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時期是幼兒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教師需要以科學的方式和完善的措施對幼兒進行引導和培養。文章從創設良好環境、豐富教學模式、設計多元教育內容和完善幼兒心理健康檔案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進行全面探究。
【關鍵詞】幼兒教學;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作者簡介:劉永琴(1987—),女,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灘歌鎮中心幼兒園。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漸受到教育部門和社會的關注。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教師不僅要結合基礎教學目標進行分析,設計科學化、完善化的教育模式,還要重視對幼兒心理健康發展情況的全面分析,應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和合理的引導模式,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一、創設良好的環境,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一)重視物質環境創設
根據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目標,教師不僅要通過科學完善的教育方法和引導策略來推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進一步提高,還要創設良好的環境,全面提高幼兒的綜合設計水平。幼兒教師需要結合多角度進行分析,重視幼兒園的基礎環境建設,發揮環境的正面作用。對此,幼兒教師可以通過幼兒園班級的墻面布置等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提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效果[1]。
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室布置工作中運用與自然相關的元素,將花草樹木等元素融入幼兒園物質環境創設過程中,以粘貼畫等形式布置墻面。這種環境創設模式不僅可以提升幼兒的感受能力,也可以進一步強化幼兒的審美能力。因此,結合物質環境創設角度進行分析,為幼兒構建良好的教育環境,是提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有效方法。
(二)加強精神環境構建
在幼兒園良好環境創設工作中,物質環境的構建是基礎,而精神環境的構建則是延伸,是提升環境創設效果的有效措施。對此,幼兒教師要加強與幼兒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實現精神環境構建目標。
例如,幼兒教師可以利用師生合作游戲來加強與幼兒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應用多元溝通模式,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從而幫助幼兒在寬松平等且互相尊重的精神環境中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重視幼兒的精神環境構建工作是全面提升環境創設效果,進一步強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根本[2]。
二、豐富教學模式,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一)應用趣味游戲教學模式
在實現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目標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教學模式和引導策略的多樣化和全面性,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設計趣味性的教學方案,讓幼兒在愉快的學習和生活體驗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在具體方案的設計過程中,幼兒教師可以應用趣味游戲教學模式對幼兒進行引導。這種教學方法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可以吸引更多幼兒積極參與游戲,幫助幼兒在愉快的游戲體驗中達到心理健康教育及綜合能力發展的目的。
例如,在幼兒園教學中,部分幼兒會由于突然離開父母而產生一定的分離焦慮。對此,幼兒教師可以為其設計“雨點變奏曲”趣味小游戲,引導幼兒通過搓手、吹氣、拍手掌等方式模擬風聲、雨聲。此游戲不僅可以幫助幼兒釋放壓抑情緒并緩解分離焦慮,還可以讓幼兒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幼兒園的美好,幫助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二)利用生活情境教學模式
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制訂過程中,幼兒教師可以結合幼兒實際生活,利用生活情境教學模式,促使幼兒在生活情境中進行學習和探究,從而達到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目的。對此,幼兒教師可以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滲透至幼兒的一日生活環節中[3]。
例如,教師可以為幼兒創設家庭生活情境,自己飾演老人,由幼兒飾演父母和孩子,并搭配好符合角色身份的服飾、道具等,這能強化幼兒的代入感,使幼兒更好地進入情境。教師可以將情境設置為老人過生日,晚輩向長輩送上祝福。在這一過程中,飾演父母及飾演孩子的幼兒分別向飾演老人的教師送上祝福,表現得有禮貌、有教養,充分表達了對長輩的祝福。這一教學方式能使幼兒通過情境表演提高自身的領悟能力,讓幼兒在情境中體會親情的溫暖,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三)結合實踐活動教學模式
為了設計豐富多樣的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幼兒教師可以結合實踐活動教學模式對幼兒進行引導,突出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靈活性,幫助幼兒在多元學習體驗過程中實現心理健康發展的目的。
例如,部分幼兒容易焦慮,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自信,擔心自己被別人嘲笑。這種焦慮問題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教師要在幼兒階段重視幼兒的焦慮心理。對此,教師可以組織一些增強幼兒自信心的實踐活動,如組織表演活動,讓每個幼兒都參加活動,在同伴面前展示自己,增強自信;組織小競賽,給予每個幼兒小獎勵,告訴他們“參與的過程就是提升自我的過程,每個人都很棒”。教師通過開展上述實踐活動,能夠強化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幼兒獲得長遠發展。
三、設計多元的教育內容,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一)結合語言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元素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多元的教育內容能全面提升教育效果,提高教師的教學輔導水平。在設計教育內容的過程中,幼兒教師可以從基礎教學角度進行分析,將心理健康教育元素融入其中。這樣不僅可以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意義和科學性,還可以有效豐富基礎教學模式,提高幼兒的綜合學習水平。對此,幼兒教師可以結合語言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元素。
例如,部分幼兒存在膽怯心理,面對此種情況,教師可以組織“我勇敢說”的心理健康語言教育活動,要求幼兒在活動中與同伴、教師、家長進行交流,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如有的幼兒對自己的父母說:“爸爸媽媽總吵架,一吵架我就害怕?!苯Y合語言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元素,能讓幼兒增強心理建設,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實現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4]。
