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職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每天需要面對愛好不同、個性不同的學生,不免要和學生進行多方位的溝通,在此過程中向學生傳遞信息、反饋思想,如若掌握一定的溝通藝術可以避免產生不和諧的現象,讓學生更樂于聽取班主任的建議,從而拉近二者的距離。
巧妙利用溝通藝術可以讓班主任以更平和、尊重的態度和每位學生進行交流,有利于轉變以往“單向灌輸”“一人權威”的溝通方式,這樣既可以提高說服學生的概率,又有利于得到中職生的認可,同時彰顯學生在溝通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除了班主任給學生提出建議外,還要讓學生有傾訴、分享、表達自己內心想法的空間和機會,這樣一來能實現師生思想、信息的交換,從而達到“雙方互惠”的效果。班主任可以針對學生的想法調整接下來的教學手段和方式,從而增強班級管理的效能。因此,掌握一定的溝通藝術對中職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一、中職班主任和學生溝通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問題
1.與學生溝通少,主動性差,相互缺乏了解和信任
一些中職班主任在學生面前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導致學生覺得班主任十分嚴厲,見了班主任甚至繞道而走,見面打招呼都很少見,何談進行深層次的溝通。這樣不僅會影響班主任與學生的關系,還不利于班主任掌握班里學生的思想動態,缺乏對學生真實想法的了解,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兩者之間缺乏了解。中職生對班主任沒有足夠的信任自然不會主動說出自己的心里話,要么憋在心中,要么到網上向網友傾訴,從而導致班主任和學生的距離越來越遠。由此可知,班主任與學生的溝通較少,缺乏主動了解學生思想、認知和心理狀態的主動性,他們相互之間缺乏了解和信任。
2.大多關注認知,情感交流缺乏
大部分班主任把學生認知的發展放在首要位置,過于關注學生對課程知識的掌握,卻忽視了他們在情感、思想等方面的發展,即使和學生溝通,話題也始終圍繞平時的學習、成績等。雖然很多班主任在專業知識的拓展、專業素養的提升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更多的是為了提高中職生的成績,忽視了對學生心理、情感的疏導,久而久之就會讓學生覺得班主任只是一個知識的“傳輸者”,并不是恰當的“引路人”。
3.班主任和學生的地位不平等
受傳統“師道尊嚴”思想的束縛,班主任習慣了高高在上的姿態,導致學生害怕與班主任接觸,兩者總有一定的距離。再加上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處于“主導”“獨斷”的地位,大多數學生認為必須聽從班主任的號召,從而形成了下位心理,無論是在教學活動、班級活動還是對話活動中,學生都會感到地位的不平等,且班主任也很少采取平等的態度和學生進行溝通,很少給學生提供自由表達、傾訴的空間和機會,從而降低了溝通的有效性。
(二)原因分析
1.受傳統教育模式影響,尊崇“師道尊嚴”
很多班主任都受“師道尊嚴”傳統教育思想的束縛,在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中要求學生尊敬師長,認為中職生還不夠成熟,知識掌握也不夠豐富,是需要“被教育”的人,所以在他們面前必須保持權威,如果有人侵犯了班主任的權威就會認定他是不懂事、不尊敬師長;如果學生能夠服從班主任的一切號召就被認為是聽話的好學生。這樣片面的標準從根本上阻礙了教師和學生的平等溝通和交流。
2.班主任工作繁重,職業壓力過大,且缺乏溝通的技巧
班主任不僅要教好自己負責的科目,還要兼顧班級管理工作,處理好班級中的各項事務,他們每天面臨著繁重的工作,很少有精力找班里的學生進行面對面的溝通。雖然班主任也知道深入溝通會對師生關系起到協調作用,但在實際工作中,班主任不可能與所有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溝通。與普通的任課教師相比,班主任的職業壓力更大一些,再加上家長對班主任有更多的要求,導致部分班主任產生職業倦怠,從而忽視了與學生的溝通。除此之外,個別班主任缺乏有效溝通的技巧,認為和學生的溝通就是“說理”“讓學生聽自己的話”,這樣會引起中職生的反感,也不利于學生接受班主任的建議,從而削弱了溝通的有效性。
