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桉樹是廣西主要的人工造林樹種之一,其速生性特點使其極易受到臺風災害的影響。為降低臺風對桉樹生產經營的影響,簡單分析了臺風對桉樹造林的危害性,從選擇抗風品種造林、提高抗風能力、混交造林與防風林建設,以及合理追肥、適時培土、加固抗風、修枝整形及適當間伐等方面闡述了造林、管護等桉樹營林管理預防措施,從及時扶正、扶直及重新造林、留萌定株等方面探討了災后處理措施。
關鍵詞 桉樹造林;臺風災害;營林管理;補救措施;廣西
中圖分類號:S424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9.047
廣西壯族自治區位于我國南疆,南臨北部灣,地理坐標為東經104°28′~112°04′、北緯20°54′~26°24′,處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臺風生成和維持的能量來源于熱帶洋面,廣西南部和東南部離海洋較近,受地理位置、地形因素的影響,臺風常經由海南島、雷州半島一帶進入北部灣,在北部灣環狀地形的影響下,臺風在廣西南部及東南部地區短暫加強或維持,形成大風、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廣西西北部地區距離海洋相對較遠且山地多,臺風的強度受山地阻擋等因素的影響逐漸減弱[1-2]。
研究過去幾十年廣西臺風發生及災害性分析發現,受全球溫室效應的影響,1961—2018年,廣西臺風最大風速≥39 m·s-1的概率呈增加的趨勢,而臺風最大風速≥42 m·s-1的概率則隨著時間的推移呈現先減少后增加的趨勢。基于R/S分析結果,盡管未來影響廣西的臺風頻數可能會繼續減少,但強臺風頻數則可能會持續增加[3-4]。
1" 臺風對桉樹造林的危害性
廣西是我國受臺風影響最大的地區之一,臺風已成為廣西最主要的自然氣象災害[3]。臺風的發生主要源于熱帶洋面上破壞力強大的氣旋性漩渦,且具有路徑復雜、結構和強度變化大等特點,狂風、暴雨、洪水、泥石流等災害性天氣常伴隨出現,不僅給社會經濟造成嚴重的損失,還對林業生產造成嚴重的影響[5]。2007—2019年,受臺風災害的影響,僅北海市、欽州市、崇左市寧明縣和防城港市港口區等廣西南部地區,由臺風造成的經濟損失分別達68.71億元、55.04億元、36.83億元、32.88億元[6]。
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公布的數據,截至2021年廣西全區桉樹種植面積為303.37萬hm2,占廣西森林總面積的20.41%[7]。桉樹屬于淺根性樹種,其主根不明顯,側根發達,根系主要分布在地下0.5~1.0 m,抗風能力一般。在臺風、暴雨的影響下,桉樹極易出現斷梢、折干、倒伏甚至是被連根拔起的情況。廣西的臺風災害多發生于每年6—10月,在桉樹遭遇臺風、暴雨等災害性天氣時,如果不及時對林地內的斷枝殘葉進行清理,極易誘發病蟲害,進一步加劇經濟損失。
本文基于廣西臺風發生特點,重點探討廣西桉樹造林中的臺風預防及災后補救措施,以減少臺風等災害性天氣對桉樹經營的影響。
2" 桉樹造林中抗臺風預防措施
2.1" 造林技術的預防措施
2.1.1" 選擇抗風品種造林
目前,廣西培育且適宜種植的桉樹良種有52個,不同桉樹品種抗風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8]。桉樹抗風能力較強的品種包括主根和側根發達的大葉桉和薄皮大葉桉、樹冠較稀的尾赤桉等。大葉桉和薄皮大葉桉在沿海地區生長易發生衰老、枯頂等,難以實現持續高質量經營,尾赤桉在種植實踐中年生長量也較低。因此,對于臺風多發地區,在選擇桉樹種植品種時,應選擇經過良種育苗基地培育的產量高、抗風能力強的無性系品種,如廣林9號、DH32-29、雷11、LH1等,通過采用抗風性能強的桉樹良種造林,為提高桉樹林抵抗臺風災害能力奠定良好基礎。
2.1.2" 提高抗風能力的造林技術