(二)結合藝術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元素
在幼兒園階段教育工作中,藝術課程教學的主要意義在于發展幼兒的審美能力、創新意識以及想象力。在幼兒園藝術課程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可以有效豐富藝術類課程的教學模式,全面提高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水平。
以幼兒園“向日葵”的藝術課程教學為例,其教學重點為引導幼兒嘗試應用點和線條表現向日葵的基本特征,促使幼兒在繪畫學習的過程中進一步強化創新意識和想象能力。為了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幼兒教師可以采用故事教學模式,促使幼兒結合向日葵的特點感受其精神,從而幫助幼兒深入體會向日葵積極向上的態度,實現強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根本目標。除此之外,將心理健康教育元素融入幼兒園藝術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將拓展化的教學元素作為核心發展方向,充分發揮多元教學內容對幼兒的積極作用,從而推動實現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根本目標。結合藝術教學課程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可以全面提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進一步豐富幼兒的學習體驗。
(三)結合科學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元素
幼兒園科學課程教學的目標為通過趣味實驗等形式全面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讓幼兒在探究科學實驗的過程中對科學學習產生較強的興趣,為幼兒之后更加廣泛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制訂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過程中,幼兒教師可以將心理健康教育元素融入幼兒科學課程教學中,這樣可以有效豐富科學教學內容,全面提高幼兒科學學習的積極性,延伸科學教學,讓幼兒在愉快的學習體驗中進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以幼兒園科學課程“沉浮”的實驗教學為例,這一課主要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幼兒通過實驗探索沉浮現象,促使幼兒通過合作等實驗學習方式嘗試讓物體沉與浮的多種方法,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及合作能力。但是,在實驗過程中,由于幼兒年紀小,自控力差,觀念不同,幼兒之間可能會發生摩擦,這會降低實驗效率,甚至導致實驗無法很好地完成。因此,教師應讓幼兒理解愉快合作對完成實驗的重要性,營造輕松的實驗氛圍,讓幼兒體會到團結的力量,這能培養幼兒的互助意識,提高幼兒的合作能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將心理健康教育元素融入科學教學中,可以豐富幼兒的學習體驗,使幼兒在掌握課程內容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心理健康發展水平。
四、完善幼兒的心理健康檔案,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一)構建個性化幼兒心理健康檔案
在設計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的過程中,幼兒教師要重視構建幼兒的心理健康檔案,通過完善檔案了解幼兒的基本情況。檔案的數據可以作為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參考資料,幫助教師制訂個性化、針對性強的教育引導策略,結合幼兒基本身心發展特點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實現強化幼兒綜合素養的教育目標。例如,幼兒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基本情況與信息構建健康檔案,對幼兒的姓名、出生日期以及身心發展情況等進行記錄,從而進行個性化的教育引導。與此同時,幼兒教師可以結合幼兒心理健康檔案構建模式推動家園共育模式的應用,使家長全面了解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并將幼兒在家庭中的基本情況融入幼兒心理健康檔案中。設計完善且個性化的幼兒心理健康檔案,能夠有效強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二)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水平測試
在構建幼兒心理健康檔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心理健康水平測試完善檔案內容。為了保障幼兒心理健康水平測試的科學性和全面性,幼兒教師可以結合談話法及觀察法兩種模式對幼兒進行引導,提升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在應用談話法的過程中,幼兒教師可以設計開放性的問題,以了解幼兒的實際心理發展特點,根據幼兒的具體回答全面掌握幼兒的身心發展情況,為之后設計針對性的教育引導措施奠定良好的基礎。另外,幼兒教師可以結合觀察法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水平進行綜合測試和評估,對幼兒在自然條件下和日常生活中的情緒表達、語言表達及行為表現等進行全面觀察,從而探究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水平。幼兒教師可以對自主游戲或合作游戲中的幼兒進行細致觀察,根據其行為舉止與交流能力分析其心理健康發展情況,從而制訂具體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例如,社交能力較弱的幼兒通常在與同伴合作游戲的過程中不能充分展現自身優勢,無法以積極的態度與其他同伴進行溝通,這便是幼兒教師需要加強重視并融入幼兒心理健康檔案中的關鍵元素。
(三)完善教師綜合教育評價方案
在幼兒心理健康檔案的構建過程中,教師要完善評價總結方案,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進行綜合分析,采用科學的評價模式。同時,教師要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改善情況進行分析,提升評價效果。
例如,幼兒教師可以在幼兒心理健康檔案的設計過程中單獨構建教師評價欄,在每月固定時間根據幼兒的基本情況進行總結,這樣一方面可以了解幼兒的變化,另一方面可以為后續教育策略的制訂奠定基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評價要遵循適宜性和有效性原則,并結合實際的工作內容進行調整與改進,以提升教育質量。教師要對幼兒進行恰當與全面的綜合評價,不僅要對幼兒的心理發展過程有整體全面的了解,還要看到幼兒的長處和不足,觀察幼兒在發展變化中的個性表現和特點。教師要在評價過程和形式上進行創新,通過問題創設和日常觀察記錄相結合的形式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綜合情況進行客觀的分析與評價,從專業角度反映幼兒的進步與成長。
結語
綜上所述,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開展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全面提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實現發展幼兒綜合素養的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王璇,趙靜,趙娥.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及實施中存在的問題[J].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7,33(07):22-25.
[2]何蘭蘭,謝華.幼兒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教育觀察,2021,10(04):49-51.
[3]朱慧.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9(11):156-157.
[4]劉丹.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華夏教師,2018(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