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敏
(福建省三明市藝術館 福建 三明 365000)
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廣場舞作為一種自由的體育活動,也作為一種文化活動,在居民群體中得到了廣泛的認同,成為居民生活之余的主要娛樂活動形式之一,參與廣場舞活動的主要是中老年群體,在全民健身大背景下,更多年輕人和青少年也參與到廣場舞中,導致廣場舞運動人數激增。從廣場舞的音樂選擇和舞蹈編排上可以發現其存在低俗化的問題,藝術內涵和文化內涵不夠豐富,為了實現廣場舞的可持續發展,應該注重廣場舞的音樂選擇和舞蹈編排,可以將民族舞蹈元素融入廣場舞中,結合人們對廣場舞的需求創編出既符合廣場舞發展需求,又可以推動民族舞蹈的傳承的廣場舞,提升廣場舞的文化內涵,促進民族舞蹈的發展。
民族舞蹈是廣大勞動者在實際勞作中結合社會發展和當下文化氛圍創作的,其來自民間,并廣泛流傳于民間,受到當地民俗文化的影響,是廣大勞動者自娛自樂、表達情感的藝術形式。廣場舞是社會發展中自然出現的一種娛樂交際活動,在公共場所進行,不受空間限制,具有開放性、公共性等特點,還有強身健體的作用,以音樂和舞蹈動作為基本載體,是一種群眾性的文化活動,具有不同的形態,即原生態的廣場舞、加工后的廣場舞、創作出的廣場舞[1]。原生態的廣場舞分布在民族地區,來源于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舞蹈,特有的地域文化的熏陶使其具有多元性的特點。從民族舞蹈和廣場舞的發展來看,二者都具有群眾性特點,都可以作為傳播文化的載體,專業民族舞蹈的素材來自原生態廣場舞,經過發展的藝術民族舞蹈是廣場舞的素材來源,民族舞蹈和廣場舞并不是對立的關系,而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系。
廣場舞的健身價值已經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但是,對其藝術性和表演性,社會上存在不同的觀點,多數人認為廣場舞較為低俗,這一點主要表現在選曲和動作編排上。相比較之下,雖然民族舞蹈是廣場舞的原生態形式之一,但民族舞蹈在藝術性和文化性上有較高的社會性認同,所以,將民族舞蹈元素融入廣場舞有以下文化價值[2]。第一,二者的融合可以提升廣場舞的藝術性,將民族舞蹈中的動作、音樂等元素融入廣場舞中可以豐富廣場舞的藝術形式,提高其專業性和藝術性,同時,兩者的融合可以促進廣場舞的發展和創新,凸顯其區域特色,進而提升廣場舞的文化認同價值;第二,二者的融合可以豐富廣場舞的題材內容。不同的民族舞蹈均為廣場舞的發展創新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如優美的傣族舞蹈、奔放的蒙古族舞蹈、鏗鏘有力的藏族舞蹈等,這些舞蹈特點鮮明,蘊含著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將其融入廣場舞中可以滿足不同群體的文化娛樂需求;第三,推動民族舞蹈文化的傳承,民族舞蹈是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外來文化嚴重沖擊了本土傳統文化,而廣場舞作為一種自由的文化娛樂活動,居民參與度高,將兩者融合發展可以拓展傳統文化的傳播路徑,讓傳統文化得到廣泛的傳播。
民族舞蹈是廣大民眾在勞作中創作積累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在新的時代環境下,受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民族舞蹈的傳播與發展受阻。廣場舞的參與者多以中老年女性群體為主,缺少專業舞蹈人員,這導致其民族舞蹈元素融入不足,舞蹈編排單一,這不僅影響了民族舞蹈的傳播,也限制了廣場舞的發展[3]。例如,山東地區的廣場舞融入的民族舞蹈元素以漢族舞蹈和蒙古族舞蹈為主,相對比較單一,這樣的舞蹈形式已經難以滿足民族舞蹈的發展需求,雖然很多民族舞蹈已經被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彝族舞蹈、傣族舞蹈,但是,這也難以很好地保護民族舞蹈,部分民族舞蹈仍舊面臨著流失風險,所以,借助其他的方式拓展民族文化的傳播路徑,是傳承與發展民族舞蹈的重要方式。