二、中職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對溝通藝術的運用對策
筆者針對上述班主任與學生溝通中出現的問題,立足具體的管理實踐,提出了運用溝通藝術的對策,具體內容如下。
(一)轉變觀念,樹立師生地位平等的意識
在過去,班主任雖然很耐心地給學生講一些做事的道理,但在本質上還是希望學生可以服從自己的管教,如果有學生不聽就會采取一些強制性的手段來要求他們去做,從而造成管理關系的不平等,久而久之使學生反感、抵觸班主任的說教。因此,為了扭轉這種局面,班主任必須轉變以往“一人獨斷”“過于權威”的角色,轉為“引路人”,要把中職生當作一個有個性、正在發展的人,不能對他們進行單一的灌輸,而要以平等的態度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通過適宜的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只有樹立“地位平等”的意識,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溝通,讓學生更愿意聽從班主任的建議,使他們更愿意親近班主任。
(二)溝通由“心”開始
1.尊重、信任學生是溝通的前提
正所謂,“得人心者,莫過于情。”現代教育強調充分發揮情感的作用,即班主任必須和學生進行情感上的溝通,這樣才能對學生起到更好的感染、教育作用。人和人之間有效溝通的前提是真情,班主任與學生也不例外,班主任必須采取“動之以情”的基本原則和中職生進行溝通,如果只是單純地向他們傳輸道理而沒有付出真情,是難以打動人心的,不會讓學生對班主任心服口服。因此,溝通應由“心”開始,班主任必須發揮自身的情感感染力,在尊重、信任學生的基礎上,與他們進行深入的溝通,盡可能地對學生使用鼓勵性、激勵性的語言,即使學生犯錯也不能當著全班學生的面來批評教育,否則會挫傷他們的自尊。所以,要想提高溝通的實效性,班主任必須尊重、信任學生。
2.溝通時注意傾聽學生的聲音
溝通不只包括“說”,也需要“聽”,認真傾聽也是一種有效的溝通藝術。在和學生溝通的過程中,班主任不能只向學生傳輸道理,更要留心傾聽他們說的話,從學生的話語中及時捕捉他們的思想,并思考學生思想中的不足,從而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因此,在溝通時,班主任不僅要扮演好“引路人”,更要當好“傾聽者”,注意聆聽學生內心的聲音。中職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容易產生逆反心理,所以班主任應保持良好的情緒和他們溝通,注意使用一些有限度的語言,如“的確,你說的不假”“我明白你的感受”等,以此來表達對學生想法的認可,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繼續分享的欲望,提高學生參與溝通的主動性。
(三)提高班主任溝通的藝術技巧
1.提高溝通的語言技巧
(1)溝通的語言要得當
不同的語言對學生起著不同的作用,如激勵性的話語可以對學生起到一定的鼓勵、推進作用,使他們更有前進的信心;簡練的語言可以幫助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明確班主任的要求,而具有貶低、辱罵性的語言則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自尊心,不利于促進中職生的健全發展。因此,班主任必須采取得當的、合適的溝通語言,避免一味地嘮叨、挖苦學生,而要對他們進行鼓勵,這樣才能提高班主任的溝通藝術技巧,才能博得學生的“青睞”,使他們主動完成班主任所提的要求或任務。
例如,針對某些小組打掃衛生不積極的情況,班主任可以這樣溝通:“這一周打掃衛生最干凈的小組可以獲得一個獎勵,這個獎勵由組內學生自行協商,最后告訴我;但是打掃衛生最差的小組,就需要連續打掃三天。”班主任應避免采用責備的語言來問責學生,而是應激勵他們值日的熱情。針對個別學生不交作業的情況,可以這樣溝通:“你今天怎么又沒交作業呀,如果你明天可以按時完成作業就滿足你當班長的愿望,讓你當一天的班長。”教師應避免采取埋怨的方式和學生溝通,應通過激勵性的語言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自愿地改變現狀。
(2)溝通的語言可以是幽默的