1)施足基肥。桉樹具有較強的趨水性和趨肥性,在造林前可通過施足基肥促進桉樹根系向下生長,一般可每穴施1~2 kg腐熟有機肥或每穴施0.5 kg總養分含量為20%左右的桉樹專用基肥。
2)沿臺風背風向設置造林。為減少臺風來襲時桉樹的受力,在造林時可采用正背對臺風吹拂方向成列種植桉樹的方法。調查發現,在玉林市博白縣、北海市合浦縣桉樹造林實踐中,臺風背風向沿等高線垂直造林的桉樹林受臺風災害影響程度往往小于沿等高線水平造林,近年來也逐漸被更多林農認可。
3)深植。當前主流的桉樹造林技術規程中,桉樹種植穴的挖設深度通常不超過35 cm,開穴完成后進行施基肥、回填表土,常規的桉樹造林栽植深度為20~25 cm,屬于中等深度栽種。在實際的造林栽植中,由于多數施工隊伍缺乏規范化的造林技術,且現場管理不到位,存在部分栽植穴挖設不合格的情況,導致栽植深度難以達到對抗臺風的效果。在常受臺風災害的地區進行桉樹造林時,應采取挖深穴、深植的方式來提高桉樹的抗風能力。例如,栽植穴的挖設深度應在40~50 cm,桉樹苗高應大于35 cm,種植后回填表土應高于營養杯5~7 cm。
4)雙株定植。在極易受臺風影響的地塊進行桉樹造林時可采用雙株定植的植苗方式,即在相同的定植點間隔4 cm左右的位置分別栽植1株桉樹苗,種苗要求為抗風性較強的同一品種同期苗。待桉樹自然分化后,可根據雙株桉樹幼樹的生長情況去劣留優,保留其中生長更健壯的桉樹幼樹。采用雙株定植的方式,能夠減少日后桉樹由于臺風災害倒伏、折干而產生的補植成本。
2.1.3" 混交造林與防風林建設
在易受臺風影響的區域造林時,采用營造混交林或建設防風林的方式可有效提高桉樹林的抗風性。如基于相思生長快、抗風性強及改良土壤等特性,采用桉樹與相思混交,有助于提高桉樹林的抗風性并改善土壤環境,促進桉樹人工林的可持續經營。混交樹種的選擇也可以考慮殼菜果、火力楠、紅錐等,桉樹與其他樹種的混交比例以(1~3)∶1為宜。此外,利用現有成年雜木、軟闊組成防風林帶,垂直于主害風方向設置寬20~50 m的防風林,形成天然的防風屏障,也可有效減弱臺風對桉樹幼林的影響。
2.2" 管護預防措施
2.2.1" 合理追肥
桉樹具有較強的趨肥性,一般在定植后90 d左右即可根據土壤肥力情況進行施肥。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進行測土配方施肥,一般在秋冬季節進行造林地土樣的采集,根據目標產量法公式計算出施肥量。土壤中磷元素對桉樹根系的生長具有較大的影響,可在肥料定制時適當提高磷元素的比例,以促進桉樹根系生長,提高桉樹的抓地力。幼林選用有機-無機復混肥追肥,酸性土壤選用m(N)∶m(P2O5)∶m(K2O)=5∶2∶2的復混肥,中性或堿性土壤選用m(N)∶m(P2O5)∶m(K2O)=4∶2∶1的復混肥,土壤肥力Ⅰ級、Ⅱ級、Ⅲ級林地施肥量分別為0.10~0.15 kg·株-1、0.20~0.30 kg·株-1、0.30~0.45 kg·株-1;樹齡2年以下的桉樹枝葉茂密,樹干木質化程度較低,整體抗臺風能力較差,前期不宜生長過快,可在不影響桉樹正常生長的情況下適當減少追肥量,同時盡量將追肥安排在下半年,其中以冬季更佳[9]。
2.2.2" 適時培土
樹齡2年以下的桉樹由于根系生長尚未完全,抓地能力相對較弱,為提高桉樹此階段的抓地力,減少強風、暴雨造成大面積桉樹林倒伏的情況,可配合每次除草撫育對桉樹根部進行培土。培土時,將桉樹四周的表土向根部中間堆積,以促成桉樹根部形成饅頭狀的土丘。
2.2.3" 加固抗風
在臺風季節,注意關注臺風預報。在臺風來臨之前,可對樹齡1年以下的桉樹采用物理加固的方式提高抗風能力(尤其是機耕整地的造林地塊),如將木材加工廠對桉樹原木旋切后產出的副產品——直徑約3 cm的木芯,沿著桉樹基部打入土壤中形成木樁,再用尼龍繩將幼樹與木樁綁緊。
2.2.4" 修枝整形及適當間伐
1)適時修枝整形。在臺風、暴雨來襲時,根系尚未發育完全、樹齡2年以下桉樹的整株樹冠將承受巨大的風力,樹冠越大,承受力就越大。為減少風阻,可適當進行修枝整形,尤其對于造林地邊緣區域的桉樹幼樹,可通過修枝整形清理過于茂盛的枝葉,如剪除幼樹下方約1/4的側枝,以降低受風力。
