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探究在健康體檢者采血過程中實施針對性心理護理的作用。方法 "選擇2021年1-12月100例在疾控中心進行健康體檢的抽血人群作為研究對象,按照組間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均衡可比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應用針對性心理護理,對比分析兩組體檢者心理狀態、不良反應以及護理服務滿意度。結果 "護理干預前,兩組體檢者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護理干預后,兩組體檢者的SAS評分與SDS評分均明顯降低,但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8.00%)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觀察組體檢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94.00%)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結論 "在疾控中心健康體檢抽血人群中,采取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體檢者的不良心理狀態,并降低其抽血不良反應。
【關鍵詞】 "針對性心理護理;疾控中心;健康體檢;采血
中圖分類號 "R473.5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3)06--03
采血是健康體檢中極為重要的步驟,由于采血的侵入性操作,部分體檢者可能受到疼痛、恐懼等心理影響,產生情緒波動,甚至發生暈針、昏迷等不良反應,影響體檢采血效果[1-2]。因此,穩定體檢者情緒,預防不良反應的發生顯得尤為重要。針對性心理護理是在做好體檢者基礎護理的同時,關注其心理狀態,并按照體檢者需求提供個性化護理服務[3-4]。本研究將針對性心理護理應用于健康體檢者采血中,觀察其作用,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21年1-12月100例在疾控中心進行健康體檢的采血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條件:一般資料完整;認知正常。排除條件:有精神類疾病;有傳染類疾病;中途放棄研究。按照組間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均衡可比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16~76歲,平均45.23±5.08歲。觀察組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14~75歲,平均46.28±5.22歲。兩組采血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具有可比性。所有采血者簽訂知情同意書,且研究已取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同意。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應用常規護理,在體檢者抽血前,告知體檢者注意事項,引導其按照采血步驟進行;體檢者抽血后引導其合理擺放體位,若發生異常現象,及時對癥干預治療。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針對性心理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環境護理:在體檢等待室為體檢者提供干凈整潔的座椅、飲水機等,并擺放綠植等裝飾品美化環境;在體檢處提供貴重物品保管處,以便體檢者保管好個人物品;積極調控好體檢等待室的溫濕度,并維持好等待室的秩序,以免秩序混亂引起體檢者的不滿。并設置醒目的抽血流程圖,以縮短抽血時間。
(2)健康教育:對體檢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在醒目位置設置一些疾病控制和抽血注意事項的視頻、圖書等知識,并排放健康教育處方,以便體檢者隨手取閱,既方便體檢者獲取健康知識,又幫助體檢者渡過等待時間。
(3)心理評估及準備:護理人員應加強與體檢者的親切溝通,以此來評估其身心準備狀態;并指導其深呼吸,緩解體檢者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同時溝通時主要語氣和緩,保護體檢者的隱私,給予其充分的尊重。
(4)提高護理人員對細節的關注程度:在抽血前主動詢問體檢者是否進食,并準備好熱毛巾及溫開水等,預防體檢者出現的頭暈、心慌等癥狀;在抽血高峰期靈活排班,以縮短體檢者的排隊時間;并安裝顯示屏及麥克以便及時準確通知體檢者。
(5)抽血時的護理:護理人員提高穿刺質量,減少體檢者反復穿刺所帶來的痛苦;觀察在抽血時體檢者的面部反應,可與體檢者交流其感興趣的事件,以轉移對抽血的注意力;并預防暈針事件發生;若體檢者對抽血存在恐懼,可給予體檢者肢體安慰,增強其安全感,以免其血糖過低發生低血糖。
(6)抽血后的護理:在抽血后,叮囑體檢者正確按壓穿刺點,避免揉捏抽血部位,并且在抽血后先靜坐30min,以減少穿刺肢體活動,注意觀察身體變化,以免不良反應發生。對于體檢中出現的異常情況,例如暈厥、頭昏等,給予建議和進一步檢查,并詢問其在休息期間是否有不適感受,向體檢者約見健康教育醫生為其提供咨詢服務。
1.3 "觀察指標
(1)心理狀態:分別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對體檢者心理狀態進行評估,分值越高說明焦慮、抑郁情緒越嚴重。
(2)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良反應包括頭暈、惡心、冷汗、低血壓(血壓降低超過20mmHg)、心慌等。
(3)服務滿意度:依據科室自制調查滿意度問卷,調查體檢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滿分100分,包括非常滿意(85~100分)、基本滿意(70~84分)、不滿意(69分以下)。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觀察例數×100%。
