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商隱患有糖尿病,古代的說法是消渴疾。
他有詩曰,“嗟予久抱臨邛渴”,“臨邛”是個典故,指的是漢代大才子司馬相如。司馬相如官場失意,回到蜀地,受到臨邛令的禮遇。久而久之,“臨邛”成了其詩文里的文化符號。后世用“臨邛”作為司馬相如的代稱,也可以比喻文士。司馬相如文才冠絕一時,卻患消渴疾,渴起來狼狽飲水,苦不堪言。李商隱和他一樣患此病,二人文才也不相上下,司馬相如仿佛成了李商隱的另一個自己,套上這典故,“鞋”正合腳。
李商隱愛用典故是出了名的,他有個外號——獺祭魚。水獺捕魚,將魚陳列在水邊,如同祭祀。獺祭魚一詞,后來被用來形容羅列典故,堆砌成文。李商隱常用典故,是缺點,也是優(yōu)點,他借助典故沉淀的光暈,曲曲折折傳達(dá)出內(nèi)心深處的千思萬緒。赤城霞起、鮫珠落盤,落筆便是璀璨華章,然而越華麗,越襯出內(nèi)心的蒼涼和孤獨。李商隱替自己找的典故外衣,就是司馬相如。司馬相如曾是梁王劉武的座上客,梁王雅好文藝,禮賢下士,延請才子們齊聚梁園,開宴會、奏弦樂、走筆如飛寫文賦。可惜好景不長,梁王死后,風(fēng)流云散,司馬相如只好打道回府,貧無所依。而李商隱年紀(jì)輕輕就入了令狐楚的班底,“天平之年,大刀長戟。將軍樽旁,一人衣白”。在唐代,想要入幕府成為節(jié)度使的幕僚,得有一定的身份頭銜,而布衣之身的李商隱跟著令狐楚,出入相隨,宛若賓主。才華不橫溢,怎能讓令狐楚刮目相看?后來令狐楚去世,李商隱遭到其子令狐绹的忌恨,令狐绹誤認(rèn)為李商隱為墻頭草,薄德無行,朝三暮四。李商隱有苦難言,以至于和令狐绹形同陌路,所以他在回復(fù)令狐绹的信里才說:“休問梁園舊賓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翻看李商隱的詩,多繁縟、黏稠之句,估計他的口味也重,貪肥膩濃烈的美食。在俗世里郁郁不得志,詩和重口味的飲食也許是李商隱的靈魂寄托。也可能是遺傳,直系親屬有糖尿病,加之營養(yǎng)不錯,久而久之,他便得了糖尿病。糖尿病有并發(fā)癥,常見的有關(guān)節(jié)病和眼疾,不知道他最后是拖著病足,步履維艱地行走,還是眼睛充血睜不開,一片模糊呢?
值得一提的是,唐代的公文文體是駢文。駢文講究用典、對仗,這對現(xiàn)代人而言是束縛,可于當(dāng)時的人,是規(guī)矩。盡管戴著“鐐銬枷鎖”,李商隱依然可以舞出翩翩“華爾茲”。令狐楚臨終前交代,其祭文要弟子李商隱來操刀,可見李商隱在其心目中的分量。駢文步步規(guī)矩,句句講究平仄,糖尿病人的悲戚之感,如濁浪排空,漫山遍野,化在四六文里,節(jié)制而漂亮。令狐楚雖魂歸天地,卻有錦繡不朽之文相伴,并不寂寞。
李商隱短壽,只活了四十六歲。李商隱啊李商隱,縱然你有“夢中傳彩筆”,但是作為一名糖尿病病患,你更缺一支胰島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