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瑤
(廣州市荔灣區福利彩票發行工作促進會,廣州 510150)
隨著現代信息化技術的快速更迭,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5G 等技術興起,數據戰略化管理已經成為現代企業不可忽視的規劃內容。尤其是財務管理信息,能否高效合理地應用這些數據、能否挖掘出數據的潛在價值、是否具備強有力的數據應用能力等成為衡量財務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指標。財務管理信息化水平將直接影響財務管理水平,各種實踐結果也表明,財務管理信息化是大數據背景下,企業突破困境、抓住機遇和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路徑。
21 世紀,我國進入信息化時代,人們的生活、生產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近年來,大數據、云計算等概念和技術快速崛起和普及,其應用效果和價值顯而易見,各行業產生的數據體量呈跨越式增長。2014 年,大數據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我國陸續出臺大數據相關政策文件,細化國家數據戰略,深挖數據資源價值,強調數據深化利用,構建和諧數據生態。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等,從立法層面為數據的安全、保護與發展搭建法律框架,提供法律保障。各行業也紛紛落實相關政策要求,探索數據確權、數據估值、數據流通等關鍵問題的解決方案,取得了良好成效。在技術層面,大數據技術體系不斷創新變革,如底層數據平臺技術就歷經了從“少量、結構化數據分析處理”到“大量、非結構化數據分析處理”,再到“大量、非結構化數據高效分析處理”的演變過程。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大數據技術開發、應用等發展如何演變,其核心都是海量數據存儲、計算、處理等基礎技術。今天,人們對大數據技術、應用行業及效果等有了基本了解,但對其定義、技術等深層研究仍較少,對大數據技術在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發展的深度融合方面還存在各種缺陷和不足,亟須加強理論和實踐研究,有效解決突出問題,加快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和發展的步伐。
大數據,簡單來說就是大量復雜、繁多的結構化、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的集合體,是通過各類信息技術和處理模式處置數據信息,獲取的高增長率、強決策力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在大數據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多采用大數據技術、云計算等方式,結合關系分析法,合理預測事物發展方向,具有快速化、海量化、復雜化、價值化、多樣化等基本特征。各企業必須立足自身設計發展,以戰略目標為導向,利用數據庫、云計算等開展復雜高效的數據收集、整合和分析活動,應用價值突出,前景廣泛。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
企業利用信息技術可提升數據清洗和加工的能力,不斷挖掘數據的潛在價值為數據增值,提升數據信息的準確性和真實性;借助互聯網實現煩瑣財務數據科學分類和實時共享,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和反饋決策系統,增強資訊信息獲取的全面性和及時性,拓展數據管理范疇,增強企業的管理能力,為企業調整、改善、優化經營方向和戰略決策提供翔實的數據支持。
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發展中,企業可利用信息技術構建信息溝通平臺,加強財務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的聯動關系,增加跨部門信息交流的頻次,打破傳統的信息孤島困局,實現信息實時共享和傳遞,減少甚至杜絕信息不全、遺漏、不準確等問題,保障財務管理數據完整真實。
傳統財務管理模式以人工作業和手工操作為主,財務人員工作量大、工作壓力大、工作效率低,容易出現錯算、漏算及各種賬務問題。大數據背景下,財務管理信息化可將財務工作人員從簡單重復、繁雜的基礎性工作中解脫出來。促使財務人員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數據整合、分析等管理會計中,以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經濟效益、提高管理效能為目標,推動財務管理工作與信息技術進行更深層次的融合,加快信息化建設,以更好地適應大數據時代企業的發展需要。
企業傳統財務管理工作以報表、賬目制作為主,信息化建設中將這種工作模式移至計算機上,使用ERP 系統和財務管控系統開展管理工作,雖然呈現一定的集約化特征,但只是將其作為軟件使用。部門之間缺乏聯系,系統模塊相互分割,處于孤島狀態。各部門管理模塊單純負責部門業務工作,反映某項業務產業鏈上某個階段,數據結構較為狹窄,無法與其他業務通用,產生數據也無法匯集至財務管理信息系統。這種財務信息分散、數據分離的情況,導致各項財務管理工作過于依賴線下對接和處理,數據處理效率低,數據質量也難以保障,企業依照財務數據合理統籌業務、科學配置資源,增加各部門協調和企業運營的成本,這對處于大數據背景下的企業競爭有很大影響。
財務管理信息風險是由互聯網特性決定的,企業財務管理信息系統一般都需要聯網運行,采用的身份認證形式過于單一、簡單。數據防護安全系數較低,容易受到黑客和競爭對手的攻擊,突破系統漏洞或安全防線,大量竊取財務數據,導致大量數據丟失及系統崩潰,甚至會篡改重要的財務數據,以致企業決策失誤,帶來巨大損失。部分企業采用云計算服務構建信息系統,信息資源共享池建立在網絡云端,通過存儲器、服務器和應用軟件提供服務,企業無法保障數據安全,帶來各種安全風險。因此,企業必須重視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投入資金和資源,建立適宜企業發展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并隨著操作系統迭代升級而更新,調整操作流程和方法,更新操作環境,避免重大信息風險出現,保障企業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傳統經營模式下的企業財務管理主要采用“人工監管+手工操作”的方式,當企業規模大幅擴張、生產經營數據倍數增長時,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壓力驟增,難以達到現代企業管理需求,所以必須對其進行升級改造,建立財務管理信息化模式,健全信息化管理機制。然而,部分企業在處理會計部門、市場部門等數據信息時,存在管理制度和組織架構不完善的情況,機構和崗位的職能、責任未被充分激發,數據信息處理效率和質量不佳,深層數據信息挖掘作用得不到發揮。管理機制的不完善,會導致財務管理信息處理和分析自動化、數據化程度不高,仍以人工操作為主,浪費大量人力資源,管理風險也相應增加;還會導致財務數據反饋停留在報告、會議、文檔等形式,以紙質為載體,缺少連通各級管理部門的有效多層次、分權限動態化反饋渠道,進而加劇財務管理信息系統與業務部門之間的實質性隔閡。
