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
事業單位不以營利為目標,具有服務性、公益性,為了實現財務管理精細化、更好的履行自身職能,事業單位各部門需要全身心參與到業財融合中,進一筆摒棄財務部門扮演“賬房先生”的角色,積極輔助單位決策和發展,更好地提高公共服務質量。但是,事業單位內部推進業財融合時間短暫,基礎有待強化,實施業財融合效果不理想,造成業務部門、財務部門各自為政的局面,削弱了業財融合的效果。基于此,本文在主要闡述事業單位業財融合必要性的基礎上,著重分析實務中所存在的難點,從而提出改進策略和方法,確保事業單位健康發展。
當今,全方位推行業財融合有利于提升事業單位服務質量、履行自身職能,我國事業單位正處于內部創新和改革的陣痛期,實施業財融合能夠重新塑造和優化工作模式,切實提升財務管理水平。事業單位業財融合十分專業、復雜,要求全員提供配合和支持,為了使得該項工作實施效果較為理想,應深層次分析業財融合中所面臨的問題,找到問題形成原因,針對性尋求解決策略和方法,加快業財融合的速度,幫助事業單位加快轉型的速度,切實提升單位服務質量和水平。
事業單位業財融合的現狀和問題分析
對業財融合缺少正確的認識 就目前現實狀況分析可知,事業單位業財融合實施過程中,全員思想觀念滯后,阻礙各項活動順利開展,主要表現在:第一,管理層工作觀念有待改進。管理層是事業單位的“一把手”,必須主動突破傳統工作理念的局限,正確認識業財融合,持有先進的思想和觀念,為其提供配合和支持。然而,由于單位管理層沒有以上率下,樹立業財融合理念,持續熏陶廣大職工,阻礙了業財融合實施的進度、質量。第二,職工認知水平較低。事業單位落實業財融合,并非是某個部門、職工的配合和支持,所以及時更新人員理念至關重要,由于部分事業單位忽視了內部宣傳和再教育,不能將業財融合實施內容、作用和方法進行闡述,部分職工對其掌握不全面、重視度不足,僅僅片面認為這項工作屬于財務部門范疇,提供的支持和配合較少,嚴重制約了業財融合推進的速度。
業財融合管理制度有待健全 完善的制度作為各項活動落地的基礎和前提,對于事業單位業財融合來說亦是如此,只有考量內部活動開展特征,參考標桿單位的經驗,制定一套嚴格、健全的業財融合制度,才能支持各環節工作順利開展,獲取較為理想的工作成效。然而,部分事業單位在實施業財融合時,尚未充分考量多方面狀況,搭建相匹配的業財融合管理制度體系,無法及時明確各部門的權限、職責,在實務過程中產生問題難以確定責任人,制約了業財融合實施進度、效果,不能輔助事業單位健康發展。此外,管理制度并非是一成不變的,隨著事業單位業財融合持續深入,對管理制度具體化、精細化基本要求愈發嚴格,需要及時改進,但由于一些事業單位忽視了這項工作,沒有調整管理制度,導致其缺少先進性、可操作性,嚴重阻礙了業財融合落地的效果。
業財融合信息系統有待完善和升級 目前一些事業單位業財融合信息系統仍需完善和升級,具體表現在:其一,事業單位沒有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投入充足的資金支持,建立兼容性強的業財融合信息系統,無法突破業務部門、財務部門間的壁壘,加快信息傳輸速度,無法達成既定目標,難以高效落實單位職能。其二,事業單位內部存在若干個信息系統,系統間呈現獨立狀態,相互間關聯不緊密,如資產管理系統、業務管理系統、合同管理系統等,難以高效集成和聯動,業財融合收到較大的阻礙和制約。其三,業財融合信息系統功能單一,需要擴展和延伸,僅僅適用于目前業務,沒有準確預測未來新業務,沒有與系統供應商做好溝通,及時升級和改進信息系統,導致其缺少成熟性、可靠性,難以為業財融合實施提供支持。
