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恒佳

摘 要:文章對朝陽袁臺子遺址西漢墓葬隨葬品位置進行分析整理研究,將隨葬品根據用途分為六種類型,觀察其在各時期的演進變化,并與同為縣治的唐縣高昌同時期墓葬進行對比,進一步總結隨葬品位置擺放所反映的文化現象。發現袁臺子遺址西漢墓葬室墓至西漢晚期才萌芽,室墓是墓葬宅第化的前提,該遺址西漢墓葬宅第化趨勢較為滯后。
關鍵詞:朝陽袁臺子;隨葬品;西漢墓葬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4.025
考古遺存中較為容易保存原始信息的為墓葬,若墓葬保存基本完整,對隨葬品進行研究則可以更好地揭示墓葬所反映出的文化信息。現階段學界對于漢代墓葬隨葬品的研究不可勝舉,研究方向包括類型學演變、組合特征、位置擺放等,范圍涵蓋全國各地。
1979年于遼寧朝陽袁臺子遺址發掘了西周至十六國時期的遺址與墓葬①,該遺址地處北部邊疆,出土“柳城”瓦當證明該地應為西漢幽州遼西郡柳城縣治,也為西部督尉治所②,溝通東北地區與遼西走廊,地理位置重要。同時該遺址墓葬保存狀況較為完整,發掘共分為四期,從西漢初期至西漢晚期,發展延續序列較為完整,為西漢墓葬隨葬品位置研究提供了基礎。報告中對漢墓四期墓葬形制、隨葬品組合進行了梳理和斷代分期,但缺少對隨葬品位置擺放及墓主身份的詳細研究,本文是補闕之作。
1 器物擺放位置分析
從觀察器物位置擺放的縱向變化入手,即可考察一個墓群西漢時期的器物擺放位置所代表的葬制變化,尤其西漢時期是形成和發展漢制墓葬的重要時期,對袁臺子遺址進行研究可觀察該遺址漢制墓葬的發展進程。
黃曉芬曾在其研究中將隨葬品分為禮樂器、生活實用品、威信儀仗用具、鎮墓辟邪品、供獻祭祀品、明器六大類③。本文根據其劃分,結合袁臺子西漢墓的實際情況將隨葬品主要分為六類:仿銅陶禮器,為繼承先秦時期禮制的隨葬品,主要包括鼎、盒、壺④;生活實用陶器,如罐、盆、壺一類,皆為生活實用器具;工具類,可能與墓主身份性別有關,如鐵、鐵刀等;貴重器物類,墓主生前佩戴裝飾,或與其生前喜好有關,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墓主身份、財力,根據是否為生前貼身攜帶分為兩類,前者如項飾、帶鉤、指環、錢幣等,后者如漆器、石硯等;殉牲類,為墓主準備的殉牲,如豬骨、牛骨一類的獸骨;陶制模型明器類,如陶灶。
1.1 隨葬器物相對墓主位置統計
隨葬品所服務的對象為墓主,故在研究位置擺放時應以墓主為中心。其中,根據貴重類器物是否可以隨身攜帶或者其使用、裝飾意義主體是人還是墓葬(或墓葬所反映的人類生活空間)將其分為兩類,前者為貴重器物a類,如項鏈飾品、五銖錢等,后者為貴重器物b類,如石硯、漆器等。
由表1可以看出:
仿銅陶禮器位置相對集中,皆位于頭廂或東邊廂中,隨葬此類器物的墓葬葬具至少為一棺一槨。
生活實用陶器位置根據時代、葬具不同存在不同情況。西漢初期皆位于頭廂處,西漢早期放置位置開始復雜。葬具僅有一棺的,生活實用陶器存在位于棺內頭部與棺外頭部兩種情況。葬具有槨的,生活實用陶器在墓室內存在頭廂、邊廂兩種情況,墓室外填土也有少量出土。西漢中期皆位于東邊廂,西漢晚期無葬具的,位于墓內西南角墓主左腿外側,有棺有槨的皆位于棺內墓主頭部或左側東部處。
工具類器物西漢早期主要出土于棺外墓主頭部處或填土中,西漢晚期出土位置包括填土、墓道與木槨之間、南部棺槨之間、墓主左腰部與右小腿外側。
貴重器物a類相對于貴重器物b類一般較小。貴重器物a類出土位置主要包括墓主身旁、頭廂、填土;貴重器物b類西漢早期出土自頭廂或東邊廂處,西漢晚期皆位于墓主身旁。
殉牲類隨葬品在西漢初期至西漢中期主要位于墓主頭部附近,西漢晚期皆位于墓主左腿外側,整體距離墓主較近。
陶制模型明器類器物僅一件,墓道出土。
1.2 器物擺放位置分析
仿銅陶禮器:其仿禮器與承接前代習俗的性質決定了其位置由前朝發展而來,后又在融入漢大一統中消失。仿銅陶禮器在袁臺子西漢墓中僅出現在初期與早期,皆位于棺槨之間,具體位置為頭廂與邊廂。頭廂因為空間相對較小放置較為集中,東邊廂中放置較為松散。