2)適當間伐。桉樹具有顯著的趨光性及頂端優勢,在高密度栽種模式下,樹高生長速度會加快,導致桉樹過高、胸徑過小,樹干整體呈現為細長型。臺風、暴雨來襲時,過于細長的樹干易因受風力過大而出現折干情況。為促進桉樹健壯生長,同時提高林地內部通透性,增強抗風能力,可根據經營目標適當進行間伐,將桉樹保存密度控制在1 050~1 425株·hm-2。
3" 災后補救及處理措施
3.1" 及時扶正、扶直
在臺風過境后,及時檢查桉樹受害情況。對于倒伏或被連根拔起的桉樹,為避免由于缺水枯死,應及時扶正、扶直、綁繩加固、根部培土。為避免再次遭受臺風時二次傷害發生,可對桉樹幼樹主干下方
1/4~1/3的枝條進行修剪,剪除斷枝、殘枝,以減少病害感染。
3.2" 風折桉樹的處理措施
3.2.1" 重新造林
在臺風過境后,對于風折情況嚴重的桉樹區域,尤其是主干折斷或因連根拔起而枯死的地塊,為避免出現大面積林中空地,應及時采用抗風型桉樹無性系良種進行補植或重新造林,并采取科學撫育措施,以促進桉樹林的恢復。
3.2.2" 留萌定株
當樹齡3年以上的桉樹在強臺風過境后出現折干的情況時,若折干處在4 m以上,可不作處理,留其萌芽生長;對于折干處在4 m以下的桉樹,可采取平茬留萌的方式,促進萌芽的生長。對于1~2年生的桉樹幼林,可采取留萌定株的方式,待萌芽條生長至1.5 m時,根據造林密度規劃保留1~2株生長粗壯的枝條,其余去除。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桉樹的速生性,對光、肥等需求旺盛,若臺風過境后每667 m2林地經扶直、扶正后能正常生長的桉樹在80株以上,則對折斷的桉樹采用留萌定株處理方式的僅限于林地邊緣、林道兩旁或集中連片折斷的地塊,否則重新長出的萌芽植株會因競爭不過周邊正常生長的桉樹而淪為被壓木,無保留的必要。另外,在每年6—8月,臺風過境后對折斷的桉樹立即采用留萌定株處理方式的最終效果不理想,原因在于高溫高濕、雜草多、物理傷害處易感染病菌等不利于桉樹重新長出萌芽枝條。因此,災后補救措施應以扶直、扶正、培土為主,若出現折干情況需要留萌定株時,截干作業盡量安排到9月下旬之后進行。
4" 結語
桉樹是廣西主要的人工造林樹種,屬于淺根系樹種,抗風能力一般,易受臺風、暴雨等災害性天氣的影響,因此在易受臺風影響的地區進行桉樹造林時,應以預防為主,選擇抗風良種造林,合理規劃,科學追肥撫育,臺風過境后及時采取科學補救措施,減少臺風帶來的損失,提高桉樹經營效益。
參考文獻:
[1]" 周惠文,陳冰廉,蘇兆達,等.廣西臺風災害性大風的氣候特征[J].災害學,2007(1):13-17.
[2]" 陸芊芊,黃卓.廣西臺風與非臺風暴雨時空變化特征差異分析[J].氣象研究與應用,2021,42(3):12-17.
[3]" 盧耀健,劉合香,李廣桃.影響廣西的臺風極端災害趨勢風險分析[J].海洋預報,2021,38(2):31-41.
[4]" 李廣桃,廖夢祺,劉合香.影響廣西南部縣域臺風的災情評估[J].海洋氣象學報,2022,42(2):81-89.
[5]" 何如,黃梅麗,羅紅磊,等.近五十年來廣西海島的氣候變化與氣象災害特征分析[J].氣象研究與應用,2015,36(2):31-35.
[6]" 李廣桃,廖夢祺,盧耀健,等.2007—2019年桂南縣域臺風災害特征統計分析[J].南寧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38(3):44-53.
[7]" 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廣西壯族自治區2021年林業生態資源狀況報告[EB/OL].(2022-06-07)[2023-06-11].http://lyj.gxzf.gov.cn/bsfw/sjfb/qtsj/t11988696.shtml.
[8]" 袁琳,劉曉蔚,張雷.科技大攻關助力林業強區建設[N].廣西日報,2023-05-07(01).
[9]" 徐其賢,徐其承,方良.桉樹人工林風害救災復產方法[J].桉樹科技,2018,35(2):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