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穎
教育是強國之基,一直以來我國都較為重視發展教育,更是將科教興國納入了國家發展戰略。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人才建設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為提升高職院校的發展質量和水平,國家相關部門提出了“雙高”計劃,這將促使院校向高質量方向轉型。在此背景下,高職院校須以科學的管理模式為支撐,夯實管理基礎,才能為“雙高”計劃的實施提供支持。財務管理作為助力高職院校運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了推動院校內涵發展的關鍵。然而,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封閉、單一,已經無法適應院校的經營和發展需求,因此,高職院校迫切需要推動業財一體化,加速業財融合進程。本文主要分析在“雙高”背景下,高職院校業財融合面臨的難點問題,并提出了推動業財融合的實施策略,以期為高校管理模式的更新提供參考。
“雙高”計劃的推進,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我國對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視。高職院校也應積極發力,促使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得到提升,以匹配“雙高”計劃的實施要求。近年來,國家對高職院校的資金投入規模在不斷擴大,與此同時,院校財務管理方面的工作量也顯著增加,在復雜且多元的環境下,要求高職院校財務管理要更為精細化,以促使院校資金發揮最佳效益,由此業財融合將成為趨勢,只有打通業財之間的壁壘,發揮聚合效應,才能更好地保障院校穩健、長效發展。
“雙高”概述及業財融合特點分析
“雙高”概述 “雙高”計劃主要是指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在“雙高”計劃的意見中,要求地方政府要加大力度為高職院校提供支持,既要有政策層面的支持,又要有經費方面的支持。通過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加大資金資源的投入力度,以推動高職院校高質量長效發展。與此同時,院校也要發揮自身優勢,吸納更多的社會資源和社會力量,以提升自身“造血”水平,為院校發展助力。在“雙高”背景下,也對于高職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為更好地提升管理水平,發揮資源優化配置效力,高職院校應不斷優化完善自身的管理機制。
業財融合的特點
1.數據共享,為戰略決策提供輔助。業財融合可以消除部門之間的信息屏障,實現數據高效、及時的共享,還可為戰略決策提供支持。作為高職院校,要想在短期內快速發揮建設效應,就必須要依托財務管理的統籌規劃能力。在業財融合下,通過財務數據可以全面、真實地對院校的不同項目收入和支出情況進行反饋,能夠為院校科研活動、教學活動中的資源投入情況提供數據支持,從而幫助院校管理層制定符合“雙高”計劃要求的戰略決策。
2.精準核算,優化配置資源。在“雙高”計劃下,高職院校將投入大量資金,資金的來源也較為多元化,不僅有國家和地方財政,甚至還會有企業資金、自籌資金等。這就要求院校財務部門必須管好、用好建設資金,并規范合理地開展資金核算,以確保能夠靈活、科學的配置資源。在“雙高”背景下,要求高校要提升資源統籌規劃能力,而業財融合能夠激發職能優勢。
3.優化業務流程,完善服務功能。在高職院校中,財務管理貫穿于院校運營活動的全過程,其面向師生及全專業學科提供服務,目的是為“雙高”實現助力,而要促使高職院校更好的開展教學活動,提升教學服務質量,就需要以健全的管理體系為依托。在此背景下,為適應新時期的管理要求,高職院校的業財部門要打破業務邊界,建立起通暢的溝通機制,推動業財一體化。業財的有效融合能對原有的業務流程進行優化重塑,同時還能進一步發揮服務功能,促進高職院校長效、高質發展。