生活實用陶器:生活實用陶器西漢初期至西漢早期主要位于墓主頭部附近,譬如頭廂、東邊廂近頭部。也存在于填土中出土的現象,僅一例,可能該陶器與隨葬于墓主頭部附近的陶器意義不一樣,墓主頭部附近的陶器可能為供墓主在陰間使用,而填土中出土的陶器可能與下葬儀式有關。西漢中期至西漢晚期出土于東邊廂的陶器不再僅僅圍繞墓主頭部附近,開始出現在墓主足部、腿部或分散在南北兩端。以上證明袁臺子地區西漢中晚期墓葬生活實用陶器主要放置在墓主左側。生活實用陶器根據實際用途可大致分為貯藏器與其他類型:貯藏器主要包括壺、罐等;其他類型主要包括豆、缽、盆、盤等。兩類器物因用途不同,在墓葬中位置略有不同。頭廂中由于空間較小,區分不明顯;東邊廂中空間較大,部分墓葬存在區分,貯藏器主要集中在北部,其他類型相較于貯藏器則略微靠南,有一定間距。
工具類:出土自墓主身旁的工具類器物可能與墓主生前聯系較為緊密;出土自棺外頭部、棺槨之間的工具類器物,或與墓主生前無前者緊密,或為習俗;出土自填土的工具類器物可能與下葬儀式有關。
貴重器物類:下有兩小類,為貴重器物a類與貴重器物b類。貴重器物a類在西漢初期至西漢中期出土位置存在兩種情況:一種與墓主關系緊密,位于墓主身側;另一種位于填土中。貴重器物a類在西漢晚期出土位置除了上述兩種情況外還新增墓道、棺槨之間、墓底。貴重器物b類在西漢早期主要出自邊廂與頭廂;西漢晚期則位于棺內墓主身旁,其位置與西漢早期位置相似,位于墓主頭部上側與右足外側、足部下端。貴重器物a類有單獨與其他種類器物同出的現象,但是貴重器物b類與貴重器物a類伴出,并無貴重器物b類器物單獨與其他種類器物出土的現象。
殉牲類:西漢初期至西漢早期在墓主葬具為一棺一槨中位于頭廂、東邊廂中,葬具僅為一棺時位于棺外頭部處;西漢中期至西漢晚期皆位于墓主左側棺內東部。此類器物出土較少,或許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袁臺子殉牲由原先墓主頭部、左側兩種隨葬位置逐漸集中于墓主左側。
陶制模型明器類:僅西漢晚期出土一例,位于墓道。
2 與唐縣高昌漢墓進行對比
河北省保定市唐縣高昌于2006年發掘一批漢墓,以西漢墓為主⑤。西漢時期唐縣屬冀州刺史部中山國唐縣治所,與袁臺子遺址相比,二者同為縣治,皆發現西漢墓群,時間連續,可作為對比進行研究。
高昌漢墓中由于西漢初期墓葬與西漢早期墓葬較為接近,難以區分,所以發掘者將西漢時期墓葬分為三段,即西漢早期、西漢中期和西漢晚期⑥。
高昌漢墓西漢早期墓葬隨葬品種類與袁臺子遺址西漢墓類似,包括仿銅陶禮器類、生活實用類、工具類、貴重器物類、殉牲類,動物俑、人俑為袁臺子所沒有。除貴重器物外,各類器物的位置以頭廂為主,貴重類器物主要位于棺內墓主人身邊。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錢幣主要用途為口琀,而袁臺子西漢墓中尚未流行以錢幣作為口琀。高昌漢墓填土中也有出土鐵臿的現象。高昌漢墓中頭廂外無固定的邊廂,如東邊廂、西邊廂,這一點與袁臺子不同。殉牲僅一列,為羊頭骨,同時為屈肢葬,此墓葬墓主或與普通漢人不同。袁臺子西漢墓中殉牲主要為豬頭骨與牛肋骨,整個西漢時期皆有出現。此時期高昌漢墓隨葬品數量明顯多于袁臺子西漢墓。
高昌漢墓中未被盜擾的西漢中期墓葬數量較少,隨葬品種類僅有生活實用類與貴重器物類,前者皆位于棺外頭部附近,后者皆位于棺內墓主身旁。相較于袁臺子西漢墓,該時期高昌漢墓中生活實用類器物位置已經統一,袁臺子西漢墓此時期還存在頭廂與東邊廂兩種情況。高昌漢墓中有一墓葬墓主未成年,無葬具,除此之外隨葬品與成人一致。
高昌漢墓西漢晚期出現磚室墓、磚石混筑墓葬,貴重類器物主要位于棺內墓主身旁,其余器物位置較為統一,皆位于棺外墓主頭部處。袁臺子漢墓此時期隨葬品位置以棺內為主。
就整個西漢時期而言,唐縣高昌漢墓中的隨葬品豐富度要明顯高于袁臺子西漢墓,這也從側面印證,同為縣治,唐縣經濟相對柳城縣發達。動物俑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代表墓主的財力,而相比于袁臺子遺址直接殉牲,高昌似乎明器化程度更深。
通過比較可以看出唐縣高昌西漢墓隨葬品擺放位置是趨同發展,可稱為絕對趨同,可隨身攜帶的貴重器物位置發展為棺內墓主身旁,其余隨葬品皆位于棺外墓主頭部附近,混合放置,并無具體區分,并未出現宅第化的苗頭。同時,模型明器此時也未出現,模型明器指代意義更為明確,未出現也可從側面證明該墓葬群宅第化趨勢尚無苗頭。而袁臺子西漢墓隨葬品擺放位置存在趨同傾向,可稱為相對趨同,隨葬品在棺外位置的主要有頭廂與東邊廂兩種情況,西漢晚期進入棺內,相對墓主位置與頭廂、東邊廂一致,出現模型明器且位于墓道,宅第化趨勢苗頭顯現。