傳播群體單一是影響民族舞蹈融入廣場舞的又一因素,通過對廣場舞參與群體的研究,可以發現大部分參與者都是中老年女性,參與群體在年齡和性別上存在明顯的特點,對年輕人和男性群體的吸引力不足,同時,也缺乏具有舞蹈基礎人群的參與。這除了與年輕人工作忙碌有關以外,還和廣場舞的選擇有關,大多數廣場舞無論是動作還是音樂都過于柔美,不夠有活力,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不足,其所選擇的民族舞蹈元素以漢族舞蹈為主,情感表達過于含蓄,動作不夠有張力,雖能引起女性的共鳴,但難以引起男性群體的關注。因此,廣場舞內容選擇的單一性造成了傳播群體的單一性,導致廣場舞難以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
在發展過程中,廣場舞借鑒了不同的文化元素,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健美操,第二類是民族舞蹈、交誼舞等,第三類是劍扇、太極拳等。廣場舞的音樂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流行音樂,占到廣場舞音樂總量的60%以上,其他音樂以及民族音樂僅占40%,可見民族音樂的占比不高,在廣場舞的音樂中,民族音樂的占比還有很大提高空間。從編創內容來看,廣場舞對民族舞蹈的音樂、舞蹈動作融入不足,道具、服裝應用單一,且其動作未能融入相應的文化、情感價值。
廣場舞是基層社會群體表達內心情感、進行文化交流的活動,廣場舞應該拓寬融合路徑,融入優秀的民族舞蹈元素,豐富廣場舞的形式和內涵,滿足不同廣場舞群體的需求。
動作融合是把民族舞蹈元素融入廣場舞的方式之一,將不同民族舞蹈的經典動作編排到廣場舞蹈中,可以豐富民族舞蹈的動作形式,滿足不同群體對廣場舞的愛好。廣場舞多是中老年群體在參與,動作幅度小,力量不足,動作整體較為輕柔,對年輕群體和男性群體的吸引力不足,結合民族舞蹈的動作特點,將動作難度小、平衡要求低的元素融入廣場舞中,可以讓廣場舞的動作形式更加多元,富有活力和激情,使廣場舞不僅可以吸引老年群體,也可以吸引年輕群體[4]。例如,藏族舞蹈是極富力量美的民族舞蹈之一,其基本動作有前后擺手、橫向擺手、三步一撩、單靠等,這些動作簡單又富有力量美,將其融入廣場舞蹈中,可以豐富廣場舞的動作形式,滿足部分男性的舞蹈需求。這些動作很簡單,是藏族舞蹈的經典動作,張力十足,富有節奏感,可以讓舞蹈者充分展現自己的情感、心情,是豐富廣場舞動作的絕佳素材,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對藏族民族舞蹈的研究。如果部分廣場舞對專業水平要求高,更追求動作的美感,可以對傣族舞蹈進行研究,傣族舞蹈動作優美,三道彎是其經典動作,能夠極致地展現人的形體美,將傣族舞蹈融入廣場舞蹈可以讓廣場舞的動作更為優美,提升廣場舞的觀賞性。部分廣場舞中會有男性參加,為了彰顯男性張揚的雄姿,可以將一些富有力量的民族舞蹈元素融入廣場舞中,例如,蒙古族舞蹈力量十足,動作雖然簡單,但是直白大膽,動作幅度大,其中,抖肩、雙臂舒展、昂首挺胸都是經典動作,體現了舞蹈者奔放不羈、豪邁博大的胸襟,以及頑強不息的生命力,將其融入廣場舞中可以凸顯舞者生命的張力,給人以振奮的力量,滿足男性的舞蹈需求。針對不同的民族舞蹈,可以結合其動作特點,將其融入廣場舞中,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凸顯地域文化特色,促進民族舞蹈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民族舞蹈需要應景的音樂,才能讓人更好地把控舞蹈節奏,彰顯舞蹈的生命力,音樂是民族舞蹈的靈魂,缺少音樂的民族舞蹈會瞬間失色。