探究“雙高”背景高職院校業財融合的難點分析
業財融合缺乏理念支撐 在高職院校中,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不管是在管理目標上,還是在工作模式上都存在一定差異,關注問題的角度也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在工作中常常出現互不配合的情況。對于業務部門而言,其往往只關注業務活動是否順利推進,能否達到預期的效益目標,而對于財務部門而言,則更多關注的是資金使用是否合規、業務活動是否有序,可以說財務部門更加關注風險的防范控制。工作側重點的不同,使得業財部門未能認識到相互融合的優勢作用,甚至會抵觸業財融合。 除此之外,對于財務人員而言,其日常工作主要是圍繞核算等事項展開,未能充分、全面的對業務進行了解,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業財融合。
管理會計難以高效推進 現如今,高職院校在財務管理中引入管理會計已然成為趨勢,其對于財務管理具有較大的推動作用。但結合當前情況來看,一些高校財務人員在開展工作時,主要還是被記賬、核算、報表編制等基礎性、繁雜性的工作束縛,因此無暇顧及業務內容。一方面是高職院校資金投入規模的不斷擴大,項目數量也越來越多,對于核算也提出了更為精細化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政府會計制度的推行,要求高校采用雙分錄、雙報告的模式,使得財務人員的工作量大幅增加,再無精力去推動業財融合,其向復合型人才轉型更是無從談起。
信息共享難以發揮效用 財務部門是高職院校的“數據中樞”,集合了大量的業務數據,如果能夠有效利用這些業務數據,將會發揮巨大作用。但在當前高校中,普遍還存在信息共享不暢的情況,使得數據信息難以得到有效利用。如,院校各部門在信息化建設中各自為政,只是結合本部門業務需求搭建信息系統,未能制定統一的規劃方案,未設置標準的對接接口,系統之間存在壁壘,導致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之間存在信息溝壑,難以實現高效的共享和互通。
探究“雙高”背景高職院校業財融合實施路徑
強化內控管理,重組組織架構 為助力業財融合,院校應以內控管理為依托,建立高效的內控管理系統。在系統中明確業務流程、細化業務標準、規范數據格式,以促使政策執行及制度落實過程中能夠不打折扣。通過信息化系統的引入來降低人為干預,將院校的業財工作納入動態管控范疇,實現業務和財務的統籌協調、同步推動,以助力業財融合的深化。高職院校應建立完善的風險預警體系,做好風險動態預測分析,及時精準定位,增強風險的防范和預測能力,同時優化改進預算管理機制,科學合理地開展預算規劃,以提升管控效率和質量。院校還應注重重塑組織架構,推動扁平化管理,使管理結構呈現流程型模式,以強化業財的同步管控。在流程優化方面,要注重從業務環節入手,以業財融合的需求為導向和依據,對于職能效用不明顯的科室應予以取締,同時對于職能重復的機構,也應考慮合并或重新定位職能,通過權責的合理分配,防止權力過于集中,避免出現權責交叉的情況,從而消除傳統組織架構的弊端。高職院校要推動業財融合,打通以往“各自為政”的局面,實現不同業務流程之間的有效銜接,以助力業務和財務數據的高效共享,為財務職能更好的發展奠定基礎,并促使其既能發揮處理分析數據的職能,又能更好地為業務服務。
注重落實績效考評管理 在業財融合的驅動下,高職院校應注重根據業財融合需求,制定完善的績效考評方案,為業財融合助力。在以往的績效考評中常出現顧此失彼的情況,因此,在進行績效考評時,不能只關注財務部門,也不能只關注業務部門。應既從財務視角出發,選擇科學合理的財務指標,還應考量到高職院校的業務內容,如教學質量、經費使用、基建、學科水平、科研水平等。考評的目的并不僅僅是為績效獎懲提供依據,而是要借助績效考評結果反饋各部門的工作開展情況、預算資源配置情況等,以為后續調整資金及資源投入提供依據,需要注意的是,在資源配置時要嚴格以績效考評結果為導向,在統籌衡量各部門投產比的基礎上,適當向高效益部門、高產出項目傾斜,以促使院校實現效益最大化的目標。
