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探討門診系統性傷口護理模式及其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醫院2020年1月- 2022年7月進行傷口干預的9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組間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均衡可比的原則分為觀察組(n=45)和對照組(n=45)。對照組在門診處實施慢性創面的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實施門診系統性傷口護理模式,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疼痛程度、傷口護理質量、傷口恢復時間、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護理滿意度和治療時間。結果 "兩組患者就診時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實施門診系統性傷口護理模式后,觀察組評分相比于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實施門診系統性傷口護理模式后,觀察組各項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觀察組肉芽覆蓋用時、肉芽痊愈用時、傷口愈合用時均短于對照組,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細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上述指標,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lt;0.05)。實施門診系統性傷口護理模式后,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5.56%)高于對照組(82.22%);觀察組平均治療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結論 "對門診受傷患者實施門診系統性傷口護理模式,可改善疼痛程度,穩定炎性因子水平,同時縮短治療時間,提高護理質量和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系統性傷口護理;門診患者;傷口愈合;感染情況
中圖分類號 "R473.6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3)06--04
傷口是由于身體局部位置因壓力、摩擦力或外部因素刺激所形成的缺口,傷口會因受損程度大小發生不同反應[1]。傷口一旦形成,最有效的救治方式是盡快進行細菌清除,對傷口及時包扎和處理,以減少炎性因子的侵擾,促進傷口痊愈。對傷口處理多通過門診執行,而根據目前統計,門診處理傷口的愈合度較差,患者臨床滿意度低。因此,改進門診傷口護理模式,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對促進傷口愈合,降低感染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過臨床實踐,探討門診系統性傷口護理模式及其臨床應用效果。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醫院2020年1月- 2022年7月進行傷口干預的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條件:在門診收治;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條件:心臟、肝臟和腎臟病癥;精神疾病;妊娠;惡性腫瘤;哺乳期。根據組間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均衡可比的原則分為觀察組(n=45)和對照組(n=45)。觀察組男23例,女22例;年齡19~68歲,平均37.53±1.23歲。對照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21~70歲,平均37.17±1.73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所有患者簽訂同意書。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在門診處實施慢性創面的常規干預,對創面進行清潔和消毒后,去除壞死組織,同時進行消腫、止血以及抗感染治療,創面需要依據整形外科的相關標準進行干預,每日進行換藥。
1.2.2 "觀察組 "實施門診系統性傷口護理模式,具體流程如下。
(1)接診:在門診部建立檔案,由接診人員觀察傷口的情況和傷口的嚴重程度。
(2)皮膚干預:時刻保持傷口位置的清潔和干燥,防止潮濕和摩擦。在對皮膚清潔過程中,用溫水進行清洗后,如果患者的皮膚相對干燥,則應用潤膚露進行潤膚處理;每日對傷口位置檢查,患者可針對傷口的具體情況,開展鍛煉運動,促進肢體的血液循環。可應用50.00%的乙醇擦拭全身或者局部按摩后,對血液循環刺激,調節皮膚的抵抗力。
