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微 何婧 于小紅
[摘 ? 要] ? 目的:探討3D打印技術聯合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學模式在心血管內科教學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南通大學2020級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90例,隨機分為PBL組和3D+PBL組各45例。PBL組采用傳統PBL教學模式,3D+PBL組采用3D打印技術聯合PBL教學模式。比較兩組學生客觀題和主觀題考核成績及教學滿意度。結果:3D+PBL組客觀題成績49.81±8.19分、主觀題成績32.24±4.70分、總成績82.05±9.21分,分別高于PBL組的44.09±8.69分、28.89±6.82分和72.98±12.64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3D+PBL組教學模式認可度評分9.16±0.54分、思考解決問題能力評分9.19±0.47分、理論知識理解能力評分8.90±0.79分、臨床診療思維能力評分9.55±0.27分、總滿意度評分45.97±1.28分,分別高于PBL組的8.27±0.97分、8.78±0.53分、8.42±0.88分、8.89±1.03分和43.55±1.42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心血管內科教學中應用3D打印技術聯合PBL教學模式,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考核成績,提升教學滿意度,具有良好的運用前景。
[關鍵詞] ? 心血管內科;3D打印技術;PBL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 G420 [文獻標志碼] ? B [DOI] ? 10.19767/j.cnki.32-1412.2023.06.035
心血管內科是一門重要的醫學學科,主要研究心臟、血管的結構功能及其相關疾病,具有綜合性、實驗性、臨床導向性、交叉性和應用性等特點[1]。心血管內科的基礎知識抽象復雜,不易理解和記憶?!耙越處煘橹鲗?,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現代心血管內科教學[2],需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本文選取南通大學2020級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90例,探討3D打印技術聯合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心血管內科教學中的價值。
1 ? 資料與方法
1.1 ? 一般資料 ? 南通大學2020級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90例,隨機分成PBL組和3D+PBL組各45例。PBL組中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齡20~25歲,平均23.18±0.93歲。3D+PBL組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齡21~25歲,平均23.63±0.73歲。兩組學生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 教學方法 ? PBL組:采用PBL教學模式。帶教老師根據學習要點和內容特點在課前提出問題,如心臟基本結構是什么?心臟電生理信號傳導路徑是什么?心臟瓣膜與心室收縮的關系?心臟雜音是怎么產生的?心臟疾病的主要臨床表現和體征?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預習,主動學習相關知識,提出解決問題的初步方案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D+PBL組:采用3D打印技術聯合PBL教學模式。根據臨床典型患者病變部位打印成3D模型,讓學生更直觀了解病變的位置和解剖特點,再聯合PBL教學模式進行講解。
1.3 ? 評價指標 ? (1)考核成績:課程結束后對兩組學生進行考核,分為客觀題和主觀題,客觀題側重基本理論知識(60分),主觀題側重臨床案例分析(40分),總分100分。(2)學生教學滿意度:課程結束后從教學模式認可度、思考解決問題能力、理論知識理解能力、臨床診療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5個方面進行教學滿意度調查,每項10分,總分50分。共發放教學滿意度調查問卷90份,有效回收90份,回收率100%。
1.4 ? 統計學處理 ? 應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 結 ? ? ?果
2.1 ? 兩組考核成績比較 ? 3D+PBL組客觀題成績49.81±8.19分、主觀題成績32.24±4.70分、總成績82.05±9.21分,分別高于PBL組的44.09±8.69分(t=3.212,P=0.002)、28.89±6.82分(t=2.718,P=0.008)和72.98±12.64分(t=3.893,P<0.001),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 兩組教學滿意度比較 ? 3D+PBL組教學模式認可度、思考解決問題能力、理論知識理解能力、臨床診療思維能力評分及總滿意度評分高于PBL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自主學習能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 討 ? ? ?論
近年來不斷涌現很多新興教學方法,極大促進課堂教學變革。PBL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專業領域內各種問題為學習起點,以問題為核心規劃學習內容,讓學生圍繞問題尋求解決方案的一種學習方法[3-4]。心血管內科學理論知識復雜抽象,記憶量大且容易混淆,尤其是正常心臟解剖學知識以及心臟疾病時的心臟結構改變,學生普遍反映學習難度較大,希望在授課時能引入形態學教學方法,有助于更清楚直觀理解心臟生理病理改變[5]。3D打印是一種快速,準確的制造技術,以真實數據為基礎,應用可粘合材料通過計算機控制打印設備,逐層打印堆疊固化,形成三維模型[6]。將3D打印技術用于形態學教學有助于學生理解解剖結構復雜的心臟、肝臟等組織器官,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動手操作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以及空間想象能力[7-8]。
不同教學方法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靈活運用不同教學法,使其互補和協同,可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9]。本研究結果顯示,3D+PBL組客觀題成績、主觀題成績及總成績高于PBL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3D+PBL組教學模式認可度、思考解決問題能力、理論知識理解能力、臨床診療思維能力評分及總滿意度評分高于PBL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心血管內科教學中基于PBL教學理論,創新性結合3D打印技術,實現兩種教學方式的優勢互補,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考核成績,提升教學滿意度,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高偉勤,楊光遠,趙曉輝,等. PBL聯合CBL教學模式在心血管內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9,40(4):494-496.
[2] 于凱,齊殿君,劉冰,等. 在全科醫學教學中開展CBL聯合LBL對醫學教育環境的影響[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0,
12(17):35-38.
[3] 劉國生,周維,褚志華,等. 運用PBL、CBL教學法對臨床思維訓練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 檢驗醫學與臨床,2019,16(18):2744-2746.
[4] 張曉申,鄭文博. PBL教學法在普外科急腹癥見習中的應用[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1(23):13-15.
[5] 鄧青松,吳傳新,龔建平. 3D打印技術在臨床教學中的應用和效果[J]. 醫學教育管理,2019,5(6):531-535.
[6] 胡瀾也,賈歡,楊軍. 3D打印顳骨模型制備方法及其在耳科中的應用展望[J]. 中華耳科學雜志,2016,14(3):420-426.
[7] 李小軍,朱瀟,杏福寶,等. 三維重建及3D打印在微創肺外科中的應用[J]. 中華全科醫學,2020,18(7):1190-1194.
[8] 周平輝,張逸文,毛穎基,等. 3D打印技術結合CBL教學模式在骨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 中華全科醫學,2020,
18(8):1376-1379.
[9] 吳玉平,張偉平. 當前課堂教學改革的困境與策略[J]. 當代教育科學,2014(6):28-31.
[收稿日期] 2023-11-09
(本文編輯 ? 繆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