3 結語
綜上所述,袁臺子西漢墓隨葬品出土位置主要包括棺內墓主身旁、棺外墓主頭部或左側處、填土中,西漢晚期墓道中少有出土。西漢初期仿銅陶禮器、生活實用類器物放置并無明顯界限,皆放于一起,東邊廂放置物品相對于頭廂分散,可能與東邊廂空間相對大有關。殉牲類器物也與仿銅陶禮器放置在一起,貴重器物a類位于墓主身旁。西漢早期生活實用類器物與殉牲類器物放置在一起,存在少量工具類、貴重器物a類與生活實用類、殉牲類器物放置在一起的情況,存在填土中葬入工具類鐵、貴重器物a類銅帶鉤的葬俗,頭廂中生活實用類器物放置似按大小順序排列,為左小右大(相對墓主),不存在器物大小接近的現象。西漢中期生活實用類器物放置順序較前期發生變化,頭廂與東邊廂呈中間大、兩頭小排列。殉牲類器物依然與生活實用類器物同出,此時期貴重器物a類僅出土五銖錢,出土位置存在兩種情況,一類是與生活實用類、殉牲類器物同出在一處,一類是出土自墓主腰部。西漢晚期合葬墓出現,葬具形式差異進一步擴大,既存在無葬具的墓葬,也存在一棺一槨或石槨木棺的墓葬。出土工具類器物的墓葬數量相對增加,此時期各類隨葬品向棺內轉移,與墓主聯系更為緊密,貴重器物a類出土位置較為豐富,出現模型明器類器物。其中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出土于墓室口的錢幣可能具有鎮墓辟邪的寓意。貴重器物a類與貴重器物b類伴出的現象可能與二者皆為揭示死者財力有關,貴重器物a類相較于貴重器物b類較容易獲取,故其較為廣泛,貴重器物b類不易獲得則是對死者財富的進一步指向。不同時期六類器物并不會全部出現在一座墓葬中,一座墓葬同時出土兩種器物較為穩定,以生活實用類、貴重類為主,貴重類中又以貴重器物a類為主,最多同時出現三種類型的器物,組合為生活實用類、貴重類、殉牲類和工具類、貴重類、模型明器類,皆為西漢晚期出現。
墓葬宅第化發展趨勢離不開墓葬向室墓的轉變,直至西漢晚期,袁臺子西漢墓才出現少量個別室墓,沒有室墓的發展基礎,墓葬宅第化的趨勢也就止步于土坑墓。此種現象可能與地理、經濟、思想有關。地理上該地區地處邊疆,與中原地區相隔較遠,與中原地區交流并接受影響較為有限;經濟上發展滯后,大批民眾沒有財力建設宅第化墓葬;邊疆地區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邊緣化現象;思想上繼承本地區燕文化中“迂腐守舊消極的輕率性格”⑦。綜上所述,袁臺子西漢墓隨葬品位置擺放未呈現出宅第化背景下的擺放趨勢,但是也存在因與墓主關系遠近的不同體現出來的擺放位置不同的現象。
高昌漢墓中西漢晚期磚室墓數量增多,同時經濟明顯較袁臺子遺址發達,而同時期袁臺子遺址磚室墓出現,兩地宅第化趨勢不甚明顯,從側面反映出此趨勢并不為各地單獨產生發展出來,而是從一地產生,輻射發展的,西漢時期的接受程度也與經濟發展程度無太大關聯。而且各地接受發展時間略有不同,室墓為宅第化趨勢的前提,但是室墓出現后墓葬宅第化并不同時伴之產生。
注釋
①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朝陽市博物館.朝陽袁臺子:戰國西漢遺址和西周至十六國時期墓葬[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
②王綿厚.秦漢東北史[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4:51-52.
③黃曉芬.漢墓的考古學研究[M].長沙:岳麓書社,2003:203-227.
④銅禮器相似或紋飾與禮器紋飾接近的器物本文將其算入仿銅陶禮器,否則為生活實用陶器。
⑤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建設管理局,河北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河北省文物局.唐縣高昌墓地發掘報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
⑥二者進行比較時將袁臺子西漢墓中的西漢初期一起并入西漢早期。
⑦馮石崗,許文婷.燕文化二元特征探索[J].社會科學論壇,2016(12):189-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