(3)營養干預:建立飲食計劃后,提升營養的攝入量,盡可能多食用豐富的維生素食物以及優質的蛋白,必要情況下可口服維生素C。
(4)強化宣教,提升自護能力:在對傷口換藥后,依據患者的具體健康教育需求,進行個性化的個案干預。護理人員需要關心患者比較擔心的問題,包括傷口自我護理的要點、飲食和營養干預的主要行為,同時也應根據患者所存在的差異性需求實施針對性干預,包括影響傷口痊愈的原因,傷口出現的因素等并發癥,突出重點。擇取正確科學的形式,建議以個體化指導為主,對宣傳資料進行發放,同時強化延續干預,實施電話隨訪、網絡干預等行為的開展。
(5)壞死傷口的護理:如果患者的傷口相對嚴重,逐步呈現出壞死的狀態,則應用生理鹽水對傷口進行清理后,對壞死組織進行清除,保持引流通暢,同時對傷口創面進行第二次清洗,如果潰瘍位置出現膿腫和液體滲出,則應用治療溶液實施創面清潔,再次用無菌敷料對傷口包扎,如果潰瘍位置相對較深,引流不通暢,反復應用碘伏溶液沖洗,以達到抑制細菌生長的目的。對于護理人員,對門診就診的有傷口救治需求患者,應開展個體化干預,護理人員也應內部集中開展討論,對此方式做的較好的部分進行推廣。
(6)心理護理:良好的心理狀態可促進患者病癥的恢復,其中通過對患者的情緒和行為變化進行分析后,進一步確定患者當前存在的心理性需求后,建設同理心和理解,讓患者確認目前的情緒是被認可的,但不用過度焦慮,在獲取患者充分的配合和信任后,幫助患者提升當前的適應力,如患者的傷口情況相對嚴重,患者因疼痛、傷口位置皮膚破損等情緒影響,出現了焦慮和暴躁的情緒時,建議由家屬陪同,護理人員展開心理建設,可先通過止痛藥膏等涂抹來緩解不良反應后,幫助患者建立檔案,由醫師對癥處理,從而縮短就診時間,讓時間安排的更科學更妥善。
1.3 "觀察指標
(1)疼痛程度:應用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進行疼痛程度的評定。以直尺進行判定,標記能夠代表疼痛程度的區間,其中分值在0~2分判定為疼痛程度幾乎沒有,3~5分判定為疼痛程度屬于良好狀態,6~8分判定為疼痛程度尚可,在8分以上判定為疼痛嚴重[2]。
(2)傷口護理質量評分:主要內容包含在傷口處理中,敷料的選取情況、周圍環境的清潔狀態、傷口的評定依據、傷口的測量程度、皮膚干預價值、傷口護理要點、活動干預情況,每一項研究內容的總分為100分,分數和護理質量為正比。
(3)傷口恢復時間及治療時間:傷口恢復時間包括肉芽覆蓋時間、肉芽痊愈時間、傷口愈合時間。
(4)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通過雙抗體夾心法測定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細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3-4],以純化的IL-6、IL-8抗體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體后,往包被單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IL-6和IL-8進行處理。
(5)護理滿意度:由科室自制調查問卷內容,分析患者對傷口護理的滿意狀態,分別為十分滿意、滿意以及不滿意。滿意度=(十分滿意+滿意)例數/觀察例數×100%。
1.4 "數據分析方法
數據納入SPSS 21.0統計學軟件中分析處理,滿足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率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疼痛程度比較
兩組患者就診時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護理干預后,兩組VAS評分均降低,但觀察組評分相比于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兩組傷口護理質量得分比較
觀察組敷料選擇、環境整理、傷口評定、傷口測量、皮膚干預、傷口護理、活動干預各項護理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2。
2.3 "兩組傷口恢復時間比較
觀察組肉芽覆蓋用時、肉芽痊愈用時、傷口愈合用時均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3。
2.4 "兩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就診時IL-6和IL-8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護理干預后,兩組IL-6和IL-8水平均降低,但觀察組相比于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4。
2.5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實施門診系統性傷口護理模式后,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5.56%,高于對照組的82.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5。
