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業作為供應鏈的關鍵一環,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產業。自全面實施新型工業化強市戰略以來,泰安把物流業高質量發展作為打造完整經濟發展生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力破除體制機制不暢、數智轉型不快、物流成本居高、企業主體不強等問題,打造貨暢其流、物通天下的“泰暢通”現代物流體系,全市供應鏈創新與應用取得明顯成效。
制度化安排,夯實供應鏈發展基礎
1. 強化頂層設計
委托和君咨詢公司編制實施《泰安市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2023-2025年)》;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經驗做法,印發《關于加快現代物流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2. 創新政策機制
聯合財政部門下發《關于促進現代物流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初步預計扶持金額600余萬元。整合22個市級相關部門資源,制定出臺《泰安市現代物流與供應鏈聯席會議制度》。
3. 健全工作體系
推動全市各縣市區、功能區組建相應物流管理服務機構,配齊干部隊伍,形成職責明確、運轉有序、服務高效、主體滿意的工作局面。
規模化提升,壯大物流與供應鏈骨干
1. 深入實施“三十”主體培育行動
選取十大物流企業、十大物流園區、十大供應鏈創新與應用企業進行重點培育,優勢物流企業群體規模日趨擴大。目前,全市規上物流企業達到81家,比去年同期增加23家。1-9月,全市規上物流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0.9億元,同比增長6.9%。速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晉級國家5A級物流企業,成為全市首家國家5A級物流企業。
2. 對外積極招大引強
先后赴京東物流集團、日日順供應鏈科技公司、深圳怡亞通、佳怡供應鏈等企業考察洽談。目前,深圳怡亞通在泰安設立區域產業總部公司,預計年底可實現營業額4億元;浙江中拓集團在新泰市開展供應鏈合作,已實現銷售收入3億元。
數字化轉型,激發制造業供應鏈活力
1. 堅定數智方向
市政府制定《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及八項支持措施,持續開展“數智引航 開創未來”千企行活動,對130家重點企業免費評估診斷、制定個性化解決方案,分級分類打造數字化轉型先行引航企業。
2. 強化示范引領
以石橫特鋼、泰山啤酒等企業為代表,通過實施工業互聯網及數字供應鏈管理,整合原材料采購、庫存、廠內物流及市場銷售等內外資源,支撐企業的敏捷生產、智能制造、精益管理等環節,有效實現制造企業上下游協同采購、協同制造和協同物流,助力企業穩定上游成本,增加市場競爭力。
3. 營造濃厚氛圍
深入調研速恒物流與普瑞特機械、郵政物流與一滕新材料等一批數字轉型先進案例,提煉形成《泰安市現代物流業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匯編》,在全市范圍內宣傳推廣。4月20日,圍繞“綠色、共享、數字化”主題,成功舉辦“中國物流發展泰安論壇”。
融合化賦能,完善重點產業供應鏈生態
研究制定全市制造業與供應鏈協同發展實施方案,聚焦產業鏈內部、產業鏈、區域間、要素間、政策間等重點領域,打造協同互補、跨界融合、高效聯動的發展生態。
1. 從鏈內融合到鏈鏈融合
引導產業鏈內龍頭企業,通過分享市場、分工協同等方式,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泰開精密鑄造、泰和電力、泰山高壓開關等輸變電及電線電纜產業鏈公司建立高壓開關核心部件協作平臺,在產業鏈內達成協作的基礎上,建立物資集采集配平臺,與新能源、特色金屬材料達成產業鏈間的合作,成功實現跨鏈企業優勢互補。
2. 從企業融合到兩業融合
圍繞產業鏈內重點企業物流需求,今年3月和8月舉辦兩期全市物流與重點產業鏈融合發展對接輔導會,通過示范企業經驗介紹、國內龍頭企業現場案例教學、省內專家分析點評等多種形式,引導工業企業轉變“物流就是產品運輸”的傳統觀念,有效推動物流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
集約化推進,實現企業降本增效
注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聯動配套、合理分工,推動企業降低物流成本、實現資源共享、共同做大做強,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集聚集約發展水平。肥城市“一核集成、二網聯動、內外融合”模式入選2023年山東省多式聯運“一單制”試點工程(全省12個)。
1-9月份,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2%,比全省高4.1個百分點,居全省第7位;全市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4.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1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