斯維洛夫認為,教育者最重要的助手就是幽默。會使用幽默、詼諧語言的教師往往更受學生歡迎。幽默的語言不僅可以緩解課堂上緊張的氣氛,還會讓學生心情變得愉悅,進一步打造融洽的師生關系,給學生留下較深的印象。與傳統喋喋不休的說教相比,幽默的語言更容易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在溝通的過程中,班主任不能板著臉、滿口嚴肅的話,如果這樣會使學生感到“如坐針氈”,教育效果自然不會太好。反而風趣幽默的話語更能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聽取教師的意見和所講的道理,這樣更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還會讓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更高。
例如,中職生的課業壓力較大,有部分學生難以按時完成作業,針對這種情況班主任可以這樣溝通:“同學們一定要按時完成其他教師給你們留的作業哦!早點完成了就可以早點休息,溫暖的床和被子都等著你呢!”這種溝通面向全體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學生聽進去,使其更好地完成作業。再如,在課堂教學中,有的學生回答不上問題,班主任可以這樣說:“哎呀,你肯定是靈感跑太快,沒有抓住它呀!下次可要跟上你的靈感哦!”以幽默的方式和學生溝通,不僅不會引起他們的反感,還能調動他們思考問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2.提高溝通藝術的技巧
(1)眼神——最堅定的交流
人們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由此可見眼神的交流在人與人相處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也是有效溝通的重要前提。因此,對于班里的學生,中職班主任必須保持溫和、熱情,無論是在課堂授課過程中還是在開展班級活動時都要用最堅定、柔和的眼神看著學生,因為責怪、嫌棄的眼神會讓學生內心覺得害怕、不安,從而拉開和班主任之間的距離,逐漸遠離班主任。因此,在和學生溝通的過程中,教師應學會用親切的眼神迎接學生的視線,在他們說話的時候注視學生,這樣會讓學生覺得自己是備受關注的,從而產生繼續溝通的欲望,進一步堅定學生分享的信心。用眼神交流來代替以往的批評,教育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2)微笑——最美麗的語言
《人性》這本書中強調了微笑的價值,認為微笑是每一個疲憊者的港灣,也是失望者的信心、悲哀者的陽光。由此可見,微笑的力量也是很大的,班主任應發揮微笑在溝通中的作用。學生往往會對面帶微笑的教師保持善意,更愿意接近喜歡微笑的教師,對神情冷漠、不茍言笑的教師往往會害怕、不敢接近,甚至還會想辦法遠離。所以,作為一名中職班主任,在實施溝通的時候,要對學生露出自己發自真心的微笑,這是最美麗的語言,也是從內心認可學生的一種表現,這在很大程度上會讓學生放下對教師的戒備,敞開自己的心扉,從而與班主任展開進一步的溝通,提高雙方溝通的熱情。
三、結語
綜上所述,掌握科學、有效的溝通藝術可以有效地轉化學生,讓學生從內心深處認識某件事情帶來的影響,從內心認同班主任所說的話,從而主動完善自己,這樣才能優化教育管理的效果。師生間的良好溝通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進班級管理活動的順利實施,所以中職班主任應加強對溝通技巧的學習和應用,不斷探索、優化和學生溝通的方式和策略,避免在交流中發生矛盾或碰撞,從而提高溝通的有效性,促進管理活動的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王志磊.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溝通藝術的應用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0(15):188.
[2]劉燁.高中班級管理中的師生溝通藝術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9):120.
[3]包學成.淺談高中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溝通藝術[J].當代家庭教育,2019(2):178.
[4]楊凈曉,馮紅利,羅樂樂.試論高中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溝通藝術[J].教育信息化論壇,2019(1):165.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沂市技師學院)
編輯:趙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