2.6 "兩組治療時間比較
觀察組平均治療時間為10.17±1.19d,短于對照組的13.14±1.10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2.294,P=0.000)。
3 "討論
現如今,臨床通過對受傷患者的傷口類型、傷口嚴重程度進行區分,分別干預。傷口類型包含清潔傷口、污染傷口以及感染傷口[5]。清潔傷口是一種輕微的傷痕,并沒有延伸到肌理位置,且這種傷口并未對消化器官、生殖系統、泌尿系統等產生影響;污染傷口是一種污染性的傷害,包括腸胃道內容物滲出等,對于進行手術后有污染的患者,也包括污染傷口;感染傷口是由于壞死位置的外傷傷口或者已經存在感染的傷口。
目前臨床針對傷口的類型施以不同干預模式,但相比來說,前來門診緊急處理傷口的患者相對較多,加之患者的文化程度差異,所以對護理內容和方法均有不同程度的需求[6]。如果對每例患者均按照相對統一的標準進行宣教,將導致護理效果差。所以在門診中實施門診系統性傷口護理模式,才能夠不斷發現患者需求,解決患者最想關心的問題,并依據傷口情況和狀態開展個體化護理,提升治療依從性。
加速傷口的愈合是當前臨床一直致力研究的問題,傷口長時間不愈合和患者自身免疫力有明顯的關系[7]。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門診系統性傷口護理模式的觀察組疼痛評分更低,傷口創面評分更高,表明通過精準的門診干預后,進一步阻止了細菌以及真菌的快速繁殖,加速傷口的愈合,顯著減少了患者的疼痛感。這一結果和葛慶蕊等[8]的研究結論一致。本研究觀察組傷口創面的改善情況、肉芽覆蓋用時、肉芽痊愈用時、傷口愈合用時等優于對照組,這是由于在門診系統的指定干預系統后,通過強化對皮膚的干預,對患者情緒的關注,在最短的時間內發現患者傷口程度和恢復情況,從而減輕了痛苦[9]。同時,觀察組IL-6和IL-8因子水平低于對照組,說明飲食的強化、皮膚的處理后,細菌等炎性因子水平得到了遏制,阻礙了炎性因子的形成[10]。
綜上所述,實施門診系統性傷口護理模式干預,可改善疼痛程度,穩定炎性因子水平,同時縮短治療時間,提高護理質量和護理滿意度。
4 "參考文獻
[1] 畢雪梅,劉淑梅,殷慧,等.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傷口感染患者血清S100A8和S100A9蛋白表達與創面愈合及患者預后的關系[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22,32(1):94-98.
[2] 徐躍軍,郭志偉,陳艷,等.復方多黏菌素B軟膏聯合中藥坐浴對老年肛周膿腫術后病人傷口愈合效果及血清表皮生長因子表達的影響[J].實用老年醫學,2021,35(1):41-44.
[3] 楊敏烈,周小金,朱宇剛,等.不同模式持續負壓傷口療法對下肢靜脈性潰瘍創面的臨床療效及其影響因素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J].中華燒傷雜志,2020,36(12):1149-1158.
[4] 王瑛,沈建雄,王海英,等.血清淀粉樣蛋白A、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和血細胞分析檢測在3級糖尿病足感染診斷中的應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2020,17(11):1512-1514.
[5] 趙俊平,李雪,張潔.強脈沖光聯合傷口凝膠敷料治療老年面部激素依賴性皮炎患者療效及對皮膚屏障指標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1,41(21):4751-4754.
[6] 劉夢龍,羅高興.抗細菌生物膜水溶性纖維敷料對已使用傳統抗菌敷料和全身抗菌藥物處理的難愈性創面的臨床影響[J].中華燒傷雜志,2020,36(12):1190.
[7] 馬洪峰,任慶,程萬民,等.三黃凝膠對耳郭皮膚缺損兔創面愈合、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和白細胞介素17水平的影響[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23,27(12):1842-1847.
[8] 葛慶蕊,姒怡冰,陳秀萍,等.銀離子抗菌敷料結合綜合干預護理對慢性感染傷口愈合的影響研究[J].貴州醫藥,2021,45(7):1170-1171.
[9] 牛曉暐,李建友,李田田,等.AgNP敷料促進深度燒傷致慢性難愈性創面修復的效果及VEGF/MMP-9信號通路機制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22,21(11):1208-1211.
[10] 田馨如,賀佐分,岑麗君,等.MEBT/MEBO對慢性難愈合創面NF-κBp65、IκBα、IKK及其磷酸化蛋白表達水平的影響[J].中國燒傷創瘍雜志,2022,34(3):153-161.
[2022-12-12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