合適的音樂能夠符合舞蹈的節拍和韻律,使舞蹈得到升華,并提升其文化內涵,廣場舞是將舞蹈、音樂等結合在一起的娛樂形式,音樂的選擇十分關鍵,當下的廣場舞音樂多以流行音樂為主,缺少文化內涵,很難給人以美的感受,或者歌詞過于單調浮夸,或者音律過于聒噪無味,總之問題很多[5]。將民族舞蹈的音樂元素融入廣場舞中,可以提升廣場舞的藝術性,在創編過程中,可以盡量選擇一些經典、富有地域特色的音樂,將音樂元素和廣場舞緊密結合,凸顯廣場舞的藝術性,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播。例如,蒙古族的《鴻雁》《天邊》都是經典的民族舞蹈音樂,將其和廣場舞結合在一起,可以碰撞出不一樣的藝術火花。
民族服飾是民族文化的具體體現,不同民族的服飾都有鮮明的特點,是地域文化和民俗風情的集合,更是當地人思想情感的體現。廣場舞不僅是一種娛樂活動,更是人們進行文化交流的工具,身著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飾舞動、跳躍,可以將人帶到對應的民族場景中,因此,應結合民族舞蹈選擇不同的服飾。在選擇民族服飾時,應該對服飾加以創新,以滿足舞蹈需求,例如,可以將彝族服飾元素融入廣場舞的服飾設計中,并搭配塑料、鋁片等材質的裝飾品,設計出極具特色的廣場舞服飾。服飾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的具體體現,在廣場舞服飾設計中融入民族服飾元素可以豐富廣場舞服飾的形式,身著特色服飾,人們仿佛進入不同的空間,這種融合有助于多彩民族文化的展示。
藝術表現是對情感的表達,富有張力的藝術,無論對表演者還是觀賞者都有極強的心理沖擊。為了提升廣場舞的整體內涵,可以將民族舞蹈中的情感元素融入廣場舞中,進一步提升其張力,豐富其藝術內涵,凸顯其觀賞性,民族舞蹈來源于民間,是人們在勞作、祭祀過程中創作的,是人們真實情感、期盼愿望的直接體現,不同的民族舞蹈有不同的情感內涵。在廣場舞的編排中,應結合參與者的整體特點,緊緊抓住民族舞蹈中的真切情感,用動作、音樂具體地表達出民族舞蹈的情感元素,同時,也可以對不同民族舞蹈中的情感元素進行分析,從韻律、動作編排、肢體語言等多個方面體現民族舞蹈的情感,實現民族舞蹈情感元素和廣場舞的融合。
民族舞蹈元素融入廣場舞的最大影響就是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承,進一步擴大民族舞蹈文化的影響力,通過相關政策的支持,更多地培養文藝人才,并讓他們投入廣場舞的創作中,結合不同區域廣場舞的特點,對廣場舞的創作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培養穩定的文化傳播群體,借助廣場舞公益課培養更多的藝術人才,可以實現傳統民族文化的廣泛傳播。
把民族舞蹈元素融入廣場舞可以進一步拓展民族舞蹈文化的傳播路徑,實現舞蹈文化的全面傳播,可以借助抖音、快手等平臺建立融合民族舞蹈元素和廣場舞的通道,將優秀的廣場舞視頻發布到這些網絡平臺,并推送給需要的用戶,實現廣場舞的全民化學習,可以促進廣場舞、民族舞蹈的傳承。同時,線下以社區為單位,定期舉辦社區文化活動,為廣場舞表演者提供演出平臺,并通過層層選拔評出優秀舞蹈者,然后對優秀作品進行大范圍的推廣,讓更多人參與到文化傳播中,推動民族文化的傳承。
綜上所述,民族舞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在新時代,民族舞蹈應該得到傳承和發揚,而廣場舞深受大眾的喜愛,廣泛流傳于民間。要推動廣場舞的可持續發展,提升其文化價值,必須借助一定的文化載體,而民族舞蹈來自民間,與廣場舞殊途同源,重視民族舞蹈元素在廣場舞中的影響和作用,拓寬民族舞蹈的文化傳播路徑,提升廣場舞的文化價值,才能實現兩者的高質量發展,讓廣大民眾在娛樂過程中推動舞蹈文化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