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虎平
【關鍵詞】教師成長;兒童情懷;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09-0094-03
德國詩人荷爾德林曾說過:“人,詩性地棲居在大地上。”這句話表達了對于人類生存價值與意義的深層次思考。這種詩意棲居,亦為教育的本真追求,表征是把兒童放在中央,堅守兒童本位,倡導兒童情懷,塑造美好的心靈和人格,引導兒童成為更好的自己。蔡亞老師就是這樣一位充滿兒童情懷的知性老師,她對兒童世界發自內心的喜愛,她用“真善美”去感召兒童,言情明志,和著彼此的心跳生發心靈的舞動,譜寫了與兒童共同的節拍與旋律,一路高歌一路綻放,成就了她獨特的幸福之道。
一、基于兒童的成長,踐行教育的本真
教育是什么?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關照與付出。蔡亞老師以“兒童小說”為媒,基于兒童成長的視角,積極踐行教育的本真。因為尊重兒童的天性,才能走進兒童的心田,引領他們認識兒童文學,在“兒童小說”中不斷相遇、相吸、相知;因為融入兒童的世界,才能站在兒童的立場去接納、理解、引領,獲得了特別的喜愛、信賴與親密;因為順應兒童的成長規律,才能使兒童真正享受著童真、童趣與成長的幸福。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熱愛是教師人品、學識、情感與親和力的綜合表現,更是教育的本真。蔡老師在兒童的世界里充滿熱愛,這種熱愛已衍化成一種激情、一種執著、一種全身心的投入,自始至終保持溫和姿態,像呵護幼苗一樣關注兒童的心理世界。她的微笑暖語,她的智性評析,她的共享閱讀開啟了心靈,成為引領學生向善向上的力量源泉,實現靈魂對靈魂的喚醒、生命對生命的關照,使兒童如鮮花般綻放,共同繪制燦爛的童年。
二、詮釋課堂的樣態,實現靈動的教學
對于蔡亞老師的了解不僅僅是她的文字,更多地源于她的課堂。她是我們地區非常難得的不僅課上得精彩而且文章又寫得漂亮的“80后”。蔡老師的課堂不是簡單的傳遞,而是互動的、生動的、靈動的,是情感的孕育、智慧的生成、生命的成長,給人一種共鳴、一種啟迪。
十幾年前,她就曾在我領銜的市級項目中執教過多節示范課,印象最深的是《柳林風聲》閱讀指導課,她以“會閱讀,樂分享”為主線,指向深度閱讀,關注整本書閱讀指導,在課堂上注重知識整合,尤其是合理利用資源,關注學生體驗,指導學生品讀演繹,形式多樣,舉一反三,觸發聯結,實現了縱橫遷移優化。同時,她與學生積極互動,助推知能建構,得趣得法,精彩紛呈,彰顯了豐厚的閱讀素養和高超的教學水平,促進了學生閱讀思維力的持續發展。這樣的課堂,學生讀得自然深入并學有所得,在極為有限的空間與時間內,觸發了生命的躍動,引發了情感的共鳴。她的課之所以得人心,得益于她對于文本的把握力和對于兒童的理解力,將師者、學者、教情、學情融于一體,真正詮釋了生命自由呼吸的積極樣態。
“教師以塑造靈魂、培育靈性、引導學生走向‘真善美”為己任,這種塑造、培育與引導不是一味地說教與施壓,而是要為師者切身投射的“師范”光輝來熏陶和影響,要在課堂中植入教育思想與美善因子,讓學生徐徐習之,娓娓成就。
蔡老師的課堂有其獨特的情智風格,總是以飽滿、愉悅、積極的狀態投入教學,自然生發人格魅力,用真情營造熱烈盎然的情境,用真心組織展現生命魅力的舞臺,構建涌動激情的生命化課堂,吸引學生親師信道,促進學生情智豐盈,引領生命躍動與成長。
三、突破自我的藩籬,收獲生長的幸福
新時代教師的專業成長是“在終身學習和持續發展理念指引下,善于通過合理規劃自身專業發展目標,借助多樣化學習途徑,掌握教師專業發展知識和技能,實現自身專業理念、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等全方位提升”,這樣的提升是一種不斷地突破和超越,除了外在的機制,自身的內驅力更為重要,它是第一原動力。我想,蔡亞老師之所以成功,是她能為自己找尋目標與方向,規劃行進路徑,突破藩籬,聚焦成長的關鍵——“自我”,敦促自我認識、自我學習、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超越,持續生發前行、突破、跨越的激情與力量,向著更高境界生長與發展。
她是一名教育研究者。她注重基于實證的探究,在專題研究中修習真功,明確教與研相融共生、互相促進,從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現研究專題,深諳研究的系統化與深入性。她研究資源,立足文本,拓展整合;她研究兒童,把握學情,放眼未來;她研究同伴,研究自己,審視定位,科學規劃。她不斷反思經驗和做法,科學運用研究成效指導助力教育實踐,生發研究效益。她善尋問題、能做課題、會做研究,探索出一條專業快速成長的通道。
她是一名專業閱讀者。她進行了廣博的閱讀,除了閱讀相關學科需要的文本知識,還為成為綜合的、博學的教育人才而積聚力量。她多次在各級閱讀平臺上分享與展示,她在擴容儲備的同時,進行整合與妙用,形成專業經驗、專業判斷,提升專業素養與綜合學養。她更以點燈人的角色助推學生閱讀,積極推進“漂流書閱讀”活動,有效關注所有學生的閱讀體悟,開啟學生的“短書評”活動。她致力于兒童閱讀共同體建設,架構“閱讀共振場域”,實現多元化的本真閱讀樣態,發展了學生的閱讀思維,提升了學生的閱讀技能,培養了學生的閱讀品質。
她是一名專精表達者。她講述著獨特的教育故事,描繪生動的教育情境,再現優秀的教育實例,總結著實踐中的教育經驗,彰顯著趨于成熟的教育主張。她筆耕不輟,進行著有意義的記錄、思考、詮釋與表達,她的文字在清新簡潔中透著舒緩溫情,折射教育哲學,充滿人文關懷與兒童情懷,給人以共鳴,是教育行之深化的過程,助推其從平庸走向卓越。她也真正成為“理性的實踐者”,有著敏銳的觀察能力與問題意識,通過描述問題、解釋問題、解決問題的內隱邏輯,洞悉了兒童的價值觀、思維模式、行動路徑,發現了實踐中的閃光點、思想點,在系統思考和表達過程中完善了兒童教育,完成了自己的完美“蛻變”。
我們希望教育給兒童帶來幸福,就其本性來說就是幫助兒童充分發展幸福的能力,這種幸福不是簡單的快樂,而是恒久的心靈能量。因此,教育者的幸福其實也很簡單,就是成就兒童時獲得的幸福感,這也正是蔡亞老師一直踐行的幸福之道!
書于此,我仿佛又看見了綻放在春風里的蔡亞老師,明亮的大眼睛里透著對兒童世界的無限向往與真誠,和著書香花影笑語盈盈,與她的學生共譜動人的生命之歌。
(作者系江蘇省連云港市連云區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正高級教師,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