優化改進預算管理模式 在高職院校中,為促使經費得到最優化利用,應注重優化改進預算管理模式。在編制預算時,要嚴格執行“兩上兩下”的基本程序,做好預算的統籌平衡,確保預算編制精準、有效,并能夠指導實際的業務活動。在編制方法的選擇方面,要結合院校不同部門的業務特點,靈活選擇預算編制方法,以保證編制質量。在編制預算時,應做好動態監督工作,對于不同收支項目的預算,要求必須有據可依,避免預算編制隨意化。此外,為提升高職院校預算管理效果,應加快推動業財一體化建設,以院校原始預算數據為依據,建立數據庫,院校財務人員要向管理會計進行轉型,以做好預算數據的整合分析工作,并及時評估項目的可行性、效益性。對于各部門的預算編報,財務部門要做好審查工作,確保預算編制準確、合理,對于不合理的預算編制要及時提出修正意見,并向相關部門反饋,在最終審核通過后由財務部門匯總形成院校整體的預算編制。不僅如此,要制定完善的預算管理制度,健全制度保障機制,以預算管理制度為預算編制和執行的依據,調動院校各部門積極按制度辦事,增強節支觀念。
注重業財融合的全面統籌性
1.預算同業務規劃相融。在“雙高”背景下,高職院校需要投入大量經費,因此需要注重對業務規劃目標的確定。為防止在執行過程中出現無序情況,因此在事前應注重編制全面、準確的項目預算規劃,并確保具體計劃的切實可行,堅持以預算為指導,推動項目落實,確保經費得到最優化利用。在決策環節,對于重大項目經費投入,必須采取集體決策的方式,并要求對決策事項做好論證分析,與此同時,要結合項目分析經費的需求情況,合理安排好支出進度計劃,確保預算支出有條不紊,并與項目進度保持同步,在此基礎上,院校財務部門要從全院層面做好統籌分析匯總,以形成整體的財務規劃。
2.業務落實和財務保障相融。在“雙高”實施后,高校在教學設施、科研設備及基建等方面的投入規模逐漸擴大。隨之而來的是經費支出的增加,要保障項目有效推進,必須保障經費及時配置到位。作為院校財務部門,應確保經費投入和業務需求相掛鉤,協調業務進度和經費投入的關系,防止由于經費不能及時撥付,導致業務無法推進而增加的合同風險。除此之外,財務部門亦要發揮出監督職能,在業務報銷環節,要明確是否合理合規,是否存在超預算行為,嚴守監督關口,為業務落實提供保障。
3.業務檢查和績效考評相融。在高職院校中,開展績效評價主要是為評估項目實施是否與預期成果相一致,是否遵循成本效益,以最少的資源投入實現了最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直接體現了經費投入的使用價值。在業務開展過程中,通過開展績效考評,能夠發揮檢查功能,通過重點考評投產的匹配情況,可以對業務開展發揮督促和指導作用。
4.業務優化和財務支持相融。為實現業務優化和財務支持相融合,在開展績效考評之后,應做好問題的整理和分析工作,明確本期業務在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問題產生的原因,以為后續業務的安排提供依據。作為院校財務部門,要做好資金籌措工作,堅持以預算為引領,為業務活動提供保障,同時要以財務數據為參考,通過分析、評估財務數據,剖析深層次的業務問題,及時科學地調整業務計劃,以促使業財的協同統一。
綜上所述,在現代教育體系下,高職院校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受經濟多元化發展的影響,社會各行業對于人才也提出了多樣性的要求,尤其是職業人才越來越受到重視。在此形勢下,“雙高”理念的引入,使高職院校的發展迎來了重大契機,能夠促使高職院校提升教學質量、發展質量。而業財融合是助力高職院校實現“雙高”計劃的重要基石,因此高校應注重推進業財融合,改變以往“業不知財、財不知業”的局面,以財務優勢助力業務效能提升,發揮業財融合優勢,促使高校向高質量發展邁進,并保障戰略目標的達成。作為高職院校,要認識到當前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必須注重適時匹配與發展需求相一致的管理模式,而業財融合恰恰滿足了這一需求,通過加強業財融合,可以打通業財工作中的堵點,梳理優化業務流程,促使業務提效、財務提質,這有助于高職院校的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