1.4 "數據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體檢者心理狀態比較
護理干預前,兩組體檢者SAS評分和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護理干預后,兩組體檢者SAS評分與SDS評分均明顯降低,但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兩組體檢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體檢者不良反應發生率(8.00%)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2。
2.3 "兩組體檢者護理服務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體檢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94.00%)高于對照組(84.00%),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見表3。
3 "討論
在疾控中心采血的健康體檢者中,頭暈、低血壓等不良反應較為常見,發生原因與體檢者的心理因素聯系密切。在為體檢人群提供護理服務時,需及時了解體檢者抽血時的心理狀態,已有研究證實采取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是可行有效的措施,可幫助體檢者緩解緊張情緒,幫助其克服對抽血的恐懼[5-6]。
本研究結果中,采取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后,體檢者的SAS評分與SDS評分明顯降低,且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SAS、SDS評分更低,并且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說明針對性心理干預后,體檢者的抑郁、焦慮情緒有明顯緩解,且不良反應更少。究其原因在于,為體檢者提供舒適的環境,并了解體檢者的心理狀態,與體檢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從而減少人群的不適感,預防護患糾紛的發生。且健康教育滿足體檢者對采血知識的需求,可讓其更加了解抽血人員技術,避免其對抽血的質疑,并減少對穿刺疼痛產生的緊張,促進抽血順暢進行。同時,提高護理人員對細節的關注程度,例如為體檢者提供毛巾、飲水機,并縮短體檢者的抽血等待時間,避免體檢者身體能量的過度消耗,影響其精神狀態,有利于提高體檢效率[7-8]。在抽血過程中,優化抽血實施操作,提高成功穿刺率,適時的對體檢者進行鼓勵,從而糾正體檢者對抽血經歷的心理陰影,有利于增強體檢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避免暈針出現。并在抽血中給予體檢者心理安慰,穩定體檢者的心理不良情緒,以減輕體檢者的疼痛反應,并提高體檢者的配合程度,預防不良反應的發生[9-10]。指導體檢者正確按壓穿刺部位,避免了瘀血的發生,讓其對護理人員的操作有潛在的認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護患關系中的糾紛,并提高護理滿意度[11-12]。
綜上所述,在疾控中心健康體檢采血人群中,采取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和有效改善體檢者的不良情緒,并降低其抽血不良反應。
4 "參考文獻
[1] 喬娜.心理護理在健康體檢抽血人員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20,35(10):66-67.
[2] 梁曉林,魏利嬌.羅森塔爾效應護理對于老年腫瘤患者抽血反應的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下旬刊,2021,28(6):60-63.
[3] 鄭亞莉.心理護理對健康體檢靜脈抽血者的干預效果觀察[J].名醫,2020,4(6):188.
[4] 王燕.心理護理對門診靜脈抽血患者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20):60,77.
[5] 張玲.探討門診靜脈采血患者暈針的原因分析及心理護理[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21):114.
[6] 楊麗萍.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對門診靜脈采血患兒及家屬的作用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9,10(9):93-94.
[7] 李慶芳.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在抽血室中對患者疼痛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9,40(7):908-910.
[8] 薛飛,翟曉慧.心理護理在減輕空腹抽血患者不良反應中的作用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27):183-184.
[9] 閆欣欣.優質護理服務在門診抽血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黑龍江中醫藥,2020,49(6):358-359.
[10] 劉明潔,田俊華,范梅莉.優質護理服務對門診抽血中心患兒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0,26(17):71-73.
[11] 陳薇,梁潔.持續質量改進對門診抽血護理質量及宣教效果的影響評價[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 4(37):188,193.
[12] 魏蕾.健康體檢抽血暈針者暈針的原因及護理對策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23):177,188.
[2022-12-02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