的公正性和準確性,可以設立獨立的撫養費審查機構,由專業人員對雙方的財產報告進行審核,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撫養費數額。子女撫養費應當專款專用,用于滿足子女的基本生活、教育、醫療等需求。法院要加強對撫養費使用的監督,確保資金的合理使用,并對濫用撫養費行為進行懲罰,更好地保護子女的權益。
2.完善撫養費強制執行制度
很多離婚案件中存在拒不支付撫養費的情況,法院要設立專門的撫養費強制執行機構,負責監督和執行撫養費的支付情況。該機構應具備足夠的執行能力和資源,能夠追蹤、監督和追繳拖欠的撫養費;加強對拖欠撫養費行為的制裁力度,如加大罰款金額、限制違法人員出行、凍結其財產等,確保撫養費能夠及時支付;還可以與財產管理部門建立緊密的合作機制,及時獲取拖欠撫養費人員的財產信息,從而更好地實施強制執行措施。
(三)完善探望權,尊重子女意見
很多撫養方拒絕對方探望子女,忽視了子女的情感需求,因此法律中要明確探望權的行使。可以設立專門的機構,負責征詢和代表子女的意見,并根據子女的年齡和發展情況適度聽取他們的意見,在可能的情況下予以采納。如果子女可能會因對方的探望出現身心壓力問題,可以消除一方的探望權;如果子女希望獲得探望,要加強父母雙方的教育,保證離婚后的子女與雙方父母保持親子關系,并得到雙方父母的關注和照顧,增強離婚雙方的責任感和親子關系,為子女的未來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夫妻離婚后,子女撫養問題是一個復雜而敏感的問題,涉及子女的權益和父母的權利,需綜合考慮法律、心理和實際情況等方面的因素。依據國際條約中兒童最大利益的確定,法院在判定子女撫養問題時應始終將子女的最佳利益置于首位,并通過法律規定、有效的監督機制、父母間的合作和溝通等,為離婚后的子女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保障他們的權益和福祉。
(作者單位:湖南大學法律事務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