業財融合工作流程仍需改進和優化 業財融合一詞來由時間較長,自ERP時代開始,不同行業、規模的企業持續對業財融合進行探索和實踐,并且獲取了斐然的成效。業財融合的實施改變了事業單位工作流程和制度,要與時俱進主動改進和優化工作流程,確保其與整體工作流程相匹配,適應當前活動開展需求,才能真正達成業財融合目標。然而,一些事業單位在實務中,沒有重視業財融合工作流程,尚未結合自身現實狀況,主動改進和優化業財融合工作流程,沒有組織專業人員對這些流程進行分析,篩除其中冗余環節和內容,確保工作流程簡潔、明了、高效,也沒有對重塑和優化工作流程應用效果進行驗證,及時改進不合理的環節,導致業財融合實施成效不理想,制約了業財融合開展的成效。
業財融合人員信息素養有待提升 部分事業單位將工作重心放在了公共服務質量提升等方面,沒有加強人才的培訓和教育,導致業財融合人員信息素養有待提升,不滿足崗位實際要求,具體表現在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合作、交流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待提升,難以高效配合業財融合,削弱了業財融合實施成效,阻礙事業單位健康發展。此外,事業單位內部招聘途徑單一,僅僅使用傳統線下招聘,忽視了網絡招聘,在實際招聘過程中沒有主動配合人事部門,全方位評估和審核人員整體素養,導致人員參與業財融合實施效果不理想,阻礙了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精細化。
事業單位業財融合優化措施和方法
強化單位職工業財融合意識和認知 數字化、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為各領域推進業財融合提供新思路、新方向,事業單位要想保證該項工作順利、有序地開展,需要管理層、財務和業務人員正確認識業財融合,明確業財融合實施對單位財務管理轉型的重要性,樹立先進的業財融合理念,堅持以思想驅動行為。一方面,強化管理層思想認知。管理層是事業單位“一把手”,需要加強對業財融合的學習,深層次理解業財融合對單位發展的意義,并且為廣大職工做好示范和榜樣,保證管理層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配合,保證業財融合實施到位。另一方面,業務部門、財務部門等其他部門是業財融合實施的參與者、監督者,要深入了解該項工作開展基本要求、流程和內容,各部門間要定期做好溝通和交流,主動做好配合和支持,相互間交流對業財融合的認識,不斷改進和優化,形成通力參與到業財融合中,有利于獲取較佳的業財融合效果。
健全業財融合管理制度 雖然業財融合模式深受多個領域的青睞,但事業單位還沒有達到理想的成效,所以要想使得各項工作高效推進,必須健全業財融合管理制度,使得各環節工作開展有章可循,以達成各項目標,輔助事業單位良性發展。因此,事業單位要從整體層面進行考量,厘清業財融合的基本要求和要點,以此為基礎建立相適應的管理制度,真正明晰各崗位、部門的具體權限和職責,在實施各項活動中一旦出現問題立即問責,增強廣大職工的責任心,參與到業財融合實施中,獲取較為理想的工作效果。此外,事業單位業財融合具有動態性,建議掌握現實要求,靈活改進和調整管理制度,增強制度的先進性、前瞻性,為推進業財融合提供制度保障。
構建完善業財融合信息系統 信息共享傳遞是業務部門、財務部門深層次融合的直觀體現,事業單位為了實現多元化的功能,展示業財融合的優勢,建立完善的業財融合信息系統不容忽視,完善的業財融合信息系統可以實現內部信息共享,及時反饋到各層級、各部門,高效開展各項活動,輔助單位健康發展。事業單位要想達成這一目標,建議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一是,主動使用最新的信息技術,并且設定專項資金庫,建立完善的業財融合信息系統,真正消除業務部門、財務部門間的壁壘,確保信息無障礙傳遞和反饋,高質量開展各項活動,輔助單位落實自身職能。二是,由于事業單位內部存在多個系統,為了減少資源浪費,應做好統籌管理和規劃,將各系統進行集成和聯動,加強信息互聯共享,并且動態化統計信息,對其進行分析,及時掌握各項管理中的痛點,如預算管理、資金管理、成本管理等,及時改進和調整,確保業財融合實施到位。三是,擴展業財融合信息系統功能,分析當前業務,準確預測未來新業務,主動與系統供應商交流,反饋應用效果,及時升級和改進,以便于保證系統使用更具成熟性、可靠性,推動業財融合實施。
