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國務院服務貿易發展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印發了《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第四批“最佳實踐案例”》。
第四批“案例”有亮點
2016年,國務院批復同意在上海、海南等15個地區開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2018年,國務院批復同意深化試點,范圍擴大到北京、雄安新區等17個地區;2020年8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在全國28個地區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
國務院服務貿易發展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先后印發了3批共58個試點地區的最佳實踐案例在全國復制推廣,為進一步發揮試點示范帶動作用,持續釋放試點制度紅利,近日,國務院服務貿易發展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選擇成效較為突出的25個案例,編撰形成《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第四批“最佳實踐案例”》。
在11月16日,商務部例行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何亞東表示,試點以來,商務部已牽頭向全國復制推廣四批次共83個“最佳實踐案例”,近期新印發的第四批制度創新性強、市場主體反映好,具備推廣價值的“最佳實踐案例”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亮點:
一是積極探索制度型開放新路徑。上海首創國際化期貨期權交易品種,建立期權對外開放的規則體系;廣州擴大建筑工程領域對港澳開放,試行建筑師負責制,推動建筑服務智能化、綠色化、國際化發展;合肥以科創開放試點探索國際研發合作新路徑,與120多家國外科研機構建立交流合作關系:重慶探索知識產權市場化定價和交易機制,構建知識產權運營服務生態;北京建立數據跨境安全管理機制,打通數據合規出境路徑。
二是進一步拓展服務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成都和重慶首創中歐班列跨省域共商共建合作機制,中歐班列(成渝)回程運輸貨量超45萬標箱,居全國首位;廈門積極引進國際賽事,推動體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長春創新開展對外交流合作,助力中國電影“走出去”;西安探索構建地理信息服務新模式,聚集地理信息機構(企業)超過700家;蘇州“檢企合作”助推檢驗檢測行業快速發展,
三是不斷創新便利服務貿易發展的體制機制。上海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進無紙貿易,提升國際航運服務質量;杭州鼓勵銀行探索數字人民幣跨境場所試點,提升跨境人民幣收付服務水平;南京實現生物醫藥參比試劑“一站通”綜合服務模式,大幅降低企業開發成本;深圳創新跨境商事法律規則銜接機制;昆明聚焦特色服務領域,加強技術標準,研究中心等國際合作,推動農業技術、金融服務走向南亞東南亞。
四是持續完善支持服務貿易發展的政策措施。上海開展出口信保業務模式創新試點,承保范圍拓展至跨境廣告、國際物流、船舶維修等服務貿易領城,累計支持41家服務貿易企業出口141.3億美元;深圳依托外債便利試點改革,創新知識產權跨境融資模式,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超20%;青島創新推出海外電站運維服務貿易金融服務方案,為服務出口提供風險保障。
五是繼續鼓勵地方開展服務貿易統計先行先試。重慶建立服務貿易重點企業聯系制度,探索人力資源服務貿易等統計指標,首創服務經營主體業務類型智能查詢程序。
何亞東表示,“下一步,商務部將在試點基礎上升級建設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范區,持續打造引領我國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新高地,在全國復制推廣更多制度創新成果。”
先行先試成效顯著
試點以來,各試點地區主動作為、深入探索服務貿易創新發展體制機制、政策體系和開放路徑,圍繞試點總體方案確定的各項試點任務先行先試,積極打造服務貿易制度創新高地,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我國服務貿易顯示出較強的發展韌性,保持了較快的增長。
2019-2022年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額從7850.0億美元增長至8891.1億美元,貿易規模增長13.3%,占世界服務進出口的比重由6.3%增至6.5%。
2022年服務進出口總額近6萬億元,同比增長12.9%,規模創歷史新高,連續第九年位居全球第二。
今年以來,我國服務貿易繼續保持增長態勢,1-9月中國服務進出口總額達48180.7億元,同比增長7.7%。其中,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20259.5億元,同比增長8.6%,占服務進出口總額的比重達42%;旅行服務進出口10540億元,同比增長69%,服務貿易發展的質量和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值得關注的是,2022年28個試點地區所在的21個省區市的服務貿易規模占到全國服務貿易總額的97%以上,充分發揮了推動服務貿易發展主力軍的作用。
對于試點啟動以來所取得的成效,在此前國新辦發布會上,商務部服務貿易和商貿服務業司司長王東堂表示,首先,各試點地區成為促進服務貿易深層次改革的試驗田。28個試點地區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完善服務貿易協調機制,主動承接如審批權下放等有關工作,把服務貿易有關工作事項納入地方高質量發展指標和績效考核體系,地方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更加有力。與服務貿易密切相關的各類資金、技術、人員等要素跨境流動進一步暢通,服務貿易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其次,試點地區成為推動服務貿易高水平開放的先行區。試點地區在運輸、教育、醫療、金融、專業服務等領域推出了一系列開放舉措,在更多領域允許境外服務提供者通過跨境交付、自然人移動等方式進入中國市場,海南自貿港率先實施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一批服務貿易領域的開放合作平臺載體成為中堅力量,這些都為服務貿易制度型開放積累了有益經驗、探索了積極路徑。
同時,試點地區成為推動服務貿易全方位創新的策源地。試點地區數字服務、版權服務、知識產權服務、“保稅+服務”等領域業態模式創新,大大激活了服務貿易發展動能。同時,服務貿易監管模式持續優化創新,各地探索防范化解風險的機制和模式,有效統籌發展和安全。此外,財政、信貸、出口信保等相關政策也積極創新,為服務貿易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多舉措促服貿創新發展
當前,隨著外部需求減弱、風險挑戰增多、規則競爭突顯,我國服務貿易發展仍面臨一定壓力和挑戰。但要看到,我國服務業基礎不斷夯實,服務領域對外開放持續深化,數字化、綠色化“雙輪驅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有利因素在不斷積累。
那么,下一步應如何加快貿易強國建設進程,進一步促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
對此,陳春江在此前的國新辦發布會上指出,預計今年全年服務進出口規模將保持增長,貿易結構將持續優化。下一步,商務部將會同各有關部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出臺服務貿易相關政策舉措,推動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在貿易強國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一是提升開放水平。將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穩步推進服務貿易領域對外開放。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推動出臺全國版和自貿試驗區版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初步形成中國跨境服務貿易梯度開放的制度體系。發揮好服貿會擴大開放、深化合作、引領創新三大平臺功能,持續深化服務貿易國際合作,不斷擴大服務貿易“朋友圈”。
二是創新發展機制。將高水平建設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平臺,在國務院部署的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基礎上,升級建設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范區。高標準建設服務外包示范城市,進一步推動特色服務出口基地提質升級擴圍,在更多領域培育服務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打造服務出口新的增長點。
三是優化發展環境。將推動出臺關于服務貿易開放創新發展的政策文件,進一步完善和優化適應服務貿易發展特點和發展需要的政策措施。持續推進世貿組織服務貿易國內規制談判成果在國內的生效實施工作,推動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