企業應重視財務管理信息化發展,將各種先進信息技術和設備引入財務管理工作中,加快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步伐,在保障日常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上,不斷優化管理流程和工作的規范性、科學性,提升財務管理的效率和質量。大數據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發展的核心是數據,做好數據信息的集成和共享至關重要。對此,企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企業內部各個管理系統匯集在一起,建立統一系統框架,調整分類,建立標準化管理制度,使得物料采購、合同管理、內部控制、生產加工、內部審計、銷售運營等系統均在同一個系統平臺上,系統之間互相連通,并且均與數據共享服務中心連接在一起。數據共享服務中心的建立,將有效打破部門信息壁壘,實現所有數據相互融通、整合和共享,結合大數據分析技術篩選有價值數據,為財務部門管理工作開展提供有效數據資源。而且便于實現資源合理配置、資金協調管理、風險管理等,還可為企業戰略決策提供有用信息,促使企業做出正確規劃,實現企業長遠發展的目標。
為了增加財務管理信息化安全管控,提高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企業在集中式處理數據信息、實現數據融合的過程中,需要用良好信息手段提升數據安全性和保密性。企業需要建立安全風險防范體系,使用數字字段加密技術,設置多重安全認證系統,或者引進生物安防技術,以保障數據應用安全性;建立風險預案機制,在異地建立服務器定期備份財務數據,防止一方數據因遭到攻擊而遺失或被更改,或因停電、事故等無法查詢數據等情況發生,保障信息的安全和完整。另外,還需加強財務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的信息安全培訓,定期組織各種理論、實操等活動,組織人員學習討論各種信息安全、危機防范和問題解決方案,培養數據安全意識,提升數據安全防護能力。針對云端存儲形式,在運營過程中,企業需要與供應商溝通,獲取更多權限加密處理自身機密資料,減少信息外泄風險。
大數據背景下,企業財務信息化管理機制的完善對于企業的經營發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完善財務信息化管理制度,如全面預算管理、資金管理、固定資產管理等,搭建相應管理平臺,完善系統功能,構建適宜企業發展的網絡運行環境,并按照內外部環境變化定期調整制度內容,做好各項保障工作。另一方面,調整組織結構,細化組織結構權責義務。企業需要積極使用大數據的整合分析功能,充分挖掘海量數據,擴大非結構化數據,并對營銷體系進行全方位監測和估算。結合自身發展情況,調控不同財務組織機構職能與責任,并積極完善相關財務軟硬件,提高管理工作成效。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企業財務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戰,財務人員不僅要具備充足專業理論知識、豐富工作經驗、高水平業務素養,還要對財務管理、信息技術有一定了解,著力打造一支信息化管理隊伍。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①順應時代發展,提高企業準入門檻,引進符合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如招募擁有信息技術應用和維護相關技能的人才,推動信息技術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有效應用;②定期組織專業培訓活動,培訓內容主要為財務管理、信息技術,鍛煉人員信息技能應用熟練度,確保能將信息技術應用在實際工作崗位上,提高工作效率;③落實獎懲制度,基于企業實際建立科學公正的預算評估機制,以及企業員工普遍認同的獎懲機制,貫徹客觀公正原則,根據業績考評結果,及時獎勵工作優秀、富有責任心的員工,提升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大數據背景下,數據資源成為各行業、企業運營管理關注的重點。無論行業發展、企業生產經營等活動,均會產生各類數據資源。了解這些數據資源,篩選、加工重點數據信息,對核心數據展開各項經濟活動,如財務管理、預算管理、營銷活動等,將大大縮減企業運營成本,提高經濟利益,提升企業市場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目前,很多企業開始認識到信息數據價值的重要性,但就如何挖掘有效、有價值的信息數據,還處于研究階段。但無論哪種挖掘方式,其先決條件都是數據統一集成管理,需要企業打破信息壁壘,建立數據庫、數據信息共享服務中心、信息化管理平臺等,實現數據信息交互和融通。一方面,企業根據自身信息需求建立SAP 系統,優化和再造財務信息系統自動化流程,開通各渠道、垂直部門、平行部門間的權限,以SAP 系統平臺為載體,實現信息集成和共享,為量化數據打下堅實基礎?;赟AP 系統的財務信息管理系統,將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結合在一起,在復雜數據體系中,深入挖掘數據潛在價值,作為企業戰略經營重要數據戰略儲備,還可以幫助企業在變化無端的市場環境中,精準判定自身經營情況,找準戰略發展方向。另一方面,加強財務信息動態管理、保障數據來源穩定性是決定數據信息質量的前提。例如,集中式財務管理平臺,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數據集中化多線清洗、歸類和分析,建立信息數據網絡,進行數據定向統一存儲。各部門一旦開通權限,可通過系統平臺調用相應數據,為各類經營活動開展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
綜上所述,大數據背景下,信息技術的普及為企業市場競爭添加技術要素,掌握相關信息技術,推動財務管理信息化發展,借助信息技術處理經濟交易活動,將切實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確保其在市場競爭中占據領先地位。企業需要深刻理解大數據時代背景和財務管理信息化發展內涵,直面各種挑戰和難題,通過做好信息集成與共享、做好信息化安全管控、完善信息化管理機制、建設信息化管理隊伍、做好信息數據價值挖掘等方式,推動財務管理轉型升級,加快企業現代化發展速度,助力企業在經濟新常態下始終保持強有力的競爭和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