例如,某中等職業學校,主要業務是中專學生培養,此外還涉及新型農民培養和高素質農民培育等業務,內設部門較多,預算資金構成和各部門業務內容相對比較復雜。
本單位沒有推行業財融合信息系統時,內部職能部門難以暢通和共享,不能實現信息互聯共享,導致內部業務管理、票據管理、費用報銷管理、收支往來管理等難以實現精細化、信息化,不能加快單位財務管理轉型。為了消除這一困境,單位積極引入信息技術手段,建立業財融合信息系統,獲取較佳的工作效果:①提高報銷效率,確保報銷金額精準,降低財務運營成本。借助業財融合信息系統,可以保證報銷流程標準化、合規化審批,實現報銷、審核、支付一并完成,如職工出差費用報銷,管理人員線上審核通過,系統自動完成工作步驟推送至相應崗位,相應崗位人員及時完成付款操作。②實現資產管理精細化、信息化。單位內部資產領用、調配和清查耗費時間、成本較高,使用業財融合信息系統,可以保證資產清查、調配等環節智能化、信息化,提高管理效率,保證資產管理數字化。③確保預算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將業財融合信息系統與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集成和聯動,實時追蹤單位預算執行狀況,將預算資金與實際支出做好比對和分析,明確二者間的偏差,主動做好糾偏和調整,確保單位每一筆預算資金貫徹到位,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提升單位服務質量和水平。
優化和改進業財融合工作流程 業財融合工作開展具有專業性、復雜性,為了展示其效用,必須梳理事業單位原本的工作流程,篩選其中冗余的工作內容,及時將其摒棄和改進,保證業財融合工作流程更佳簡潔、高效,符合業財融合實際現狀。同時,業財融合工作流程改進,需要篩選復合型人員組建專業的隊伍,全方位評估新工作流程,判定其是否應用合法、合規,并且對工作流程進行動態追蹤,掌握其應用的成效,在具體實踐中改進和調整,保證業財融合工作流程與整體流程相融合,也滿足單位推進業財融合的現實要求。
培育復合型業財融合人員 事業單位業務部門、財務部門都是業財融合開展的配合者,除了原本專業能力,還要不斷擴展和延伸自身知識領域,提升專業素質、道德水平、信息素養,逐步轉變為符合單位基本要求的業財融合人員。特別是人員信息素養,必須高效使用數據工具、提高數據分析能力,更好地實現業務與財務協同性。為了保證該項目標達成,建議注重現有人才的培訓,引導全員參與到培訓中,對培訓效果進行考評,保證人員參與的積極性,不斷在培訓中改進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真正轉變為復合型業財融合人員,支持事業單位可持續發展。此外,事業單位必須注重業財融合人員招聘,擴展招聘途徑和方法,全方位評估應聘人員綜合素養,篩選高素養的人才壯大團隊,符合業財融合開展效果。
當今,事業單位逐步認識到業財融合的重要性,并且參考和借鑒先進單位的經驗和模式,提升職工認知水平,加大對業財融合建設力度,獲取較佳的工作成效。由于部分事業單位實踐中,業財融合推進受影響因素較多,面臨諸多“卡脖子”問題,阻礙了業財融合實施效果,影響單位財務管理轉型。由此,事業單位要想突破部門間壁壘,要注重業財融合,掌握各類影響因素,制定解決策略和方法,全方位推進業財融合,展示其優勢和價值,更好地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