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博主
當下,網絡平臺上與讀書相關的內容越來越多、越來越火,讀書博主也跟著走紅——他們通常會簡介一本書的概要、分享自己讀書的體會、推薦好看的書籍,由此吸引了大批粉絲。走紅后,為了保持高曝光率和變現能力,許多讀書博主不免受到網絡平臺推薦邏輯的影響,在書籍選擇和解讀角度上有同質化傾向。不少網友吐槽“推來推去就那幾本”“跟著推薦讀完后發現完全不一樣”。“5分鐘讀完《百年孤獨》”之類的解讀被認為消解了慢品書籍的樂趣,“這本書帶你走出低谷期”等標簽過分雷同。讀書博主在讓不常讀書的人參與閱讀這件事上做得還是比較成功的,他們運用網絡平臺的推薦邏輯,讓人們在新媒體時代也能持續關注閱讀,這或許會影響到未來圖書推廣的模式。但對于本身就愛閱讀的人來說,書籍中的深度內容才是吸引他們的地方,那么讀書博主的推薦可能只會成為他們的“知識過濾器”之一。
(摘編自小亢《讀書博主為什么走紅?》,“光明日報”微信公眾號)
圍爐PTSD
最近打開社交軟件,很容易讓人產生錯覺:火了一整個冬天的“圍爐煮茶”,又殺回來了?夏天一到,商家就迫不及待地推出由“圍爐煮茶”改造而來的“圍爐冰茶”——先將烤爐中的炭火換成冰,再加入適當的干冰來營造類似水汽彌漫的氛圍感,最后用各式的冰粉、竹筒水果茶替代烤柿子、年糕。圍爐冰茶躥紅全網,它延續了圍爐煮茶的特點,處處呈現出精致且具有儀式感的都市生活情調。當我們還在討論這是不是真精致創造出的偽需求時,一大批茶館已經開始靠高曝光賺錢了。在社交平臺分享圍爐冰茶的博主基本上是當地的探店類博主、茶館老板、銷售器具的商家。在圍爐冰茶之前,“圍爐冰酒”“圍爐燒烤”等概念也早已被創造出來。精明的商人總能將季節限定、出片、新中式等元素排列組合,輕而易舉地得出新的流量密碼。
(摘編自那子《從煮茶到冰茶,我已經“圍爐PTSD”了》,“新周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